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一日。 在与邹延澄的聊诗中,奇书忽发豪想。 “营长呵,光说不练,嘴上功夫。你我虽说也写诗多年,有了点小收获,可实在微不足道。与其眼巴巴的寄诗给这刊那刊,巴望着大编们能给见报刊发,不如我们自己来出诗集,为了民族也为了自己,舍命上前,抒情壮志如何?想想,我们有这个人缘和底气嘛。” 延澄大喜。 一拍饭桌。 咣当! 二人留下的残茶剩饭,酒瓶纸屑和诗集画册等,一蹦老高:“说得好,干!”抓过一本军用信笺,旋开钢笔帽,就把笔杆塞在奇书手里:“发刊词,诗人,主题,风格,形式,开始吧。” 军人作风。 雷厉风行。 可冷静下来的奇书,又缓缓点头。 “当然!先不忙,这事儿仅有你我还不成,还有二个人才,一个是我多年的文友和忘年交,一个是我新结识的大学生诗人,文锋毕露,才华横溢,不来不行。” 就这样。 奇书,楝树林,小朱和邹延澄,组成了“黄桷树诗社”。 在莲光校教师宿舍里,四人第一次聚在了一起,奇书的教师夫人备了茶水和简单的饭菜,热情招待,热情服务,令大家交口称赞,至今难忘。 四人真诚坦荡。 一见如故,欢聚一堂。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频频为大家的认识和黄桷树诗社的成立,举杯同庆;同时,为诗社的第一期诗集定名,各抒己见,最后一致同意,以奇书提出的“黄桷树”为诗集名称。 至此。 黄桷树诗社, 《黄桷树》诗集,横空出世。 不久,既成为了沙区第一个载入沙区文化馆工作记录,并由沙区文化馆给予诗集油印经费,邀请著名诗人讲座,定期免费进行艺术培训和审美训练等,由地方政府的文化部门,大力扶持的民间诗社。 时间:1985年4月17日。 第一期《黄桷树·四人诗选》,本着文责自负,精益求精原则,选用了四人的自选诗作各12首,共48首;配上自选的封面,封底,是一本真正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手刻腊纸的油印诗集。 刻印重任,请了奇书的教师夫人担任。 她一手端正的仿宋体,字正腔圆,有楞有角,疏密有度,煞是耐看。 每一个诗人的自选集前,都由她配以简单的线条画,竭力贴近诗人的风格,深得大家好评,记忆犹新。 最重要的“跋”,则由四人中年龄最大,德高望重的楝树林撰稿。开篇,是响彻诗坛的警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概述。 立意卓著,高瞻远瞩。 简明扼要,行文厚重。 为首期《黄桷树》诗集,锦上添花。 接下来,奇书慷慨激昂,燕赵悲歌一马当先,楝树林字重千钧,力透纸背横刀拎枪,小朱高吭入云,一咏三叹紧紧跟上,邹延澄大气沉雄,刀剑锵铿从容断后。 封底,注明诗社的联系人:奇书。 联系地址:重庆沙区双碑莲光校 主编:楝树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