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历史] 清代广东举子去北京考试之路

[复制链接]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_→
我也是醉了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精彩评论25

正序浏览
逍遥野 发表于 2019-10-20 20: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2015年第41期)
作者:[日]大木康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25: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科举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旅行制度,它是一段一段、不断靠近北京的皇帝的一种制度。明清时期的科举先有童试(就是在县城里应考),童试考上了就成为生员,生员再通过考试便有资格应乡试。乡试在全国的几个大城市举行。如果乡试考上了就成为举人,全国各地的举人都到北京去应会试,如果会试也考上了就参加殿试。所以在会试阶段,全国各地的举人都必须去北京应考,这对外省考生来讲是很辛苦的一次旅行。最后,如果一个人考中了进士、出去任地方官的话,他就还要再次踏上旅途。所以,在明清时候,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先是从他自己的家乡一段一段到北京,然后当了官又从北京去往某一个地方,对他们来讲旅行的时间是相当多的。
我一直在寻找有关旅行的具体情况的资料,偶然间发现了清代乾嘉时期的林伯桐,他写了一本书《公车见闻录》。林伯桐是广州番禺人,他考上了广东的乡试成为举人,然后几次到北京去应会试,可始终没有考上。当时的会试是每三年一次,因为他有多次从广东到北京去应考的丰富经验,所以最后写下了这部书。书中有不少当时旅行的细节,是了解当时旅行实际情况的好数据。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林伯桐乾隆三十九年(1774)出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去世,在嘉庆六年(1801)27岁时考中举人,随后多次去北京参加会试,最后一次应考是在嘉庆二十一年他42岁的时候。那一年他的父亲去世,此后他就不再应试,专心于读书著述。后来嘉庆二十五年阮元到广州做两广总督,开设了有名的学海堂,林伯桐就在那时被任命为“学长”。“学长”在这里是一种类似学生代表的地位,可见阮元很认同他的学力,而林伯桐的文章也多收于《学海堂集》。最后他在70岁时被授德庆州学正一职,当了一个小官,但是几个月后就去世了。他的著作很多,有《毛诗识小》《毛诗通考》《礼记语小》等等,是一位精通《诗》和《礼》的学者,《番禺县志》中有他的传。《公车见闻录》仅一卷,篇幅并不大,是道光十九年林氏还在世时由他的学生整理刊刻的。当时的书很多都是先以抄本的形式流通,要看的人多了那就刊刻出版。《公车见闻录》也是如此,可能有很多广东的考生要看这种心得吧。该书分为十个章节:约帮,就道,行舟,升车,度山,出关,工仆,用物,养生,至都。下面,我们就看看这本《公车见闻录》的内容。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是“约帮”。“凡北上者,以约帮为重。盖万里同行,逾年相聚,自早至暮,咫尺不离。其无形之擩染,不仅如香篆之熏衣也。《易》曰‘出门同人’,此为第一义矣。”当时广东人到北京去应会试的时候并不是一个人去的,他们要“约帮”,也就是几个人组成一个像现在这样的旅行团,雇一条船去北京,大概是因为当时雇船不那么便宜。但是他有一个心得,就是“帮友亦不必太多”,人太多就很麻烦,“大约四人同舟,两人同车,为通行常例”。另外“若两人同帮,则必甚相得者乃不寂寞”。还有如果“至五六人同帮,合为一船则逼仄,且行李必错杂”,即五六个人同行的话,每个人的空间狭窄、东西也乱七八糟;而“分为两船则多费,且饮食难照应”,所以总而言之还是四个人最合适。八人以上就“必须分为两船。人数既多,仆从亦众,瞻前顾后,意见纷歧,似不若简之为愈”。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3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度山”。有时候船也不能过,车也不能过,一定要雇人走路带行李,就是用人力爬山、过山的情况,这就是“度山”。“舟行将近度山,即有涉水远来迎请人行者,可婉辞之。”和现在的旅游业一样,在船只靠岸的地方,有一种运输公司的人会提前派人来揽客,那个时候婉言辞掉比较好,因为他们的服务质量不一定那么好,还是要自己找。“问夫价轿价,若在其行,说价已合,行内即发夫往舟中搬行李,谓之上河。”这是讲要下船的时候,自己的行李也要叫他们来搬运。“行中报云行李到齐了,即照号数一一点明”,这里的“行”相当于现在的运输公司。林伯桐是不轻信别人的人,运输公司说现在行李都齐了,他还是要一一清点才放心。“其皮箱内有路费者,可一开视”,如果在箱子里面放了钱,还要打开确认等等。
还有“养生”。“昔人有言‘万里之外,以身为本’,故调摄为北游先务。”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事情,“读书犹次焉,饮食者尤调摄之要事也”。如果太拼命看书而身体不好的话就不行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出关”“工仆”等等内容,简单讲一下。在当时好多地方设有关口,从广东到北京要经过好几个,每个关口都会有官员检查,在大运河中很有名的是苏州郊外的浒墅关。他说还是听从官员的话比较顺利,不要故意隐藏自己的东西,那样反而麻烦。关于“工仆”:“盖数千里外,日用起居,皆资健仆,其人不足靠,安得呼应之灵。必用当其才,乃收臂指之效。”在当时,考生们从广东到北京不是一个人去的,会带自己的仆人一起去,仆人能干最好,如果不如人意的话,那考生自己就要辛苦了。还有“用物”,这个部分有一句:“船中桅头之旗,写‘奉旨会试’四字。或父兄本有官衔,即写其官衔亦可。”因为当时的举人到北京去应考可以说是一种公务旅行,所以可以在船旗上写“奉旨会试”四个字。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国际名犬 发表于 2019-10-20 20: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简介
大木康,1959年生于日本横滨。文学博士,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专攻中国明清江南文化史。著有《风月秦淮——中国游里空间》《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明清文人的小品世界》《冒襄和〈影梅庵忆语〉》等。本文节选自作者在复旦大学的讲演整理稿,原稿由周语整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退热他458 发表于 2019-10-20 20:38:3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即使现在看也有借鉴意义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lemour123 发表于 2019-10-20 20:4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玩日本游戏《真三国无双》,里面有个叫“步练师”的,孙权的宠妃,生下孙大虎、孙小虎那个妃子。《三国志》每记载她的名字。
一搜才知道这个名字出自《建康实录》,这本书在之前我根本没听过。当时觉得日本人很严谨,做个游戏都那么考究,比较有良心。像台湾的《三国群英传》乱起名,一大堆女将。
现在看到这篇文章,日本人居然把一个屁大一个地方性出名的人物都考究出来了,感觉中国的研究经费白给了,都拿去潜规则了......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