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真相》原著作者:写个故事致敬我的检察官岁月 ...
返回列表
《真相》原著作者:写个故事致敬我的检察官岁月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1-11-23 13: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米烛光曾从事检察官工作20余年,现今在攻读刑法学博士的她,为了纪念自己过往的职业生涯,写了第一本小说《静默的铁证》。让她开心的是,自己的这次尝试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其小说改编的网剧《真相》在优酷热播,小说《静默的铁证》也由长江文艺
出版
社最新推出。
谈及创作初衷,米烛光表示是出于对检察官职业的热爱,“故事里有我的同事,那些公安、法官的熟悉身影。通过写一个故事,寄托我对这份职业最浓厚的爱,致敬我曾经在检察技术处和公诉处的那些岁月,即使沧海桑田,记忆永在。”
小说里的故事90%接近真实
米烛光曾在检察技术处、公诉处、法律政策研究室多岗位历练,办理过多起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要案,实务经验丰富,获得过省级优秀公诉人、省级检察业务专家等称号,荣立过二等功、三等功。
提及何以取米烛光这个笔名,米烛光表示,因为《静默的铁证》偏技术类,笔名就想起一个理科类的名字。“后来查了一下,米烛光是表示光照强度大小的单位名称。它是‘以一个国际烛光的点光源为中心,以一米为半径所做的球面上的照度,是光照强度的测量单位’。有趣的是,这个名字文学性也有。米烛微光,每一个法律人尽自己绵薄之力,哪怕是米烛微光,也能划破黑暗,带来光明。”
《静默的铁证》讲述的是天价古瓶神秘失踪、大火中女明星与富二代离奇死于山顶豪宅等案件发生后,为了追寻真相,以林远昊、林岚为代表的检察技术人员运用先进的专业技术手段突破疑难案件瓶颈,攻克“零口供”案件,使冤案得以昭雪,为无辜死去的人伸张正义,真凶也无法逍遥法外。
对于自己的第一部小说出版,米烛光笑说很激动,“感觉之前的那些努力和付出都是值得的。以前写过一些小文章,但是这种长篇小说的体验真的完全不一样,要重新构建一个故事里的世界,对人物投入感情,理解他们,刻画他们,这是一个漫长、奇妙的过程。”
做了20多年的检察官工作,让米烛光尤为触动的,是一些家庭矛盾、邻里矛盾激化引发的恶性案件,“在贪欲的驱使下铤而走险的犯罪,还有一时冲动下引发的激情犯罪,都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并且一个案件背后折射的问题很多,对办案人的触动很大。”
小说里的故事是否都有真实案件作为基础?米烛光表示“还是很接近的,90%吧,有些艺术加工的成分,但是很写实了。有一些办过的案子的元素。犯罪的手法,审讯方法,突破案件的技术手段,某个有特点的犯罪嫌疑人,产生一个案件的深层次原因,等等。不过,为了贴近年轻人的生活,小说中的对话、人物塑造有些年轻化。”
写检察官的不多,写女性检察官的更少
以往的刑侦题材小说多以警察、法医等职业为主角,检察官题材相对较少,写女性检察官的更少,小说《静默的铁证》是从女检察官林岚的角度写的。目前市面同类小说中的女性视角比较少,检察官身份的特殊性也让其在办案中的亲历性相对较弱,但这些特别的要素也让这本书有了新颖之处。
米烛光作为女性,在小说中展现了女检察官在办案中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女性特有的细心。她说:“小说是从女检察官的角度写的,因为我想体现的是女检察官在办案中的一些思维方式,女性特有的细心等等。目前悬疑小说里、刑侦小说里面,从女性角度写的比较少,但是在现实中,女性检察官办案的比重其实相当大。”
米烛光表示,检察官题材最大的难度在于,检察官在案件办理中取证亲历性没有警察、法医多。如果仅仅是对证据的书面审查,那精彩就会大打折扣。不过,检察官在办案的时候有补充侦查和自行侦查的职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写作切入口。“检察官在提审犯罪嫌疑人时的讯问,在法庭上支持公诉的职能,如果写好了也很精彩。还有一项就是提前介入,当重大案件发生时,检察官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当证据链条不完善时,提出补充侦查的意见。同时,充分描写技术手段对于补充侦查、突破案件瓶颈、零口供等都大有帮助,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尝试。很多作品中也有过描写,但是这么集中的、大篇幅描写不多,这些新颖的地方也是这部作品和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小说和影视作品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那么生活中真正的女检察官是怎样的状态呢?作为一名做了20余年的女检察官,米烛光介绍说,有的年轻女检察官,看上去比较柔弱,提审的时候犯罪嫌疑人就会故意不配合,当事人也会产生疑问,“但实际上这些女检察官非常有经验,她们不会硬刚,而是会将审查工作做得非常细致,发现问题,找出辩解的不合理之处,完善证据链条,反驳犯罪嫌疑人的狡辩,赢得当事人的尊重和理解。”
米烛光笑说自己以前在办理大要案的时候,也有人觉得她是年轻女检察官,信不过,后来还是用专业、敬业来证明自己能够胜任,赢得对手和同行的尊重。“这些都是靠女性的韧性、缜密思维、细心、不厌其烦的细化工作、完善方案来完成的。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女性的口才一般都不错,表达流畅,在庭审的时候也很占优势。这也是这些年女性检察官比重不断加大的原因之一。”
检察官不是“坐办公室的”,也会经历惊心动魄
相比于警察破案的跌宕起伏悬念重重,人们对于检察官行业并不是很熟悉,对检察官总有一种“坐办公室的”刻板印象,对此,米烛光表示,比起警察,检察官肯定是安全很多,“警察是很可敬的人,正是因为他们,我们才有岁月静好。我父亲就是老刑警,我小的时候,父亲给我的印象就是加班,出任务,我妈承担了大量的家务。妈妈是检察官,不过出外勤的任务比我爸少得多,更多的时候她是带着材料回来加班到深夜。所以我一直清楚,检察官这个职业是很辛苦的,不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坐办公室的。检察官提审、看现场那是家常便饭,大要案也会经历一些惊心动魄的时刻,有一定的风险系数。”
《静默的铁证》集痕检、文检、法医、犯罪心理学于一体,小说中有很多专业概念,写到了很多技术办案的细节,这种专业性显然是米烛光的优势所在。
米烛光在二十多年前曾在技术处工作,“那个时候检察技术人员经常出外勤,我也跟着跑过一些。办公室有痕检室、文检室,法医室、司法鉴定室、声像室、标本室等等。电子数据实验室是近些年才有的。当时我们这些年轻人会轮值,给公共区域,包括标本室做卫生,对于瓶瓶罐罐里面的标本,我一开始还是害怕的,后来也就适应了。那段时间对什么都好奇,都会了解一下,每台仪器是做什么用的,大家在协办案件时候的故事,每个技术人员的特点,这些都是很有趣的回忆。”
因为在技术处工作的经历,米烛光对这方面一直也很关注,“我自己以前办案的时候也很重视技术证据。不过,写作的时候还是很谨慎的,因为怕有一些技术手段发展了,而我没有及时更新知识,造成表述上的错误。所以,在每一次写到这一块的时候,都会查大量的论文。查论文的过程中,一些案件和技术手段的收集又会反过来启发我对故事的描写。同时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这个过程虽然很辛苦,也很享受。算是一个双向学习的过程吧。”
也因此,米烛光创作《静默的铁证》的一大动力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法律加技术是将来办案的趋势,重视技术的重要性。米烛光表示,对于一些零口供的案件,一些证据不理想的案件,如果按照传统的方法,很难突破。所以灰尘减层、步态分析、轮廓比对这些技术越来越重要。
她对记者举例说“以前有个派出所的办案人员问过我,说有个小偷偷东西被拍下来了,监控很模糊,小偷就是不认账,不承认视频里面的人是他自己,怎么办?我说很好办,可以找到技术专家,对视频做个清晰化的处理,也可以找技术专家做轮廓比对鉴定,如果是背影,做个步态分析的鉴定,这些证据都可以印证是他本人。还有就是,一个人撞了别人的车跑了。事后他不认账。通过微量物质鉴定,他车上的油漆微粒就是被撞车辆上面的,他看到鉴定就认罪了。还有一个嫌疑人交通肇事,后来辩解是帮人顶包,可是一看到轮廓比对的鉴定报告,马上就认罪了,等等。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技术取证是将来很重要的破案手段,值得关注。我希望更多法律人认识到这一点,书中对技术证据在推进案件进展,查找真凶、法庭质证等办案工作中的运用,用了不少笔墨,就是希望更多法律人了解技术性证据,用好技术性证据,从而提高案件质量。”
早上四点半起来写,同事基本不知道
米烛光表示,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职业习惯,她更关注的是案件本身破获的逻辑性和合理性,“毕竟,现实中真实的案件办理和悬疑推理的艺术性还是有差异的。但是,也不能够太过于真实,那样就少了一些趣味性。作品的影视化有影视化的需求,和小说的考虑肯定不一样。不过,对检察技术在办案中所起到的作用,对检察技术人员重要性的论证,以及法律加技术在当下办案中的重要意义,应该都是一致的。”
对米烛光而言,在创作这本小说中,最难写的是技术部分。“我不希望写成‘戏说’,所以,对于仪器、技术取证方法、流程等等,不敢随随便便地写,会参考案例、专业论文,保证言之有据。那也是个学习的过程,有的时候,周末会下载十几篇论文,一看就是一天。感觉时间过得非常快。”
创作《静默的铁证》时,米烛光还从事着检察官的工作,她笑说同事基本不知道她在写小说,“平时工作很忙,我都是早上四点半起来写,早上一般可以写一个半小时。晚上只要不是加班太晚,可以写一个小时。都是零敲碎打的时间写的,所以只有个别人知道我在写,并不知道写作的具体内容。书出版后,有些同事看过,觉得还是很贴近检察官生活的,一些办案的场景很熟悉,对话也很有亲切感。小说没有对应的现实人物,只是有一些影子或某些元素,比如开玩笑时的‘毒舌’、待人接物‘比较跩’,办案精益求精甚至有些强迫症等等,可能这里一点,那里一点,都糅合在一个人物形象上。所以,大家不会对号入座某个人,只会在某一点上很有触动,引发共鸣,或者会心一笑。”
对于在创作过程中是否遇到瓶颈,米烛光坦承会有好几天都不知道怎么往下写。“这个时候就会去看看书,听听课。比如毕飞宇老师的小说课,宋方金老师的讲座等等。做任何事情其实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度过了瓶颈期就会成长。”
读博士的同时继续创作,再出发
虽然写了刑侦小说,但米烛光笑说自己写小说之前对悬疑、破案题材的书和电视剧并不感兴趣:“我家里父母都是从事法律工作的,小时候看过很多真实案件编写的办案手册。类似于现在的《刑事审判参考》,只不过都是侦查方面的。我记得书柜满满四层都是那些书,可惜现在不记得名字了。那上面都是些真实的案件,如何取证,如何破获,写得很详细。寒暑假就抱着看,小孩子的一种猎奇心态吧。可能是那个时候看得太多了,所以后来对悬疑、破案题材的书和电视剧就不感兴趣,真的和虚构的还是不太一样。有些事情,办案的时候很难,卷宗可能会看上几个通宵才能找出关键点,书里可能一句话,电视剧里面可能就两三个镜头就带过了。那种审查时候的推理、逻辑和文学、影视作品呈现出来的也不太一样。”
米烛光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太写实,容易削弱悬疑性。“所以我会看一下这方面的小说,阿加莎、东野圭吾是我比较喜欢的作者。他们的逻辑经得住推敲,故事具有说服力。作案的动机、反映的社会问题都刻画得很细腻,引人思考。”
现在的米烛光正在武汉大学读刑法学博士,她透露自己是70后,读博士是对职业生涯的一个总结,“二十几年的实务工作,通过理论总结和提高一下,对专业和人生都是一个驻足回望,再出发的机会。”
而在学习之余,米烛光说她还会继续创作《静默的铁证》第二部,主角依然是林岚、林远昊等人。“经过第一部的尝试之后,第二部的案件所涉及的技术,在新颖性、知识性、趣味性方面都应该会有更大提升。刑事科学技术和证据审查、出庭公诉的结合等是我不断探求的方向。具备专门知识的人、检察技术人员在办案中的作用,也是我重点关注的方向。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块,重视他们,尊重他们的工作,了解他们的价值。”
来源: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张嘉
标签:
真相
原著
作者
故事
致敬
TA的其他文章
唐朝服饰:唐朝男子服饰
余秋雨喜马拉雅开文化必修课:不再写书,讲好这门课
写手之家与维权骑士深度合作,为写手保驾护航
十二沉思送给长安十二时辰 传统和现代怎样结合
15岁少年看网络小说成瘾 为看小说不惜割腕
《当代》长篇小说论坛举行,《劳燕》等获年度最佳
影视剧“新国风”,传统文化正在引领审美时尚
《欢乐颂3》《少年派2》从被催更到被挑剔,剧N代经历了啥
相关帖子
•
风波之后,番茄作者近期日收下降?
•
网文作者打响“AI训练反击战”,AI应该是创作助手而不是“创意杀手”
•
《上海故事》2024年最新约稿函
•
《智者不入爱河》:言情故事的新讲法
•
《少年白马醉春风》改编剧重磅上线 原著作者兼编剧周木楠:寻回心中的少年郎
•
招扩写历史类儿童故事写手老师
•
《智者不入爱河》:言情故事的新讲法
•
500元/篇 |「脑洞故事板」微信公众号2024征稿计划书
•
收原创剧本杀故事,采用后酬金高
•
网文作者生存实录:顶流年入百万,底部月入3元!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