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热词”类畅销书,只有书名是干货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43
主页
发表于:2017-7-14 13:01:03
15761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最近,又一“现象级”书名词汇《灰犀牛》 屡屡出现在商业话题帖子中,“当你看到犀牛来到你面前时,就已经太晚了”———听上去是不是挺振聋发聩? 这本由美国经济学人撰写的著作探讨生活中的大概率事件,教导人们防患于未然。不过比起此前聚焦“小概率危机”的《黑天鹅》一书影响力,“灰犀牛”被不少网友吐槽“仅仅炮制出热门新奇概念,杂糅了一些畅销书观点,但论证欠缺力量”,有“商业鸡汤”之嫌。
策划一个“爆款”热词、用一套框架把概念演绎出来、再混搭各种案例———有学者直言,眼下的图书市场上,一些商业经管类、思维认知类图书,都有着类似的写作和营销套路。《大象与跳蚤》《别让猴子跳回到背上》《鱼:一种激发工作热情的绝妙方法》《风口上的猪》《猫型员工时代》《成为领导羊》,看这些书名,倒是挺别致,但针对书中具体内容的评分就高低有别了。难怪有网友开玩笑称,畅销书作者接下来面临的最大问题,恐怕就是“留给他们的动物不多了”。其中一些书因“内容太水,干货太少”饱受诟病,甚至有读者发出“只有书名是干货”的哀嚎。
本来,在信息高速流动、多方抢夺注意力的互联网传播时代,创造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词或书名,是作者和书商揣摩捕捉市场热点的必备本领,也是一本书的成功之处,但一些图书似乎仅仅止步于做“标题党”,而忽略了对整本书的“走心”构思与书写。
有网友总结出几大惯用手法:新瓶装老酒,文本并无多大创新,无非重新提炼一个新概念夺人眼球,比如披着“灰犀牛”外衣,谈的无外乎“拖延症”“行为经济学”等,让不少读者买回去“大呼上当”———车轱辘话反复讲,例证看上去眼花缭乱,但进一步思考,道理放之四海皆准,好像什么也没说。论证不够严密,逻辑力量薄弱;还有的书索性是复制粘贴网上资料“攒”出来的“洗稿”之作,而其引用例子在网络渠道随处可见,就东拼西凑包装一番,有些还在腰封上大言不惭地秀出“受××学院隆重推荐”“世界500强企业高管必修课程”等广告语。
在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浪潮面前,不少人的信息焦虑与知识渴求迫切需要释放,这就容易让一些书或观点被过度吹捧、炒作,迎合公众的一些生造拼装概念层出不穷。不少“金句”被奉为奋斗语录,但却忽略了其根植的具体语境。比如人们曾经耳熟能详的“引爆点”“一万小时法则”等畅销书鼓吹概念,就被专家斥为“商业版琼瑶”———好吃、好看,概念花哨,但没啥营养。所谓投入一万小时人人皆可出师,就被批评存在误导,因为如果不考虑个人天赋潜质及周边环境,生搬硬套硬拼数万小时,那一定会误人子弟。这也暴露出一些畅销书推手的“简单粗暴”,毕竟优质图书是需要精耕的精神产品,而不是蹭个书名或观点热度、随即一弃了之的快消品。(文汇报,许旸)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代写材料,不招写手,请君辨析!
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
短剧,开始和长剧抢IP
4
月10+稿件,品宣类文案,长期合作结算稳定
5
七猫短剧【剧本福利政策重磅升级】保底费&分成比例提升
6
乡土·野马渡2025年最新栏目设置及稿约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