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诗评] 唐诗悟读

[复制链接]
berlin 发表于 2016-12-24 18: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悟读:秋季的天气,中午热,早晚凉,等到入夜以后,就越发冷起来。“轻罗”还是闺妇中午前后的衣着,直到夜深天冷,都不忍回到房内,可见“心怯”的程度之深了。深夜的寒冷虽然难以忍受,但总比独守空房的辗转难眠好忍受些。这是她无可奈何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了。而且这种“心怯”不仅表现在不忍回房休息上,甚至连回房“更衣”都让她“心怯”。诗人是用“不忍归”与“未更衣”双重细节来表现她的“心怯”。由此追溯以往,从前不知有多少次的“更衣”与“归房”曾经让她孤独寂寞。此刻,那夜深人静时如泣如诉的银筝声,也一定让人不忍卒听吧!

  ————————————————————————————————

  秋夜曲

  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
  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
  心怯空房不忍归。

  悟读:秋季的天气,中午热,早晚凉,等到入夜以后,就越发冷起来。“轻罗”还是闺妇中午前后的衣着,直到夜深天冷,都不忍回到房内,可见“心怯”的程度之深了。深夜的寒冷虽然难以忍受,但总比独守空房的辗转难眠好忍受些。这是她无可奈何的“两害相权取其轻”了。而且这种“心怯”不仅表现在不忍回房休息上,甚至连回房“更衣”都让她“心怯”。诗人是用“不忍归”与“未更衣”双重细节来表现她的“心怯”。由此追溯以往,从前不知有多少次的“更衣”与“归房”曾经让她孤独寂寞。此刻,那夜深人静时如泣如诉的银筝声,也一定让人不忍卒听吧!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56

正序浏览
似鱼非羊 发表于 2016-12-24 19: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轻罗小扇扑流萤!呵呵哈哈哈。赞!图片也美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司令 发表于 2016-12-24 19: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悟读:中国古人常有一种天意知我的自喜。比如苏轼《新城道中》“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就是一例,而此诗中“渭城朝雨浥轻尘”也是一例。《渭城曲》一名《送元二使安西》。上天似乎知道元二要远赴安西,所以特意为他用朝雨来洒扫渭城街道上飞扬的轻尘。

  “客舍”是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而客舍旁的“青青柳色”也别有含义。“柳”同“留”同音。所以,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青青柳色”这个意象的出现,便暗含有无限惜别之意在内。而从“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尽”二字,即可知此前诗人不知已经劝元二喝过多少杯酒了。这其中同样包含着无限惜别之意。沈德潜说“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此意须微参。”可备一说。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郁闷的我 发表于 2016-12-24 19:02: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字微之,又字威明,今河南洛阳人。元稹与白居易是莫逆之交,并一起提倡“新乐府运动”。因为两人志趣相投、诗风相近,后人将他们合成“元白”。元稹曾创作传奇《莺莺传》,其中那个始乱终弃的张生,便以他自己为蓝本。后人几经改编,最终成为四大名剧之一的《西厢记》。元稹初娶韦丛。夫妻两人感情甚笃。七年后,韦丛病逝。他以诗明志,誓不再娶,不久即食言自肥。晚年,元稹依附宦官,获至高位。《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行宫》《连昌宫词》是他的代表作。有《元氏长庆集》。

  行宫

  寥落古行宫,
  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
  闲话说玄宗。

  赏析:从“闲话说玄宗”可以看出,这座寥落的“古行宫”,当年曾是唐玄宗的驻跸之地。“行宫”因为玄宗的不再临幸而“寥落”;“宫花”也因为得不到玄宗的观赏而“寂寞”。其实,寥落的何止行宫,还有大唐的世运;寂寞的又何止宫花,还有行宫里的宫女。胡兰成《禅是一枝花•自序》:“女子关系天下计,渔樵闲话是史诗。”玄宗的开元盛世与天宝遗事,就都在白头宫女的闲话之中。然而,此时的玄宗又身在何处,身处何境呢?想来不禁令人唏嘘。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小强@Kenny 发表于 2016-12-24 19: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杜甫(712——770)字子美,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又自称“杜陵布衣”,后世又称他杜少陵、杜拾遗,还称他杜草堂、杜工部。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奉为“诗圣”,而他的诗则被称为“诗史”。后人将他与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合称为“李杜”。安史之乱初期,他被困长安,后辗转抵达成都,最后病逝于湘江舟中。

  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擅长律诗。他生前曾对自己的排律非常自豪,可是后人却不像他自己那样重视。越到后来越是精益求精,他自己就说过“晚节渐于诗律细”。这首七绝就是他晚年流寓四川成都时所作。这四句诗不但严格对仗,而且就连颜色、数目也对仗工整,简直就是七律中的颈联与颔联。除了这个特点之外,这首诗在动静安排上,也别具特色。“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动景,“一行白鹭上青天”也是动景;“窗含西岭千秋雪”是静景,“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静景。但是,“两个黄鹂鸣翠柳”却是“动在静中”:黄鹂鸣叫固然是动景,然而翠柳却是静景。鸣叫的黄鹂嵌在翠柳之中,不觉其动,只觉其静,所以说“动在静中”。“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静中含动”:门是静景,好像一个镜头;船也是静景,好像镜头中的画面。然而,“船”之前加上目的地——“东吴”,则是船有欲行之意,所以说“静中含动”。因此,这首诗是两组“一静一动”的格局。当初做这首诗时,诗人未必事先存有此种想法;做好之后,也未必发现其中有“动在静中”与“静中含动”两个妙处。南宋诗人陆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杜甫这首诗大概就是妙手偶得的吧。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盛雨飘香 发表于 2016-12-24 18: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王羲之《兰亭序》里说“生死亦大矣!”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生死是一件极大的事,自然那些怀抱着“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不在此例,所以生与死的对比也就格外强烈。陈陶这首《陇西行》就是利用征夫的已死与闺妇犹以为丈夫尚在人世形成对比。在前三句诗中,诗人用“不顾身”“丧胡尘”与“无定河边骨”反复说明征夫已死。然而,他的妻子却以为他尚在人世,对他日思夜想,时时刻刻盼望他归来,甚至因思成梦。这样反复说明的死与日思夜想的生所形成的对比就加倍强烈,从而使读者对战争加倍痛恨。

  唐代诗人沈彬《吊边人》“杀声沉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与这首《陇西行》写作手法相同,含义也相同。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清清清清高 发表于 2016-12-24 18: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塞下曲

  许浑

  夜战桑乾北,
  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
  犹自寄寒衣。

  中国有一部仅有十回的幽默章回体小说《何典》。在最后一回的结尾诗中,著者张南庄说道:“文章自古无凭据,花样重新做出来。”作诗也是如此,需要能推陈出新。

  许浑这首《塞下曲》与陈陶的那首《陇西行》无论在主题思想上,还是在表现手法上都很相似,都是借用生与死所形成的强烈对比,来抒发诗人对战争的痛恨。但是,在表现手法上又稍有不同。就是这点不同之处,正是诗人的创新之处。

  许浑的“犹自寄寒衣”与陈陶的“犹是春闺梦里人”都表示闺妇还以为自己出征的丈夫尚在人世。从“誓扫匈奴不顾身”来看,这位出征的丈夫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战场的。从“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推测,这封“乡信”的内容一定是让他的妻子给他寄御寒的衣服。也就是说,他觉得自己不会战死。比起《陇西行》中的只有闺妇认为丈夫尚在人世,在这首诗中,是连征夫都以为自己不会战死。结果,却是“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自然,这位给妻子写乡信的征夫也在殉难者之列。这样的生与死的对比,就更强烈一层。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龙凤 发表于 2016-12-24 18: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的陈独秀呢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水云清 发表于 2016-12-24 18:5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韦庄(约836——910)字端己,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大诗人韦应物的四世孙。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更是晚唐著名的词人,与温庭筠其名,合称“温韦”。唐朝灭亡前夕,他入蜀做王建的掌书记。唐亡后,他劝王建称帝,建立后蜀。在此期间,他居住在成都浣花溪畔杜甫草堂的旧址。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赏析:台城在今南京,本为三国时吴国的后苑城,自东晋至南朝,它又一直是尚书省与皇宫之所在。“雨霏”“草齐”“鸟啼”本是台城美景。然而,诗人在“六朝如梦鸟空啼”一句中著一“空”字,便顿时令这些美景黯然失色。此“空”字未必定是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中来,然而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蜀相》中除了著一“空”字外,尚有一“自”字——“映阶碧草自春色”。此诗中除了著一“空”字外,尚有“如梦”二字——“六朝如梦”,其中又包含了多少诗人对六朝兴亡的感叹!

  如果说“空”字还只是让“雨霏”“草齐”“鸟啼”黯然失色的话,那么“最无情”三字简直就是诗人对“台城柳”的愤慨了!“柳”本无情,诗人以“无情”来责备它,又是何道理呢?原来,诗人不过是用它的“无情”来反衬自己的多情罢了。用物的“无情”来衬托人的“有情”是诗人常用的写作手法,比如岑参《山房春事》“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甚至还有用物的“有情”来反衬人的“无情”的,比如张泌《寄人》“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妖孽独飞 发表于 2016-12-24 18: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坐看牵牛织女星。

  银烛奋力地燃烧,但它的光和热,却刺不破周围秋夜的寒意。似乎那火焰是冷焰,那火光是寒光。这寒光映射在屏风上,让人想起冬天里凝固在物体上的寒冷,不敢触摸它,甚至也不敢多看它一眼。

  整座皇宫笼罩在寒意袭人的月光之下,月光如水,但却是秋天早晨的河里,那澄澈而没有温度的水。诗人用“银烛”“秋光”“冷画屏”营造出一派凄清的气氛。

  无忧无虑的小宫女追赶着那些飘忽不定的萤火虫,手里握着轻罗小扇想把它们扑打下来。虽然凉风习习,但她们却丝毫没有在意。无忧无虑的小宫女正好与下文幽怨的妃子形成鲜明的对比。

  失宠的妃子坐在裀褥上,呆呆地望着天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是多么不幸呵,一年才见一次面!然而,想想现在的自己呢,连他们也不如,恐怕再也见不到想见的君王。
  这是一首宫怨诗,然而却是“哀而不怨”,深得含蓄婉约之旨。失宠妃子的哀怨都深藏在“坐看牵牛织女星”一句中。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