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关于“青春”的影视剧,先走出“郭敬明化”的圈套再说吧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1-8-6 11: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吴磊和张子枫什么都不用做,只要站在镜头前,你就能够感受到青春的气息,但一整部《盛夏未来》看下来,两人演绎的故事却和青春若即若离。对,你能感觉到,主创在努力接近青春,但一道坚硬的城墙却横亘在两者之间。这,大概也是近年来中国青春电影的通病了。
2f40c7a42b57a769238159a15987bf3b.jpeg
    “致青春”和它的变奏曲

    青春题材一直是市场的宠儿,原因很简单,受众群体稳定,票房易有保证。而眼下的中国青春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流派:第一个流派的代表作要数2013年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主打集体的回忆、爱情的遗憾。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jpg
    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赵薇处女作的票房成绩摆在那里,就足以证明,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对年少轻狂的后悔,是击中观众泪点的灵丹妙药。但电影的“过火”也很明显,尤其是后半段,叙事节奏的混乱、狗血情节的出现,彻底毁掉了电影的格调。

    有人说,这是因为赵薇过早地离开了校园,成为大明星,她对大学生活、学生心态的想象,终究是与现实脱节的。我们无法印证这个观点,但作品与现实的脱节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国产青春电影无法摆脱的“魔咒”。

    眼见有利可图,赵薇之后,一大批“致青春”的变奏曲从工业流水线上被批量生产出来。从《左耳》到《匆匆那年》,从《同桌的你》到《致青春·原来你还在这里》,从《栀子花开》到《万物生长》……全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01f79155411b3a000001e71bc00b19.jpg@1280w_1l_2o_100sh.jpg
    但不同的是,这些电影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感,不得不选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狗血与滥情不断升级,打架、酗酒、车祸、堕胎……这就是写在国产青春电影里的青春。那几年,“伪青春”你方唱罢我登场,终于走到让观众无法直视的地步。

    “社会问题剧”的悬浮与离奇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于是乎,第二个流派登场。它的代表作品是2019年上映的《少年的你》,追求的是主题的深刻、体验的惨痛。如果不严格区分上映时间,它的同类还有《狗十三》《嘉年华》等。这类电影拓宽了国内院线的题材维度,尽管它们讲述的故事并不相同,但都可以被归到“社会问题剧”的名目之下。

    严肃议题的确立,使得《少年的你》有了更高的立意,也因此得到了厌倦滥情狗血戏码的观众的广泛认同。但从精神内核看,国产青春电影两大流派的差别并不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大,甚至不乏交叉、相似之处。
FOREIGN201912031733000252795560655.jpg
    比如,情节的离奇与悬浮。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靠各种巧合来推动叙事,有擦枪走火的怀孕、出国留学名额的抢夺、突如其来又毫无必要的车祸……

    到了“社会问题剧”阶段,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得到解决。比如,一个是打算复读而且一心向学的女孩,一个是混迹社会多年的痞子,他们是如何通过一场偶然的打架就逐渐成为了“生死相依”的关系?创作者只能用“他们还是少年”等煽情的话语来掩饰人物动机的不足。

    也就是说,校园暴力为电影提供了问题意识,是电影的修辞手段,但电影的底色依然是那老一套的东西——残酷的青春、疼痛的青春。在这一点上,两类国产青春电影并无不同。

    “郭敬明化”的桎梏

    关于“疼痛青春”这个概念,是不是让大家感到有点儿耳熟呢?是的,没错,它来自于郭敬明。这个有些黑色幽默的事实告诉我们,国产青春电影兜兜转转那么多年,其实并没有超越“郭敬明化”的桎梏。那套80后创造出来的话语体系,至今依然有效。

    就拿今年的两部青春电影来说吧。许光汉和章若楠的《你的婚礼》走的是传统“青春遗憾”路线,而另一部彭昱畅的《燃野少年的天空》则给自己套上了“废柴如何实现逆袭”的主题。但显然,它们都没能获得成功,根本原因就在于陈旧的那一套话语体系已经不能为电影提供新的活力。

    说到这里,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关于什么是青春,青春该是什么样的,中国电影人似乎从未深入去了解、体会,他们更愿意和郭敬明一样,去创造、构建某种符合市场预期和观众审美视野的“青春”。

    或许,《盛夏未来》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最新的观察视角。作为青春电影进化到“后少年的你”时代的作品,该片尽可能去除了那些过于夸张、虚假的桥段,并且设置了一个较为平实的议题——怎样修复与离婚父母之间的关系。男女主角因为“误会”而相识相知,高考复读班里的趣事,还有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该片的叙事已经足够“接地气”。

    但问题依然在那里——男主喜欢一个大他七八岁的DJ,甚至为此放弃高考;同样的,女主也因为戳破了父母的秘密而在考试过程中自暴自弃;两人的恋爱成了全校关注的话题,顺便还成了网红……这些设定和大多数人的青春相去甚远,依然属于“奇情”“奇观”的范畴。

    换言之,时至今日,青春电影的叙事还是很难靠真实的生活去推动,仍然依赖于一些人为创造出来的“巧合”。

    而导演也是“狡猾”的。女主最终是怎样理解父母良苦用心的呢?青春期里,我们怎么去接受那些不能被接受的家庭变故呢?电影用男女主角之间的一场恋情巧妙地“滑”过了这些问题。当一切变得风轻云淡时,你会发现电影给出的解释不过是“如果有一天,你喜欢的人刚好也喜欢你,现在,就是未来”。

    点题是点题了,但这样的心灵鸡汤,其实并不比郭敬明高明多少。青春里的所有问题,依然被一场热烈的恋爱解决了。所谓的议题设置、平实叙事,都赶不上张子枫与吴磊的浪漫一吻。

    这也让人联想到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上映时,观众的评价是两极分化的——对校园欺凌的揭露,让它获得点赞;狗血三角恋的故事,让人提不起精神。国产青春电影就这样在赞叹和批评中进退两难、迷茫彷徨。

    如果所有的国产青春电影最终只能走向爱和希望,那么它永远就只能是一盘充满了陈词滥调的改良融合菜。什么是中国的青春?中国的年轻人到底在想些什么?高考、升学、就业、婚恋……这些东西对他们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答案,还得靠创作者一头扎进真实的生活,好好地找一找。北京青年报,◎李勤余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