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新闻] 《我的阿勒泰》火出圈 作家李娟在文坛早已是传奇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4-5-18 16: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部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让散文作家李娟“火”出了圈。很多人都想知道剧中“李文秀”与李娟有几分相似?此外,电视剧也带动了原著同名散文集热销。新疆阿勒泰地区旅游开始升温,“我的阿勒泰新疆宣传片”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

其实在电视剧爆红之前,李娟在文学圈早就是一个传奇了。

李娟,祖籍四川乐至,1979年出生于新疆,少年时期跟随母亲辗转于四川、新疆两地。童年时曾生活在新疆最北端阿勒泰地区的富蕴县。高中辍学后,她帮助母亲经营小卖部,干过车工、服装厂工人,兼做裁缝,与牧民一起转场。这些都成为她宝贵的写作素材。

凭着对文学阅读和写作的热爱,李娟一步步走上文学写作的专职道路,出版有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我的阿勒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非虚构长篇《冬牧场》及“羊道”三部曲、《遥远的向日葵地》等,获得人民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其鲜活灵动的文字被誉为“吹向文坛的清新之风”。

如今,李娟一个人在新疆自己的房子里安静地生活着。今年45岁的她,自称“娟姨”,也喜欢别人这么叫她。李娟解释说,因为自己个子小,戴个眼镜,外形很学生气,很容易会被认为年龄很小,但其实自己年纪不小了,她不愿意处于那种好像迷恋少女感的状态中。

电视剧源于真实经历 但女主角不等于李娟

李娟的散文集《我的阿勒泰》分为两辑,第一辑“记忆之中(2007年-2009年)”记录了李娟在喀吾图和阿克哈拉村细碎坚忍的生活;第二辑“角落之中(2002年-2006年)”书写了李娟和母亲及高龄的外婆随牧民迁徙的流动的日常。

将散文集改编成电视剧,《我的阿勒泰》主创采用的办法是化用作者的一些生活经历。比如:周依然饰演的女主角李文秀高中辍学,在乌鲁木齐打工,渴望成为一名作家。但在打工时屡屡碰壁,她回到阿勒泰生活,其间也挤出时间给文学杂志投稿——这些都与李娟的经历相似。但剧版于适扮演的男主角“巴太”,在李娟的原著作品中并不存在。“李文秀”的母亲跟李娟写的自己的母亲,也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另外,跟李娟和母亲一起生活的是外婆,不是奶奶。

作为原著作者,李娟如何看待电视剧对其作品的改编?2024年5月13日晚,李娟在一场直播对谈中,开场就透露自己还没看这部电视剧,之后全程也没提及或回应读者提的跟该电视剧相关的问题。

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系统学院教育的文学爱好者,如何成为一个优秀作家?李娟如何成为李娟?她的文学风格是怎么形成的?这是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与其说是我在创作,不如说我想安抚自己”

李娟从十几岁便开始文学写作并尝试投稿,“那时候打工很苦,想改变生活。”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刘亮程曾收到她的稿件,对她赞不绝口。2003年,李娟的一组散文以《九篇雪》之名,作为刘亮程主编的“住居新疆”丛书中的一本,成功出版并饱受好评。

李娟虽然没有经历过所谓的专业教育,但对自己有文学上的训练。她大量地写,大量地否定自己,慢慢的,越写越好。

在2021年《冬牧场》英文版线上交流会上,李娟还被问及之后还是否会有计划再深入牧场体验生活进行写作,当时她说,“我觉得不会了。因为再回到牧场,就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了。因为身体的原因,可能很困难。然后因为当时我籍籍无名,现在我是作者身份,我觉得我再经历这样一场生活的话,身份的变化会让我在和她们相处的关系上有一些变化。”对于写作的下一步计划,李娟说,现在还是写自己的回忆,“因为总有一些事情耿耿于怀,与其说是我在进行创作,不如说我是想安抚自己吧,其实想想看我的写作好像都是这样,安抚自己。”

“简单纯真”文字背后 有辛苦努力和文学“野心”

作家王安忆曾评价李娟的文字“一眼就能认出来”: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记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难以忘怀。

提到李娟的文字风格,很多人都会用“透明质朴”“简单流畅”“没有精雕细琢”“文字清新自然直抵人心”“纯真”等词语去形容,并且夸李娟是天才,她的写作是浑然天成、毫不费力的结果。但李娟说,“我不是那种天才型的作家。实际上,我只是很努力地呈现一种简单流畅的状态。我很羡慕那些一稿就成的同行。每一句话、段落,都需要不停地修改,不停地替换,不停地尝试,最后组织成我自己的审美可以接受的这种方式,写得很辛苦。”

当被问及自己的文学写作能取得成功,是由于勤奋多一些还是天赋多一些?李娟在直播中回答说,“天赋很重要,此外还需要勤奋(虽然我不够勤奋),坚持、野心也很重要。很多有天赋的作者写得真的很好,但是他没有写作的野心,他不在乎自己这方面的天赋,因为他做其他事情也一样做得很好。这样就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写作天赋,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天赋会萎缩。”

李娟透露,自己从小就喜欢读书,也没有人指导她应该读什么书,“读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书,能看到什么就看什么,不分青红皂白的那种阅读,泥沙俱下的阅读,说起来就是野路子。”她说,自己小时候读书是不挑剔的,“什么都看,好不好看的书,我都能看下去。”

对于写作“野心”,李娟具体解释说,“比如说,有人看到一个文章说,写得真好,我要写得跟他一样好。实际上这‘野心’远远不够,你要想自己写的比他更好。”李娟还透露,自己很早就有这种“野心”,十二三岁就开始写作并且投稿,虽然被退稿也不会被打击信心,“所以我觉得我最可贵的东西除了天赋之外,就是有很好的文学判断力。”

有网友问李娟,最喜欢自己的作品是哪一部?李娟的回答是:《遥远的向日葵地》,“因为这是我最近的一部作品。它可能不是我写得最好的,但却是最接近我现在状态的一个作品,我是蛮喜欢它的,而且写得也比较顺利,两个月就写出来了。”

未来不会放弃文学写作“茫茫大海中唯一的救生筏”

不管是电视剧《我的阿勒泰》,还是李娟的散文原著,被很多人评价从中感觉到一种田园牧歌的美好。

作为原著作者,李娟说,自己不是刻意要制造一个田园牧歌的滤镜,“我把很多美好的东西写出来,是因为这个东西它本身打动过我。如果非要有所谓滤镜的话,那可能是我在写作中确实绕开了一些现实中丑陋的东西,而是把美好的东西进行集中展现。”

李娟说自己从小很笨,到了5岁说话还不利索,经常被人笑话。自己天性敏感,一旦找到写作这个表达方式,就如获至宝,“我太需要它了。”有人问她,是否曾想过放弃写作?她说:“怎么可能?写作可是我在茫茫大海中唯一的救生筏子了,我不可能放弃它。”

李娟在直播中透露,她要写一部小说。这让很多读者期待。对于读者“催更”,李娟说,作家毕竟不是一个写作机器,真正的写作也没有固定的规律可言,也不能给自己订下详细周全的计划,“以前我写不出来就写不出来,慢慢等待,但最近有点焦虑了,因为我察觉到自己,似乎有一种表达的热情正在消失,我觉得这个很可怕。所以我要在热情消失之前多写一点东西。”

李娟是清醒的,她坦承,自己也不太确定将来还能不能够写出比此前更好的作品,但是肯定还会继续写,因为这是她自己的精神需求,“将来写的未必会比以前的文字更有魅力、更有生命力、更能够打动人,但它是我自己的需求。我的确会担心自己将来成为一个堆语言垃圾的人。所以现在我的写作,迟迟不往前走,但同时我又担心自己会缺少年轻时写作的激情。”来源:封面新闻 | 张杰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