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林黛玉发疯文学”上热搜 好好说话难吗

[复制链接]
无敌娜娜无敌 发表于 2022-3-30 12:0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林黛玉发疯文学”上热搜 好好说话难吗
徐颢哲
最近,“林黛玉发疯文学”意外上了热搜,一句“横竖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还要24小时使唤人了”,成了很多年轻人吐槽工作压力大的新梗。有人觉得“林黛玉发疯文学”太好用,给快节奏的生活带来心理舒缓,当然“为什么要把你们发的疯安在林黛玉身上”的质疑声也不少。在网络“梗文化”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话术”迭代速度越来越快——“林黛玉发疯文学”之前,有所谓的“废话文学”,“文学”一词正变得越来越廉价和庸俗,好好说话则显得更难了。
“林黛玉发疯文学”能够在网络上野蛮生长,不得不归功于“发疯”二字,强烈的反差是一大特质——林妹妹说话娇俏却不饶人,与柔弱形象形成对比,“怼人语录”走红也就不奇怪了。“发疯”的关键还在于戏剧性的情绪张力,“林黛玉发疯文学”以问句、感叹句为主,体现咄咄逼人的气势。聊天时使用“妹妹这时候倒是想起来姐姐了”“何必在这说这些话”等林黛玉语录,再配上“我就知道一切都是错付了”的表情包,可谓狠狠拿捏了林黛玉式的温柔一刀。
脱离了语境的黛玉语录拼贴,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种怪腔怪调的表达方式。
《红楼梦》原著中王熙凤问林黛玉的一句“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原文语境中仅仅表示关心,而在“林黛玉发疯文学”中被摘出来就变了味道,好好的话变得阴阳怪气起来,成为不少网友的怼人利器。讽刺劲儿一旦过头,发疯的感觉就越发上头了。
以玩梗的方式消解日常生活中被要求压抑的情绪,被年轻人用来对抗越来越“内卷”导致的社会压力,产生集体身份认同,本无可厚非。早在“发疯文学”这个词尚未出现时候,我们就有过类似的流行文体,比如2011年左右就流行过的咆哮体。但在“林黛玉发疯文学”出圈的过程中,原本作为一种个体宣泄渠道的表达方式,越来越成为收割流量的密码,出现在众多短视频中,跟着凑热闹的年轻人,很多都不知不觉成了这场网络狂欢的一分子。
当满屏都是“你大抵是倦了”“一整个爱住了”等文字梗时,正经严肃的说话好像变成了一件难事。某种程度上说,“林黛玉发疯文学”代表的是碎片化网络带给人们的“网络失语症”——我们的语言开始从“雅俗并存”到“只俗不雅”,久而久之便丧失了语言该有的内涵,真的变成了似是而非的“疯言疯语”,而当新梗诞生、热搜退去,又有多少人真的会因为曾经的狂欢记住经典呢?
【编辑:吴涛】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