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本版
帖子
用户
登录
注册
快捷登录
投稿
每日签到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写手之家
›
娱乐休闲区
›
文化新闻
›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的“北京元素”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开幕 ...
返回列表
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的“北京元素”研讨会近日在北京开幕
[复制链接]
写手发布
发表于 2018-10-23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0月21日,首届“中国网络文学翻译作品征稿”发布会暨网络文学海外传播中的“北京元素”研讨会在国家数字
出版
基地举办。本次活动由爱读文学网、北京青涩传媒文化有限公司、Spacefgod.com联合主办。
出席活动的有澳门大学博士生、阅文集团“星认证”作家麦然、爱读文学签约作家香港籍的齐薇霖、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松乔、人民出版社编辑宰艳红、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编辑任志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副总经理李晓琪、Spacefgod.网总经理沙番、爱读文学签约作家苏曼凌、蔡白玉、纷雨潇潇,以及北京市作家、读者朱祥秋、唐德尧、曹林华等;马季、桫椤等批评家应邀出席。会议由爱读文学网总编辑、评论家吴长青主持。
会上大家对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传播的现状以及网络文学走出去“北京元素”如何表达进行了深入的探讨。Spacefgod.网总经理沙番认为:中国网络文学在海外非常受欢迎,超乎人们的想象,除了玄幻、修真之外,女频的古言、穿越也受欢迎,文化不是障碍、网络文学几乎照单全收。她还特别提到目前高昂的翻译费用是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去的障碍,谷歌翻译比国内的翻译质量高。打算进一步利用人工智能开发网络文学的翻译工作。
澳门大学博士生麦然提出:应该利用网络文学出海的机遇,全方位推进网络文学衍生品的开发,比如漫画、游戏,抓住国外低幼受众的,培养中国未来的
网文
用户,扩大用户群体,整体提高网络文学的消费量。
爱读文学签约作家香港籍的齐薇霖认为,中国文化的海外输出正在从符号化的形式向内容化和个性化发展。中国走向世界已经多年,加上互联网的发达,许多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可能超越我们的想象。简单的符号化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另外一个趋势是从小众到主流的转变。以前追求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是小众群体,他们可能是一些中国文化爱好者,属于非主流。现在许多所谓的高端主流人群开始很认真地投入到对中国、中国市场和中国文化的学习中。因此,中国当下和中国历史题材的文学作品会成为这类人士的诉求,因为这将影响到他们的人生格局甚至商业选择。而玄幻和武侠题材作品率先在海外打出影响力,是因为其中包含中国人的价值观,并且它有一个很灿烂的文学化的呈现。以后中国当下和历史题材一定会得到海外市场的注意。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松乔重点提到要充分利用中国在外的机构以及海外留学生群体,特别是在对外汉语的教材和知识传译的过程中渗透网络文学。网络文学的翻译不是为了翻译而翻译,而是要让海外读者真正能够读懂,要把人类“共情”的东西挖掘出来,注重对低幼人群的辐射与普及,要让海外读者理解我们的“意识形态”,只有真正理解了别国的“意识形态”才不会以讹传讹地抵制或者误解别国的“意识形态”。
评论家桫椤指出:网络文学走向海外不仅仅是市场的需要,也是一种国家行为,比如“韩流”就是典型的国家主义。因此,网络文学出号理应纳入到国家宏观文化发展当中去。如果完全依赖市场,成本巨大。翻译也是不能依靠机器来做,很多客观的词汇以及一些物理元素比较容易,但是遇到“驴肉火烧”这样的词汇,机器是根本干不了的。如果没有顶层设计、仅仅靠市场是不全面的。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编辑任志茜说,通过他们长期对国外出版社和图书馆的年度海外传播数据的监测,在海外受欢迎的依然是文学类。因此,中国网络文学走出国门一定会大有可为。
评论家、著名网络文学研究专家马季认为,文化海外传播是双向的,也是多元传播、融合交流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先行,这涉及到全民族的共同文化心理的塑造,文化自信放在首要位置,同时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比科技竞争而言,中国文化竞争力还不够强大,文化走向海外的质量欠佳,文化占比量也不够,文化的增速严重滞后于科技的发展。即可增速和增长总量与文化也是不协调的,有待改进的地方还很多。网络文学走出去是非常及时的,作为全球性的消费文化要抓住这次机遇。网络文学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一个整体,不单独扯开。是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要与民族文化紧紧联系起来。对中国网络文化海外影响力既不要夸大,更不能妄自菲薄,无视它的客观存在。网络文学走出去也不仅仅是网站的个体行为,应该成为所有文化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人民出版社编辑宰艳红、爱读文学网签约作家苏曼凌、蔡白玉、纷雨潇潇从中国传统文化与“北京元素”的关系,以及“北京元素”与创作实践如何结合等角度做了深入的阐释与交流。
据悉,本次活动是“北京十月文学月”网络文学板块的组成部分之一。得到了国家数字传播基地、杭州橙瓜网、百度百家号,腾讯企鹅号等文化机构和新媒体的支持。
标签:
传播的元素
TA的其他文章
周嘉宁:写作意义上,丧失了作为母语的上海话
扎堆出版鲁迅著作,出版社赚到钱了吗?
余华:我文学道路上的三位老师
网络文学虚拟美学的现实情怀
匪我思存斥流潋紫《如懿传》抄袭:连错别字都抄
隋元大运河为什么“由弯变直”
一张图带你了解中国“网络文学+”大会
后虚无主义写作——论“90后”的青春叙事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关注
粉丝
帖子
发送私信
收听TA
Ta的主页
A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