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利己主义盛行之下的职场搏奕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本意是说:“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如今很多人却将其解释成:“人如果不为自己(谋私利),那么老天都会诛杀他。”以我看来,这个解释亦不为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职场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如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更加体现的淋沥尽致。 先说说广大求职者。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铁饭碗”制度被打破,自谋职业、优胜劣汰、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就成了职场的生存法则。大家的就业观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在刷新。50、60后一代:辞职?干得好好的干嘛辞职?疯了?在老一辈思想里,工作是要一直干到退休的;到了70、80后:不愿意加班。加班?拿命换钱?不干!这一代年轻人考虑的更多的是身体健康以及付出与收获价值要对等的问题上;如今90、95后大都不愿意进“工厂”上班,甚至不愿意给别人打工。“打工,这辈子不可能打工!”网红周齐立的这句话,说出了多少人想说而没有勇气说出口的心声。 通过对不同年代相同年龄段的人群对待工作的观念、态度的转变进行分析,其实更深层的内涵是反应了人们对生活质量方面的要求在不断提升,套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已经由以前的“吃饱穿暖”最基本的低层生理需求提高到“吃得要营养、穿得要时尚、住得要宽敞、用的要高档”这一高级的精神追求上。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现在的高房价、高物价,生活成本的激增除了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宏观因素之外,我们老百姓本身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推手”的作用。 我们想要满足对生活品质上要求的高标准,就必须要增加相应的收入。“稳定的工作”显然无法满足日益彭胀的欲望。市场经济使得我们有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职场观念也逐渐从“稳定就业”转变成“谁给的工资高,就给谁打工”和“多元化创收”的形式。以前在企业中靠喊口号鼓励人心的时代早已一去不返了,喊口号不如给红包更有效果。因此职场中相当一部分人在“跳槽”这条路上乐此不疲;很多人很难在一家企业踏踏实实地“忠于职守”。 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任何事情都得有个度,如果经常性的变换工作单位,眼睛只盯着“钱”,这对自己的职业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第一,因为一直对现状不满,不断想要追求更好的待遇,这样会浪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适应;不断“踩坑”和“试错”需要很高的成本;况且每一家企业具体情况不一样,频繁更换不利于求职者沉下心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学习和进行自身积累; 第二,频繁变换工作影响到职场人脉关系维系以及其他各方面资源的积累。“人走茶凉”是句老话,辛辛苦苦建立的人脉关系和积累下的相关资源,可能会因为你的离职而出现部分缺失或断层;到头来所有的“专业”可能只是“半桶水”状态;所有的人际关系也是“半生不熟”的尴尬局面;同时,由于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了“求职”的路上,工资收入的积累也无法保证持续和稳定,不少人最终发出“打工打工,两手空空”的感慨。 再来说说现在的企业。说企业还是要从员工说起。现在的员工为什么不愿意只在一家“忠于职守”?仅仅是对待遇不满吗——我看不是。根源在于员工在企业里找不到归属感,既然心没在企业扎根,又怎么可能全力以赴地干好工作。为什么国有企业员工稳定性高,虽然国企员工也有跳槽的,但整体上比私营企业要稳定的多。 在市场经济时代开公司、办企业必须以能盈利为目的,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经济效益完全由市场来决定。企业对员工的选、用、育、留也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在人工成本这一块更是要求员工高绩效,不但工作量要饱和,效率还要高。按劳分配的工资体制从根本上改变了吃大锅饭旱涝保收,混吃等死的现象,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人工作的积极性,但它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按劳分配让员工有了危机感。当然有职业危机感是好事,不努力就面临被淘汰,就面临着被人替代;既有利于企业管理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更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和职业能力提升。本来是好事,但发展到现在已经变了味,大多数人的职业危机感早已经淹没了企业能给予的归属感。有多少企业里所谓的绩效考核是真实的?是拿数据说话的?信度有多少;有多少公司的绩效现状是做的多错的多?错的多就扣的多;工资倒挂现象有木有?末位淘汰有木有?变相裁员有木有?企业除了关心员工能为企业带来多少绩效和产值之外,真正关心员工身心健康和生活疾苦又有多少? 人员流失率高就怪员工太挑、不稳定、不踏实;当然员工本身也确实有这种普遍现象(原因前文已有交待)。年轻人不安于现状喜欢折腾,这很正常。不喜欢折腾那还像年轻人么?真正不喜欢折腾又愿意踏实工作的,很多企业又不想要(年过35岁);当然企业也都不容易,原材料、房租、水电、人工、等等,各种显性的、隐性的成本每天少则上万,多则几十上百万。“锅里有了碗里才有”这句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企业管理层给下面员工开会挂常在嘴边。大道理都懂,但仍然管不好企业留不住员工有木有? 员工频繁变换工作对自身发展不利,那么企业如果员工流失率高,对于企业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虽然说“锅里有了碗里才有”,但是,锅里的粥是由谁来做的——当然是人来做、员工来做,老板只提供食材;厨子的水平关系到整锅粥的质量。因此,员工才是企业的根本,特别是经验丰富、工龄较长的老员工。 如果一家企业里面新老员工更新过快,特别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如果老员工占比很小或者更换频繁的话,那么这家企业管理上肯定不会好到哪儿去。由于新人占比高,团队没有经过相当时间沉淀和积累,思想很难统一,执行力可想而知;这锅里面的“粥”可能已经熬成了“浆糊”。整个团队更谈不上凝聚力了,几乎就是一盘散沙。企业在这种状态下如果还有所谓的“企业文化”的话,也只能叫“流产文化”罢了。 综上所述,如果企业只盯着如何盈利,只盯着员工出业绩;员工只盯着涨工资、跳槽;结果只能是企业越来越难留住人才,求职者永远在追求高工资的路上彼于奔命;如此,企业用人与员工就业将形成恶性循环,现在不就是这种情况嘛:一面是广大求职者报怨工作难找,另一面是企业报怨招不到人(即便没有这此疫情也是如此)。长此以往,最终的结局将是什么呢——答案留给各位看官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