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全明星作家阵容抵沪庆祝《收获》六十岁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7-12-9 12: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全中国大概再没有一本文学杂志,可以如《收获》一样,迎来如此这般全明星作家的庆生阵容。昨起至今日,莫言、余华、苏童、黄永玉、贾平凹、迟子建、韩少功、麦家、王安忆、阿来、叶兆言、毕飞宇、东西、须一瓜、叶弥、盛可以、弋舟、张楚、欧阳江河、荆歌、李洱、李辉、李锐等三十多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从四面八方陆续抵达上海,参加今明两天在作协大厅举办的纪念庆典,对《收获》说一句:生日快乐。
11683520c15ef05b38b2150597336225.jpg
60年,三个《收获》的故事

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份大型文学刊物,创办60年的《收获》杂志,被誉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简写本”“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

《收获》到底走过了怎样的历程?该杂志副主编钟红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讲述了三个《收获》的故事。

1957年7月24日,一本大型的、厚达318页的文学双月刊诞生了,主编是巴金先生和靳以先生。《收获》由中国作协主管,编辑部设在上海。

《收获》创刊号,刊发了未曾发表过的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老舍话剧剧本《茶馆》、柯灵电影剧本《不夜城》、艾芜长篇《百炼成钢》和康灈《水滴石穿》。

这一时期的《收获》,刊发了《大波》《野火春风斗古城》《平原枪声》《创业史》《山乡巨变》《上海的早晨》等长篇和《林则徐》《蔡文姬》等剧本。1959年11月,主编靳以去世。1960年5月,因三年自然灾害,《收获》停刊。

1964年,《收获》在上海复刊,由上海作协主管,主编巴金先生。这个时期发表了《艳阳天》《欧阳海之歌》 等作品。1966年5月,因为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收获》再次停刊。
a24056f5217e81ec280bc45e1a3c979b.jpg
1979年1月,《收获》率先复刊,主编巴金先生,开启了第三个《收获》的发展时期。

《收获》在这段时期刊发的许多作品,如《大墙下的红玉兰》《犯人李铜钟的故事》《祸起萧墙》等,率先突破思想禁锢,呈现了几代作家知识分子的主体精神,以及以极大的勇气对现实做出的批判和反思。1980年《收获》刊发谌容中篇《人到中年》,引发了对知识分子的价值和人格的讨论,主编巴金亲自撰文肯定了《人到中年》 的人文价值。1982年张洁中篇《方舟》,体现了对知识女性严峻的生存处境的思考。路遥的《人生》,表现了处于变革中的农村生活方式和观念伦理道德的变化。而邓友梅的《烟壶》、陆文夫的《美食家》和冯骥才为代表的市井小说,重现消失的民间社会,丰富的世俗人情融入了时代和文化的变迁。

1980年代中叶开始,小说在叙事和语言中都崛起了新的美学原则,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进行了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生存状态三个层面的探索,一连串的名字首先出现在这一时期的《收获》杂志上,包括1988年、1989年《收获》的两次青年作家专号隆重推介,余华、苏童、格非、马原、孙甘露等都以非凡的想象力和精妙的叙述语言,对时间和历史的重新审视和叙写,构建了文学的新的景观。

《收获》刊发了大量在当代文学史上引起重大反响的作品,如余华的《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张炜的《九月寓言》以及王安忆的重要代表作。

《收获》刊发小说多获文学大奖
815.jpg
“杂志必须有自己的风格和独创的性格。”这是《收获》在首期“发刊词”中就表明的态度。

《收获》主编李小林曾如此总结《收获》的宗旨:“不趋时,不媚俗,不跟风。”海纳百川,刊载当代文学各种流派的优秀之作,就是《收获》的追求。

进入21世纪的《收获》,时刻保持敏锐,时刻注重观念的更新,向读者奉献顶尖之作。在《收获》上刊登的长篇小说中,赢得国内外大奖的作品很多,如曾获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就有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贾平凹的《秦腔》、莫言的《蛙》、苏童的《黄雀记》、金宇澄的《繁花》。还有王安忆的《天香》、毕飞宇的《平原》、阎连科的《受活》等也皆获重要奖项。

《收获》的散文专栏,刊出过余秋雨《文化苦旅》《山居笔记》,李辉《沧桑看云》《封面中国》,以及陆键东、阿城、陈村、叶兆言、邵燕祥、严平、孙郁等人的专栏,还有《人生采访》《河汉遥寄》《生活在别处》《一个人的电影》《明亮的星》等,以一种责任和诚意,为记忆补上血肉和肌理,为理解20世纪的中国增加了丰富的注释。

《收获》刊发作品成为影视热门

《收获》刊发的作品也常常成为影视的改编对象,《收获》亦成为最优质与最丰富的原创文学IP发源地。

早在1957年,《收获》的创刊号上,就以“戏剧·电影”的栏目,刊发了老舍的《茶馆》和柯灵的《不夜城》。60年来,根据《收获》刊发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数目众多,《茶馆》《野火春风斗古城》《林则徐》《人到中年》《甲方乙方》……这些影视作品以深邃的人性剖析,独特的形象塑造,对时代和历史的敏锐把握,为中国影视提供了扎实的滋养。

而根据王朔小说《动物凶猛》 改编成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苏童小说《妻妾成群》改编成的《大红灯笼高高挂》、余华小说《活着》改编成的《活着》等影片都赢得了国际大奖,更是对世界讲述了独特的中国。

《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问世

当代著名的作家都在《收获》上发表过重要的或有代表性的作品。

1957年《收获》创刊号发表了老舍的《茶馆》;诗人北岛第一次在《收获》上发表的作品,是发表于1981年的短篇小说《稿纸上的月亮》,当时用的是本名赵振开。

在《收获》上发表作品最多的首推王安忆,从1980年发表短篇小说《广阔天地的一角》 至2017年初发表中篇新作《红豆生南国》,37年间,王安忆在《收获》发表了30余部作品,代表了她各个时期的变化。

余华说:“我和《收获》有着唇齿相依的关系,我有四分之三的作品都是首先在《收获》上发表的。如果我新创作了什么作品,第一个想发表的地方就是《收获》。”

莫言说:“不把自己不满意的稿子给《收获》,是我对《收获》最大的尊重。”

苏童这样评价《收获》对于他写作的意义:“就像梨园艺人忘不了初次粉墨登场的舞台,我至今难忘屡次投稿碰壁时《收获》的知遇之恩,或许是提前了一两年,或许是在关键时刻将我推上了文学舞台。”

据悉,在今明举行的《收获》60周年纪念庆典活动中,作家们将聚会在上海作协大厅,以“文学——我们永远的家园”为主题,举办座谈会,明天还将举办作品朗诵会。

而在一众作家与读者共庆《收获》60周年之际,上海九久读书人还携手《收获》杂志社、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收获》60周年纪念文存(珍藏版)。

这套纪念文存(珍藏版)限量发行,由《收获》编辑部主编,选收了《收获》杂志历年发表的优秀作品,遴选范围自1957年创刊号至2017年第2期,共29卷,按不同体裁编纂,其中长篇小说11卷,中篇小说9卷、短篇小说4卷、散文4卷、人生访谈1卷。来源:新闻晨报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