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铺垫、悬念和伏笔的妙用!如何用好它们抓住读者的心?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20-9-22 10: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铺垫


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张手法。

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后文的意思表达的更清楚,更形象而做的一种烘托,一种陪衬。

其实也是利用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

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或为行将来临的事物的衬托。

qw3.jpg

1、情节铺垫在一篇小说中,作者会写很多的情节,以此来推动故事的发展。最熟悉的就是我们小时候都看过的童话故事——丑小鸭。作者设计了丑小鸭在沼泽地受到野鸭们的嘲笑、讥讽,在老太婆家里受到猫和母鸡的捉弄,在老农家被追打狼狈不堪地逃跑等故事情节。这些情节一步步把丑小鸭推到可怜境地的同时,也水到渠成地为作者最后的爆发做好了铺垫。其实这种手法在各类网文小说中也广为运用,虽然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2、气氛铺垫
qw4.jpg

在名著《水浒传》中,有大量的气氛铺垫的经典例子。

比如武松打虎这一章回中,作者在描写武松上山打虎之前,其中的天色描写。

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走了一路,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这里的天色描写,既点明了时间,又暗示了武松稍微有点紧张的心情,为打虎做铺垫。

又比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章节。

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首先风雪的设置为下文铺垫了一个很好的背景,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展开、深入。

风雪之日,天气恶劣,也是恶人猖獗之时,风雪掩盖之下,阴谋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

正因为风雪天寒,才有林冲出门沽酒买肉,草屋倒塌,借宿山庙,使林冲得以远离火海,逃得一命,使恶人精心策划的阴谋未能得逞,构思可谓精巧缜密。

网文中对铺垫有句这样的说法:“越是老白的小说,铺垫也就越多;而越是小白,越是无脑的爽文,铺垫也就越少。”

希望大家善用铺垫,写出更加成熟的作品。

qw5.jpg

3、环境铺垫环境又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往往起着烘托的作用(与氛围铺垫相似)大家都知道“分手总是在雨天”。偶像剧里的男女主角分手、吵架、闹脾气等一系列虐心戏码,总是非常巧合的发生在一个大雨磅礴的日子。而社会环境的描写,是一种更深层次的铺垫。社会环境或明显或含蓄,常常隐含着整篇小说的立意主旨。社会环境也常常被认为是理解一篇小说内涵的钥匙。例如鲁迅的《孔乙己》,作者先是介绍了二十多年前咸丰酒店的布局,这就是社会环境的交代。因为在那“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封建时代,孔乙己宁肯穷死,也不愿意脱下那象征着读书人身份的长衫。穷到活不下去走上偷窃的道路,还百般为读书人的偷窃作冠冕堂皇的狡辩。正因为有了这个社会环境的描写,让读者更深刻的体会到,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一个时代的闹剧。


伏笔


伏笔是指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

其作用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紧密,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它为了前后照应,使读者在看到后面情节后恍然明白前面写一些看似闲笔的内容原来是为此服务的。

俄国作家契诃夫对伏笔的解说特别形象:“例如在前面写到客厅的墙上挂着一支猎枪,那么这支猎枪在最后一定要射出子弹。”

“墙上挂着一支猎枪”就是最后猎枪射出子弹的伏笔;

而最后猎枪射出子弹,是对“墙上挂着一支猎枪”的照应。

伏笔之后一般有照应,所谓前有伏笔,后需照应,上挂下联,结构谨严是也。

那么什么才是好的伏笔?

60分的伏笔,是白雪地上一道煤灰,突兀,但鲜明。

这不容易。一个没削的中华铅笔放在笔筒里,怎样才能让读者在两万字后还记得?

100分的伏笔,是草蛇灰线,自然又鲜明,读者一看忘不了。

100分伏笔示例:潜伏第一集,左蓝在《新华日报》发表《我看中国之革命》,该文在电视剧中出现三次。

第一次:

余则成在阁楼监听,一有消息,行动组就会上楼抓人。

忽然监视器传来人声:“这位是中央公校的左蓝,外语很好,贾绪尔的《我看中国革命》就是她翻译的。”

余则成惊住。

分析:这不是伏笔,而是随便充数的闲笔。

此时,余则成正要通知行动组抓人,却得知未婚妻也在现场。“左蓝“二字出现后,余则成已经极度震惊,后面的《我看中国革命》细节基本没用。

如果”左蓝在这儿“是一百瓦的白炽灯”,《我看中国革命》就是白炽灯旁黯淡的小电珠。读者盯着白炽灯,看不见小电珠。

所以,这里只是闲笔,没作用,也不算伏笔。

第二次:

次日约会,左蓝笑吟吟拿出《新华日报》:“挣钱啦,今天我付账。”
余十分无奈,接过报纸说:“翻译这样的东西,会进黑名单的。”

左蓝不悦。

分析:这里作用有二,第一,促成左蓝和余吵架;二,埋伏笔。

余已经因为左蓝亲共受怀疑,左蓝还大大咧咧地拿文章给他看。文章成了二人争执的导火索。

文章出现毫不突兀,读者印象深刻。

第三次:

上司带余则成去刺杀李海丰,火车上,上司继续责骂余则成亲共,还问:“你是不是有亲共行为,你未婚妻是不是有通共行为?”

余一口否定。

上司:“那你未婚妻在《新华日报》上的文章也是编的?”

余则成无言。

分析:至此,文章真正发挥了威力。

此前,“左蓝通共”的麻烦都被余则成想办法化解,但此刻面对白纸黑字的文章,余无法辩驳。

这一段,是第一集前半场最大的高潮。

上司一直批评左蓝,仿佛很讨厌左蓝。

但真相大白后余则成才得知,上司是地下党,左蓝是中共,他俩不但认识而且很熟。他们都在余则成面前演戏。

前两集最大的感情高潮由此到来——余则成含泪问左蓝:“你是真的爱我,还是共党的美人计?”

小伏笔构成小高潮,小高潮又是大高潮的伏笔。

杠杠的100分。

好伏笔的诀窍就是——不要让伏笔单纯当伏笔。

没削的中华铅笔放在笔筒里,只能是伏笔。如果插进女朋友心脏里,就既是凶器又是伏笔;

如果被妈妈拿在手上责骂男主“铅笔也不削这么懒”,就既是吵架导火索又是伏笔;

如果铅笔是美丽女同桌借给男主,而男主夜晚又拿它遐想,就既是定情物又是伏笔。

一个情节,最多可有六种作用:塑造人物、烘托气氛、埋伏笔、设悬念、推动情节、承上启下。

一个情节若只有埋伏笔一种作用,就会显得突兀。

(以上部分举例内容来源于@写手K 君)

悬念


所谓“悬念”,就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即读者、观众、听众对文艺作品中人物命运的遭遇,情节的发展变化所持的一种急切期待的心情。

设置悬念就是安排一些情节,目的是把读者的胃口吊起来,造成一种情节的跌宕起伏,使读者的心随着故事的情节而起伏变化的效果。

它包括“设悬”和“释悬”两个方面。前有“设悬”,后必有“释悬”(照应)。

关于悬念的设置,玄派的推文里已经提过很多次。

从内容来看,悬念的类型可以分为:

①知道主角知道

这类悬念,通常都是,主角获得了某个秘密,让人挂念的是,主角的秘密能不能保存好,什么时候会被泄露出去。

②知道主角不知道

这类悬念,主要是落在双重身份这个点上,让人挂念的是,主角如果发现这个双重身份,会发生什么糟糕的情况。

③不知道主角知道什么

这类悬念让人挂念的是,主角到底知道了什么,想出了什么办法。其实就是悬念第一法:就不告诉你~

悬念的设置有小方法

1、【悬念是靠一连串暗示、线索、迷惑人的信息共建出来的】

制造悬念的方法多种多样,可能有:

①预叙;②角色的反常举动;③突然发现某个特别的小动作;④不完整的只言片语;⑤自相矛盾的说法……

总之,只要让读者好奇,让读者追问:“为什么呢?”“后来呢?”“怎么会这样?”你就成功了!

2、【悬念还可以靠推翻人物的可信性来创造】:

这样的悬念让读者开始疑神疑鬼,不知道相信谁。

而一旦没有可靠的判断标准,任何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可以有多重解释。

这样的悬念设置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情节张力。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