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觉得自己太难了?劝君读读苏东坡

[复制链接]
建建~男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8-7 06: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总会有人比你更惨
​​

​林语堂说:提到苏轼,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他是欧阳修之后宋代文学的领军人物,佳作迭出,成就斐然。诗词文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世人有目共睹。

如果苏轼有朋友圈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他是那个唱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词人;是那个写出“不思量,自难忘”的痴情男子;是那个“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画家;是那个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的生活哲人;

但荣光背后,苏轼一生几经大起大落,屡遭贬谪,奔走潦倒。他不是在贬官之地,就是在去的路上。如此起伏的人生,换做常人早就崩溃了。

可他说:“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身处凡俗心自清,把人间看得透彻清明。
如此,造就了作为文学大家的千秋伟业,也活出了自己的潇洒人生。


半生飘零诗人中最优秀的“运动员”


苏轼的一生,风雨多过晴天。从京城跑到了天涯海角,他跑了一辈子。
22岁丧母,30岁丧妻,31岁丧父,42岁差点死去,45岁起不停被贬谪,49岁丧子,直到60岁还被贬,终于在66岁,走到生命的尽头。

1056年,嘉佑元年,21的苏轼进京赶考。

凭借《刑赏忠厚之至论》一文,得到了文坛盟主欧阳修的青睐,获得了第二名(实为第一名),从此名满京城。 二十多岁入仕以后,历经了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任官,经历了北宋那个变法的风云年代,有过得意,有过低落。

到了中晚年,又遇到人生里三次贬谪:黄州,惠州,儋州,一次更比一次远,和艰难。


1080年,元丰三年,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这起案件对苏轼是沉重的打击,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时期在太祖赵匡胤年间既定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加上改革派包括王安石等人营救,苏轼才算躲过一劫。 这一年,苏轼45岁,被贬至黄州,任团练副使。
此后的几年里,他谪居黄州,这个小城如今隶属于湖北黄冈,九百多年前,那里仍是荒凉之地。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寒食帖》横34.2厘米,纵18.9厘米,行书十七行,129字,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是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苍凉多情,惆怅孤独的心情可见一斑。 “四邻相率助举杵,人人知我囊无钱”。大名鼎鼎的大宋才子、甚至曾被人们视为大宋未来宰相的人,转身为山野农夫。
在一群好友的帮助下,他自力更生,种地建房子,忙得不亦乐乎,因为平和近人的性格,得到了许多老百姓的尊重和喜爱。

心宽似海
把失意变为诗意的乐天派
也正是这一段日子,苏轼终于成了苏东坡,他进入了一生创作中的巅峰时刻:

宇宙和人的关系,他讲得像山水画,月下的散步,他写成可爱的小品……

杜滋龄《苏轼赏秋图》


1082年,元丰五年,九月,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不料大伙都熟睡了,独自在江边歇息,顺道吟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第二天一早,太守看到这句诗,以为东坡要逃跑。按照条律,贬谪的人不得离开境地。太守赶紧来寻,看到他在床上,正打着鼾呢。

元好问评苏词云:“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

这首词从叙事到抒情,从缠绵苦闷到蓦然顿悟,无一不是至性至情的流露。

小舟是苏轼常用的生命意象,舟虽小,随时都会倾覆的危险,但是它不会随大流,始终能够坚持自己前行的方向。

宋代 佚名 《赤壁图》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赤壁赋》

清风徐徐,江面如镜,这个戈壁把所有的一切都为这个失魂落魄的失意诗人准备好了。

东坡一饮而尽,吟诵起诗来。这才会感到残酷世界里有了些快乐,困顿都随酒气蒸发,他眼中只有江山明月。

明代 仇英 《赤壁图卷》

如同所有伟大思想的诞生一般,苏东坡也用诗文凝练出了人生哲学。
若从事物易变一面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若从事物不变的角度看,万物与我都是永恒不变的。

变与不变的辩证,让苏东坡真正意识到:所有的困苦都将逝去,永恒的是自己的初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被贬黄州的第三年,阳春三月的一天,东坡与朋友路上遇大雨,大家都没伞,十分狼狈。只有东坡不这么觉得。

只见他穿着草鞋,拄着竹杖,快速地在树林中穿梭,从容地在路上唱歌,雨停了就把这一切写进诗里。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苏轼选择我行我素,有一种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仕途不可寄望时,有四时相伴,他没有敷衍,从好竹连山的笋香到人生如梦的赤壁,以江上清风和山间明月,悟出物各有主的道理。

正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 “东坡词具神仙出世之姿。”诗,是东坡的热爱,也是他失意时的盔甲,是对抗生活的小确幸。

童心不老悦己的美食家

伴随着苏东坡渡过那些谪贬失意岁月的,除了诗词,还有美食。苏东坡是个名副其实的大吃货,他自称“老饕”,一生为口忙: 在黄州,他很敏锐地发现了这里的“鱼”和“笋”——“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把“价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的猪肉经过加工,做成了色、香、味俱全的“东坡肉”,轰动一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59岁高龄时被贬谪到惠州,苏轼生活也很拮据,向弟弟苏辙要了七千钱,还经常缺米断酒,自然有点郁闷了。 当时的惠州经济比较落后,生活水平总体比较低。集市上每天只杀一只羊,除了卖给官府和有钱人家之外,普通人家是很难买到的。


而苏东坡又喜欢肉食,但又不敢和当官的争,故只能和屠夫商量,请屠夫把官宦人家不要的羊脊骨卖给他。

他买回去之后,发挥手艺,先把它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盐,再放到火炉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无比。

而苏东坡却吃得津津有味,写信给弟弟说“如食蟹螯,率数日辄一食,甚觉有补。” 最简单的食材,也能吃出滋味,满目疮痍的日子,也能挑出快乐,是苏东坡的高超能力。
苏东坡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喜欢的魅力大概就在于——在那个克己复礼的时代里,他活得自然,在一条满是荆棘的路途上,他过得自在。
庙堂进不去,他就去江湖里浪迹,花开时看花,月亮高挂时看月,也不亏待每一餐,吃得好滋味。

不管生活多难,他都能取悦自己,暗夜突围。
这便是东坡留给我们最好的礼物,不仅让苏东坡在千百年来熠熠发光,也照亮了918年后同样暗夜突围的我们。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