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
返回列表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1-31 09:41:3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韩寒再次引起舆论关注,是他最近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重点劝大家,不要迷信英美的教育,在中国,我们有更多机会打破次元壁,要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学校还是能保证基本的公平的......
韩寒再次引起舆论关注,是他最近在微博上发表的言论,重点劝大家,不要迷信英美的教育,在中国,我们有更多机会打破次元壁,要珍惜在学校的时光,学校还是能保证基本的公平的......这话,要是隔壁的奶奶和我们说,那我们准保热泪盈眶,晚上给自己加个红烧肉。可这话,出自韩寒的微博,怎么听起来略别扭?
我也是在听到韩寒这番言论后,没来由的感慨万千。在韩寒“陪”我们走过的这十余年中,你我的容颜均有改变,何止是韩寒。那么,作为单向街书店的文化工作者,我又怎能不思考,他的这种小变化,映射出怎样的社会变迁?在社会变迁下,又藏有怎样的人生变迁?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曾经的韩寒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今日韩寒,图为韩寒为一加手机宣传拍摄的图片。
这可绝对不是一个文艺青年变老不变老的问题。
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迷恋的是他的少年感?
首先感谢互联网,为我留下太多可以查阅的信息。当我穿越时间迷雾,却发现一个现在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我们喜爱的韩寒,一直都是一位“少年”韩寒。
1999 年,当年还在上高一的韩寒,以《杯中窥人》一文获得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2000 年
出版
了自己第一篇长篇《三重门》,刚一出版便销售一空。
不如先一起回味下那篇著名的《杯中窥人》。这篇文章主要说了韩寒对”国民性“的理解,重点针对了中国人过分谦虚以致于不诚恳,装模作样,缺少务实精神的劣性。
但是纵览通篇,文章只是”务虚“,很宏大的举了一些例子,聊了聊中国人的这些性格。比如下面这一句:
中国看不起说大话的人。而在我看来并无甚,好比古代妇女缠惯了小脚,碰上正常的脚就称“大脚”,碰上正常的话,理所就叫“大话”了。
——《杯中窥人》
敢说大话的人得不到好下场,吓得后人从不说大话变成不说话。幸亏胡适病死了,否则看到这情景也会气死。结果不说大话的人被社会接受了。
——《杯中窥人》
......
都是书本上的例子,我们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问题,今天的我们,互联网、广告、人们职业素养的发展,光看看那些一个大佬唱主角的发布会,我们便知道中国人此种”谦虚“的国民性已经得到很大“改善”。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罗永浩在自己的发布会中。
那么这篇略显虚浮、实证不足的文章,打动评委,还是基于一位少年,一位高一少年,可以如此直接、正面的谈论国民性,文章语句通顺,结构清晰,逻辑合理。而且认识、讽刺,意味着改善与提高,这种少年的思想光辉,给整个国民多么大的希望与鼓励啊!
《杯中窥人》之后,韩寒因为太多学习科目不及格退学了。这事儿发生在 90 年代末,2000 年代初。一个长发飘飘,因为退学而打上“叛逆”烙印的,会写文章的少年横空出世。
对待个体,我们不应当将个人的价值,或者说希望他怎样怎样加上去,而应该问问,我们怎么就被这样的少年韩寒打动了。
那个年代已经生出来的诸位都经历了什么?
99 年,腾讯公司推出即时通信服务,也就是腾讯 QQ,冥冥中,中国社交网络文化诞生了,这也是 2000、2010 年代澎湃发展的互联
网文
化的前奏。
99 年,高校扩招,教育该怎么弄?80 后(当时社会上一撮人担心的并不是佛系 90,而是碌碌无为 80)何去何从?此时的韩寒,通过首届新概念作文脱颖而出时,似乎冥冥中给我们指出了另一个方向——成为人才,并不一定走一条我们都熟知的水到渠成的路。
当时红火的电影《黑客帝国》,有一句话特别应和韩寒的“崛起”:
所谓选择,都是虚幻。
——《黑客帝国》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黑客帝国》剧照
伴着今后的互联网发展,韩寒也做了三件大事,一件是出书,一件是写博客,另外一件便是赛车。当年韩寒的书是畅销爆款,基本讲述的是青春,被很多高中生、大学生阅读。当时网络文学刚刚发展,年轻躁动的心需要更多贴近的文字,韩寒的书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而现在,青春文学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相对来说更加成熟,青少年们的选择也更多。
赛车,因喜爱而选择,充满着多少荷尔蒙与竞技的激情,也让人不由得心生向往。
再就是写博客,当时博客文化刚刚兴起,而韩寒,以一位少年,或者更确切的说,带着少年朝气的青年之姿,在博客上谈民主,谈自由,谈权力,何等气壮山河,让人荡气回肠。
这种大内容,可以说很多知名作家都难以驾驭,只是一位“少年”去谈,让我们找到了一丝挥斥方遒的朝气。这样的人,在少了一些反叛因素的社会中,在正在发展的互联网文化中,都犹如一股清流。
我们正是被这样的“少年感”韩寒而打动的啊。
韩寒一直都善于将粉丝力量转化为商业价值
只是,当时被点燃的我们,面对这样的韩寒,并没能生出一些批判性的思考,或者说面对这样稀有的少年感,我们怎么忍心去质疑。
这让我想起读王维《少年行》的思想游历: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选自《少年行四首》
再对比王维历尽千帆后的《辋川集》:
秋山敛馀照,飞鸟逐前侣。
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
——《木兰柴》
那个少年游侠,是多么明艳浪漫,我都能想象出他衣襟翻飞、眼角余笑的样子。便不由得更加珍惜那稍纵即逝的青春模样。哪怕《辋川集》展现更多人生沉淀,我也惟愿记得王维的少年样貌。
不过有些事,还是要回望。
08 年,韩寒做客《非常道》,谈了很多问题,可以说是对当时大家对韩寒的几大关注的回应。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韩寒接受《非常道》采访截屏
比如,谈高考,他原话的意思是,大学里很难学到真正的知识,要学知识真的要去上大学吗?现在上大学大多数都是给钱就能上,没有什么神圣不神圣。
对于大学,当年的韩寒只是说出了当时他对于大学的肤浅理解。可是今天我们知道,大学可以塑造我们的职业发展之路,进而塑造人生;很多人进入大学,除了知识本身,接受了更多人文方面的熏陶......虽然我们塑造出了一批又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可是“大学”的存在依然可以升华我们的生命,虽然不是针对所有人。
所以今天更成熟的韩寒意识到:
通过教育可以大概率改变命运和阶层这个窗口期的时间不会很长,可能也就几代人。在这两三代中,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维系最大化的效率与公平。
——摘自韩寒微博
如果你是其他学科或者其他兴趣,那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更好的大学。中国的教育质量不是最顶级,但整体不算差,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缺失不光光是因为教育的问题。
——摘自韩寒微博
当年,我们还是选择了这样的韩寒,作为青年领袖。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就印着他手持钢笔的“大头照”。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时代周刊》封面局部
但是韩寒本人,从未以智者自居,甚至从未以知识分子自居。他在 08 年《非常道》中大部分都在谈自己的畅销书生涯、赛车生涯、对于商业很敏感但不善理财......
只是,习惯于将韩寒定义为“意见领袖”的我们,变得有点不习惯韩寒个人的转型。韩寒非常善于将粉丝力量和个人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这也和他自称在商业上敏感契合。
我们对他大范围的不习惯,大概主要是从他当导演开始。
我们单向街书店曾经转载过虹膜的文章,很系统分析了为什么韩寒和郭敬明在中国可以做导演。大意便是,导演这个行业本身入行门槛就比较低,很多人会利用拍电影,将粉丝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等等。
而韩寒,在自己拍的电影中,又似乎没能交出和大家对于意见领袖预期相符的答卷。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韩寒导演作品《后会无期》剧照
当年,凭什么整个中国都在“倾听”少年韩寒?
韩寒导演作品《乘风破浪》剧照
所以我们受不了了。姑且没有想到,我们一直追随的,只是一个少年的影子而已。
少年,早已长大。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自媒体
,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TA的其他文章
台作家李敖去世 近年健康频亮红灯被诊为罕见病例
数数清朝皇帝养活了多少小说家
如何创造角色?讲故事高手紫金陈与乌贼这么说
掌阅公布数字阅读报告:00后成第二大阅读群体
醒醒,余华教不了高考作文
首届“上海国际网络文学周”下周开启,中国故事加快出海
《怪物们的密教准则》:新奇的设定和更有趣的故事
贾平凹:我在乡间生活的十九年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