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面对灾难,作家何为?新冠疫情下读《白雪乌鸦》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3-16 10:33:30
1565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作家迟子建的长篇小说《白雪乌鸦》,写的是距今110年前的1910年秋天,在冰城哈尔滨傅家甸地区发生的一场旷世劫难——鼠疫大流行。两个在西伯利亚地区捕猎旱獭(土拨鼠)的华工,首先感染。两人居住的一间简陋的旅馆里,病毒借助两具虚弱的病体疯狂滋生;接连不断的人传人,最终导致鼠疫横行,夺走六万余人生命。仅傅家甸地区,整个鼠疫流行期间就有5600余人毙命,占当地总人口三分之一。
这是一串惊心动魄的数字。冰冷的数字被有心的作家用强悍的文学想象激活,笔端流泻出一派活灵活现的晚清东北风俗。客居哈尔滨多年的迟子建,以史家的忠实与诚恳,上穷碧落下黄泉,坐足冷板凳,在查阅大量历史文献和旧新闻报纸的基础上,提笔构建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纸上傅家甸。”小说初版于2010年,像是鼠疫的百年之祭;十年后时至近日,小说再版,遭遇肆虐全国乃至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好一个时间的百转千回。作家多年前的秉笔实录与恰当虚构,那些清晰准确的文字,那些可触可摸可嗅的画面,与此番疫情下的众生相,何其相似乃尔;书本里的人物和情节,与滚动播报的朋友圈、及时更新的新闻报道,整体如出一撤。
当然,不加修饰和过滤,直接爬梳历史、摹写现实,富有创造力的小说家是不愿为之的。只有经过虚构和想象的蒸馏,历史的资料、现实的素材才能进行化合反应,释放出质变的能量,从而臻于艺术的醇美之境。做到这个程度,考验的是作家的文本结构能力。《白雪乌鸦》里,迟子建有意无意塑造了三组对立关系,看似左右矛盾,各占事物两极;实则你我融通,就像圆的接榫,浑然完整无间隙。
第一组对立是贫富。毫无疑问,社会分化与阶层差距任何时代都会被集体讨论。《白雪乌鸦》里,迟子建用笔分隔出两个贫富对立的世界。时光回到1910年的哈尔滨。中东铁路刚刚兴起,这条铁路的建设不仅仅是为了勾连交通,而是隐藏了俄国人经略远东的国际战略野心。铁路与松花江的交汇处即是哈尔滨,要冲地位赋予了哈尔滨得天独厚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有资料记载,1902年进入中国的外国资本,有27.4%投向哈尔滨,东方巴黎上海仅占到14%。到1903年,一座近现代商业城市雏形已在哈尔滨形成。哈尔滨成为国际性商埠后,先后有33个国家的16万余侨民汇集,16个国家在此设领事馆。宽敞的中央大街和城市广场,庞大的铁路管理综合楼,配套的医院、学校和住宅,还有中央供热和排水管道,哈尔滨的基础设施建设可谓引领彼时欧洲文明之先。随之建起的西式建筑也蔚为大观。铺排在街道边的教堂和剧院,上演着虔诚的祷告和精致的西洋戏;鳞次栉比的商铺客店,售卖着来自俄国以及其他欧洲国家的时髦尖货。一切物质与精神,珠光宝气和高端体验,哈尔滨像是个吞吐万物的巨兽,都能在它肚子里觅得。小说男主人公王春申暗恋的俄罗斯女演员谢尼科娃,当时全家居住在哈尔滨埠头区(今道里区),享受着这番华贵的生活。
转眼去看傅家甸呢?这里充满了世俗与平民的气息,是《白雪乌鸦》主要故事发生地和人物主要活动地。1910年的傅家甸,居住着两万多居民,主要是贫穷劳工。他们大多是来自山东、直隶闯关东的农民。办客栈货摊、开烧锅(酿酒作坊)食肆、行医卖药、给牲口挂掌……操持着五行八作于此汲汲营营,穷山恶水里艰难讨生存。迟子建把伧俗的贩夫走卒们,请到舞台中央聚光灯下,以灰暗的小人物为钉卯,撑起一张牢固不破的城市底层人物关系网,绘出一幅纤毫毕现的傅家甸民情风俗画。男主人公王春申驾着从道台府衙里出青的马,拉车从傅家甸出发,接送谢尼科娃,车行一路,即是一次明亮与黯淡的鲜明对照。王春申家经营的小旅馆,也是疫情的策源地。疫情由傅家甸点燃,蔓延至整个哈尔滨,后沿铁路由北向南传播,遍及东北,传至关外直隶、山东、天津、湖北等省份,成为威胁整个近代中国的大疫情。
事实上,平民的生活褶皱里,掩藏着大量具体可感的历史细节。一斤猪肉价格多少,一家人裁衣费几匹布料,一趟车马路途几里,酿一缸酒耗费几斤粮食……信息虽然琐屑,庙堂里的史官或许不会正眼瞧,但在沸腾的民间江湖,它们携带着凡人的体温和情感,某种程度上成为历史洪流的绝佳注脚和细微见证。迟子建像个考据家,在泛黄的故纸堆里搜肠刮肚,巨细靡遗,再活化到小说叙述,为文本建构了深厚的物质生活基础,和坚实的阅读质地。
《白雪乌鸦》里,有一个作家着墨不多、但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人物——粮店老板纪永和。此人猥琐吝啬,囤积居奇,故意守粮仓压粮食不卖,干等疫情规模扩大好坐地起价。结果机关算尽,没等发财,自己却感染误了卿卿性命,死前手里还紧攥着几颗不愿卖的红豆粒。镜头闪回百十年后,口罩成了硬通货。医院红灯告急,各地全网全店脱销,工厂加班加点马力全开,市民彻夜排队。危急之中却还有狗苟蝇营之辈,故意抬价,用口罩作牟利的砝码。硝烟漫至学术圈,两派经济学者站出论辩,有的高喊“发国难财”有理,价格是市场的唯一信号和准绳;有的恪守底线,赚钱也要分时分地,讲伦理保底线。“纪永和”跳出书本回魂到当代,模样一点没变。
第二组对立是新旧。人类冲突究根结底分两类:利益冲突和观念冲突,又以观念冲突最明显。观念指导行为,泾渭分明的新旧观念分别影响人做出千变万化的行为,背后实则是传统意识与现代意识的对立。
《白雪乌鸦》里一个特别精彩章节叫“过阴”,单独从书中拎出,描写也十分敦实和生动。鼠疫袭来,猫有猫道狗有狗道:有的放血,有的针灸,有的刮痧,有的不食五谷静心打坐。奇幻的是,傅家甸地区有一个狐仙附身的神婆周于氏,在她灵魂出窍之际,跪下听她念叨自己前世今生的过失,只要心诚悔过,就能免于鼠疫侵袭。疫情期间,有如神助的周于氏把半个傅家甸的香火都聚拢过来。如果说百十年前的国人还痴迷于利用奇技淫巧来克服病痛,加之风行东北大地千百年的萨满信仰,从来迷信预言解梦、遨游太虚,傅家甸人的行为还情有可原。百十年后各种反科学、反现代、反常识的谣言依旧漫天飞舞,三人成虎,那么值得反思的是时至今日,弘扬科学理性的现代文明观念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多喝单枞茶、多吃草莓、燃放烟花、蜂针疗法、红糖和姜葱蒜熬水、老母猪下崽后突然开口说话称天亮前吃鸡蛋防肺炎……疫情期间的谣言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争奇斗艳,有的简直令人出离愤怒。更有甚者,因为一条新闻,双黄连口服液全网瞬间秒空,众人不顾隔离要求实体药店门口彻夜排起买药长队。对照百十年前的傅家甸,沐浴着工业化和高科技光辉的现代人,从底层逻辑反观,又进步了多少?事实上,病毒与谣言同卵双生,互为彼此提供给养,提供传播渠道。不靠谱的养生谣言、食补观念早就大举侵占朋友圈、微信群。已有研究表明,此次疫情传播度的中间宿主是穿山甲,与导致“非典”的果子狸同病相怜。疫情在特殊时期充当了高光的放大器,把各类怪诞行径、前现代观念照得更亮。
生养迟子建的大兴安岭北极村,山高地远,树木参天,一下雪便晶莹剔透如童话世界。特殊成长环境对作家心灵的哺育,令迟子建的文学禀赋在当代文坛独树一帜,天生带有“万物有灵”的泛神论色彩。人对天地生灵崇拜和敬畏久了,自然会为事情的因果关系蒙上超验的解释。迟子建在创作之余,也一直倾心收集东北民间的神话传说、乡野秘史、民俗故事。这股神秘的力量灌注在作品里,会发酵成作家独一无二的辨识度,文学的个性和生命力也由此建立和彰显。但文学毕竟是情感表达,面对疫病和生死,所有人还是需要相信权威专家理性的判断,科学的防治策略。
《白雪乌鸦》里,鼠疫最终并没被周于氏的“过阴”消灭。清廷当请来留英归国的热带病学专家伍连德博士,担任东三省防鼠疫全权总医官。他当机立断,封锁傅家甸,切断铁路线,设置隔离区,全民戴口罩,全城消毒杀菌。最后一把熊熊烈火,焚尽郊外胡乱埋葬的病人尸体。这些冷血无情的铁面举措,极大挑战了当时国民的生死观、医疗观、生活观,也极大震撼了晚晴朝堂。但胜利终究还是要靠科学来抵达,伍连德最终刹住了鼠疫蔓延的脚步。由此成为中国现代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缔造者。迟子建对待生命也是仁爱的,她下笔描写伍连德,笔锋刚柔并济,态度果断决绝。她读懂了伍连德的抉择与抛弃,识得伍连德的功勋对彼时的哈尔滨人是多么生死攸关——托付医者仁心,捍卫国士尊严。
第三组对立是生死。生死是永恒大哉问。对于习染儒家文化的汉民族而言,孔夫子回答学生子路的一句“未知生,焉知死”,直接将认知死亡踢出了人生课堂。迟子建对死亡的处理颇具匠心。《白雪乌鸦》里,女主人公于晴秀可爱的儿子喜岁在鼠疫中丧生,但迟子建为她安排怀二胎,取名还是喜岁。疫情结束,店铺重新开张,人们摘下口罩,继续喝酒、吃肉、劳动,傅家甸重归往日生机。小喜岁慢慢成长,他对劫难没有记忆,他活在新世界的阳光里。面对死亡,迟子建提供的带着无限希望的回答,消解了生死对立,赋予死亡新生的意义。
此次疫情,我们看到太多悲痛欲绝的场面,它们被亲历者的自述文字、手机里的短视频记录。湖北电影制片厂常凯导演一家四口病逝,治疗一线的护士长蔡利萍穿着防护服痛哭追赶丈夫的殡葬车,爷爷死于家中七岁孙子为其盖被守护……这些真实的痛切、悲悯和无助,相信任何作家的虚构之笔都很书写万一。但也有这样的画面:据媒体报道,从1月23日武汉关闭离汉通道到3月11日,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安全迎来3200多个小生命,占疫情期间武汉市新生儿总数的30%。他们不但实现了胎儿存活率百分之百,还实现了新生儿零感染。他们和小喜岁一样,也将对劫难没有记忆,活在新世界的春光里。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迟子建的作品大多干净、轻盈、通透,灵气十足,《白雪乌鸦》算是比较沉重的一部。作家带着为生民立命的决心,贴着历史一点点勾描,一笔笔铺陈,记录下城市如何直面灾难而新生,终成一部历史大书。人类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也是人类进化与迭代的过程。这个过程里有着丰富的矿藏,等待作家去发掘和勘探。面对历史,尤其是灾难,作家何为?迟子建的书写或许提供了一种参照。置于今日疫情下考量,虽不是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但灾难里文学这声轻柔的呢喃,依然具有预示和警醒的意义。来源:澎湃新闻
#面对
#灾难
#作家
#何为
#疫情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00后福建网文作家“年入百万”?本人:别冲动
0
3171
吢思
2024-04-01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蒿里茫茫:女频历史小说的主角设定和战争书写
0
3187
写手发布
2024-04-26
文化新闻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要注重逻辑表达
0
3007
写手发布
2024-05-16
文化新闻
网络作家柳翠虎:怎样写好现实主义都市言情小说?
0
2935
写手发布
2024-05-19
文化新闻
48小时流水突破1200万 网文作家公子衍谈跨界:短剧创作也
0
2833
郑爽我的太子妃
2024-05-21
写作交流
干货 | 刘震云:和文学恋爱,好作家的标准是什么?
0
2458
写手发布
2024-05-29
文化新闻
那些顶级的网文作家,他们的作品你都看过么
0
2786
fangrongxi
2024-06-13
文化新闻
十大‘著名’网络作家,谁才是你心目中的‘网文之王’?
0
2591
哥舒明朗吾爱
2024-06-25
原创文学
人的成长如同一棵树,要面对现实的残酷,历经风雨洗礼
0
1054
笑看风云123
2024-06-27
写作交流
张炜:作家是怎样讲故事的
0
1622
写手发布
2024-06-2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4
诚求小红书种草文案
5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6
诚聘 各科硕博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