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传统文化藏着出版富矿,看看学者怎么挖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45
主页
发表于:2018-2-1 10:51:49
2017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四季山水绵延出的诗情画意,为一代代中国文人提供了不竭的创作灵感。图为《读宋诗随笔》封面———齐白石所绘《石门二十四景图》之香畹吟樽图。(资料照片)
上下五千年长河波光粼粼,这光芒闪耀出的不仅是历史的厚重,还有代代相传的智慧、风情乃至日常趣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承,是时下
出版
圈的热门。最近一批深耕传统文化的专业著作与大众读物,从不同角度丰富了对民族文化的提炼与解读,令更多人一窥文明宝库的深厚丰美。
其中,既有浩大的修史出版工程“点校本二十四史”的陆续推出,聚焦传统诗词的读本“诗说中国”系列、《读宋诗随笔》等,也有另辟蹊径借昆曲、中药、铜镜、宫廷饮食切入的《说戏》《本草中国》《鉴若长河》等大众读物;除了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等典籍出版重镇,不少非专业古籍出版社也策划推出了多种普及本,传统文化的“出版半径”日益拓宽。业内人士谈到,传统文化热的升温,可视作对于经典阅读的一种回归和渴求,生动体现了中国文化自信的感召力。
据CIP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论语》相关图书多达200余种,《史记》《红楼梦》也超百余种。有资深出版人提醒,面对“传统热”的利好形势,出版界不能局限于同质化“炒冷饭”或盲目跟风热点,而要注重创新开掘选题,把好内容关,守正出新,打造更多精品力作。
国史是怎样炼成的?大规模出版工程考验专业整理功力
新中国古籍整理项目中,“点校本二十四史”的重大规模和史料价值,备受瞩目。近年来“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已出版六部,分别为 《史记》 《新五代史》 《旧五代史》 《辽史》 《魏书》 《南齐书》,今年中华书局将推出新的修订本,目前计划中的有 《宋书》《隋书》 《金史》。而作为“前四史”之一的 《三国志》,也有望于今年底付梓。
以《史记》 修订本为例,编辑团队所用通校本、参校本有十余种,宋元明清最有代表性的 《史记》 刻本都囊括在内,还有日藏六朝钞本、唐钞本,敦煌写本等。“所有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和重要版本异文均有校记说明。修订组复核了原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我们还特别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外关系等专门领域学者参与到修订过程中来,对一些争议问题展开讨论。”中华书局总经理徐俊说。
“二十四史”是我国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以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古代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3000多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点校本二十四史”的修订,高度重视古今学术成果的校勘与采纳。业内公认,《魏书》修订本是在原点校本基础上的全新升级本———以百衲本为底本,以三朝本、南监本、北监本、殿本为通校本,以汲古阁本、局本为参校本,谨慎吸收了新出土的墓志材料和新研究成果,严格遵循古籍整理规范,审慎去取,在所用版本、校勘、标点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规范。
中华书局总编辑顾青谈到,中华书局去年图书销售增长约10%,其中最重要的出版物就集中于传统文化领域,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也越来越理性,会“挑”整理者、“选”图书版本,因此,专业出版机构要维护好金字招牌必须拿出实打实的“硬功夫”。
激活阅读兴趣,以小见大“解码”东方美学
如今,不光是学术性较强的古籍销售呈现上升势头,面向非专业读者的大众类文化读物,也迎来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不少“小而美”图书,从戏曲、古代器物、膳食等线索爬梳出传统文化璀璨的一角,以小见大“解码”东方美学。
有些大众读物糅合图文资料,为研究提供多重参考证据。比如,《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 探寻铜镜的微观世界,作者、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霍宏伟以“佳人览镜”为例,这一浪漫温情的主题,是铜镜与文学艺术结缘迸发出的天成之作,尤其适合综合研究。作者将考古发掘出土的铜镜与唐墓彩绘陶俑、东汉武梁祠画像石、三国墓葬出土漆盘、唐代章怀太子墓壁画、《挥扇仕女图》 《女史箴图》 等文物、壁画和图画资料相比对,多角度呈现古代美人对镜梳妆这一题材,立体复原了古人使用铜镜的场景。其中,“磨镜客”篇章通过历史文献中“镜本明,被尘垢昏之,用磨擦之工,其明始现”的记载,唐诗中“长在城中无定业,卖丹磨镜两途穷”等文本、图像实物,考证磨镜客走街串巷的生活场景。这一古老职业跃然纸上,仿佛“活”了起来。
由中华书局出版的 《本草中国》,将同名纪录片的视觉呈现转换为完整文本,娓娓道来中华药材的技艺与原理,挖掘记录隐遁的中医药故事。书中增加的“岐黄药话”板块,选取中医古籍中主要药材记载,从诗词、史籍中钩沉,深度解读本草知识,高清药材图选自明代文俶 《金石昆虫草木状》 的多幅彩图,兼具观赏性与收藏性。
有的图书以“高颜值”设计、“二次元”话题构思取胜,创新挖掘传统文化这个大IP,令人耳目一新。比如,将昆曲从舞台“搬”至纸上的 《说戏》,大胆摸索图书的装帧设计语言,以昆曲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柯军与戏迷少年的台前幕后交流为主线,串出柯军对11出经典昆剧的剧情赏析、角色揣摩、表演阐述、压箱底的昆艺秘技等。这本书曾获2017年“中国最美的书”,由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推出。当昆曲剧目被印刻在柔软的帖纸上,以手工装订方式一一呈现,翻阅书页,仿佛亲历了昆曲表演的一唱三叹。读者不但收获了大量关于戏曲的知识,也能直观感受艺术与图书融合的设计之美。
而《皇上吃什么》 则以第一手资料加风趣解读,还原鲜活的中国宫廷饮食风物,由故宫专家团队把关史料力求准确权威。“紫禁城里的粽子,甜党赢还是咸党胜?”“重华宫茶宴:揣只茶碗带回家”“李鸿章告诉你,这碗传承百年的牛肉汁究竟什么味道”等章节标题话题性十足。全书从细节着手,详细讲述了清朝皇宫内的饮食制度、花样菜式、皇室食器、时节食俗等,刷新了读者对博大精深传统饮食的认识和想象。比如,康熙皇帝惯用一套12只酒杯,一月水仙杯、五月石榴杯、十月芙蓉杯等,落有青花篆书“赏”字印款,诗、书、画、印集于一体,透着雅致的文人趣味,从这十二月花神杯延伸下去,背后正暗藏当时历史风俗的文化密码。
诗不在远方,人人可触“诗意”人生
中国本身就是诗词的国度,那些浸透着古人喜怒哀乐的古诗词,既是审美意识的语言呈现,也是诗人心灵的文学投射,更是人类文明进程的“别样”记载。中华书局版 《中国诗词大会》 同名读物一年来销量四五十万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新注》 等一再脱销,各类诗词文化日历书也销量喜人。
“诗歌并非都在远方。每个爱诗的人,都能通过阅读诗词,找到自己的坐标和民族根基,为生活中的问号寻到精神出路。”学者康震近期推出书系十种,含 《康震讲诗词经典》《康震讲诗仙李白》 《康震讲诗圣杜甫》 《康震讲韩愈》 等,以唐宋时期最富盛名的诗人、词人为对象,历史人物背景和古典诗词点评相融合。
当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诗句,被放置于诗人的生活轨迹中,现代读者仿佛“穿越”时空,触摸到短短诗句背后的心跳。继“品诗词与人生”系列后,学者郦波新著 《唐诗简史》 讲述了唐代“文艺青年”的52种浮沉命运。比如,年仅27岁就去世的诗人王勃,在作者笔下被寄予了更多有关生命的思索。他写道:如果命运能够稍稍眷顾一下天才的王勃,大唐会不会出现两个李白呢? 如果不曾写那篇斗鸡文,如果不曾情急之下杀官奴,如果不曾明月不归沉于碧海,那么已写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王勃,已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王勃,以他的学识、才情,会不会秀口一吐,早就吟出半个盛唐来呢? 人生的命途真是“多歧路,今安在”! 好在王勃之后还有李白,好在王勃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经先声夺人,宣告了盛唐的到来……
谁说读诗,不是阅人? 重温前人“捻断数根须”的吟唱,观照你我他的人生。来源: 文汇报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封面新闻对话刘慈欣:《三体》之后,我一直耐心等待灵感的降临
告别肤浅阅读!原来我们都被“看”书骗了这么久?
《当代》揭晓2024年度长篇小说五佳
4
中国科幻小说,开始流行长篇历史题材?
5
招聘书画评论员
6
书画评论员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