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金宇澄:网络文学和纯文学其实是殊途同归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官方 手机认证 发表于 2018-3-31 18: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x
3月29日,由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作家协会、阅文集团联合推选的“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公布结果,《第一次的亲密接触》、《鬼吹灯》、《明朝那些事儿》、《诛仙》、《繁花》等作品位列其中。
可以说《繁花》的入选最让人意外,有网络作家直言并不了解这部作品。
然而在纯文学奖项中,《繁花》早已获奖无数,包括茅盾文学奖等等。
“我也觉得意外,其实我对网络文学不了解。”3月29日,《繁花》作者、上海作家金宇澄就《繁花》获得“中国网络文学20年20部优秀作品”推选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不过当年的《繁花》,确实先是在网上发表的。”
786.jpg
“弄堂网”里的《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
严格说来,《繁花》只是纸书的名字,2011年5月,金宇澄署名“独上阁楼”,在弄堂网开帖《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基本每天创作一段贴出,直到那年11月进入尾声阶段,才依依不舍地截止。
如今,“弄堂网”主站已撤销,同名微信公众号上,却仍然挂着这部小说的链接,当年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老上海人,这片讲沪语的小天地,曾给了金宇澄特别的亲切感和归属感。
“我看了新闻报道,这20部推选作品都有纸质书封,这些作品的纸质版和网络版,是不是一样?是否也经过了作者的编辑修改?如果是,那《繁花》也是这样的过程,可以说都是网络文学。”
金宇澄称:“从严格意义上说,网络文学的‘网’和我的‘网’,肯定是两回事,这些大文,一般是不会在‘弄堂’这类市民小网站来做,我猜想的这次评选,只要是网上发表,不管专业小说网站还是市民网站,都属于网络文学,都在网上写嘛,可能他们一天更新一万字,我每天更新三千,后期我是兴起了,我这老头一天有更新六千字的记录。他们每天有多少万读者,每天我大概一百到几百读者。”
2012年,《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更名《繁花》,在《收获》杂志“长篇小说专号”(配备两篇万字的专业评论)同时发表。这部小说保持了网络原版的结构和章节,但对语言,人物名字做了大量的修订。
“直到现在,弄堂网不少的上海网友,还是觉得初稿的语感最好,沪语味道更浓。但我在《上海文学》做了三十年文学编辑,要给隔壁邻居、最权威的长篇小说杂志《收获》投稿,就得接受专业要求,包括以后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出单行本。在我眼里,我在网上搞的是文字游戏,现在我要回家,家有家规,有我最熟悉的各种习惯,首先它是一个普通话或北方方言的世界,大量非沪语的读者,因此我做的最大修改是语言的修改。现在大家提起《繁花》都说是‘沪语’小说,其实它是“改良沪语”做的一本小说。比如,这小说里没有侬——沪语的'你',常用字,假如我小说里用了这个方言字,就满篇都是,读者不是不懂,肯定是不喜欢的,我因此去掉,要改良,要拿捏转换,一部三十五万字的小说没有第二人称,读者没发觉,这就是我的改良。”
同时,《繁花》也最大程度保持沪语的特殊句式——这也是方言的魅力所在,“历史人物毛泽东、蒋介石在电影里都说方言,因为方言最生动,最有辨识度,有最鲜活的文学魅力,普通话不是自然生发的语言,是以‘北京方言为基础’人为制造的语言,缺乏文学性格。”金宇澄说,“所谓的文学语言,也是世界意义的小说作者追求,不了解网络小说是否注重这个概念,在文学作品中,语言从来就是第一位的,读一部小说,读者第一接触到的不是内容,而是语言的魅力。”
写连载小说,像一个“怀孕女人”
在金宇澄看来,网络文学就是传统意味的连载小说,每天发表,每天有读者等待,只是载体变了。
“我们现在可以让几百几千万读者同时线上看小说,过去可没有这么迅速的手段,但方式仍然差不多,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都是写一节发一节的连载。清末民初上海小报的连载小说,一位作者每天更新三个小说也不稀奇。什么是连载?如今我们的网文不也这样?写了就发。而一般的创作,写一本小说,闷头几年,先只给出版社一个编辑看,再是少量几个人员的校对、出版,完全不一样。”
他坦言:“网络文学的情况,我并不了解,亲历其中的感受,是体验到了文学前辈的连载写法,确实会刺激作者的超常发挥。前几年听说有网络作者写死在电脑前,我知道这样的作者不是为名为利,是写到了一个没日没夜程度,真是可以为作品而死的,是会激情万丈,会24小时沉溺于自己虚构的环境中,每时每刻会在小说的氛围里,那么多读者在等待,那种兴奋和幸福,巨大的热情和责任压力,都是闭门写作者根本体验不到的氛围。这方面的压力,一旦变成了动力,作者会极度投入。我记得写《繁花》到中期,我天天只为这部小说而活,没有一点其他兴趣,像一个怀孕的女人,什么事情都无感,只注意内心的这个新的生命。这和一般的写作不一样。”
他也认为,连载小说这种“即兴创作”的好处,已被人遗忘。
“比如我们现在很时髦的朗读活动。一到读书日、读书节、文化周,我们就要朗读。但朗读真正的出发点,并不在这里,它本应是对创作产生改变的。”金宇澄说,“比如西方过去的沙龙文化、客厅文化,今天写了一段小说,一首诗,在聚会上就念,朋友们会提意见。朗读、是这么形成的,它会直接影响到写作。”
“网络文学、连载小说也如此。古今的读者,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提意见,作者听或者不听,条件上都帮助到了创作。而我们现在所谓的朗读,结果上是一个字也不会改的,不是刚写出来的稿子,已经印在纸上了。报纸副刊连载小说,应该说是长篇出版后的节选,没任何的临场感。”
在哪里出发不要紧,关键是留下来的东西能有多少?
尽管自己没看过多少网络文学,金宇澄坦言充满好奇,乐观其成,抱着一种学习的心态。
2014年他去杭州参加了一次网络文学研讨会,一些与会网络作家的发言,让他很有感触。“比如有一位作者专写宫廷小说,他那种调查宫廷衣食住行的面面俱到劲头,我觉得是文学作者该学习的”
“另一方面,我感觉到了纯文学圈对网络写作的鄙视。”曾经他和一位年轻作者感慨说,如果自己还是小青年,肯定要研究网络写作的内容,寻找“他们怎么会有那么多读者”的密码。
但当时这位80后作者马上说:“我干嘛要学他们?”
“一个年轻人,已经把传统的纯文学和网络文学看得对立,实际没必要。”金宇澄说,“网络文学的内容,专业文学的角度,这些都另说。不是说要降低水准,而是在技术方面、在作者和读者的沟通方面,我们有所学习,起码有所好奇。我认为目前的网络文学,只是刚刚开始,相信会冒出很好的作家,它会分流。”
“说网络文学有大量的垃圾,纯文学圈也有垃圾。”金宇澄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是文学大国,文学杂志、包括大量副刊、各种内刊,发表园地多,稿件需求多,最后是作者就多。作者写稿投给《收获》、《人民文学》,不行就转投影响力小一点的刊物,再这样一级一级下去,投给一个内部杂志,很小阅读量的企业杂志,总有地方能发。”
“这种差别极大的读本多了以后,最大问题——会拉低读者的阅读水平,培养根本算不上纯文学读者的读者,培养低端的出版环境。”金宇澄说,“读者想想,这样的都能发,我不做读者了,我也可以写啊。所以大量的人在写,写了投,实际是拉低了整个阅读的水准。因此很差的书都在出版,很差的文章都在发表。”
“我觉得说来说去,网络文学和纯文学是殊途同归的,哪条路都通罗马。”金宇澄说,“网络文学也只是个开始,路很长,在哪里出发不要紧,关键是能留下多少?我们活在现在这个时代,比如再过500年,能留下更多的好文章,好小说。”来源:澎湃新闻

TA的其他文章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

APP下载

专业的编辑写手交流平台

写手之家

写手之家建立于2007年,是家有十余年的老牌网站

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同类网站之首

是最具权威和专业的文化类兼职网站

Copyright   ©2007-2024  写手之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写手之家    ( 湘ICP备17024436号-3 )|网站地图|湘公网安备430802020002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