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通
写作是什么?
很容易想到,写作是一种思想的梳理、观点的组织、表达的展开,还有就是获取思维非线性链接、迸发灵感的方式。这些都没有错,这些都是从写作的媒介属性来切入的,我们可以说写作是一种媒介,是一种表达。按照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就是人的延伸;那么写作就是人思维的延伸。
人的思维在脑海之中是零乱的、分散的、偶发的、粗疏的,那么写作通过文字的可视化组织(有别于说话)将思维变成规律的、集中的、常发的、严谨的。通过文字的流淌和编辑,从而实现思维的落地和重组。
而一切媒介都是为了通信,为了传递有用的信息。或者说,是为了沟通。这是写作的功用。
沟通自己
首先,写作是与自己的沟通,因为它总归是为了表达自己,要么是阐释自己的观点,要么是抒发自己的情感。不管是诗言志,还是词抒情,都是作者的一种表达。而表达的过程,首先就是自我对话的过程,是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的交流,是“我的日常”与“我の思想”之间的沟通。它企图超越日常琐事,通过文字的线性叙事流来提升蝇营狗苟的自我。
沟通他人s u . c h i n a m a o f a . c o m
同时,写作也是与他人的沟通。作为作者,极少有人是完全自我、完全私人化的写作。尤其是在这个出版是如此自由和简单的自媒体时代,即便是最私密写给自我看的文字,作者都会有一种“终有一天它会成为又一本《忏悔录》”的心理期待。因此几乎都会面向读者,面向除了叙事自我和体验自我的第三者。而在写作过程中,这个无形第三者的介入,会让写作本身带有阅读属性:要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怎样谋篇,如何遣词。这些在作者心中预设的因素都会影响写作。
氛围营造
从我自己的这将近一年来每天持续的写作经历来看,这个预设的“氛围”非常重要。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与人沟通,都会非常讲究“氛围”:与伙伴商谈,去安静的茶馆;与朋友聚会,去热闹的KTV;与爱人谈情,去香氛围绕的咖啡馆。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氛围,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效果。
写作也一样,跟谁说什么样的话,决定了作者遣词造句的风格。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唐诗和宋词的区别。虽说诗词一家,但唐诗整齐的五言或者七言的限制,让它比较适合士大夫在正式场合,言说自己的志趣,所谓“诗言志”;而宋词的“长短句”,这种错落有致的文字适合表达百转千回的情感,所谓“词抒情”。仅仅是文体的不同,就足以产生如此大的表达差异。
就更莫说作者自己的文字风格的不同了。菲茨杰拉德的华丽雍容,与海明威的简洁有力,在强烈的反差中,都彰显着最一流的文字功底和思想内涵。作者是想平稳的娓娓道来,还是要气势恢宏的铺排,都会有自己的偏好,都有自己的预设,这是他/她刻意要去营造的“氛围”。从这个意义上讲,作家与导演,干的都是一样的活儿,都是用自己的作品去营造一种氛围,引起观众的情绪。鲁迅的文字和姜文的电影,都一样。
小结
写作是一种沟通,与自己,与他人;写作是一种表达,是景语,是情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