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吕铮:写警察故事是我的使命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6-23 11: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吕铮 北京人,北京警察,“80后”作家、编剧,公安部猎狐缉捕行动组成员,连续四届获得金盾文学奖。小说代表作《名提》《赎罪无门》《猎狐行动》《三叉戟》《无所遁形》等。
MAIN202006230659000374323374558.jpg
印象

警察的真实状态

是《三叉戟》的根基

根据吕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三叉戟》成为近期热点,这部剧讲述了三位临近退休的警察重返一线,站好最后一班岗,强强联手击破金融犯罪集团的故事,刻画了三位极具典型意义的公安干警形象。吕铮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他也在同步追剧,第一次看《三叉戟》全片,“我觉得可以给这部剧打80分,我想最起码它算得上是我们的一个良心之作。”

《三叉戟》是吕铮写的第十二部小说。从2004年开始,他每年写一部长篇小说,白天朝九晚五,晚上8点钟开始写作,一直写到凌晨一两点钟,这种工作状态保持了十六年。动笔写《三叉戟》那年吕铮36岁,这不是他第一次写老警察,但到这个年纪,似乎对老警察有了更深的感悟,“我想,如果有一天我成了他们,我希望在离开警察队伍前做些什么?我想只有一个答案,就是用最后的职业生命,竭尽全力去完成一个警察的使命。”

吕铮不仅是《三叉戟》的原著作者,还是电视剧的编剧之一,是他第一次全程参与进来的电视剧作品,“我不光是编剧,还担任了这部剧的顾问,我们所有的工作人员有一个微信群,在里面我们经常会对很多细节的问题进行讨论,我也会给出我的建议。”

吕铮说,小说家和编剧这两种身份对他而言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小说是个性化的创作,只需满足个人想表达的欲望,而电视剧是大众传媒,受众要扩大化,所以在创作剧本时第一件事就是把小说《三叉戟》的冷色调调成暖色调,导演在细节上也做了很多幽默化的处理,将这部剧打造成了一部“合家欢影视剧”,大人小孩都爱看。“但无论怎么变,《三叉戟》的根基没变,始终是一部描写警察真实状态,还原什么才是真正的警察的作品。”

《三叉戟》接近尾声,“老三位”的故事告一段落,但吕铮却不会停下脚步。他透露,小说《三叉戟2之纵情四海》已经完成,正在出版过程中,描写特警的小说《藏锋》也已在文学刊物上发表。他后面还有五部小说的创作计划,在同步积累创作素材。做好一名警察,讲好警察故事,是他永远的使命。

与天津老警察聊天后

萌生了写《三叉戟》的想法

记者:当初您怎么会想到写一部关于三位老警察的故事?

吕铮:我24岁开始写小说,写《三叉戟》时36岁,正好是我第一个创作阶段结束。我用12年的时间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三叉戟》是我写关于老警察的第四部作品,之前还有《狂探》《赎罪无门》《名提》。我一直都在公安队伍中,写小说是我的业余爱好,所以我的小说选题不太会关照市场,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说起写《三叉戟》的起因,也挺有意思,还和天津有关。2014年,我跟天津的一位老警察,也是我的老前辈聊天。我说起上世纪90年代末,北京朝阳的刑警都是留个板寸,冬天穿黑皮搂儿、绿警裤、三接头皮鞋,腋下夹个手包,里边是笔录纸、钢笔、印油、香烟和手铐。天津那位老警察一听,说你知道那时候天津南开的老警察是什么样吗?个个都是大背头,穿立领风衣,走起路来呼呼生风,跟大老板似的。我好奇,问现在这些大背头什么样了?他说,大背头啊,现在连头发都不剩几根儿了。这次聊天让我埋下了写《三叉戟》的种子,也让我想到了新的主题──今非昔比。当年华老去,我们在即将离开公安队伍的时候还能做什么?我想答案就是,竭尽全力去完成警察的使命。
MAIN202006230659000294683475360.jpg
记者:电视剧《三叉戟》是天津公安系统协助拍摄的,您对天津印象如何?

吕铮:我在北京,离天津特别近,40分钟就到海河边上了,我隔三差五就带着爱人和孩子来天津,逛逛洋货市场,吃吃包子。我喜欢的很多演员也都是天津的,天津人仿佛天生自带幽默感,这也给我们在创作这部剧时提供了很多灵感。郝平老师当时采风去的就是天津市公安局,很多故事从咱们天津的战友嘴里说出来,那就跟说评书似的,精彩极了。

记者:那您笔下的“三叉戟”有人物原型吗?剧中这些案子有您亲身经历过的吗?

吕铮:我从警后有十六七年都在打击犯罪的一线工作,我跟其他作家和编剧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对人物原型和案件素材的依赖度不是很高。“三叉戟”没有直接的人物原型,他们就是我接触到的身边的警察人物形象的浓缩。这部剧重人物,轻案件,我们就是把案子中最精彩的部分提炼出来,所有对案件的描述都是为了衬托人物。我想我们是走了公安戏的一条新路,以人物托故事,以案件支撑人物。

三位演员碰撞出的火花

小说和剧本都无法呈现

记者:剧中陈建斌、董勇、郝平三位主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与您心目中的“三叉戟”契合度高吗?您对这老三位的表演如何评价?

吕铮:这三位主演都是表演经验相当丰富的老演员,俗称就是“老戏骨”。他们所塑造出来的“三叉戟”,我想已经不仅仅是契合我心目中的“三叉戟”,而是他们通过精湛的演技,赋予了这三个人物新的魅力。三位演员在剧中所碰撞出来的火花,是无论小说还是剧本都无法呈现出来的。他们配合默契,表演细致入微,就连一个表情、一个眼神都将人物之间的关系以及情感传达得淋漓尽致。例如剧中有一幕,省厅下来的三位新“三叉戟”让老“三叉戟”在同事面前出糗,陈建斌老师所饰演的大背头,当时那种既尴尬又自嘲的笑,这都是剧本里没有写到的。而且三位老师对待工作那份认真的态度也令我钦佩。在拍摄过程中,我经常到剧组探班,陈建斌老师在现场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对剧本的诠释和调整都是相当专业的,为这部剧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董勇老师为了形象上更贴近角色,愣是给自己吃胖了10斤,而且他饰演的大棍子是个脾气火爆话不多的人,董老师就说,可不可以再给我删点儿台词,这个人不要说这么多话。一到片场,董勇老师就迅速进入人物状态,变得严肃起来,但其实私底下他是一个很爱聊天的人。相反郝平老师饰演的大喷子是个预审专家,他的台词量非常大,里面还有很多法言法语,很难背。拍戏时郝平老师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出晨功练嘴皮子,他还开玩笑说,自己说台词就跟说相声贯口似的。三位老师相辅相成的表演,大大提升了这部剧的品质,《三叉戟》能够成功得益于导演和这三位主演,所以我非常感谢这三位老师,他们使我的作品增色不少。

记者:除了“三叉戟”,剧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年轻警察吕征,刚好和您本人的名字同音,这个角色是您本人的化身吗?

吕铮:这其实是一个“恶搞”。小说里有一个人物叫小吕,在创作剧本时制片方就说,干脆叫吕征好了。我的合作编剧是沈嵘老师,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剧中董虎身边有一个得力助手也叫沈荣。小说中的小吕代表着一份传承,他是英烈子女,父亲是公安英雄,他身上流淌着公安的血脉、精神、DNA。“三叉戟”是他的三个师父,纵使“三叉戟”再厉害,也终有落幕的那一天,但他们的精神延续到小吕的身上,延续到年轻一代警察身上。剧中的小吕更是一个功能型的人物,我希望通过三位师父的嘴说出公安的理念,什么才是真正的警察?如果没有小吕这个人的存在,可能这些话就会显得过于教条和格式化,观众未必会接受。剧中小吕的扮演者徐绍瑛也说,在剧中“三叉戟”是我的师父,在拍摄现场这三位老师同样是我的师父,跟他们一起演戏能学到很多。

沈嵘负责天马行空

我负责脚踏实地

记者:您参与了电视剧《三叉戟》的整个创作过程,如今播出后好评不断,您对这部剧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有什么感想?

吕铮:在2016年《三叉戟》创作之初,很多朋友劝我不要这样写,说现在畅销书一般都是以年轻人的视角来谈他们的世界,可我这本书讲的却是三位快退休的老警察的故事。而且它不像一般的公安题材作品,用高密度的案件来吸引观众,这部剧就是以人物为主,案件为辅。所以不论是小说还是剧本,一开始都不被看好。但包括导演、制片人和编剧沈嵘,我们都憋着一股劲儿,就想看看这种我们认为对的方式它究竟能不能成。电视剧《三叉戟》播出后,我们发现很大一部分观众是年轻人,在网上的播放排名一直都很靠前,这让我们非常欣喜,说明这样的作品能够被观众接受。网上的影评我都很认真地看过,有些观众说出的恰恰是我心里想表达的,证明他们看懂了,明白了我想说的是什么。

记者:这次您与《余罪》编剧沈嵘一起合作创作《三叉戟》剧本,感受如何?

吕铮:我对于我俩的这次合作非常满意。很多观众在看过《三叉戟》这部剧后,都买了我的小说来看,大部分评价是电视剧比小说要好,这点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很多编剧和原著作者很难意见一致。沈嵘老师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编剧,他的很多代表作都深受观众喜爱。我们在一起合作,就是沈嵘老师负责天马行空,我负责脚踏实地,让剧本在原有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升。我俩当初定了一个目标,1+1>1.5,我想我们做到了。

记者:剧本相较您的原著小说改动大吗?您认为有哪些出彩的地方?

吕铮:我觉得改动不大,“三叉戟”还是“三叉戟”,加入老夏这个人物,是为了给这部剧提供一个发动机。我想与其说是改动,不如说是提升。亮点每集都有,就藏在细枝末节的地方,比如一句幽默的台词,一个传神的表演。

记者:您最满意自己的哪部作品?

吕铮:我把我的创作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已经完成了,比较满意的是《三叉戟》和《名提》。《名提》是专门写预审的。第二阶段也已经开始了,目前完成了四本小说。写完《三叉戟》后,我停了两年,将自己清空,重新学习,相当于给自己重启了一下。在第二阶段,我觉得还比较满意的是《谜探》和《无所遁形》,这两本书目前评分都比《三叉戟》要高,我相信看过的读者应该能感受到我的成长。来源:天津日报 | 徐雪霏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