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既不"大明"也无"风华"的《大明风华》 ...
返回列表
既不"大明"也无"风华"的《大明风华》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9-12-27 13: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孙贵妃体态妖娆,性情狡黠,少成若天性。百般取悦上意,几把这位宣宗皇帝,玩弄在股掌中。”在《中国历朝通俗演义》中,蔡东藩如此评价明宣宗孝恭孙皇后(明宣宗登基时,孙是贵妃,皇后是胡氏,后胡被废,孙成了皇后)。
在涂改了孙皇后的出身(本是永城县主簿之女)、籍贯(本为山东人)和履历(年幼时便入宫)、肇赐嘉名(变成孙若微)后,再带上一口宝剑,将谈恋爱、谋杀和治国三重任务集于一身,便成了《大明风华》——一部“侦探+古装+穿越”的奇剧。它融合了几乎所有能想到的、当下的电视剧流行套路,并将它们的缺点全部继承下来。
《大明风华》试图重新评价“蟋蟀皇帝”朱瞻基(朱亚文饰),并将明代初期治理的主脉捏造成“明成祖—明宣宗—孙皇后”,可创作者们无法指出三人的共同治理思路和风格,只好一律套上关心民瘼、维护稳定、反对阴谋、当机立断、顾全大局之类套子,从而又回到忠奸之辨的旧逻辑中——用对人,国家兴旺;用错人,国家危殆。
不必绝对否定忠奸之辨,但它是用简单思维来图解复杂历史,由此揭示出来的东西远不如它遮蔽的多。可问题是:“民能载舟,也能覆舟”的道理并不难懂,为什么历史上的好皇帝却如此之少?难道仅仅是个人素质问题?
任何治理都建立在具体条件之下,明宣宗能取得一定成就,因为他利用了被长期打压的政治资源——文官集团,而且找到了控制文官集团的办法,即强化内官系统,予以制衡,但这也为明朝后来的衰亡埋下两大隐患。所谓“仁宣之治”,并不是好人战胜了坏人,而是理性设计与操作的结果,并未超出传统治理的框架。
《大明风华》自称“历史正剧”,却刻意回避这段历史运行的真实逻辑,只好在翻案、奇情、宫斗、阴谋上下功夫。但在细节上再用力,服饰与场景制作得再奢华,演员表演再努力(应该承认,剧中王学圻、朱亚文等人的表演是非常出彩的),依然难脱虚假二字。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大明风华》上线后,如此多的观众指责其中的细节失误。其实,历史剧是艺术,不是学术,有些瑕疵并非不可原谅。
比如朱元璋的形象,既然在古代肖像画中存在较大差异,则电视剧选择其一也无不可。
再如片中出现了朱棣率军攻打南京城的“安定门”(南京并无此门),也可解释成艺术处理。
又如在服饰、礼仪中出现了较多错误,特别是忽略了明初胡服、胡礼风行的大背景,此亦无需以专业标准来批评。
观众对《大明风华》如此苛责,恰恰是因为:该剧主题过于薄弱、平庸,给人以强烈的虚假感,而普通观众又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只好揪住细节,吐槽不断。
应该承认,《大明风华》在细节上确实下了一定功夫,但主题立不起来,细节经营就变成了贴片——创作者把自认为有趣的东西放进来,以转化观众们的注意力,进一步扩大了虚假感。
在片中,孙若微(汤唯饰)在回答朱棣问题时,竟然高谈“大明土地虽多,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在为朱棣挡住暗箭后,孙若微竟然像中枪一样,做了一个豪华的180度大转身,准确投入朱棣怀抱中。更过分的是,孙若微还将过度做作传染给了洋人,她率领洋士兵成功混入天牢救人,离开时,那些葡萄牙人(或西班牙人)竟排成两列,用英语高呼“left—right—left”(相当于汉语队列口号一二一),扬长而去……此时利玛窦还没来中国,秦淮河上洋人们竟已能狂饮、胡闹,更别说近代英语直到16世纪才进入发展期,出现了英王詹姆斯钦定《圣经》英译本和莎士比亚戏剧,此时朱瞻基已去世上百年了。
为了让细节贴片闪闪发光,《大明风华》把倭寇、西洋人、火枪之类“爆点”统统塞了进来,结果却弄巧成拙——卖弄太多,出错的可能性也多。观众确实很少注意到主题上的缺陷了,但细节缺陷被放大,亦属得不偿失。
相比于历史基础知识不合格,《大明风华》的故事知识却能拿高分——将亲姐妹(孙若微、胡善祥)设计成从小分别,一起进入皇宫,先后当上皇后;赋予她们反思能力,拥有现代独立人格,投入的是最传统的宫斗;为争皇位,霸道总裁与老实人、阴谋家的狠人博弈,再度被搬进了明宫中;为增加紧张感,一群靖难之后组成的刺客在京城四处招摇,甚至将朱瞻基牵扯到三角恋中……这些构思都很专业,只是在不同剧本中已被用滥,组合到《大明风华》中,“风华”遂成杂货铺。
“轻视主题,重视细节技术”,这是当代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这种毛病不仅在《大明风华》中,在电视剧领域普遍存在,也不仅体现在电视剧领域,在小说、诗歌、舞蹈、绘画等领域中,也是广泛存在。
一方面,现代社会表达意见的渠道更多,呈现出众生嘈杂的面相。艺术作品已很难开启新主题,即使开启了,也很难得到受众的积极回应,给了“为艺术而艺术”“增加专业度”更多的空间。只是“专业度”往往会抵消“创造力”,而缺乏“创造力”,作品只好围绕娱乐性、刺激性做文章。
另一方面,现代化是一个日渐脱离历史智慧、历史逻辑的过程。过去500年间,人类生活发生了剧变,古今之变的效果远远大于历史沿革,这使现代人很难从历史中找到自我定位,产生出戏谑历史的情绪。遗憾的是,这份情绪得到了资本加持,《大明风华》等只能投其所好。
换言之,《大明风华》的故事可以安放到任何时代,既不反映时代特色,也不承担以史为鉴、实事求是的义务,明代只是包装。通过华丽的宫殿、相对陌生的二线历史名人,创作者们真正想讲的,是一个“爱情加阴谋”的故事。从这点来说,《大明风华》的硬伤在于它的东拼西凑、自甘平庸,而非对历史细节把握不力。
有八卦却无历史,《大明风华》的困境并不是单独的,而为许多自诩的“历史正剧”所共有。批评《大明风华》不难,难的是如何摆脱批量生产《大明风华》式作品的氛围。来源:北京青年报,作者:唐山
标签:
既不
大明
风华
明风华
TA的其他文章
《见字如面》朗读三毛父亲书信侵权,三被告被判道歉赔钱
《少年的你》临时撤档 原著被质疑抄袭多部小说
"又穷又丑"成"2018年度汉字" 网友:这不就是我吗
去年图书零售保持较快增长
莫言余华等北师大畅谈青年写作能力如何养成
第一批00后网络作家可以自主签约了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红袖读书推出“游戏开放平台”助力数字阅读与游戏生态
相关帖子
•
大明死棋,无解了
•
《显微镜下的大明》豆瓣开分7.8,马伯庸的小说适合改编吗
•
《显微镜下的大明》小说大卖,通俗说史为何明朝最强?
•
《显微镜下的大明》口碑不错,马伯庸剧正在多元化
•
《显微镜下的大明》差评一片,张若昀演技遭群嘲
•
《显微镜下的大明》定档,算学师揭露绢税真相,利益集团相互博弈
•
慈溪巷城特色小镇风华
•
萧盛携新书《大明水师:风起宁波》在线连载
•
飞卢风 千15 高仿大秦 大明 日结 日结 日结 ~~~~
•
风华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