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徐则臣:不能把注意力仅放在讲故事上

[复制链接]
萧盛实名认证 手机认证 官方 发表于 2017-10-16 12: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作为“十月文学月”活动之一,“文学之声:我们这一代的阅读与写作”文学讲座前天在十月文学院举办,70后作家徐则臣身为主讲人,对于作家的可持续创作深有感触。他认为,好作家不仅仅依赖于讲故事,更该有能力去感知和表达当下的微妙变化。
从事文学写作以来,徐则臣已先后出版《午夜之门》《夜火车》《跑步穿过中关村》《如果大雪封门》《王城如海》等二十余部作品。2014年,他推出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被誉为70后作家迄今最具雄心的长篇作品。2017年也是徐则臣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二十个年头。他说:“二十年来,我的写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本的变化也许不在于故事换了一种讲法,也不在于讲出了完全区别于当初的新故事,而在于支持我把故事讲下去的动力发生了变化。”他提及,最初的写作完全是由澎湃的倾诉欲望、焦灼的自我表达需求和一点点美好的虚荣心所导引。而当写作日久后,他发现驱使其写作一部作品的原因越来越简单,就是对某些问题感到好奇、想不明白,“它们对我造成了某种精神障碍,我必须通过写作来探究和厘清这些问题,然后尽力找到答案。”
徐则臣直言,中国作家多半都面临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国外很多作家到了胡子一大把的年纪,依然每年都能写出好东西,像美国的菲利普·罗斯、唐·德里罗,加拿大的艾丽丝·门罗,德国的马丁·瓦尔泽,全是老而弥坚,还有葡萄牙作家萨拉马戈直到60岁才成名,80多岁写出来的东西依然硬邦邦的。“在才华、天分、智商上,中国作家真比他们差吗?我一点都不相信。但在写作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问题上,他们就是做得比我们好。”他认为,原因或许在于我们可能过度依赖于讲故事,把作家狭隘地理解为一个说书人,“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讲故事上,因为小说往往是在故事停止之后才真正开始,这一段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才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经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9关注

125粉丝

2523帖子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