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十月》杂志庆生 数位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参加 ...
返回列表
《十月》杂志庆生 数位当代文坛知名作家参加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10-10 14:4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恩杰)“对我这个耄耋老人来说,看到眼前的《十月》
杂志
,我还想写作,还想找回年轻时的感觉。”当代著名作家王蒙情绪激动地说到此处,拍起了桌子,在场的作家们哄堂大笑,为他鼓掌喝彩。
昨日,《十月》杂志创刊40周年座谈会举行,作家王蒙、吉狄马加、李敬泽、梁晓声、李存葆、舒婷、叶广芩、欧阳江河、邱华栋、孟繁华、石一枫等参加,为《十月》杂志庆生,讲述那些年与《十月》的故事。
孟繁华 多位大师的作品引发文学大地震
孟繁华在《十月》创刊40周年的纪念专刊上,发表题为《〈十月〉: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缩影》的文章,他称《十月》这个刊名,鲜明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它蕴含了一目了然又丰富无比的时代信息。在一个金色的季节,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学一起告别了过去,迎接一个与这个季节一样辉煌的新时代。
据其透露,《十月》创刊时期的编者们是非常有眼光的。在创刊号上,他们专门设立了一个栏目“学习与借鉴”,刊出了鲁迅的《药》、茅盾的《春蚕》、屠格涅夫的《木木》和都德的《最后一课》,并有赏析文章一并刊出。
这些传统的经典作品,在那个时代远离作家和读者已久。编者的良苦用心是要修复文学与中国现代传统和西方经典的关系。同时,创刊号刊出了刘心武轰动一时的《爱情的位置》等标志着新时代文学气象和症候的作品,和其他刊物发表的同类作品一起吹响了文学新时代起航的号角。
值得一提的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也是中国文学观念发生大裂变的时代。潜伏已久的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这时浮出历史地表,各种文体在现代主义文学潮流的鼓动下汹涌澎湃。王蒙的中篇小说《蝴蝶》、谭甫成的小说《高原》等,都发表在《十月》上,这些作品同其他具有现代主义文学倾向的作品一起构成了百年中国文学地震学的最大震级。
舒婷 从不接主题订货却接了母亲节
约稿
座谈会上,舒婷、叶广芩等几位女诗人、作家对于《十月》杂志则表现出女性特有的温婉与细腻。舒婷称,那是在2010年,《十月》杂志要做一期母亲节的专辑,主编王占君先生打电话跟她约稿。“我说我从来不接受主题订货的那种,王占君说你就写吧,谁都有母亲,难道你不能写吗?我说我现在正在修改一本有关鼓浪屿的书,他说你妈也是鼓浪屿人。我想也有道理,就这样按照他的要求,用很短的时间写了一篇文章。”
舒婷称,这篇文章叫《真水无香》,《十月》杂志发表后,第二个月就被新华网全文转载,以至于后来她给这本有关鼓浪屿的书没有再取书名,直接用了《真水无香》。她还清楚地记得,这篇文章有7000多字,当时《十月》给的稿费也很高。在她看来,《十月》不仅为新锐作家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展示文学才华的平台,对于老作家也依然不离不弃,在他们的催促和关心下,她发表了不少文学稿件。对此,她表示感谢。
王蒙 写作时烟灰掉稿纸上逼我戒了烟
对于《蝴蝶》这部作品,在昨天下午的座谈会上,王蒙称1980年初,他给《十月》杂志最先是写评论,后来有编辑跟他约稿,说让他也尝试着写小说。“正好《十月》当时收录了一篇小说叫《鸳鸯》,于是就牵出了我的短篇小说《蝴蝶》,这便成了文学江湖上的‘鸳鸯蝴蝶派’。”王蒙笑着说。他称,《蝴蝶》经《十月》杂志刊登后,先后被日本、德国、瑞士等多个国家多种语种翻译,成为他的被翻译次数最多的作品之一。
王蒙还谈起了对写作的热爱。他称1978年5月份文坛形势改变过来后,他随即就不抽烟了。“我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写文章要抽烟,我是写文章,抽烟妨碍我,因为烟灰会掉在稿纸上。”王蒙笑说道,他这辈子因写作学好不学坏。
他还回忆称,1979年11月北京市文联给他分了一套房子,在崇文门西大街那里,离北京
出版
社很近。为此,他给出版社写稿不用快递,甚至连8分钱的邮票都不用,他直接徒步到出版社。这样经常去,和里面的编辑包括刘心武,都很熟。
王蒙还称,这些年几乎没有再给《十月》杂志
投稿
了。他还很风趣地表示,对他这个耄耋老人来说,看到眼前的《十月》杂志,他还想写作,还想找回年轻时的感觉。说到此处,他还拍起了桌子,在场的作家们哄堂大笑,为他鼓掌喝彩。
欧阳江河 海子与骆一禾的故事激励着后辈
和舒婷一样,朦胧派另一位诗人欧阳江河也在昨天的座谈会上发了言。他称,当代诗人海子与骆一禾早早消逝,像两颗彗星一样,曾在《十月》交相辉映,穿越时空的天幕,为年轻一辈籍籍无名的诗人鼓舞起写作的勇气,他们的故事被后辈所津津乐道。
“海子和骆一禾去世以后,有个朋友写了一篇纪念文章,叫《丧失了倾诉与倾听》。我感到特别开心的是,《十月》杂志成了一个倾听者,它所倾听的对象,除了在座的作家以外,还有年轻一辈籍籍无名的写作者。”欧阳江河称,今年《十月》举办的青春诗会,把非常有锐气的年轻人,打破条条框框聚合在一起,各种审美方向上的包容性在行内有目共睹。
他认为这是《十月》的影响力对于社会大众审美力的一种强大的塑造。让他倍有面的是,2005年,他获得了十月诗歌奖;第二年《十月》杂志又将十月文学奖颁发给了他。
TA的其他文章
从写手的角度看番茄与息壤的不同
《少年林语堂》新书发布:揭秘林语堂的“欢乐时光”
于正侵权案被强制执行,向琼瑶公开道歉很难吗?
新作家:为何眼界开阔了,辨识度却降低了
诺贝尔奖下周一开始公布,10月7日揭晓诺贝尔文学奖
吴心海:《散步的鱼》里的“远方和明日”
网文写作:如何让读者上瘾?
饶耿:浅谈网络小说作品全版权开发的写作与运营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