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休闲分享
›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
返回列表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复制链接]
Decor
发表于 2017-4-13 08: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你可能读过莫言的《檀香刑》《蛙》《丰乳肥臀》,那你读过“莫言深度好文”,“莫言最美的一首诗”,“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吗?
相信你一定在朋友圈被转发的公号文上,甚至在一些官方号、纸媒
杂志
上,读到过这些内容。它们的传播之广,很可能已经超过了莫言的小说。
今天,书评君就和大家一起认识一下不一样的“莫言”。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像这样的句子,谁相信是莫言写的,那也就可以认定他不读书了。
前两天,在例行刷微博的时候,看到莫言正好刚刚更新了一条,我仔细看了一下,接下来笑了一晚上。
那条微博是这样的: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事情很简单。在莫言两周前的一篇文章下面,一位热情的网友留言说:“莫老师,学生不才,把您的酒色赋配了音乐,有时间请指点。”并附上了歌曲链接地址。然后莫言谦和友善地回复了这条留言:“谢谢您的热心。我也见到了网络上流传的所谓的‘莫言’的《酒色赋》,但该文非我之作。”
但出于好奇,我去搜索了一下这篇所谓的《酒色赋》,于是就被它惊呆了。本以为既然名为“赋”,至少该是一篇文字上有些华彩的韵文,然而它是这样的——
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
如果男人不恋美色,女人还有什么盼头?
如果婚姻只为生育,日子还有什么过头?
如果男女都很安分,作家还有什么写头?
如果文学不写酒色,作品还有什么看头?
如果男人不迷酒色,哪个愿意去吃苦头?
如果酒色都不心动,生命岂不走到尽头?
套用一句网络俗语——槽点太多,不知从何吐起。无论是搬弄文字的能力,还是所传达的观念,都可以被小时候在爷爷家墙上看到的《莫生气》甩得远远的。在这篇“赋”里,男人活着就是为酒、为色,而这不仅赋予了女人生活的意义,还造就了作家的事业!以至于是生命的价值所在!
但就是这样的文字,被堂而皇之地冠之以“莫言作品”而广泛传播,并且被很多人信以为真——以至于满怀欣悦地去莫言本人的微博下留言交流。
这像是在提醒我们: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和他的作品本身几乎没有关系,意义只在于他更有名了,从“作家”提升为“诺奖作家”“伟大人物”,“历史地位”变了。到底是怎样的作品——是《檀香刑》还是《酒色赋》——匹配了诺贝尔奖,很多人完全没有最基本的判断能力。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莫言。新京报记者彭子洋 摄
在微信上搜索“莫言”,显示出来的公号文章有一小部分确实是来自莫言本人的采访、作品或相关报道,但更多内容则在标题上往往有“必读好文”“莫言最精彩的一段话”“莫言:XX(深度好文)”“莫言语录”“最美的一首诗”“太喜欢这段话了”……
随机点开一些,会读到这样的内容——
莫言新作《同学赞》
找一个理由
和同学见一面
不为别的
只想一起怀念
过去的岁月
一口老酒、一首老歌
热泪盈眶
找一个理由
去和同学见一面
不管混得好还是混得孬
只想看看彼此
一声同学、一份关切
情谊绵长
找一个理由
去见一见同学
这是我们最信任的人
大碗喝酒、大声唱歌
一生兄弟、一世姐妹
地久天长
……
这篇《同学赞》,和《酒色赋》的水准可谓难分伯仲,“莫言”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只为劝大家去赴一场同学会。相比之下,另外一些被安排在莫言名下的文章总算有了些“文采”,因此也就更有欺骗性。比如这篇:
把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这都很正常。而且,无论你有多好,也无论对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欢不喜欢是另一回事。
刻意去讨人喜欢,折损的,只能是自我的尊严。不要用无数次的折腰,去换得一个漠然的低眉。纡尊降贵换来的,只会是对方愈发地居高临下和颐指气使。没有平视,就永无对等。
……
谁都在世俗的泥淖里扑腾着。 有的人天生是来爱你的,有的人注定要来给你上课的。你苦心经营的,是对方不以为意的;你刻骨憎恨的,却是对方习以为常的。喜欢与不喜欢之间,不是死磕,便是死拧。然而,这就是生活,有贴心的温暖,也有刺骨的寒冷,不过是想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更加完整。
在辽阔的生命里,总会有一朵或几朵祥云为你缭绕。与其在你不喜欢或不喜欢你的人那里苦苦挣扎,不如在这几朵祥云下面快乐散步。天底下赏心快事不要那么多,只一朵,就足够足够。
这篇名为《把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的文字以莫言之名流传甚广,转载者既不乏数万甚至10万+的阅读,也不乏颇具影响力的媒体和官微,并且延伸到了纸媒,某省级日报和某最知名的文摘类杂志都曾作为莫言作品转载。但这篇文字的原作者乃是一位常写人生感悟、心灵抚慰类文字的作家马德,他曾在自己的博客上解释:
“前两天,有人告诉我,我的那篇《把不喜欢自己的人忘掉》,配上莫言先生的图片在微信上被疯狂转发。这么糟糕的文字,真的玷辱莫言先生了,望先生看到后一笑。我由此相信,网上好多所谓莫言先生的短文字未必是他老人家的。也由此相信,我的这篇文章或者是题目,或者内文的话,深深地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他们觉得出自我,还有些不能使人信服,于是靠莫言先生的名头流传开来。这种心情可以理解。我觉得,这很不好,于我没什么,只是,这样的拙劣文字,真是玷辱了先生。望先生一哂,哂之,再哂之。”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马德的作品通常是这样的画风,与莫言的差别显而易见。
能追溯到原作者的文章,可以帮我们窥探到此类仿冒文章的传播链条。但更多文章,已经难以查明原作者,比如一篇名为《生活本来如此》的“莫言作品”,也被各路官号大V转载,轻松斩获10万+,但文章主题是“二十多岁喜欢的衣服三十岁再买,已经没了当年的美貌和身材。每一天都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都要活得精彩,每一天都要不辜负自己”……
更何况,最为多见的“莫言说”连文章都不是,而是一则一则的短语录。比如:
我还在原地等你,你却已经忘记曾来过这里。
——莫言
想找个保鲜盒,把你给我的那些感动都装起来,当我不那么喜欢你的时候,就拿出来回味一下。
——莫言
假如你知道自己这样做并没有错的话,那么,你就继续做下去,不要理会别人会怎样地讥笑你。
——莫言
叫我滚,滚了。叫我回来,对不起,滚远了。
——莫言
人时已尽,人世还长,我在中欠自己的旅行,终有一天,要还给自己每年,至少要去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
——莫言
实在无法想象,要有怎样的勇气,怎样的胆识,才能把莫言老师的名字放在这些在鸡汤文里都够不上平庸水准的句子后面?如果莫言老师的作品就是这样,那畅销书榜单上的治愈系作家们恐怕都更有资格得奖。
所以,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仿冒文章、仿冒语录可以大行其道,广为传播?
从内容上看,这些仿冒文章、仿冒语录几乎都是鸡汤体甚至打油诗体,所讨论范围超不出生活、爱情、人际相处,甚至酒色人欲,十分的“接地气”。文字又朗朗上口,颇具感召力和煽动力,夸张地说,让凡是文化水平足够读通这些句子的人,都毫无阅读障碍,于是引发共鸣的机会自然多。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某公号推送的“莫言语录”
从来源上看,如今网络“
自媒体
”“营销号”兴盛,只要有流量有人气,就可以换来经济上的回报。于是,“编造”和“抄袭”成为不少公号、平台的内容运营方式,这些仿冒文章先是由少部分人有意为之,编造莫言的名头以吸引流量。之后被越来越多的平台直接抄袭和转载,造成影响范围越来越广。
但从根本上说,如果没有相应的读者和受众,即便有人捏造名头、生产这样的内容,也无法造成如此广泛的传播效应。“莫言语录”一类文字的流行,反映出的是在中国相当广泛的人群中,阅读素养极低。人们能够、愿意从文字中接受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鸡汤文或“酒色赋”;他们并不阅读,缺乏对阅读内容的基本判断能力,也不想通过读书来扩大自己的认知、深化自己的思考;而只需要从这些简短的文字里寻求一些共鸣、一点抚慰。
而与此同时,他们又崇尚名人,崇尚地位。对于部分读者群来说,“莫言得诺贝尔奖”值得铭记,是因为“中国”、“第一个”、“世界最高奖”这些关键词,是因为这些词背后的民族主义、名利主义的情绪认同。所以莫言才在成为诺奖得主后被“选中”了,他的名字虚幻成了一个标签,起到的作用只是让那些低劣的语录和文章更便于传播。他本人写过什么作品,将写什么作品,关心哪方面的问题,都和这部分读者无关。
看,莫言本人的微博最近时有更新,但阅读量、回复数都十分平淡甚至寥寥无几,远不如依然在各种公号平台上以“语录”“美文”存在的“莫言”那么亲切、通俗、受人欢迎。
仿冒语录、仿冒“美文”是互联
网文
化的一大景观,受害者也远不止莫言一人。“重灾区”还包括张爱玲、杨绛、鲁迅、白岩松等。
去年杨绛逝世时,一篇她的“百岁感言”在网上广为流传。但实际上,这篇文章乃是伪作,而且是真假混杂的伪作。文章开头部分的几句话,“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确实是来自《坐在人生的边上——杨绛先生百岁答问》。
但后面诸多人生感悟,比如被引用最多的那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就完全是拼凑而成。”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年轻艺人井柏然曾手抄这段“百岁感言”纪念杨绛,造成乌龙事件。
外国作家同样逃不掉这一命运。最著名的乃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那封《告别信》。2014年4月马尔克斯去世,一封所谓的“1999年72岁的马尔克斯患上淋巴癌后写的与读者告别的信”一时间成为各媒体、自媒体纪念他的不二之选。这封《告别信》中有这样的句子:
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我可能不会说出我心中的一切所想,但我必定会思考我所说的一切。
我会评价事物,按其意义大小而非价值多少。
我会少睡觉,多思考。因为我知道,每当我们闭上一分钟眼睛,我们也就同时失去了60秒。当他人停滞时我会前行,当他人入梦时我会清醒,当他人讲话时我会倾听,就像享受一支美味的巧克力冰激凌!
……
上帝呀,如果我有一段生命……我不会放过哪怕是一天,而不对我所爱的人说我爱他们。我会使每个男人和女人都了解他们皆我所爱,我要怀着爱而生活。……
这封《告别信》流传极广,当时在微博上,说几乎所有媒体官微都曾转载,也不算太夸张。纸媒上,也有诸家知名报刊予以刊发。这封信的流传是从国外开始,在外网搜索马尔克斯告别信,也能看到广泛传播的盛景,马尔克斯1999年患病,从2000年起这封“告别信”就开始了红遍全球的旅程。但这封“告别信”的真实作者,是墨西哥口技艺人 Johnny Welch,作品初次现身互联网,远在1999年马尔克斯患病之前。而之所以文章开头有“如果有一刹那,上帝忘记我是一只布偶并赋予我片刻生命”,乃是因为这段话曾作为布偶剧中的台词。——凭这篇仿冒之作的知名度,第一个将马尔克斯的名字标注其上的那位“编辑”,不知道如今是在忏悔还是得意?
辨别真伪难不难?其实并不算太难。这些著名的作家,作品都已经得到很全面的
出版
,任何一篇文章、任何一段“语录”,都应该有可查明的出处。笨而可靠的方法是照着最全的文集核实,但其实如果在搜索结果中,内容重复的出处极多,却没有任何一个平台标明了其引用来源,那就非常可疑。当然,对一位作家的水准、风格有基本的掌握也许更为重要,莫言会不会说“如果世上没有美酒,男人还有什么活头”,杨绛会不会写“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只要用心读过他们的书,自然会先有一个判断。
奈何“语录”“美文”的受众总是更多。毕竟,几句鸡汤就把诺奖作家拉低到了自己的水准,能从其名下获得“共鸣”,这真是天下最便捷的阅读方法。相比之下,“一分钟了解一本书”之类的快餐式阅读都显得分外真诚。
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媒介和平台几经变迁,但这样的内容没有变少,反而传播更为便利了,有越来越多之势。想说,希望国人的普遍阅读素养能越来越好,希望认真读书和思考的人能多过相信“莫言语录”“杨绛语录”的人。但——这或许太乐观。
本文为独家原创内容。撰文:李妍;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标签:
丰乳肥臀
链接地址
小说
音乐
文章
TA的其他文章
唐家三少1.22亿年度版税收入荣登网络作家榜首富
“莫言语录”流传有多广泛,国人的阅读水准就有多低
相关帖子
•
小说《诉讼》(摘要)
•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
这本小说回答了“什么是网感”——评大山头《低俗!订阅了》
•
首奖30万元 | 第5届「七猫小说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
•
10万元/部 | 首届「爱奇艺小说网」文学锦标赛
•
网文20年十大都市小说排行榜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20个...
•
番茄小说招聘国际化网文编辑
•
首奖15000元 | 「书旗小说网」现言征文
•
千字文章,日结
•
100-300元/篇《天池小小说》征稿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Decor
初级写手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