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无颜者》与平野的“分人主义”:隐匿面孔后的无序与...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5-25 16:32:14
民俗
1065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
摘要
]平野创作《无颜者》时,正是他的“分人主义”发酵成熟的时期。先前提到,《最后的变身》与《无颜者》存在相映成趣的关系,正是针对“分人主义”而言。
记得《挪威的森林》刚引入大陆那会儿,引起了一波地下热潮,人们好奇难耐,而又讳莫如深。一晃十多年过去,如今国内读者的眼界开阔了许多,足以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谈这本充满情欲与马赛克的《无颜者》。
《无颜者》是继《日蚀》、《一月物语》后,大陆引进的第三本平野作品。情节并不复杂:年过而立的都市男女,邂逅于彷徨的网络世界,从而培育出欲望与犯罪的恶之花。与前两作不同,《无颜者》故事简洁,结构清晰,不带一丝魔幻色彩。
《无颜者》的主题
《无颜者》日文原版书末的解题,曾如是说道:
“我们的爱原本单纯而朴素,却因那名为“技术”的怪物,今后不知将堕入何等深渊。在这场前路茫茫的旅程之中,平野启一郎或许正是勇敢的先锋队长。”
此种理解略备一说未为不可,若就此判定《无颜者》之主旨在于“技术对情爱的扭曲”,恐失偏颇。
就事论事地讲,我们的爱原本是不是“单纯而朴素”,很不好说。按今天的性心理来看,在那些没有技术的时代里,也从来不缺变态的花样:纣王的淫乱,尼禄乱伦,埃拉伽巴路斯有异装癖,图密善算施虐倾向,而东昏侯则是受虐倾向等等。
在《无颜者》中,我们看不到平野对技术的敌视。在多个场合,平野将《无颜者》与此前的短篇《最后的变身》并论,指出两者之间存在一种“相映成趣的姊妹篇关系”。如果从这个角度出发把握《无颜者》的主题,那么将无法绕开平野的“分人主义”。
“分人主义”是什么?
2012年,讲谈社
出版
了平野启一郎《何为自我——从“个人”到“分人”》(《私とは何か——“個人》から“分人)へ))一书,详述“分人主义”思想。平野在书中开宗明义地指出:
“分人”是比“个人”更小的一种单位,通过引入“分人”,我们看待世界的方式也将为之一变。可以说,“个人”作为单位已经过于粗略,无法适应今天社会生活的需要。“个人(individual)”的本义是“不可分割”,我在这里引入一个新单位“分人(dividual)”,去掉了接头否定词“in”,将人类视为“可分割”的存在。
简单来讲,平野认为每个人的内部都有多种人格(分人),比如“面对父母的分人”、“工作单位的分人”等等,比例不一。但分人与人格又不尽相同:第一,多重人格属于精神疾病,而多分人不仅不是疾病,更是人所共具的属性;第二,或许存在“主人格”,但不存在“主分人”,分人之间只有比例差别,并无主次之分。
由此平野启一郎得出了一个结论:“真正的自己”、“虚假的自己”都是伪概念,每一个分人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无颜者》与分人主义
平野创作《无颜者》时,正是他的“分人主义”发酵成熟的时期。先前提到,《最后的变身》与《无颜者》存在相映成趣的关系,正是针对“分人主义”而言。
在形形色色的分人之中,平野认为,“职业的分人”与“虚拟世界的分人”最有代表性。《最后的变身》讲述一个“家里蹲”的故事,表现的是人在“职业的分人”(即社会属性)被抽离后的状态;《无颜者》讲述一对网络淫乱男女的故事,表现的是人在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分人之间难以置信的巨大差异。
从根源上讲,是什么造成了差异?平野没有给出答案——实际上,这也正是小说的主题,留待读者思考。但至少从表面上讲,主人公虚拟分人与现实分人的差异,仅仅出在面部的那块马赛克上。
于是我们理解了标题《无颜者》的含义:人在网络世界没有脸孔,故而生发出种种无序、混乱、荒诞的分人。
当然,探讨网络问题的文学作品不在少数,但究其出发点,大多在于网络世界的“匿名性”,比如发言不负责任,伤害他人却无动于衷等等;平野在《无颜者》中,对“跟帖围观群众”也有少量的描写,更为强调的则是网络世界“看不见脸”,即所谓的“匿颜性”。
在平野看来,姓名不足为恃。小说写到女主人公吉田浏览网页,最终堕入交友网站的情节时,看似无心地宕开一笔,描写吉田平日里习惯在搜索引擎中输入熟人(包括自己)的姓名,但搜索到的都是同名同姓之人。在后记里,平野更明确地点出:
有些不熟的朋友名字已经忘了,但一看见脸还是能想起来这人是谁。电视上播出犯罪嫌疑人的新闻时,也时常有只公开姓名却遮住脸部的情况,如此一来,人们就无法知道此人究竟是谁。
裸照或者淫秽视频,其他部位都可以不作处理,只要脸部打上马赛克,就能心安理得地上传,供全世界浏览分享,甚至从中暗自体味到快感。如果说这也是一种分人,那么它与日常生活中的分人相去实在太远。一块小小的马赛克是否具备如此神奇的魔力?得到马赛克,你我又是否能够保持现实中的分人?
“分人主义”三部曲
此次浙江文艺出版社选择《无颜者》作为第三部引进的平野作品,从创作顺序来看,《无颜者》算是作者的中期作品,与早期作品《日蚀》、《一月物语》看似不构成联系。不过,若从“分人主义”的思想轨迹着眼,则三部作品恰好对应三个发展成熟的阶段。
《日蚀》是平野启一郎的出道作品,其中表现出的“分人主义”思想,尚处在萌芽阶段。平野认为,个人(individual)一词来自于一神教:上帝是一个完整不可分的存在,因此信奉上帝的“人”同样也不可分割。于是在《日蚀》中,平野从信仰角度出发,将背景安排在西欧中世纪晚期,着重探寻了人与上帝、人与异端的关系。
作为平野的第二部作品,《一月物语》(创作虽在《日蚀》之前,经大幅修改后于《日蚀》之后发表)的故事舞台是日本的明治时代。在这个封建思想开始衰退,新思潮从欧洲传来的时代,主人公获得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他面临的不再是一个神圣或世俗意义上的强权,而是在梦与真、艺术与现实之间痛苦迷惘。自我觉醒带来了“个人”意识,同时引发了“个人”之下“分人”的苦恼。
《无颜者》把镜头对准了当代社会,这个故事里没有强权,甚至没有权威;没有艺术,甚至没有梦想。人们不再为分人而苦恼,反而在马赛克之下过于娴熟地切换分人。此时的平野已经有意识地在小说中表达“分人主义”的思想,老练地表现出时代变迁下分人与分人之间关系的转变。
<p style="TEXT-INDENT: 2em">在笔者看来,平野“分人主义”小说——尤其是《无颜者》——的一大魅力在于,从传统的文学叙事与心理学的人格理论之间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与其说平野笔下表现的是“人际关系”,不如说是“分人际关系”,或者可以说,同一个人内部,不同人格之间的关系。但它同时又避免了精神障碍式的呓语、人格分裂式的繁复,摆脱了医学、心理学理论的空洞炫学,显得平易近人,就像你我身边昨日发生的一个故事。(文/何中夏)
<p style="TEXT-INDENT: 2em">
《无颜者》,(日)平野启一郎 著,马永平 译,浙江文艺出版社,2018年5月版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诚求小红书种草文案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4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5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6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