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汪国真:我是读者推出来的诗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2-7 11:37:01
1868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20世纪九十年代,汪国真正在中国大陆的书籍市场中呼风唤雨。他的诗集一版再版,一经面世即迅速脱销,各式各样的盗版书也层出不穷,毁誉随之而来。
1990年代初,有感于“文学正在逐渐从我们的生活中潮汐般退去”,九叔马原带着只有一个摄像师的摄制组,行程两万多公里,历时两年,采访了120多位文学家,拍摄成四千多分钟的素材带,剪辑成720分钟,分为24集的电视节目。这部电视专题片名为“中国作家梦”或“许多种声音”。这些访谈,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见证。
本次对谈的嘉宾是诗人汪国真,时间为1993年元月21日,地点在北京的九王爷府(摄制组住地)。
此时,汪国真正在中国大陆的书籍市场中呼风唤雨。他的诗集一版再版,一经面世即迅速脱销,各式各样的盗版书也层出不穷,毁誉随之而来。尤其是对于中学生群体,汪国真诗歌由于其格言式的形式,广为传颂。“汪国真”现象,也是九十年代中国大众文化领域的重要景观。2015年4月,汪国真因病去世,享年59岁。
汪国真:我是读者推出来的诗人
马:当时你的诗引起轰动,是怎么个情形,个人是怎么个情形?
汪:我写了很多诗,陆续发了一些,写到了1990年的时候,开始做翻译,从1992年开始从事散文和评论的创作。
马:就是说,基本从写诗开始。
汪:是,写诗以后,写哲理小品,又写一些散文、歌词、评论。
马:好像发了20万字吧?
汪:现在发了100多万了。刚开始,很短时间,三个月吧,发表了20多万。最开始我的诗,好像零散地发在各个报刊了,后来就有些读者比较喜欢,从报刊上摘抄了好多。最开始,我第一本诗集
出版
,也是因为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个老师发现他的学生在课堂不爱听课,在抄东西,下课的时候,他问那个学生:“你抄什么呢?”那个学生就说了:“在抄诗。”后来老师又问,说:“你们喜欢他的诗吗?”学生答:“喜欢。”学生非常多。那个老师的爱人正好在北京学苑出版社工作,她获得这个信息以后,做过一些调查,结果学生反应比较普遍。
马:这个对象是大学生,还是中学生?
汪:主要是大、中学生,大学生、中学生都有。
马:我对你的这种创作情况不太熟悉,这个隔行如隔山,我是凭着各种新闻媒介知道你的。你是作为特别现象,当时一下子发展壮大,那个时间一下子发了20多万。
汪:北京学苑出版社找到我以后呢,当时就说,他们想出版我的诗集,他们说要是同意在他们那出版的话,他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装帧、最高的稿酬作为条件。
马:当时多少稿酬?
汪:当时呢,是1050吧。
马:是够高的。
汪:当时很高啊,当时来讲,据我所知,诗集呢,一般都是自费出版。
马:好多呢。
汪:对,我可以说是读者推出来的这样一个诗人。
汪国真:我是读者推出来的诗人
马:你对自己的诗的成功怎么看?
汪:就是说凡事嘛,它都有规律,那么文学创作,实际上也不例外。我曾经对文学史这个现象进行过研究和总结,不管怎样,流传下来的诗,它都有三个特点,因为它实际上就是一种规律,所以呢,我觉得诗是有规律的东西,我写诗的时候,也比较注意,在表达方式上满足这三个特点。当然,表达的东西,要说自己的感受,同样是自己的感受,也可以用比较晦涩、比较朦胧的方式来表达,但是我没有选择。
马:你对自己的创作,基本上是怎么一个评价?你写出了多少作品?
汪:我觉得我的作品呢,它有一部分是比较成功的,所以它能够赢得这么多读者,读者当然是上帝,失败的话,不可能有这么多读者去喜欢。但并不是说,每一首诗都很成功,在我的创作中,也有失败的地方。我的诗在台湾出版了。我出版了一个系列,总共是五本,三本诗集,还有两本哲理的笔记。
马:都是你的?
汪:都是我的,因为这五本书呢,能不能在台湾受到欢迎,对我来说是一种考验,也就是说,我的作品,在大陆受到许多青年的喜欢,那么在台湾,另一种社会制度下,它能否赢得读者,这确实是一个考验。
马:就是,我听说你在集中精力学外语,你是准备把自己的诗翻译成外文?
汪:从长远的来说,有这种考虑吧,但是目前呢,已经有一些人在做了。比如说,哈尔滨医科大学有一位教授已经把我的诗翻译成日文,重庆大学有一个青年讲师,还有四川的一个做翻译工作的同志,也把我的诗翻译成英文,因为这个日文版和英文版的出版事宜正在筹备之中。实际上,我觉得由别人来翻呢,就会更快些,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马:这是对的,就像今天我们谈论的这个问题。比如你是不是非常看重读者的方面?
汪:是的。
马:也就是说,你的诗就是为特定的读者写的,为一个一个年龄段的读者。你能不能分析一下,为什么你在30岁写的诗,能让十几、二十几岁的读者喜欢?这种情形,你怎么看?
汪:首先,我觉得,从年龄上来讲我跟他们的差异不算太大,对70年代出生的人,思想上、艺术上的共识,可以在作品中产生,另外有一种美,我想这个可能是吸引青年读者的原因之一。
汪国真:我是读者推出来的诗人
汪国真(二排左二)与大学同学
马: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成功的畅销诗人,这是怎么一个感受呢?
汪:曾经有一种看法,认为我身上的东西是短命的,我觉得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我认为,如果一个作品在阅读上受到限制,那它在流传上也将受到限制,实际上,古往今来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作品,都是传播面非常宽的。如果说不是那么宽,它们也不会这么广泛地流传下来。一般来说,雅俗共赏是值得追求的境界。
马:接下来对自己的书、自己的诗,是否会仍然这么受读者欢迎,是否有这么好的销路,你怎么看?
汪:在这一点上,我对我的诗有信心。(文/马原)
(选编自《重返黄金时代——八十年代大家访谈录》,吉林出版集团)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
自媒体
,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
短剧,开始和长剧抢IP
月10+稿件,品宣类文案,长期合作结算稳定
4
七猫短剧【剧本福利政策重磅升级】保底费&分成比例提升
5
乡土·野马渡2025年最新栏目设置及稿约
6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