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射雕英雄传》将在英出版,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
返回列表
《射雕英雄传》将在英出版,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去”
[复制链接]
萧盛
发表于 2017-10-27 18:43:15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英译版《射雕英雄传》封面
日前,有消息称英国
出版
社Maclehose Press将出版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这是该作品首次被正式翻译成英文出版。此前,金庸有三部小说被翻译成英文,但都是在中国香港的出版社出版。
金庸武侠小说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自不必说,即便在海外华人圈与东南亚地区,也是享誉数十年的经典读物。作为金庸经典代表作的《射雕英雄传》被英国出版社出版,说明英语世界的读者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兴趣在加强。
但笔者注意到,英文版推介文字称之为“一部中国版《权力的游戏》”,媒体传播时也多选择将这一说法放入题目。以西方知名作品来类比中国的作品,固然有利于传播,但背后的逻辑仍是西方视角。这是一个尴尬的隐喻,说明中国文学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国文学从没放弃过“走出去”的梦想,但文化的“出国”也是多场域角力的产物,不可能孤立地凭借“纯文学”自身。比如,国人漫长的诺贝尔文学奖情结,直到莫言获奖才彻底破除。这并不表示此前的中国作家没有获奖的实力,而是因为缺乏文学上的自信和外界对中国文学的了解。鲁迅先生就曾说,梁启超与自己都“不配”得诺奖。现在看来,鲁迅的说法还是过于“保守”了。但在当时特定的语境下,产生这样自贬的心态也在所难免。
随着中国各个领域发展的全面提速,作家们的“底气”也越来越足了。《人民文学》
杂志
主编施战军曾表示,“现在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好时候。”他认为,在文化外交盛行的今天,作家应被当成“文化名片”,作为外界了解中国当下现实的最好镜面。
中国文学向海外的传播,既包括古代文学经典,也包括现当代文学。在过去,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主要依赖港澳台文学,而大陆作家的作品译成英文、获得外国文学奖项,都是值得在文学界“上头条”的事情。而在今天,这些可谓司空见惯,莫言、刘震云、贾平凹等作家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及其背后的西方对中国文学认同感的加强,都是不争的事实。
长期以来,西方看待中国和中国人的视角存在较大偏差,这种认知的偏差很大程度上源于不了解产生的隔膜与偏见。不论是过度丑化还是盲目美化,都是不合理的,都不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随着中国文学“走出去”的力度和广度不断加强,这两类视角也在变化,外界了解越深,认同越多,越能与中国文学、文化“平等地对话”。
文学无高低贵贱。在世界文化的大花园里,不同国家的文学和文化都应得到尊重。我们说中国文学“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东方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而是要让中国文学回到一个应有的、正常的位置上来。长期以来,欧美文学占了主导地位,中国文学作为东方文学的一部分,和日本文学、韩国文学乃至印度文学归为一个大类,这种人为的割裂既不符合文学内部的逻辑架构,更不利于各国、各民族的文学、文化交流。只有积极“走出去”,在更广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中充分参与、广泛交流与融合,才能让中国文学这一瑰宝,为世界文学之丰富与绚丽增光添彩。
正如美国国际关系学者约瑟夫·奈所说,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在未来中国文学“走出去”的进程里,既要找准自己的优势,汲取西方优秀文学的资源,又要与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相呼应,展现发展中大国的文化自信与光辉形象。 来源:澎湃新闻 黄帅
TA的其他文章
寻找精品 ——谈谈当下的网络通俗小说
网络文学不可止步于“爽点”
网络文学为何IP失灵
刘慈欣唯一推荐的软科幻启蒙作品《天意》
揭秘网络文学的艰难“西游之路”
译本之争:村上春树的三副面孔
《悟空传》让今何在开启IP变现
原创文学IP价值榜公布,这些小说都入榜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萧盛
管理员
29
关注
125
粉丝
2523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