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应物兄》将改编为电视剧:影视界现在缺少的是文学 ...
返回列表
《应物兄》将改编为电视剧:影视界现在缺少的是文学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1-10-17 12: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0月13日,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京开幕,数百位文坛、影视界专家和从业者济济一堂。本届文学月以“新时代,新文学,新使命”为主题,分为核心活动、国际交流、大众活动、少儿文学、网络文学五大板块、近百场活动。
10月13日下午,第六届北京十月文学月核心活动之一“共生共荣 文学与影视高峰论坛”暨“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系列活动在梅兰芳大剧院举行。100余位知名作家、编剧、导演、制片人参与此次活动,共同探讨文学和影视的融合发展和转化。
本次活动由十月文学院主办,北京盛世肯特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旨在以文学为核心搭建文学与影视跨界交流合作平台,发挥文学母体在文化艺术领域的引领催化作用,促进作者、
出版
、阅读、影视等各维度融合与创新发展。
关注优质文学iP影视转化,开启“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
十月文学院在去年建立文学与影视孵化中心后,进一步加强文学与影视资源融合,探求多元多维度的IP衍生运营与合作,十月文学院在去年建立文学与影视孵化中心后,进一步加强文学与影视资源融合,探求多元多维度的IP衍生运营与合作,盛世肯特、十月文学院联合天津北方电影集团、山东鹰视传媒、山影山东柳埠影视基地、北京本来阳光完片担保公司、巨麦影视发行公司以及华侨城北方集团等发起“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
该计划旨在将优质文学IP进行影视转化和合作延伸,以及电影IP授权衍生,文旅结合等。
“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现场发布了芦苇《白山黑水》、邱华栋《听功》、肖旭驰、祁媛《非常之旅》、寇子《地面的声音》、韩凯臣《憧憬》等9个电影IP项目,李洱《应物兄》、张营《婴宁》、杨双印《运通天下》、刘品章《大唐琴缘录》等9个电视剧IP项目,陈汗《山海经之蚩尤战帝天》等9个网络IP项目。
据“十月新浪潮影视计划”发起人,作家、制片人盛世肯特CEO林苑中介绍,本计划旨在汇集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影视化改编工作的运营,在文学界和影视界之间增进沟通和了解,是联合了投资、制片、拍摄、发行和完片担保等产业链环节的建设性、桥梁性、集合性的运营计划。现场发布的星浪潮影视计划为首期作品,涵盖电影、剧集、网大等,其中茅奖作品《应物兄》尤其引人瞩目。
茅奖作品《应物兄》正式开启影视化之路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十月签约作家李洱的长篇小说《应物兄》已作为“十月星浪潮影视计划”首期作品,正式开启影视化进程。长篇小说《应物兄》围绕济州大学儒学研究院筹备成立和迎接儒学大师程济世“落叶归根”两件事,以“应物兄”作为轴心人物,上下勾连、左右触及,相关各色人等渐次登场,描绘了一幅丰富多彩的当代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生活画卷,于2019年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这部作品的影视化开发,也备受文学界和影视界的期待。
对此,李洱表示,很期待这部小说与优秀的影视创作团队碰撞出的火花。针对《应物兄》的影视化改编,李洱说,“我期待一个非常好的编剧对这部小说进行第二次创作,既要能够看到它跟以前作品的不一样,又能够对我作品进行进一步的丰富。”
在谈到剧集与平台合作关系时,金句频出的宋方金认为"山如果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向山走去。观众如果不向我们走来,我们就走向观众"。"希望《应物兄》成功,因为《复仇者联盟》1500次最后也成功了,我觉得《应物兄》也会成功的。"
《应物兄》被评论家誉为“当代版”《围城》。对此,作家李洱本人坦言:“我在写《应物兄》的时候,在长达十几年时间里,一分钟都没有想到过《围城》或者《儒林外史》,但是写完之后应该允许读者、批评家的这种说法。”他期待编剧能对自己的小说进行更为丰富的二次创作,让它既能够有幸和《围城》相比,又能让观众感受到这是属于不同时代的两部作品。
对于演员的选择,李洱则表示,自己完全尊重导演的安排,不会对此进行一点点的干涉和暗示。他也透露,有不少演员或艺术家都曾表达过对这部小说的喜爱。
影视界现在缺少的就是文学
关于文学和影视的联动一直是被广泛讨论的话题。在这次由特邀嘉宾宋方金、谭飞主持的十月文学月的“文学与影视高峰论坛”上,多位文学界、影视界的嘉宾进行了题为“新时代文学与影视的共生共荣”“文学影视改编的良性循环”的两场圆桌论坛,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历史、新文学的境遇之下,文学和影视如何共同促进融合和繁荣。
在影视界一度以网络文学为主的“大IP”成为影视项目开发的重要指针,国产电影、电视剧的小说改编开始更多地从畅销小说、通俗文学以及网络文学中找寻蓝本。而如今,种种迹象表明,网络文学IP曾为影视蓝本仓库的时代已成为过去,影视改编的风向,正在从网络小说吹回到严肃文学。由此影视市场上现实主义风潮再起,随着《人民的名义》《白鹿原》《大江大河》《我叫余欢水》《山海情》《转台》等作品取得良好反响,以及梁晓声《人间世》、王蒙《那边的风景》、陈彦《主角》等文学小说影视改编启动,证明了其文学作品的长销长热,才是真正经得住考验的⼤IP!市场对现实主义题材更加重视。
编剧、派乐传媒总裁张永琛指出,这些年来由于资本和平台的推动,对基于严肃文学的好电影、好电视剧带来很大冲击。现在的影视界就是缺乏文学。“我们这几年走得很艰难,这个艰难就是来自于行业的一些在我看来不具备文学也不具备影视基因的所谓的作品对正经影视行业的冲击,这种冲击造成了现在价值观和表达方式上的一种混乱。具体来说,好作品和坏作品在这一两年之内已经是失去了判断的标准。”
特邀嘉宾、编剧宋方金认为影视行业在回望传统文学,回到严肃文学的怀抱时真正的给作者予尊重。他还认为在与资本的交流甚至博弈中,资本永远是人格化的,它永远不会为善良服务,我们要强迫它为善良服务。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把资本关回到剧本的笼子里。
曾创作《京华烟云》著名剧作的张永琛指出,这些年在影视业的发展上,资本和平台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对影视剧的评判标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在这个时代作为影视从业者,有时候不得不妥协,但还得坚定自己的一份信念往前走。归根到底,影视更需要文学才能发展好。”
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改编自经典文学作品的影视片占故事片产量的30%,且大多是佳作。这些作品具有严肃文学的精神内核,通过艺术性和民族性的呈现,从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国际电影节捧回大奖,开辟中国电影的新纪元。如何文学和影视的融合和发展,正如北京出版集团副总经理马驰所说,“如何将文学和影视更好地结合,是新的历史时期文艺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文学与影视的共生共荣
儒意影业首席内容官张强说,“我们公司组织影视创作的时候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规律,根据优秀的文学作品改编的作品,成功率特别高。相反根据一个凭空的概念,找几个编剧去写剧本,这种情况失败率非常高。这个不光是个人体会,纵观中国的经验,纵观世界的经验,都可以看到这个规律,大多数优秀作品都是来自于文学作品的改编。”
张强指出,过去几年,中国影视行业形成了一个IP加流量明星的病态商业模式,造成全行业给少数流量明星打工,全行业亏损。“怎么颠覆这个模式?只有回到艺术创作的本质规律,内容决定一切。这个内容很大程度上是文学,文学是内容最重要的根源。”
香港金像奖最佳编剧陈汗指出,现在很多制片人只想赚钱,不愿意投资文艺片。电影是给普罗大众看的,难以避免走通俗化的路,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改编成最适合它的艺术形式。
导演雷献禾则认为文学与影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很重要,“我最早读《十月》的时候还在扛机器,我那时候读到东西能说跟现在拍戏没有影响吗?肯定是有的。所以这个东西是潜在的,只要我们都在生存,都在努力,都在奋斗,我们一定会把这个东西坚持。”
电影《我的青春有个你》导演、编剧、原著作者孙睿认为,传统的小说注重故事加文学性,现在一些所谓网络IP是仅仅停留在故事,没有往文学性上走。“我们最近十几、二十年的电影里已经不像以前中国电影里的文学性那么强。以前的导演是从文学里拿故事,也拿文学性,现在只是拿故事。”孙睿说,改变观众的习惯很难,影视人任重而道远。
和孙睿持同一观点的鲁迅文学奖得主张楚,则认为好的文学是讲述灵魂横切面的故事,也就是说文学性的好故事,才能真正的引发共鸣。
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编剧柳建伟说,改编自成功文学作品的影视作品,成功的可能性更高。即便是近几年豆瓣评分高、观众愿意一刷再刷的电视剧,也大都基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内容为王,而不是买IP。如果这个公司只跟随流量,赚了钱很快又会赔回去,无法持久。”
作家石一枫指出,“商品的价值在于凝结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是马克思主义核心论点。一个东西的价值在于人类的智慧凝结在里面。影视和文学都是这样,是共通的。”
军旅作家陶纯认为,现在文学和影视要想共生共荣,需要搭建桥梁,把优秀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影视工作者。现在文学和影视之间的桥梁不够,有断层,很多作品被忽视了。在陶纯看来中国文学刊物一百多种,改编度比较强、比较高的还有很多好小说,需要搭个这样的桥梁,会提供一些好的线索。特邀嘉宾谭飞也持同样观点,他认为只有构建了互动互联的桥梁,文学与影视才能有持续的良性循环。
著名作家、北京市作协副主席宁肯认为,二十世纪以后电影和讲长篇故事的电视剧发展起来以后,极大地取代了传统小说讲故事的功能。“文学越来越小众,大众讲故事的功能已经让位给电视、电影,特别是电视剧。”“我们今天把文学和影视‘共荣’的概念提出来,某种意义上可能有一种纠偏的功能,”宁肯指出,有志向、有抱负的影视人可以把好的文学作品用自己的方式拍出来,重启过去文学在影视里的繁荣。来源:澎湃新闻 | 刘源 林鑫
标签:
改编
电视
电视剧
影视
视界
TA的其他文章
保罗·哈丁谈小说美学:每接近“精确”就离“美”更近一步
叙事泛滥时代的小说写作
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后,阿来一口气回答了20个问题
《锦绣未央》抄袭案5月8日宣判 涉抄袭上百本小说
微信上坏透了的毒鸡汤合集,不仅是搞笑,生活就需要一...
阿里文学召开首届行业峰会 打造网文增量市场
复盘2018网络文学:IP历险后,寒冬中仍有希望
四百年前的畅销书作家李渔怎么“打击盗版”?
相关帖子
•
一边写网文,一边签影视:阅文集团女频征稿
•
寻找影视文案写手老师
•
《度华年》热播,“重生文”影视化改编思路打开
•
网文改编观察丨《墨雨云间》:爽剧的爽与不爽
•
美剧要求电视剧解说文案
•
电视剧推荐:13部高分网文改编电视剧,奇幻/悬疑/古装/爱情,快来看
•
网文影视化为什么都偏爱古装题材?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