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流量+IP”失灵 折射影视创作急功近利心态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8-10-12 11:48:59
1645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日,在腾讯影业的发布会上,琼瑶宣布将与腾讯影业达成合作,共同开发《还珠格格》这个大IP。有网友在微博上发文“跪求不要再翻拍《还珠格格》”。从2017年开始,对经典IP的翻拍从未停歇,从《流星花园》《泡沫之夏》《半生缘》《倚天屠龙记》再到如今的《还珠格格》……网友对翻拍作品“翻车”这一现象也司空见惯,对大IP的改编和再创作也不再抱希望。
IP究竟得罪了谁?为何曾经呼声响亮的IP突然失灵了,曾经备受资本青睐的“流量明星+IP”的万能模式,也不再是灵丹妙药。反倒是某些“慢慢来”的创作者,凭着耐心和匠心在这场战役的中途,迎头赶上。对此,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青年教师王婧认为:“后IP时代已悄然来临,市场变了,游戏规则也变了。唯一不变的是,用户对内容质量的永恒追求。”
1.大IP观众不再买账 注重品质才有出路
一直以来,无论是古装剧还是青春剧,各大卫视和视频网站依旧认准“大IP+流量明星=爆款”的定律,就算有的电视台推出了现实题材作品,也很难避免依靠明星和悬浮套路博得观众眼球的俗套做法。但如今这样的套路真的不好使了。
从今年暑期档不难看出,观众对“流量+IP”的套路越来越不买账了。号称投资3亿元的《如懿传》上线后口碑平平,反倒是小成本的“反套路”网剧《延禧攻略》成为暑期档刷屏的爆款。本该在暑期档吃香的青春题材《甜蜜暴击》《流星花园》等IP剧也没能取得预期效果。搬出流量演员和实力导演的《武动乾坤》,也未能在暑期档实现突破。正在湖南卫视播出的《斗破苍穹》,在全网播出的《天坑鹰猎》也都未能获得预期效果。“爆款公式”集中失效的现象,似乎说明了市场已经进入了优胜劣汰的洗牌期。
王婧认为:“高品质才是影视剧创作的出路,如果连故事都讲不好,连最基本的常识都漏洞百出,观众当然只能把作品当笑话来看。”《如懿传》被网友吐槽最多的,是其粗制滥造的服化道设计——弘历的绿马甲,高度饱和的配色,青樱的蝴蝶结丝巾……而其借用故宫宣传图作为海报和抠图背景等争议,更是直接降低了观众对作品的好感度。演员与角色的贴合度差距过大,也令观众难以接受,青樱与弘历的竹马之恋由两位不惑之年的演员担当,演技再好也难免出戏,甚至有网友戏称该剧是“夕阳红宫廷恋”。
对此,阿里文学总编辑周运认为:“拥有一部优质的小说IP并不意味着影视转化必然能获得成功。小说在向影视剧的转化过程中,需要经历剧本改编、拍摄、播放等几个关键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不达预期的收视率及口碑结果。能够把每个关键环节都做好的IP剧改编,才有真正成为爆款IP剧的可能。”
从近期失灵的IP剧作中不难看出,创作者一心想靠IP的影响力,躺在成功的基础上再创成功,这种急功近利心态,更像“龟兔赛跑”,难得观众之心。反而深耕创作、精心打磨剧本的一些原创作品,靠好故事和品质打动了观众,实现了逆袭。因此,只有注重品质,才是影视创作的出路。
2.不拘泥于影视转化 IP未来有更多可能
截至2017年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3.6亿,市场规模达127.6亿,同比增长32.1%,国内各类原创文学网站作品总量累计达1630万部。
网文
IP的一大特色是粉丝忠诚度高,数据显示,有61%的用户会愿意继续观看该IP改编的影视作品,即使改编得很烂。但也正是因为原著粉的期待,IP剧播出之后如果不达预期往往会被“骂得更惨”。
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说:“很多人认为高人气网络文学IP一定能改编成好的影视作品,这是非常大的误解。”小说是用文字讲故事,影视作品是用画面讲故事,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周运对记者说,“近期,IP拥有者确实存在焦虑情绪,甚至把能否将一部小说拍成影视剧当成IP转化成功与否的救命金丹,并不管它是否真的适合这样去转化,以及背后达到的中长期效益如何,对于IP的长期规划是什么,统统都没有认真考量。”
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通过影像将故事在90分钟内展现到极致,而网络文学是通过网络文本展现,没有时间和场景限制。因此,网络文学比影视作品有更大的想象空间,网络文学不应该拘泥于影视改编,IP的转化未来有更多可能性。网文改编游戏或IP剧改编游戏似乎少有成功案例,但游戏作为变现能力最强的一环,一旦探索出可行模式,未来想象空间十分巨大。有数据显示,46.6%的原著粉会玩自己喜欢的IP改编的游戏,59.3%的游戏用户表示曾经玩过网络小说改编的游戏。
对此,周运认为:“IP是需要在前端进行培育的,要以扩大该IP多层次的受众群为目标,最后再自然过渡到影视、游戏、商品化等收割阶段。”他介绍了阿里文学前期培育的经验,“我们会针对小说作品的类型和风格主题,分别从漫画改编、图书
出版
、有声书改编、网络大电影改编等多个角度进行培育,让改编出来的作品可以通过阿里大文娱集团的书旗、UC、优酷、天猫图书、天猫精灵等多个产品平台进行分发,从而最大限度地拓展IP的用户群体,为后续的深度转化提供必要条件。”
3.掠夺性开发难出彩 讲好故事才是良方
前些年,《何以笙箫默》《花千骨》《锦绣未央》《美人心计》《步步心惊》的走红,一时间令网络文学IP升级为各大影视机构争夺的“抢手货”。在投资方看来,“热门IP+高投资大制作+高颜值演员”模式催生出了《琅琊榜》《芈月传》等大热影视剧。不少投资者开始套用此模式改编网络文学IP,但同样是大IP、名演员的《云中歌》《华胥引》却遭遇了滑铁卢。资本短平快式的生产方式,导致创作者难以沉下心耐心打磨,甚至部分制作方投机取巧,疯狂利用粉丝经济,借IP之名行圈钱之实。
大IP改编的影视作品纷纷失灵,问题并非出自IP本身,关键在于,IP的开发是否持续提供了优质内容。然而,近年来资本对IP的开发是掠夺性的,但IP却不是一天养成的。一段时间以来,从传统影视制作机构到互联网视频平台都开始争相囤积IP资源。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直言,“IP剧粗制滥造并不是IP本身的问题,创作者是否用心才是关键。”
拥有《花千骨》IP的慈文传媒董事长马中骏感受颇深。“IP热的时候大家都在追,现在一系列的扑街后,大家又都一致看衰,这些观点都有点极端。”马中骏说,“要练就真正的爆款IP,最重要的还是在于编创团队。”
IP应该如何开发才能出彩?周运对记者说:“从题材选择上不要盲目跟风,不要为做所谓的IP衍生案例而做影视改编,要对影视制作存有敬畏之心,尊重影视改编本身的规律。与此同时,要建立共赢思维,一个IP如果能够引发整个产业环节的优势企业共同参与开发,则将最大限度提升IP改编的成功率,并能够最好地帮助该IP延长生命周期。”
对于IP的掠夺性开发已经掏空了创作者的热情,不论是在网文创作还是影视创作者中都弥漫着一种“挣快钱”的心态。在文化评论人何天平看来,“竭泽而渔不会是长久之计,影视业存续的根本还是要回归到对内容本身的打磨和推敲上来。从立意到结构再到传达的整个剧作生产过程,才是成就一部好作品的线索。有群众基础的IP固然是改编剧作成功的优势基因之一,但对IP有序、健康地运用,才能最终促成真正有温度、有力度的好内容。”来源:光明日报
收藏
送赞
分享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书画评论员
代写材料,不招写手,请君辨析!
现实题材跃升为网文增速第二大品类
4
短剧,开始和长剧抢IP
5
月10+稿件,品宣类文案,长期合作结算稳定
6
七猫短剧【剧本福利政策重磅升级】保底费&分成比例提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