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开篇的这首《青玉案》,写的是元宵节的故事,意思简单明了:年轻公子,在元宵节晚,嘈杂阡陌的人海中,巧然见到了自己的心上姑娘。可以说,正月十五也是中国传统情人节之一。 正月十五,上元节,也就是元宵节。传统来说在这一天家人好友相约看花灯吃元宵进行春节最后一次的狂欢。正月十五一过也就宣告着这个年已经过完了。又一年的忙碌生活正常开始了。 按理来说这都是很美好、亲身就能感受到的事情,为什么就在这几年,好像.............逐渐消失了? 有这么一段对话: “嘿,今年过年走亲戚了吗?” “走亲戚?然而我是在家睡觉。” 呃,也难怪,上班都太累了,工作又太忙了,休息很正常。 那么: “过年总是吃了好东西了吧!唉不瞒你说,短短七天我都吃胖好几斤啦!” “能吃什么?包装袋食物,咸肉咸鱼配白酒?致癌!” 这也是实话,如今过年的饭菜,吃来吃去,都是平常的滋味。而且从养生之道上来说,咸货吃多了的确对身体没好处。 最后: “可惜你们这里现在禁燃烟花炮竹,你们不会觉着无聊吗?“” “还行,烟花放着太吵,放不放也无所谓。而且你看新闻了吗,由于禁放烟花,外地人都开车回家,我们过年那几天空气不要太好啊!” “我突然好庆幸我不是本地人..........” 以上对话,哪一句不是实话?哪一句不是现状? 回想上学时候,假期丰富,但唯独盼望的却是寒假,因为寒假意味着春节,春节意味着去亲戚家玩、收压岁钱、吃各种吃的。觥筹交错间,谈笑风生,热闹异常。 但从什么时候开始,过年的味道就变了呢? 我本人是不爱放烟花的,所以当禁燃令颁布的时候,我是没有多少情绪波动的,理由很简单——总算能睡个好觉啦!然而从禁燃令颁布后起,渐渐地,过年的味道就慢慢的变了。 吃类似的年饭、看同台的春晚、走一样的亲戚、说相似的话语。如同机械一样,无需改变,无需思考,一轮又一轮,一年又一年,反复如是。 很多和我类似年龄的朋友想法和我一样,过年最希望的是哪都不去,在家待着,免得到时候七大姑八大姨那如流水账般的隐私问题对自己轮番轰炸。每次听完朋友抱怨我都笑笑,说道:“我比你幸运,起码我亲戚没问过过那些。” 朋友叹了口气:“小时候不懂事,过年吵着闹着拽着父母带自己去亲戚家,现在逐渐明白父母的感受。本身上班就累,过年还要做那么多菜,又要一身疲惫的带我们到处跑亲戚,餐桌上主动去聊不愿意聊的生活工作,吃完饭硬被拉去打牌,你说,这和正常工作里的交际应酬有什么区别!” 我默默地点点头,过年不就是图个热闹嘛,可当“热闹”这个最本质的东西消失之后,这个“春节”也无非就是普通的七天假期罢了。 “我看,是个人都觉着过年无聊!”朋友吐槽一句。我摇摇头,说道:“有两类人,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会永远认为过年有意义。”朋友不服,回嘴反问“谁?” “老人和孩子。”我说道。朋友愣住了。 我笑着解释道:“之前我和你一样,都以为是禁燃令颁布、城市需要绿环建设,过年才慢慢变得无趣。可是这仅仅只占了其中极小部分的原因。最最重要的是我们随着年纪增长,心态和阅历的改变,明白了责任和担当的重要性,想法开始和我们父母有了共鸣,才慢慢导致我们开始觉得过年失去了本身的意义。说句难听话,就算夫子庙、老门东过年被禁足,我们依然能够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因为他们的世界是最纯真的、是最无忧无虑的。他们不需要为工作的事烦心,没有到被长辈亲戚唠嗑的年纪。唯有玩才是他们的使命。” “至于老人”我顿了顿接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嘛,哪个当父母的不希望自己孩子陪在身边?所以换个角度想想以前父母千万个不情愿也还是带着我们出去玩,还不是希望能够更长街的陪伴我们吗!” 朋友听完不做声,摆弄自己衣服上的纽扣,我看着街道一列列高挂的红灯笼,想起以前都会去买花灯、去街上买大元宵,而这些记忆随着年纪增长慢慢模糊起来。 孩子是幸运的,他们有着无惧于风尘世故的纯真;老人是幸运的,他们有着牵挂于披星戴月的关怀。 而我们,不仅要感慨这红尘俗世的沉浮,责怪这休假节日的变味,还要有着作为单身狗,隐忍三天后情人节秀恩爱的核爆刷屏! “大道之行,不忘初心,忍常人所不能忍”,这或许是我们一生所需要探讨的课题之一吧? 最后,祝各位元宵节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