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常怡 北京人,满族,国际童书作家与插画家协会(SCBWI)会员。童话作品《燕归巷的三月》获2008年冰心儿童文学奖、“李看看的自习课之梦”系列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4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故宫里的大怪兽》获得多个奖项。 出版两年来累计发行近百万册,深受小读者喜爱……作为一部走进孩子视野的故宫题材童话,《故宫里的大怪兽》不失为讲好孩子们爱听的中国故事的典范。 刚刚过去的一年,常怡过得很忙碌。不仅出版了《故宫里的大怪兽》(第二辑)(4—6),第一辑也换装重新出版,“新作品得到很多鼓励,去全国各地和小朋友交流见面,也给我不少新的启发,这些都是重要收获。”本书作者、“怪兽姐姐”常怡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儿时故事成创作源泉 故宫在大部分人眼里是一座庄严的皇家宫殿,但在从小自皇城根儿长大的常怡看来,却是一座巨大的神秘游乐园。 “爷爷家附近的胡同有几位从故宫退休的爷爷奶奶,他们闲着没事,经常坐在胡同口给孩子们讲故宫里的鬼怪故事。”常怡向记者回忆道,自己那时最喜欢听怪兽的故事。 经常跟着爷爷去故宫的常怡,每次都会寻找那些出现在故事中的神兽,“听了老人们讲的这些怪兽故事,在故宫里还能看到这些怪兽的雕塑或摆件,就觉得特别神奇”。神兽们一直矗立在这里保护着故宫,同时也成为了常怡的“老朋友”。 因为孩童时期播种的这颗好奇之心的种子,从那时起直到现在,常怡始终在搜集这些古代怪兽在古籍中的故事和来历。成年之后的她,却渐渐发现虽然来故宫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认识那些怪兽的人却越来越少,关于它们的故事也慢慢地从人们的口中消失了,很少有人再提起它们的名字,它们仿佛在人们的眼里“隐身”了,“甚至网上或杂志上,经常会标错这些怪兽的名字”。 对此,常怡认为:“现在有意思的新生事物太多,很少还有我小时候那种口口相传的场景。”于是她决定,用童话的故事,向孩子们讲述故宫里的那些怪兽故事,便有了《故宫里的大怪兽》,“让孩子们知道,在他们的身边就有这么多神奇的、传承千年的怪兽存在”。 相关典籍如数家珍 其实古人雕刻这些神兽是非常讲究的,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正确地了解神兽们的历史,常怡会根据自己小时候听到的故事来查阅它们的资料和知识,希望让大家知道它们是怎样诞生的,它们在神兽中的地位和不同的意义与职责。对于常怡而言,她不愿意故宫给人们留下的只有历代皇帝的历史,那里仍然还有很多神奇的传说。 常怡希望可以通过《故宫里的大怪兽》和主人公李小雨,让大家不仅看到一排排大房子,而且能发现故宫有趣的地方,愿意去了解故宫那些神奇的历史。“我最喜欢李小雨和吻兽。”谈及书中的角色,常怡告诉记者,“李小雨”身上有自己的影子,“但她比我幸运,因为怪兽们真的在她的世界活了起来,和她成为朋友。我很羡慕,她帮我圆了个儿时的梦。而吻兽是我最喜欢的怪兽,最初就是因为他,才有了写《故宫里的大怪兽》的想法”。 写故事和听故事不一样,需要有据可查。为此常怡特意去看了很多故宫建筑和收藏方面的书,也翻阅了很多像《山海经》《搜神记》这样的历史典籍,还有像日本的《怪奇鸟兽图卷》等专门考究怪兽们来历的书。谈起这些书来,常怡如数家珍。 “中国怪兽的名字生僻字居多,所以如果一只怪兽在历史上有几个名字,我会选择最简单最容易认的那个字,以消除孩子们的阅读障碍。”常怡告诉记者,现在关于书中讨论最多的是怪兽角端。“很多家长都问我是不是写错了,把甪端写成了角端。其实在史书中,角端比甪端更常见。”常怡恳切地说道。 坚持怪兽文学写作 要说《故宫里的大怪兽》有多受孩子们喜欢,北京一个小女孩读了35遍;有次学校进行消防演练,一个小男孩啥都没带,就带着大怪兽的书冲下了楼梯,这样的例子很多。 常怡向记者解释:“故宫里的怪兽是独特的群体,它们很厉害,可却在用自己的能力保护故宫和人类。所以在我看来,它们有点可怕,却又让人感到亲切,给人以安全感。而且,因为怪兽的故事往往又伴随着孩子们喜欢的冒险,所以十分吸引孩子们。” “我开始童话创作纯粹因为业余爱好。”常怡坦言,当时因为要当妈妈的缘故,想为自己的宝贝写一些童话故事,“等他长大一点自己慢慢看”。 常怡向记者透露,自己为年龄更大一些的“小朋友”创作的新作品《故宫怪兽谈》,已经创作完前3本。“这套即将出版的新作,是个略带小恐怖的魔幻文学。”常怡说。如果说《故宫里的大怪兽》主要定位在6—10岁的儿童,这个新系列则更适合高年级和中学生阅读。“对我来说,写童话是一种享受。我喜欢说故事给小朋友们听,他们爱听爱读,对我而言就是极大的满足,也是让我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