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者:新京报
记者丨何安安
英国作家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可能是非常典型的大器晚成型作家,她开始创作第一本书的时候已经58岁,放在以作家为职业的人中,这个年纪可谓相当晚。1979年,佩内洛普凭借小说《离岸》,击败了奈保尔的《大河湾》,拿下了英国最为重要的文学奖项布克奖。在此之前,她就已经凭借《书店》获得了布克奖提名。佩内洛普一直写作到79岁,她一生共创作了9部长篇小说,并多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Penelope Fitzgerald, 1916-2000),被誉为“二战后最伟大的五十位英国作家”“英国文学最独特、优雅的声音”。她年近六十才开始文学创作,共创作了九部长篇小说,其中三部(《书店》《早春》和《天使之门》)入围布克奖短名单,1979年凭借《离岸》摘得桂冠。最后一部作品《蓝花》曾十九次被媒体评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在当今社会,我们越来越相信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这句名言似乎在社会上得到了充分应验,不管是创业、出道还是什么别的行业,大家的年龄都越来越小,35岁已经成为了就业门槛。在此种背景之下,大器晚成似乎已经变得不合时宜。6月末,作家祝羽捷做客中信大方“大方live”线上分享会,以“才华与时间的角力:那些大器晚成的创作者们”为题,与读者一同重温了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的故事,以及她对失败者创作的感悟。我们为什么要阅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她的特别之处在哪里?文学真的原本是失败者的事业吗?
佩内洛普笔下的人物、生活更接近我们所处的时代
1975年,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出版了自己的首部作品,当时她已经年近60岁。佩内洛普的创作生涯,似乎很容易和大器晚成挂钩,她在生命中的最后二十年,创作了九部小说,这些作品曾多次被布克奖提名,其中,小说《离岸》还一举击败了奈保尔的《大河湾》,拿下了当年的布克奖。
很多人奉行张爱玲的“出名要趁早”,但祝羽捷认为:不少人上了张爱玲的当。在祝羽捷看来,人们先是认定交付真心的女人很难善终,塑造了自己悲观的爱情观,又被“出名要趁早”蛊惑,做什么都急吼吼地,迎合了这个时代的逐利和俗气。
祝羽捷,作家,中英文化社交媒体大使,曾任《时尚芭莎》专题总监。著有《世界从不寂静》《人到了美术馆会好看起来》等,译有《哗众取宠》《文艺复兴人》。
对于那些已经成名的作家,我们脑海中总是浮现一个特别完美的形象。但祝羽捷注意到,我们无法从脑海中搜索到佩内洛普年轻时的容颜。因为她出名时已经步入老年,照片中也多是她白发的样子,眼窝凹陷,有深深的鱼尾纹和法令纹,嘴角轻轻上扬,在镜头中的她,有一点拘谨和疏离。英国作家朱利安·巴恩斯非常欣赏佩内洛普,在回忆文章中,直接将佩内洛普描写成一个会做果酱的奶奶,这也证明她出道时就已经老了。
佩内洛普去世于2000年,所以我们很难看到她在世的访谈,因此,祝羽捷说,作家们对佩内洛普的回忆,是了解她的很重要的途径。虽然对于我们来说,佩内洛普并不像其他英国女作家那样,拥有大量的分析文章或者纪录片,以至于她的形象对我们来说可能偏于陌生,但在英国文学界,她的作品和地位都让人不可能忽视。
同佩内洛普一样,英国女艺术家罗斯·怀利
(Rose Wylie)
也是一位“夕阳红”样本,她们的经历有很多相似之处,出道时都已经是老奶奶。但她们的成功经历让祝羽捷意识到,只要还留有生命力,就有再次尝试的机会。祝羽捷认为,这个世界上其实不存在出名早的作家和大器晚成的作家,最终只留下好作家和坏作家。
为什么我们要阅读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在祝羽捷看来,所有不堪的经历都可以成为小说家最珍贵的写作素材。祝羽捷提到,佩内洛普在《离岸》中借11岁的玛莎的嘴说,“难道你不明白吗,你学的每一样东西,你受的每一种苦,都会在你人生的某个时刻起到作用。”朱利安·巴恩斯说,“从长期来看,作家是由他们所发现的人类处境的真相,以及他们表达那些真相的艺术性来衡量的。”显然佩内洛普的作品里这两点都已经具备。因此,祝羽捷说:“即便我们读遍奥斯汀、勃朗特三姐妹、艾略特、伍尔夫等英国女作家,读佩内洛普仍有新鲜的收获。”
《离岸》,[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张菊译,中信出版·大方2020年7月版
“佩内洛普笔下的人物、生活更接近现在所处的时代。”祝羽捷表示,佩内洛普是一个非常现代的作家,她写的人物的关系、人物的困惑都非常接近我们现在的我们。跟其他女作家相比,佩内洛普有着非常丰富的社会经验和家庭经验。相比于奥斯汀这种终生未婚的女作家,或者是像伍尔夫这种没有小孩、没有当过母亲的女作家,或者勃朗特三姐妹几乎只做过女家庭教师的作家,佩内洛普所面对的时代课题也更加复杂。
祝羽捷很欣赏佩内洛普的叙事方法。祝羽捷说,佩内洛普在叙事的时候用着一种漫不经心的叙述方式,但是能感受到里面蕴藏了力量,同时她的语言非常含蓄简练,非常吸引人。没有过度的渲染,给人们足够的想象空间,不把所有的事情都说得那么明白,让人回味无穷。
“一个人可以在一生的任何时刻开始写作”
佩内洛普出生于1916年,传记作者Hermione Lee将她出生的家庭称为“聪明的英国家庭”。 佩内洛普的叔叔Dillwyn Knox是一位数学天才,也是剑桥国王学院的古典主义者和学者,后来成为密码学家,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布莱切利参与破译工作。
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
佩内洛普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主教,她的小说中反复出现对宗教的描述,她一生也保持着坚定的基督徒信仰。除Dillwyn Knox外,佩内洛普的另两位叔叔投身宗教,但她的父亲埃德蒙·诺克斯对宗教就没有如此狂热。埃德蒙是《笨拙》杂志的主编,身上有一种被菲茨杰拉德称为“爱德华时代的低调习惯”的天赋。她在父亲去世后写了合传《诺克斯兄弟》,记录了自己卓越的家庭成员。大学阶段,佩内洛普考入牛津大学索默维学院,主修英国文学专业。
对于这些经历,祝羽捷说,实际上即便是大器晚成的人们,成功也不是从天而降,而与他们小时候的经历和教育背景有关,就好像是埋下了一颗种子。在佩内洛普入学前几个月,她的母亲去世,这是让她悲痛的一段经历,佩内洛普的母亲曾是牛津大学萨默维尔学院最早的一拨女学生之一。毕业四年后,佩内洛普嫁给了戴斯蒙德
(Desmond)
,戴斯蒙德一生不得志,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癌症去世。
佩内洛普的首部小说《金孩》,就是为病榻上的丈夫解闷所作。继《金孩》之后,61岁的佩内洛普出版了小说《书店》,真正意义上开启了她的文学生涯。祝羽捷用不断给人惊喜来形容佩内洛普生命的最后二十年。除了《离岸》
(1979)
获得布克奖外,她的最后一部小说《蓝花》
(1995)
被认为是伟大的作品,19次被媒体选为“年度最佳图书”,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评论奖。
《蓝花》, [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熊亭玉译,中信出版·大方2019年5月版
“她去世后,经常被定义为英国战后最好的作家之一。”祝羽捷说,在成为“英国战后最好的作家之一”之前,佩内洛普做过许多不同的工作,在政府食品部门、BBC电台工作过,当过杂志编辑、书店职员,做过老师,抚养了三个孩子,很长一段时间内捉襟见肘。
三个孩子,一个任性的丈夫,这让很多人觉得,佩内洛普很晚才开始写作的原因是被家事所累。祝羽捷说,佩内洛普的确是在孩子们长大了、可以离开家照顾自己之后才开始写作的,她就像《书店》里弗洛伦斯,有了对自我实现的热望,但她不愿意承认那是对家庭的牺牲,她说:“在早年的岁月里,我是能够写但没有写,我认为一个人可以在一生的任何时刻开始写作。”
祝羽捷注意到,如同艺术家罗斯·怀利一样,这些出道较晚的女性并不愿意提到“牺牲”这两个字,因为她们本身也是非常享受家庭的人。祝羽捷认为这一点对于今天的我们很有启发性,因为女性的事业和家庭并非天然对立,“一个女性可以拥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但同时不能否认,她也可以热爱自己的家庭,热爱自己的丈夫,喜欢照顾小孩。”
佩内洛普笔下的失败是另一种成功
在小说《离岸》中,佩内洛普探讨了城市边缘船上居民的生存处境,这些船坞者曾经是陆地上的失败者,他们的生活如晃动的船只一样不稳定。祝羽捷非常喜欢《离岸》这本小说,她说,这些船只就停靠在泰晤士河巴特西河段这块区域,祝羽捷曾经在巴特西居住过一年,巴特西的对面,也就是泰晤士河的另外一边是英国“老钱”的聚集地。而切尔西是伦敦一区少数不通地铁的地方。为什么没有通地铁?是因为“老钱”们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要保留古典的英国生活方式,不希望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来到自己的区域,拒绝地铁修建在那里。
“我们可以想象得出,在泰晤士河上这些住在船上的居屋者,他们每天望向岸边那些最有钱的英国居民,跟他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反差。”祝羽捷说,比起住别墅或者是公寓,住在船上是最廉价的。《离岸》里写到了很多住在公寓船上的人们,这些人是邻居,是在一条船上的命运。
《无辜》,[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周萌译,中信出版·大方2020年7月版
“你真正的生活在船上面,是没有那么如诗如画的。那是很闭塞的空间,每天涨潮退潮的时候,都会感受到船在摇摆,有一种不稳定性。”祝羽捷认为,这跟佩内洛普本身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联。在1960年至1963年期间,她有一段住在泰晤士河巴特西河段上船屋的经历,这是她人生的低谷时期,收入不够用,但佩内洛普绝不向父亲伸手。有天,驳船沉入泰晤士河,最终被拖走。她回到当时教书的威斯敏斯特导师学校,向学生们宣布:“对不起,我迟到了,但我的房子沉了。”在小说《离岸》中,她刻画了城市化秩序中的一群“船屋者”,祝羽捷认为是这些经历向她提供了小说的素材。
在《书店》中,祝羽捷读出了佩内洛普和主人公相似的不甘和经历:“她在索思沃尔德书店工作期间,在父亲去世后开始创作,在丈夫去世后更是奋不顾身地写小说。” 祝羽捷说,《书店》里,弗洛伦斯·格林夫人买下一间老宅想要开一家书店,这是她重启人生下半场的方式,“在哈德堡,她半生中有八年多时间,靠已故丈夫留给她的微薄薪金度日。她最近在想,是否应该让自己看看,同时也让别人看看,她可以靠自己过活。”就这样,一位年年连大衣都不曾更换的女士,在丈夫去世八年多后,决定寻求人生的意义,要做一件挑战封闭、保守小镇的事业,尽管阻碍重重,也没能击退她的决心。因为,比起嘲讽、偏见、挑衅、阻挠、敲门鬼,更令人害怕的是老年孤独的幽灵。
《书店》,[英]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著,张菊译,中信出版·大方2019年5月版
在《书店》的结尾,弗洛伦斯以失败告终,并得出令人伤心欲绝的结论:“那个小镇并不需要一家书店。” 祝羽捷认为,佩内洛普写的失败,不单单是个体的失败,有时是一类无法界定的善良之人的失败,有时是弱势群体的失败,有时是脆弱文明的失败。失败也分两种,一种是做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失败,另一种是纯失败,“我认为佩内洛普写的并非纯失败,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成功,是迷人的失败者。”
作者丨何安安
编辑丨张进
校对丨李项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