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风俗] 宋代人是怎样过元宵节的?看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

[复制链接]
wraithX 发表于 2022-2-7 10: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中国文人历来对节序变迁是十分敏感的,吟诵时令与节序是中国文学传统的题材。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也曾这样说道:“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自魏晋以来,有不少诗篇歌咏时令与节序,尤其是对特定节日的吟咏之作,更是不胜枚举。
110459htopqbi7a97zevii.png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元宵节、清明节、重阳节是适于出游的节日,但人们出游的心情、原因、目的地却不尽相同。清明踏青是以扫墓、缅怀祖先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郊游活动;重阳登高虽然也是涉足郊游的活动,但活动中又不免掺杂着思亲与悲秋的感慨。
而元宵节紧承春节,此时新春热闹的氛围还在延续,到元宵节这天,一波与春节一样的欢庆气氛又会被人们重新掀起。
与清明重阳出游地点一般在郊外不同,元宵节可以称得上是一个真正的都市节日。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的良宵佳节,所以又叫元夕、元夜、灯节、上元节。
110459s2a02oti2ai00ox9.jpeg

张灯夜游是这元宵节的重要活动这一夜,皓月当空,大街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天上的明月和地上的灯光交相辉映,为人们的出游提供了一个浪漫又不失温馨的氛围。
初唐诗人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记载了这一节日的盛况:“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唐代诗人崔液在《上元夜》一诗中也写道:“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来看。”
                                                                                        展开全文                                                                            可见,在唐代,元宵节已经是个热闹的节日。到北宋时,元宵节成为法定节假日,时间也由原来的三天延长到五天,而且繁盛程度超过以往。宋代笔记《春明退朝录》记载:“本朝太宗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乾元门,中元、下元御东华门,后罢中元、下元二节,而初元游观之盛,冠于前代。”
110500a85gn7an37s3znr8.jpeg

宋代社会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急速发展使元宵节的狂欢有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绚烂夺目的背景。元宵节是两宋最为盛大、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作为最繁华热闹的法定节日,元宵节自然就与当时方兴未艾的宋词结合在一起,从而产生了大量的元宵词。可以说,这是宋代元宵词兴盛并大放异彩的一个根本原因。
才情卓著的宋代词人们,也将节序融入到他们的词作中,他们在词章与音乐之间达成了一种默契的平衡,并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艺术效果,因此北宋早期的元宵词,描绘的都是气象承平的繁华场面。
110501i5hq56mixso1s5mw.jpeg

北宋词人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他对都市风情有着自身的观察和体验,他的词作中总是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柳永的《迎新春》便是一首描写北宋都城汴梁元宵节盛况的词作: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太平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110501zsrelnrtnni6i6sk.jpeg

开篇句“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词人用音乐渲染出一派繁华和喧嚣的节日气氛。嶰管,是以昆仑山嶰谷所产的一种竹子制成的乐器,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定声器;青律,在我国古代神话中青帝为司春之神,青律也就是冬去春来的意思。
汴梁城内都是欢度佳节的人群,绮罗丛中散发出阵阵香风,人们为了晚上的张灯夜游做足了准备,他们纷纷走出家门。这一夜的汴梁城,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与鳞次栉比的花灯交织在一起,络绎不绝的人影与流光溢彩的灯火交相辉映着。
立春之后的元宵节,时间与空间恰到好处地契合在一起。空气中已经弥漫着春天的气息,春风轻柔地抚摸着大地万物,植物迫不及待地睁开沉睡了一冬的朦胧睡眼,迎接春天,感知春的味道和气息。
110501q400eje4rjff49yj.jpeg

这时虽然还不是桃红柳绿的春日盛景,但人们已经感知到了春天的味道,冬日厚重的衣服显然已经有些不合时宜,人们换上春装,扶老携幼,来到了大街上。元宵节的彩灯与节日的氛围让平时很少出门的人也加入到涌动的人群中,灯火辉煌的元宵佳节让长安城变成了不夜天。
汴梁城的元宵夜成了一座不夜城,因为节日,宵禁也取消了,汴梁城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四面八方来的游人。
汴梁城的十里花灯如明丽的珊瑚一样美丽动人,装饰有彩灯的假山耸立在街道两旁。穿梭在大街上的乐队,锣鼓笙箫齐鸣。在这一晚,不管是宫廷艺人还是民间艺人,他们都会进行歌舞演唱,为城市的节日氛围锦上添花。
110502a90v939rn9n9n6mq.jpeg

经济的繁荣与城市的发展让元宵节的灯火呈现出比以往更加绚烂夺目的光彩,柳永笔下的装饰有彩灯的假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对汴梁城的元宵节盛景作了如下的记载:“自灯山至玄德门楼横大街,约百余丈,用棘刺围绕,谓之“棘盆”。内设两长竿,高数十丈,以缯彩结束,纸糊百戏人物,悬于竿上,风动宛若飞仙。”
当月亮爬上柳梢头的时候,夜晚将它温柔与妩媚的一面呈现出来。在这曼妙的时刻,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地加入到狂欢的人群中,他们也期待着身边的她能像这温柔的夜色一样,展现出她的温柔与妩媚。
柳永笔下的“少年人、往往奇遇”正好可以用欧阳修笔下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来诠释,可以说,元宵节里发生的浪漫爱情也是值得词人们去着力描摹,大书特书的元宵节情景。
110502m0ssuhuas2zh28u4.jpeg

在宋代,闺中女子一向禁止外游,只有在金吾不禁、玉漏不催的元宵夜,青年男女乘机结伴观灯,自由相会,恋爱时有发生。元宵节因此也很有点情人节的味道,充满欢情和浪漫色彩。
这不光是一个火树银花的夜晚,更是一个春宵一刻值千金的夜晚。“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少年人、往往奇遇”,和心爱的人一起观看花灯,徜徉在热闹的都市,流连在花灯前,往返于灯火阑珊处,这注定是一个难忘的迷人的夜晚。到了夜深的时候,他们在光与影的见证下谈情说爱、卿卿我我。
110502lhuj8z14i1e8pzjj.jpeg

汴梁城里的元宵花灯,让人大饱眼福。不知不觉便到了深更时分,然而人们却仍然怀着无限留恋的心情,迟迟不愿将它们的视线和步伐从花灯前移开。人们满心希望这一年一度的灯花盛会与美好时光不要轻易逝去。因为,人类对美好的事物总是有偏爱的。
柳永的这首元宵词描写了都城开封元宵节盛况,词作以铺叙见长,气象渲染,浓淡适宜。开头以节令的变换,点出汴梁城新春和暖,接着写天气晴朗使得气候更加宜人,景物的铺叙让词义沿着词人预设好的路径一气呵成。
全词写景疏密有致、详略得当,用典则结合时宜,人物都是在良辰美景中出现而又活跃着的,呈现出北宋的都城汴梁一派承平、祥和、安乐和人们富足美好的太平景象,结合起来含有欢乐常保的意义。
110503v9qh0mblbqqu8tzm.png

汴梁城的元宵节,给柳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不止一次地流连于汴梁的元宵夜盛景,也曾不止一次地将汴梁城的元宵盛景填进词中,下面这首《倾杯乐》是继《迎新春》之后的又一首描写汴梁城元宵盛景的词作:
  禁漏花深,绣工日永,蕙风布暖。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翠华宵幸,是处层城阆苑。
  龙凤烛、交光星汉。对咫尺鳌山、开羽扇。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盈万井、山呼鳌抃。愿岁岁,天仗里、常瞻凤辇。
110504ghww5nwh0hqs7w7n.jpeg

从特定的时间入手,是这首词的一个鲜明特征。你看,随着用来计时的铜漏中不断流淌出水滴,时间也一点一点地过去了。太阳就像个刺绣工人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图画。到元宵节时,花草已经长高了,空气中弥漫着蕙花的香气和泥土芬芳。
禁漏,是宫廷中用以计时的铜漏,这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绣工,是太阳的昵称,词人在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太阳的可爱表现了出来;蕙风,带有蕙花香气的风。这三句大意是说:太阳就像是一个技艺精湛的绣女一样,不断在大地上绣出各种美丽的图画。
柳永的描写是真实的,其实在民间就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太阳回升,是一个太阳直射点往返循环的开始,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而处于中原地带的汴梁城已然是一片新绿的景象。
110505rplq6qbvk662gr2s.jpeg

词的上片,重在渲染元宵节的节日气氛。柳永是从时间和节令入手,开篇几句扣住早春的季节特征,表现了自然界冬去春来节序的更替,描绘了天长昼永、花开草绿、和风送暖的新春气象,勾勒出了汴梁城元宵夜皓月当空、皎洁生辉的唯美和动人,这样的安排使得整首词笼罩在明媚、和煦、温润、柔美的情景氛围中。
“连云复道凌飞观。耸皇居丽,嘉气瑞烟葱蒨”,这是词人对汴梁城建筑物的描写。北宋都城汴梁,在柳永生活的时代,是最为繁荣兴旺的时期,也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大都市,史书更以“八荒争凑,万国咸通”来描述汴梁的繁华。
110506ahdtv7eome0mbn66.jpeg

汴梁城有十二座城门,很高的阁楼之间的通道几乎和云层相连,高档的酒楼和豪华的建筑见证着汴梁城的繁华,宫廷建筑物更是雄伟壮丽,嘉气瑞烟缭绕在花草树木之间,有如仙境一般。
词人的视野渐由天空移向地面,着力从宏观上描绘汴梁城的建筑。对于汴梁城的建筑,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可以说是最完美的诠释,画中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肉铺、庙宇、办公场所应有尽有。
这幅画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北宋东京开封城汴河两岸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张择端的绘画和柳永的词作,才是繁华的汴梁城该有的样子。
110506m0y64ynf7dytpl99.jpeg

元宵佳节,圆月澄明,普天同庆,人们穿着节日盛装,走出家门,来到街上观灯赏月。天快亮了人们还没散去,街道上都是观看元宵节灯会的人群,大街上是一片欢乐的海洋。天空中的明月和街道上的灯火一样,都流动着美丽的光彩,这是一个令人沉醉的元宵节夜晚。
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在体式上都为长调,长调的好处就是有足够的篇幅去描写佳节美景,而柳永对于长调的创作是得心应手的,他将长调的气质拿捏得恰到好处。
词人柳永用长调对汴梁城的元宵夜进行了细致广泛的描绘,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华灯闪烁、车水马龙、人群涌动、歌舞升平、繁华似锦的元宵节夜晚和人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尽情欢愉的节日盛景。
110506uuik33f7wi33i65i.png

柳永生活的时代,汴梁城中商品经济发达,商铺林立,瓦肆勾栏遍于街市,为人们的游玩提供了丰富的场所和内容,十分便于人们狂欢游玩。在柳永的词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繁华街景的描绘,它展现了当时北宋发达的都市环境。
尤其作为宋代最为盛大,也最为热闹的节日,元宵节本身已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宋代社会风貌又赋予了它表现更为深广的社会内容的能力。
诗词来源于生活。柳永生活的时代,北宋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这一现象在元宵节中得到了全方位的体现,而柳永以词人敏锐的感知力,将这一现象填进词中,呈现出的便是一派繁华的节日盛景。
110507jj83m3qm7jw2ujmj.jpeg

透过柳永的这两首元宵词,华丽细致的铺叙描写,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将汴梁的都市风貌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也将人们以愉悦的方式欢度元宵佳节的胜景呈现在读者眼前。通过柳永的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个气象承平、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的都城繁华图景。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