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七月新番:拓展网络历史文写作的限度
返回列表
七月新番:拓展网络历史文写作的限度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22-1-20 10:37:47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历史文,在网络文学类型中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历史文的写作所考验的不仅有作者的历史素养,还有其驾驭宏大叙事、把握历史风情和掌控故事节奏的能力。七月新番,近年来最杰出的历史文作者之一,他的《汉阙》入选了2020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
从《春秋我为王》到《新书》,七月一步步诉说着他的历史故事。从主角塑造到群像刻画,从展现运筹帷幄,到书写制度改革、战场风貌,七月的创作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并以此拓展了历史文的写作限度。在创作过程中,七月特别重视历史的细节。他翻阅大量历史史料、论文,赴河西走廊实地考察,积累海量的记录。同时他也在思考小人物和宏大历史之间的关系,在历史的洪流中呈现个体命运的沉浮。其创作也由此呈现出网络文学中少有的雄浑沉厚、慷慨悲歌的风格。
李玮(下文简称“李”):七月大大好,还记得您在《春秋我为王》的上架感言中写道:“我希望,哪怕再过十年,只要有人提起写春秋的小说,就绕不开这本《春秋我为王》!”那时候就感觉您很有创作理想。那么,一开始是怎么想到要走上历史文创作道路的呢?
七月新番:这个说来话长,现在想想写历史文可能是命中注定。从小我就一直对历史有很浓厚的兴趣,历史教材都是当课外书来看的。小学的时候就把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看完了。但是高中分科时因种种原因选了理科,大学时又读了生物专业,与历史失之交臂。直到本科毕业以后,因为心中的执念,才选择了跨专业考研,考取了历史系。另一方面我又很喜欢读网络小说。最开始是从《诛仙》这些早一批的网络小说看起,然后一发不可收拾。但随着口味越来越刁,能看进去的书渐渐不太多了。大学的时候也尝试过动笔,比如玄幻、奇幻、仙侠都写过,但无一例外都石沉大海,扑得非常惨,甚至连签约都很难。最后仔细琢磨,自己好像唯一没写过的就是历史小说了。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刚好那时候是2015年考研结束,知道自己以后要以历史为专业,就想正好推一把懒惰的自己。因为当你认真准备一本历史小说时,需要阅读海量的资料,也算边写边学,一石二鸟。这才有了《春秋我为王》。
李:那当时您为什么选择春秋这个时代进行创作呢?
七月新番:因为当时我对春秋这一段历史很熟悉,已经读过好几遍《左传》《国语》,就资料准备而言,会比其他朝代稍稍更充裕一些。
王献素(下文简称“王”):度过人生中比较繁杂忙碌的一段时间,您将目光投向了秦,写出了《秦吏》。伴随着这本书,您的生活和事业也都走上了正轨,它的成绩也十分喜人。可以介绍一下《秦吏》的缘起和构思吗?
七月新番:我喜欢按照朝代顺序往下写。一来是本人有点强迫症;二来是能以这种方式呈现历史系的视角和优势。当时定下了一个很大的目标,就是用穿越小说的方式书写中国历史,贯穿古今,现在看来这个目标确实有不自量力了。春秋战国以后就轮到秦了,最初时没能找到很好的切入点,毕竟秦朝虽然短暂,但历史太过精彩剧烈,一时间难以下手。直到有一次看了《国家宝藏》,那一期讲的是“云梦睡虎地秦简”。撒贝宁扮演里面的秦吏喜,演绎得非常有趣。笑过之后又感觉那一期的内核很有意思,然后就知道接下来要写的秦朝小说里,应该以什么为主题了。那应该是一个从根基上撑起了秦朝制度的群体,于是便有了这个书名——《秦吏》。
定下主题之后就水到渠成。秦代的资料除了正史,主要还是依靠考古发现。刚好我们男频小说的作者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构建一个以假乱真的世界,不论是奇幻、仙侠小说还是历史小说都如此。所以,这就涉及到对于历史风貌的还原。于是那段时间我就仔细研读了很多云梦秦简的研究资料。虽然确实枯燥难嚼,但里面涉及到了秦朝的律令,包括兵役徭役、户口甚至是奴隶买卖。依靠这些事无巨细的记录,才构建起一个尽量贴近秦朝的故事背景。小说的主角也来自于云梦秦简,著名的《黑夫木牍》,这本中国最早的家书,上过《见字如面》。作为一个小人物,黑夫给母亲写信,希望家里能够给他制作衣服,并寄一些钱来。它的文字虽然古老,但就情感而言,和现代的人并无区别,能够让人产生很强的共情。我就想,这封信的主人可能战死在战场上,没有在史书上留下任何只言片语。但是他作为一个普通人,加入了这个大时代的涌动中,如果能赋予这样一个人物以现代人的灵魂,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于是就有了《秦吏》的全篇六卷。
王:去年完结的《汉阙》写得慷慨悲歌,在写作过程中您不急于让主角升级,而是从底层士兵写起,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的古战场,和边疆征战的艰苦和壮烈,您是否可以谈一谈这样构思的初衷?
七月新番:其实,当书写的朝代确定后,其所暗含的核心也基本确定了。写春秋是想写文化的根源;写战国是想写文化的裂变,虽然最后也没写好;到了秦朝的时候就是大一统制度。当轮到汉朝的时候,我就在想,汉朝的核心是什么?我认为是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很多人会联想到张骞的千里“凿空”之旅,我也想到了陈汤的那句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在《秦吏》完本后,我有了一次去大西北的旅行。从兰州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看到了很多美景,也感受到了西北的苍茫与荒凉。最重要的一站就是敦煌,除了莫高窟,当地还有大量汉代遗迹,比如长城、边关烽燧、玉门关阳关旧址。里面发掘了很多简牍,是当时戍边士兵的记录,于是我们就能从中看到汉朝人的生活细节。从每天吃什么的日常小事,到匈奴入寇的战争,再到公主和亲、佛教传入等影响历史的大事,都浓缩在一枚枚木简里。
后来又看了一部纪录片叫《河西走廊》,里面的音乐非常好听。它是音乐大师雅尼写的,叫《河西走廊之梦》。当这首曲子响起,第三集《驿站》讲到汉朝使者路过一个小驿站“悬泉置”的故事时,我就知道它该写什么了。我的视角要放在一群普通的边塞戍卒身上,他们和今天的边防战士很像,用自己的躯体和生命守卫的这条重要却又脆弱的通道。一边要警惕敌人的入侵,一边又要保证按照使者能够安全地去往远方。
李:您讲得特别生动。这本书除了主角,您还塑造了许多他身边的人物,像是一种半群像式的描写。
七月新番:对,这一本书就想稍稍有一些突破嘛。在《春秋我为王》的时候,许多人物都是一笔带过,因为根本不会写。到《秦吏》的时候,依然是不会写人物,所有的精力都只能用来塑造主角和秦始皇寥寥几个人。到了《汉阙》就想突破一下自己,所以让自己咬牙写一次,希望能写出更多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王:《汉阙》突破了《秦吏》,同样,《新书》较之《汉阙》又有很多不同之处,您为什么会选择“新朝”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进行创作呢?
七月新番:一个原因还是因为强迫症,西汉后面就轮到新朝了。另一个原因是之前准备资料的时候,觉得这一段历史其实是很有趣的。虽然新朝才短短十多年,但它的历史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王莽是一个神神叨叨的人,到死都相信自己是五百年一出的圣人。更离谱的是,他居然让大多数人相信了自己,以禅让的方式取代汉朝。他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做出的改革在如今看来都十分超前。而这种超前又注定了王莽悲剧的结局,他很多想法是当时生产力根本无法承担的。当时就觉得,如果仔细挖掘一下这段历史,精彩程度一定不亚于三国。
还有一个原因是,写《汉阙》前做过读者调查,发现对这一段感兴趣的读者最多。大家很喜欢玩梗,比如说王莽是“穿越者”,刘秀是“位面之子”,但是网络文学里选择写这个朝代的小说非常少。当时我查了一下,酒徒和六道写过非穿越的,女频也有,还改编成了电视剧。要是我再写一本穿越题材,就算完成拼图了。毕竟搞历史的人有个职业病嘛,就是喜欢填补一下空白。但现在回头看看,当时的想法还是有些天真了,太过生僻的历史确实对作者和读者都不够友好。
王:您的小说中值得称道的地方其实很多,但是我们觉得最有特色的一点,就是您小说中的历史风味尤为浓厚。与其他许多网络历史文的处理不太一样,您关注历史风貌、历史细节,尤其是您作品所陈述的主体并不是一般
网文
中的主角,而是主角表现和群像刻画的结合。您能谈谈为什么这么写吗?
七月新番:一来是这种方式比较适合我,让我能发挥自己的一些知识优势。另外一点,仅就个人喜好而言,我喜欢的历史小说就得是“写一段历史要像其风貌”。不只是表皮,最好能摸到某个朝代的精髓,把时代的兴衰也给描绘出来。
举个例子,马伯庸老师有一本书叫《显微镜下的大明》,它从明代一些民间档案文书里挖掘了很多个尘封的故事。在这些正史从不提及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很多朴素百姓的诉求以及一些狡黠的民间智慧,甚至有那些小吏耍奸耍滑的手段。从这些细节里能看到非常鲜活的当年生态。马伯庸老师这本书里的故事都是聚焦在很小的地方和事情,比如说一个小县城、一个小村庄;比如说当明朝的人遭遇税收不公的时候,他们如何奋起抗争;当朝廷要求整顿户籍的时候,那些官员又是如何急于从中造假。我认为历史小说的魅力就在于此,要想打动人就必须从细节处入手,不能只关注于大的朝堂,还要关注各种更底层的东西。
王:您塑造了各式各样的人物,中心人物有始皇帝、霍光、王莽、刘秀之辈,其他人物有李信、马援等武将、扬雄、喜等文士、孙十万、巨毋霸等小人物,他们都有自己的坚持和理想。人物不胜枚举,却各自有各自的精彩。他们的价值并不因围绕着主角而产生,主角只是给了他们去蓬勃激昂地创造价值的机会,这其中是否寄寓着您对历史人物的独特理解?
七月新番:也谈不上特别独特的理解。之前就说过,人物一直是我的短板。比如说《春秋》和《秦吏》,很多角色都是工具人。当时写作经验不足,就只能盯着特别重要的人物塑造,在《春秋》里,我主要塑造的是孔子和主角的父亲赵简子。虽然有一些瑕疵,理解也不够全面,但真的是尽最大所能去还原人物的喜怒哀乐。把他做得对的事情和不对的事情都写出来,然后就像“留待世人评判”一样留给读者去理解。我一直认为现在的历史小说里,主角才是最无趣的那个人,因为读者越来越无法接受主角犯错。但是配角不同,他们能有千里百怪的经历,他们才是那段历史真正的主角。
李:在情节上,您有一个特色,就是很喜欢以史写史,善于采用非历史节点的历史故事去构造小说的故事情节。这种将大量历史元素综合运用到历史文写作中的方式,一方面产生了历史原汁原味的传奇感;另一方面则又塑造了许多搞笑的情节,从而增加了小说的幽默感。您能谈一谈怎样融合历史性和故事性(趣味性)吗?
七月新番:大概是从《秦吏》开始,我就意识到自己的文风会太过严肃了。正如李老师您说的,认真看的话会让人感觉疲乏。很多读者也这样反馈,说好看是好看,就是看得太累了。当时我就在想,我能否加入一些搞笑的桥段?如果能让读者看的时候会心一笑,他可能就不觉得太累了。当时正好起点推出了“本章说”,每一个段落后,读者都可以留言。我就开始研究读者对哪些段落更感兴趣,更有参与讨论的趋向。于是就加入一些“历史梗”,让读者能够乐一乐,调节一下整体严肃的文风。这样做有利有弊,利好的一面是能增加读者的参与度,让他们倾向于支持正版,因为盗版网站是没有这种功能的。现在很多读者不是在追一本书,而是在追“本章说”。他们就像看弹幕一样,很想知道有没有其他人对这一段剧情产生相似的感觉,从中找到的共鸣会增加付费读者的黏性。但另一方面,插入的“历史梗”和其他的一些东西也会打断阅读的进度。当读者紧张地阅读一个情节时,作者在中间插了一个梗,这样就会中断阅读的集中度。这就是它有利有弊的一面,我也在尽量寻找一个适中的度。
李:有些作者写历史文是依照“任何古代史都是当代史”处理的,但是您的作品总体而言似乎更为关注历史风貌本身。我们很好奇,您的历史观是怎样的?
七月新番:虽然历史小说的视角经常集中在一些英雄人物身上,但在整理资料时,我就会发现历史本身还是被小人物推动着的。我举个例子,比如《史记》中,最打动我的不是各篇慷慨悲歌的“列传”,也不是雍容庄重的“世家”,而是《货殖列传》。这是司马迁非常独特的一篇文章,甚至后面二十三史都找不到相似的篇目。因为司马迁把目光放在了普通人身上,那些当时很被朝廷士大夫瞧不起的小商贩,低头耕耘的农夫,以及他们贩卖的货物、种植的蔬果等,这才是社会经济的基础。从其他的篇章里,我看到的是王侯将相,但是从这一篇里,我看到是芸芸众生。我的历史观就是人民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
李:能请您谈一谈对您产生重要影响的作家作品吗?
七月新番:有的,非网络小说的话,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冰与火之歌》。乔治·马丁的书我非常喜欢的,他把每一个人物都塑造得非常好,我读过很多遍。
网络小说的话,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阿越的《新宋》,这是我最喜欢的历史穿越小说,它甚至还影响到了我的人生。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大学期间,也关注了阿越的微博。我看到他因为喜欢历史就从工科跨专业考研到了历史专业,还考上了历史博士,这也是推动我敢于踏出这一步的原因。后来我才知道,原来阿越一直住在昆明。我们这才有机会线下聚会,我也终于见到了自己的偶像。
李:您怎么看网络文学的发展前景?
七月新番:我认为网络文学经过二十年的蓬勃发展后,已经不算新事物了。但很多传统文学的作家还总觉得我们是新冒出来的,外界对于网络文学的误解依然存在。其实网络文学已经很成熟,也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岔路口,下沉市场和免费阅读的网络文学方兴未艾。而一些创作多年的老作者,渐渐不太懂年轻读者想看什么了,他们渐渐倾向于自我表达。但我依然认为,网络文学的未来,应该是精品化和大众化结合。
李:今年您的《汉阙》入选了“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影响力榜”,能否请您谈一下获评感想呢?
七月新番:根本没有想到。因为参加这次活动时,我以为我竞争的是网络作家新人榜。对于《汉阙》能入选影响力榜,我没有任何心理准备。这本书是我最用心的小说,没有之一。《春秋》和《秦吏》还是坐在书房里做道场,靠资料和臆想来写作。写《汉阙》的时候,我是亲身跑到西北考察。原本定的路线是到了敦煌以后,从青海那边绕行西宁。只因为想看看西域,就临时改了计划,从敦煌出玉门关往吐鲁番走,去看了交河古城,在沙漠边缘绕了一大圈,又去看了巍峨的雪山。这些经历最后都成了小说里主角的行程。
再者,我的知识先前主要集中在春秋战国和秦,涉及到汉朝,便走出了舒适区。为了写好汉阙,我需要翻看更多资料,去补上知识的盲点。虽然很用心,但这本书的成绩有些不尽如人意。《秦吏》赶上了18年移动互联网阅读最后一波热潮,它的成绩拔得很高。而《汉阙》的订阅成绩只是《秦吏》的一半,难免会有落差,自己还挺失落的。今年忽然一下子就获了奖,这本书两次登台,被读者和主流媒体重新发现它,甚至能够有机会改编影视,那种喜悦一时难以言说,不免想起一句话:你做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被辜负。
来源:扬子江网文评论(微信公众号)
标签:
七月
新番
拓展
网络
历史
TA的其他文章
传统出版如何面对阅读新样态
优酷剧集中心总经理马筱楠:多钻研用户,少研究甲方
闻人悦阅:如何想象未来、中国和世界
网络作家柠檬小丸子:以稿费激励自己,断更不可能的!
《都挺好》被传拍续集 片方:没有第二部
中宣部出版局副局长冯士新:规范网络文学出版办法正起草
网络文学:小径分叉的花园
南三石:老天从来都不会辜负一个努力钻研的人
相关帖子
•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
招扩写历史类儿童故事写手老师
•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
81部网络小说入藏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上大分!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
网络作家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
用通俗的语言说一下,我理解的网络小说爽点怎么写
•
网络小说怎么写才赚钱?来看一下这三条经验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