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人物] 文坛版乘风破浪的姐姐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6-22 13: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没有前期宣传造势,《乘风破浪的姐姐》就在一个工作日的中午悄悄上线了——然后它成为了2020年最火的综艺之一。

姐姐们的生活,代表着另一种可能性。话语权、底气、精致、表演欲、自由……都在她们的生活里展现着。她们每一个人都是“大女主”,郑重地写着自己的人生剧本。

这些我们今天仍在追求的“女性自由”,一百年前,已经有一群文坛上的姐姐在追求了。相比今天聚光灯下的乘风破浪,她们的征程,则是在旧时代的船舷上乘风破浪。

她们划开了一个新的时代。


吕碧城

吕碧城(1883年~1943年1月24日),一名兰清,字遁夫,号明因、宝莲居士。作家、商人、教育家、女权革命家。

qw1.jpg

吕碧城

吕碧城生于安徽旌德,父亲吕凤岐是光绪进士。吕碧城12岁时,父亲去世,家中没有兄弟,只有母亲与她的三个姐妹处理遗产。族人想要霸占她们的财产,吕碧城向父亲的知交、学生写信求援,得到不少帮助,保住了财产。而之前与吕碧城订亲的人家却起了戒心,认为她不安分、太好强,双方遂解除婚约。

母亲严氏带着四个女儿投奔了自己在塘沽任盐运使的哥哥严凤笙,此后又有亲戚唆使绑匪绑架严氏和幼女吕坤秀,两人为免受辱而服毒,长女吕惠如向友人求援,才救下两人。这进一步促使吕碧城走上了自立的道路。

吕碧城意图前往天津城内参观女学,被舅父斥责“不守妇道”,于是吕碧城“只身逃登火车”,什么都没带就到了天津。她性格豪爽,喜交际,很快得到熟人帮助,又被《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赏识,以非凡的文采成为《大公报》第一位女编辑。她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女编辑。她在报上发表了大量诗词作品和女权文章,如《论提倡女学之宗旨》、《敬告中国女同胞》、《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等。清末列强侵略中国,吕碧城将女权与爱国结合,提倡女性要成为完全的人,与男子共同追求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和睦与国家的强盛,虽不必居于男子之上,也万不可居于男子之下。“殊不知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奴;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刚毅之气……合完全之人,以成完全之家,合完全之家以成完全之国。”

为兴女学,吕碧城结交了包括秋瑾在内的众多名人义士,共同创办北洋女子公学(后改称北洋女子师范学堂),吕碧城担任总教习,负责全校事务,兼任国文教习。这所学校培养了大量“新女性”,刘清扬、许广平、郭隆真、周道如等都听过吕碧城授课。

qw2.jpg

吕碧城

1907年7月15日,秋瑾在绍兴遇难,无人敢为其收尸,中国报馆“皆失声”,吕碧城和吴芝瑛等人一起偷出秋瑾遗体下葬。之后,吕碧城用英文写了《革命女侠秋瑾传》,发表在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地的报纸上,引起颇大反响,也使自己陷于险境。因袁世凯之子袁克文阻挠,吕碧城没有被逮捕。

1915年,吕碧城到上海经商,积累了可观的财富。1918年,她赴美留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文学和美术。1926年,她二度出国,漫游欧美长达七年,写下《欧美漫游录》《信芳集》《晓珠词》《雪绘词》《香光小录》等作品。1928年,她参加了世界动物保护委员会,决计创办中国保护动物会,并在日内瓦断荤。1929年5月,她接受国际保护动物会的邀请赴维也纳参加大会,并盛装登台作了演讲,与会代表惊叹不已。在游历的过程中,她不管走到哪里,都特别注重自己的外表和言行,她认为自己在代表中国二万万女同胞,她要让世人领略中国女性的风采。1930年,吕碧城皈依佛教,成为一名居士,法名“曼智”。

吕碧城兼具文才、政才与商才,物质与精神都无所缺,又不顾礼教早早与众多男女名人交友,无所谓婚姻,因此一生不婚。她喜用文言创作,不好白话,所以文名不如白话作家昌盛。仅论才华,吕碧城是近代文坛极为耀眼的明星。

苏青

苏青(1914年~1982年),女,原名冯和议,字允庄。作家。

qw3.jpg

苏青

苏青生在浙江宁波一个书香之家,1933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一年后就因结婚而退学。1935年,为抒发产女苦闷,苏青写作散文《产女》投稿给林语堂主编的《论语》杂志,后改题为《生男与育女》发表。这是苏青的处女作。1942年,苏青与丈夫不和,发表《论离婚》,受到时任伪上海市长陈公博赏识。

1943年,苏青开始连载《结婚十年》,受到上海市民热烈追捧,合集出版后共印了36版,畅销程度超过张爱玲的作品。同年,陈公博资助苏青开办出版社。

1944年,苏青出版散文集《浣锦集》,张爱玲作序《我看苏青》,加印十几版。1945年,苏青出版散文集《饮食男女》,代序为《苏青张爱玲对谈记》。苏青的名气盛极一时。

1945年,陈公博作为汉奸被捕,并于1946年被枪决,苏青因为与陈公博的故旧而备受压力。1949年,苏青投入到新中国的文艺建设中,但写作多部作品均被冷落。像大多数留在大陆的作家一样,苏青多次受到打击,并于1982年去世。1984年,上海市公安局为苏青平反。

张爱玲与苏青关系亲密,互相欣赏对方的作品。苏青的妹妹称,两人起初见面不多,后来经常一起出去吃饭看电影,衣服都换着穿。张爱玲在《我看苏青》中赞美苏青:

苏青是——她家门口的两棵高高的柳树,初春抽出了淡金的丝,谁都说:“你们那儿的杨柳真好看!”她走出走进,从来就没看见。可是她的俗,常常有一种无意的隽逸,譬如今年过年之前,她一时钱不凑手,性急慌忙在大雪中坐了辆黄包车,载了一车的书,各处兜售。书又掉下来了,《结婚十年》龙凤帖式的封面纷纷滚在雪地里,真是一幅上品的图画。

张爱玲

张爱玲(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1日左右),原名张煐。作家。

qw4.jpg

张爱玲

张爱玲生于上海的一户没落贵族家庭,童年时父母分居,母亲与姑姑共赴欧洲游学。1930年,张爱玲父母离婚。1932年,张爱玲首次发布短篇小说《不幸的她》刊载于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总第12期。1939年,张爱玲考取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成行,改入香港大学文学系。不久,在《西风》月刊上发表她正式的处女作《天才梦》。1942年,因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大学停办,张爱玲未能毕业。随后与好友炎樱返回上海,报考上海圣约翰大学,却因“国文不及格”而未被录取。于是,开始为《泰晤士报》和《20世纪》等英文杂志撰稿。

1943年,张爱玲在《紫罗兰》上发表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该小说使张爱玲在上海文坛一炮打响,崭露头角。此后,张爱玲一发不可收拾,陆续发表了《沉香屑·第二炉香》、《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心经》、《倾城之恋》等一系列小说和散文。

1944年,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婚,并发表了《花凋》、《鸿鸾禧》、《红玫瑰与白玫瑰》等作品,名声大噪,与苏青并立于上海文坛。两年后,张爱玲与胡兰成离婚。

1952年,张爱玲赴香港,供职于美国新闻署的驻港办事机构。1954年,发表《秧歌》与赤地之恋》,次年赴美。1956年,与德裔剧作家赖雅结婚。此后,张爱玲在美国一直持续文学创作、研究与评论。1995年9月,张爱玲去世。

张爱玲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出色的作家之一,她的小说超越时代,描绘人性共同的底色。她的人生和她丰富的作品一起成为了时代的绝唱。

萧红

萧红(1911年6月1日-1942年1月22日),作家,原名张秀环、张廼莹。

qw5.jpg

萧红

萧红生于黑龙江的一个地主家庭,自幼接受了正常的学校教育。她性格大胆直率,17岁时就参加过反日运动,初中毕业后又和表哥一起前往北平读高中。当时她与未婚夫汪恩甲正在恋爱,汪恩甲的哥哥不满萧红到北平继续学业,解除了两人的婚约。萧红到法院上诉,输了官司,回到家乡。不久后她与汪恩甲重遇并同居,怀孕临产时汪恩甲抛下她不辞而别。萧红向友人求援,友人多次派萧军前去协助。之后萧红生下孩子,因无力抚养而送人。

1933年,萧红的画作在一次赈灾画展中展出,并发表了小说处女作《弃儿》。这一年她还参与了抗日剧团的演出,与萧军合著了小说散文集《跋涉》,后因文集抨击日伪统治下的黑暗,被迫避走青岛。随后,萧红完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结识了鲁迅,受到鲁迅激赏。

1934年,萧红和萧军前往上海,受鲁迅照拂,与众多进步文人结识。1935年,《生死场》出版,萧红一举成名。1936年,萧红与萧军感情出现裂痕,萧红东赴日本,在日本为鲁迅写下多篇悼文。

1937年,萧红回国,和萧军一起投入抗日,发表多篇抗日主题的作品、帮助受迫害的作家逃亡。此后萧红再次与萧军疏远,与端木蕻良走近,并在1938年与端木蕻良结婚。当年萧红生下第二个孩子,孩子在艰苦环境中很快夭折。1940年,萧红撰写《民族魂》等话剧剧本,并在报刊上连载《呼兰河传》。1941年,萧红患肺结核。1942年,萧红在痛切中去世,遗言“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萧红的一生都在受命运摆布,她曾控诉自己作为女人的悲剧,并将深厚的关怀安放进小说中。著名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这样评价萧红:“没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论萧红的作品,是‘最不可宽恕的疏忽’。《呼兰河传》的长处在于它的高度的真实感,萧红是二十世纪中国最优秀的作家之一。“

林徽因

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4月1日),建筑家、作家。

qw6.jpg

林徽因

林徽因生于杭州一个显赫的书香之家,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24年,林徽因和梁思成一起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读书。因建筑系不收女生,林徽因没进建筑系,但仍选修了许多建筑课程。1927年,林徽因从宾大毕业,又到耶鲁大学进修。

1928年,林徽因与梁思成结婚,并一同在东北大学任教。此后两人利用假期到全国各地考察古建筑,写了许多研究资料。此外林徽因还在《诗刊》《新月》《北斗》、天津《大公报》《文学杂志》等,先后发表了几十篇作品。大部分是诗歌,也有散文、小说、戏剧和文学评论。她还被北平女子文理学院聘为《英国文学》讲师,并担任《大公报·文艺丛刊·小说选》编辑和《文学杂志》编委。

1949年之后,林徽因继续投入到古建筑研究中,她与梁思成一起撰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翻译了《苏联卫国战争被毁地区之重建》,也在《新观察》杂志发表了大量关于古建筑的文章。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为了挽救古建筑,林徽因、梁思成和时任北京副市长的吴晗爆发激烈争吵,林徽因也因此病情恶化。1955年,林徽因病逝。

林徽因是我国建筑学界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也是现代文坛中不可或缺的一抹亮色。她的诗作至今仍受到读者的热爱。

除了以上这些女作家,还有许多未及列出的:丁玲、石评梅、冯沅君、凌叔华、苏雪林、张充和、庐隐……

那些乘风破浪的姐姐,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时代。

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呢?

在你的生命里,她教给了你什么?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