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池莉:很遗憾,我没有标签给武汉女人
返回列表
池莉:很遗憾,我没有标签给武汉女人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7-19 20: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武汉这座城市的有趣之处,难以一言蔽之。幼时读到写武汉的文字,有句话印象深刻,一位武汉的
杂志
编辑在随笔中提到,作家池莉写过:武汉这样一个特大型城市,竟然没有地铁。当时就觉得,这位作家好有意思,“吐槽”直中要害,而短短一句话,又将大武汉的图景展现在了面前——武汉三镇,两江交汇,燥热的天气,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甚至可以称得上混乱的交通里,大家花费数个钟头,在这座城市里奔波,很多时候可能仅是为了一口美食、一次小聚、一份工,如此热火朝天的生活。
在池莉笔下,武汉也是这般生动,她的最新小说集名为《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内里却说:“其实武汉人不仅要活,还要活得有意思,把枯燥单调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把艰难困苦的人生变得其乐无穷。”新书《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将池莉五部讲述汉口故事的作品重新集结成册,选的五部作品《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你以为你是谁》、《汉口永远的浪漫》、《生活秀》、《她的城》,也是体现了汉口的城市文化。池莉说:“这五部作品每一笔,都是汉口的每一缕人间烟火。”
近日,澎湃新闻专访了作家池莉,跟她聊聊她笔下的武汉,聊聊她生活着的这座城市,聊聊生活在武汉的人。
武汉:汉口的烟火气最重
问起池莉对武汉的感情,她用了16个字:“爱恨交加,微妙复杂,不由自主,难以言喻。”在武汉有过生活经历的人,对此回答都要会心一笑,可不正是这样吗?在被武汉的交通与天气弄得心烦意乱时,武昌东湖的水、珞珈山的花、喻家山的绿林又会让人舒展开阔;在穿过吵吵嚷嚷的街巷脾气正要上火时,汉口江滩的风、轮渡的船、户部巷数不清的小吃,又立马抚平了心里的褶皱;偶尔路过汉阳,龟山月湖,古琴台下,一段高山流水又带人梦回春秋。
“武汉三镇,各有各的不同。”但于池莉而言,“汉口是烟火气最重的。”看得出,池莉对汉口的感情深,早年池莉写作《生活秀》,其中对汉口吉庆街的描写,让吉庆街名扬全国,许多人慕名前去。
在那个时候,吉庆街夜市里吹拉弹唱的老者,巷子里的小吃,那最生活、最市井的面貌,是只有本地人才知晓的,于外人不值得称道。偶有外地人来武汉,总是要带去江汉路游览一番,江汉路步行街,犹如上海的南京路,商业化得漂亮,也算是出名的景点。可要说那有多“武汉”吗?其实未必。
看过《生活秀》的人,在步行街里走走停停时就会说了:“听说吉庆街才是汉口的精髓,能带我去看看吗?”这时候武汉人就高兴了,绕过江汉路明亮的商铺、规整的街道,穿过一条人挤人的夜市、摆满地摊的小巷,来到地面还有泥水深一脚、浅一脚的小巷子,先闻二胡曲声,吉庆街到了——仅百余米长的街巷里,人声鼎沸,小摊小贩大排档,露天吃喝,唱曲聊天——这是武汉,也是池莉笔下的汉口。
吉庆街为何吸引了池莉的注意呢?她还提到一点:“吉庆街有一张风雨沧桑的百岁老脸。百多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武汉为特区,开始了一场洋为中用的改革开放,吉庆街出现了西式洋楼民居,应是中国进入现代化城市建设的最早地标建筑。”
笔下吉庆街的市民烟火,眼里吉庆街的岁月沉淀,这百年辗转变迁,其实是汉口城市文化在人心中的多张面孔。
浪漫:汉口人的血性
说起汉口,大家的印象总绕不开“码头文化”、“市井气息”、“喧嚣吵闹”,而池莉形容汉口却用了“浪漫”一词,她写作《汉口永远的浪漫》,描绘了汉口特有的精气神儿,也满载作者对这座城市的浪漫深情。对于我们常提到汉口“不那么浪漫”的印象,池莉淡然回应,为我们讲述了另一种活生生的浪漫:
“你说的大家印象这三个词,属于游客型留言,是表面现象。我的‘汉口浪漫’,指的是浪漫之根本:汉口人的血性,尚存人类最真实的感性冲动,还没有被社会教化条条框框完全变异,他们有血有肉,酷爱率性纯真自然地活着。他们醉酒狂欢,愤世嫉俗,肆意嘲笑,随便讽刺,打架说打就打架,没有废话,黑色英雄也是英雄。”
这种根本的浪漫,实在是再武汉不过了。它不是武汉三月的樱花,不是长江大桥下的芦苇,不是楚河汉街的餐厅街道,更不是光谷各国风情街的欧式建筑,诚然,这一切有那么点儿“浪漫”的氛围,吸引不少人慕名前去,期望在武汉这座再市井不过的城市里,制造些生活之外的清新感。
而武汉的浪漫之根本,汉口的精髓,没逃过池莉的犀利洞察以及对生活的爱。汉口人,平素打点的是餐食与工作、家长里短,闲情雅致起来了,是长江冬泳,也是夏夜在江滩搬上几个小板凳就聚上。吃烧烤喝啤酒,那些后来建起的洋气酒吧和一板一眼的演出,远不及室外的江风,好友的对谈,一言不合吵吵闹闹,大打出手,之后也就是帮着剥一颗虾、敬一杯酒的事儿,转而再次勾肩搭背。
这种浪漫是源自生活之中的,它迸发于对生活朴素的热爱,好吃、好聊、好折腾,这喜好中有汉口人的血性与热烈,爱起人来更是再生动不过,比起那些小清新的浪漫更要令人印象深刻。武汉人的浪漫通常不在形式上,而是在情感,在猝不及防的生活里,直击人心。
所以在武汉,浪漫是特别实在的事情。池莉在《你以为你是谁》中写道:“宜欣度过星期天的方式其中有一种,这就是:独自逛汉口。宜欣在天气晴好的周日清晨便起床,照例学一个小时英语,之后背上牛仔背包跑步出校园,坐轮渡过长江,从江汉路步行进入闹市区。当她走到鄱阳街口的时候,她在‘标新立异’早点铺吃一碗牛肉米粉。”在武汉生活过的人,看到池莉写的这一段,一定会觉得宜欣是个特别浪漫的姑娘,她在这个城市里穿行的点滴,接着地气儿,又充满生活之上的生命张力。
池莉说:“汉口的浪漫文化本质,会让市民富于日常生活的行动性:做一顿饭和吃一顿饭,都可以有创造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就是感性的快乐,就是对本能的信仰。”如此听来,武汉人那钟情于日常生活中一餐一饭,跨越三镇去吃一口美食、见一位老友的快乐,是把生活创造成了多么情感充沛的样子。这种丰富的情感,将整座城市的喜怒哀乐都揉合在一起,还毫不掩饰地肆意表达,也难怪网络上有年轻人称,武汉这座城市的气质,很“朋克”。
而池莉对此却颇有自己的观点,武汉气质,归根结底还是接根于生活的浪漫。“年轻人喜用‘朋克’,实质逃不出我的‘浪漫’。朋克践行的就是浪漫并发扬光大其中的个性自由。我感觉武汉乃至中国都朋克不了,年轻人最多只能用发胶彩染把头发竖起来做一个朋克造型而已。还是那种能够透出日常生活的深层浪漫气质,不可阻挡,永远有感染力。我想我就是致力于挖掘并用细节来表现这种迷人的浪漫气质。”
而她的作品里也是这样,汉味十足、毫不遮掩的方言,让人仿佛瞬间置身于武汉,日常的细节让汉口生活跃然纸上,回忆牵动,人物透着汉口人骨子里那种直来直往的性格,不可阻挡的生命力,一气呵成,感染力极强。而池莉将这种“浪漫”称为“健康生活的力量”,对于武汉市民对这位武汉作家的共鸣与喜爱,她说,“如果说我的小说曾经受到大众欢迎,那么就曾经有大众身上还残存不少健康生活的力量,还没有完全变成木偶。”鲜活,这也是她笔下的武汉市民。
标签:与写作没有关系
对于武汉这座城市和武汉人,不论是“市井”还是“朋克”,“小市民”还是“九头鸟”,在池莉看来,都只是不足一提的标签。“标签是快餐文化特点,一个外卖送到家,但味道千篇一律,说明不了更多。”外界对武汉及武汉人的刻板印象和打过的标签,与写作是没有关系的。如果有人想通过池莉的作品看到自己印象中的武汉人,即使有,或许也不太一样。
池莉笔下的人物,你能感受到他们在武汉这个城市生活,说着武汉话,有着武汉的生活习惯,但所刻画的角色,就跟自己身边活生生的人一样,是生动的,而并非标签化的武汉人,他们往往很普通,尤其是她写的工人、商贩、家庭妇女等。正是这普通人的角色,最能打动人心,他们有着《烦恼人生》的烦恼,说着《小姐你早》的你早。
问起外界对武汉人的标签,池莉说:“标签与我的写作没有关系。人们有打标签的自由,我有不看标签的自由。重要的是作品是否能够打动人,也就是说是否有文学魅力。不管塑造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能够有一点文学魅力,我就很满足了。”
而更有趣的是,不同于每个城市会给自己女性塑造一个典型的形象,问起写武汉女人写得再生动不过的池莉对武汉女人有何印象时,她说:“很遗憾,我没有标签给武汉女人,我的武汉女人都是血肉丰满有自己个性的完整形象。”的确,池莉写过太多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武汉女性形象,她们境遇各不相同,却都有血有肉,《她的城》这部作品中,更是书写了女性同性恋的隐密性、复杂性和矛盾性,这种女性形象的深入刻画是极为细腻丰满的,更是难得可贵的。拒绝给武汉女人打上标签,是一位写武汉女性的作家,对武汉女人的了解,也是对武汉女人的称赞。
电影《生活秀》中的来双扬
武汉这座城市,九省通衢,过去码头繁华,如今高校林立,太多人在这座城市来来往往。武汉的人在变,武汉也在变,对这座城市和这里人的理解,不同人在不同阶段都不一样,就如池莉所言:“人生有很多次不同的角度、视线和目光。城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或升降。还是宋人苏轼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而面对武汉这几年愈发显著的变化,吉庆街不复热闹,中山路重建排场,地铁打通三镇,秩序日益井然,大家对这座城市的感情少了一些烦恼,却又莫名怅然若失,面对这些变化,池莉淡然:“人总是这样的,希望变化,又缅怀往昔。我的感受是:作家还是大有可为的,只有文学作品最合适追忆逝水年华,满足人类复杂情感。”来源:澎湃新闻
TA的其他文章
我们为什么会被网络文学中的人物吸引
雨魔:为什么有的小说明明写得很好,就是不火
周、秦、汉、唐朝时士兵的服饰分别是什么样的
网络文学2020—2021风向标:走向“小众”,向精微处开掘
警惕文学对时代的“碰瓷”
《人世间》收官 梁晓声点赞改编
古龙“求变求新”的新派武侠小说,为何会受到青睐?
瑞典文学院任命新院士,盼重振威望恢复颁发诺奖职能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写作交流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