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山东学子三下乡:从非遗传承奔向乡村振兴 为了进一步加深对乡村振兴的认识,充分调研特色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带动作用,并了解非遗传承中面临的问题。7月7日山东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浓“农”深情,“乡”约振兴实践团来到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大王镇调研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齐笔的发展故事,采访非遗传承人郭明昌夫妇。郭明昌老师作为齐笔制作工艺的第五代传承人,从事毛笔制作的四十余年中曾获得多个奖项与成就,以郭明昌为首的齐笔制作团体于2003年成立山东齐笔文化有限公司,此后不断发展,齐笔文化也得到传播与发扬。
实践团成员前往郭明昌夫妇在大张淡村的家中,得到热情的接待。在与郭老师交谈中他想我们讲述齐笔的历史渊源与如今的发展过程:毛笔相传为秦国将领蒙恬所创,春秋战国时期,受百家争鸣影响,稷下学宫内聚集大量文人学者,而对毛笔的质量有更严苛的要求,齐笔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孕育诞生,此后经历不断发展,齐笔融合齐文化中崇德敬业、厚德载物的精神,成为被人尊敬的齐笔文化。到上世纪四十年代,郭明昌老师的爷爷与父亲在天津创建“聚文堂”齐笔制作老字号,建国之后,其回到广饶县重新发展齐笔工艺。现如今齐笔工艺成功申请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各界赞誉。
随后,郭明昌夫妇向我们展示了齐笔制作的原材料,以及齐笔工艺制作的多项产品,他说目前齐笔制作笔头的材料主要采用东北长白山一带原产黄狼尾、灰鼠尾、红狐鬃、羊毛等几十种,且经过特殊材料加工后制成,而各种材料都有不同的特点,做某种笔必须要找适合他的毛来,再加上精心的制作。他骄傲的向我们说明了齐笔工艺与普通毛笔制作工艺的区别在于齐笔制作需要一百多种繁复的工序,且均为手工制作,保证质量。而正是这样精工细作的加工才能制作出一支好毛笔。
在当地实践团了解到,为助力乡村振兴,郭明昌整合本地的齐笔生产资源,使齐笔进入产业化发展轨道,创出了“企业+农户”的毛笔生产模式,同时帮扶老年笔工与残疾笔工,有效的解决了他们的收入问题,助力扶贫发展。同时,他还创立齐笔文化展览馆等文化产业,将大王镇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齐笔小镇”。实践团在参观调研大王镇齐笔产业发展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特色产业助力经济的认识,并了解到文化宣传与品牌效应对乡村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