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1
淘帖
0
返回列表
从新版《倚天》说起,为什么现在的武侠剧不一样了?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3-30 16:56:16
1720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伴随着新版《倚天屠龙记》的热播,关于武侠剧的讨论又热了起来,武打慢动作、自嗨型自杀、清一色锥子脸、满屏“脂粉气”武侠等,似乎在近几年,武侠剧的感觉和童年时相比截然不同了。我们很难再看到令人激动的侠之大者,昔日江湖的崇高,也随英雄落幕雨打风吹去。武侠片的制作成本提高了,技术上也有所进步,但武侠题材进入到了一个小时代,很难再拍出格局和思想上超越阶层区隔的作品。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武侠剧的变化,为什么技术的升级背后却是武侠内核的平庸?评论人周郎顾曲认为:这不能简单归咎于时代的不同,它的背后是市场的影响、创作者团队的审美差异,还有他们对武侠理解的不同。当作者们把武侠精致化、中产阶级审美化,或者将它作为瓦解旧日价值的工具时,新武侠的叙事随之出现了危机。
不少读者在回看经典武侠剧时都会有这么一个观感——过去认为很厉害的特效,现在再看却简陋得不行。比如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张无忌穿着凉鞋在光明顶力战群雄,年少时看着热血沸腾,惊讶于特效的华丽,如今回看,却为画质和武打动作的粗糙而捏一把汗。比苏有朋版《倚天屠龙记》更简陋的是吴启华版,两个人对战,放一个火球就算特效,堂堂江湖武林的斗争,倒像是两个村之间的械斗。受制于经费及技术限制,那些我们眼中的经典,实际上也有诸多不足之处,技术的硬伤就是最明显的一点,相比起来,蒋家骏版《倚天屠龙记》在外景和武打上投入更多资金,效果也显而易见,近年来随着影视剧工业的日趋成熟,以及影视剧制作经费、技术条件的提高,武侠片完成了自己的技术升级,拥有更精致的视觉体验,这是它的优点所在。
然而,外景、服装和特效都是锦上添花,真正决定一部武侠片质感的仍是创作者的思想、审美、把控力以及演员的功底。新版武侠片被批评的重点不在于它的特效、布景,而是粗糙的台词和演技。以历届《倚天屠龙记》作对比,吴启华版虽然布景简陋,但吴启华、黎姿、佘诗曼等主演都相当敬业,对角色的拿捏也比较过关,黎姿饰演的赵敏堪称历届最佳,而佘诗曼版周芷若的讨论度虽然不如周海媚版,但她对周芷若黑化的诠释,那些游刃有余的动作戏、眼神戏,其实胜过周海媚。而另一经典苏有朋版,它有明显的争议,比如把风格琼瑶化了、后半段的打戏不够认真等,但它的主要人物选角和情节编排问题并不大,台词有瑕疵,但总体契合人物。相比之下,蒋家骏版《倚天屠龙记》的台词和选角就稍逊一筹,尤其是在几大主要女性人物的选择上,美则美矣,却在审美上陷入同质化,不如吴启华版和苏有朋版那样个性鲜明。不过,蒋家骏版对原著的还原尚属认真,所以虽然有这般那般的问题,却已然是近年来的良心之作。
相比起来,钟汉良版《天龙八部》、大陆版《大唐双龙传》等翻拍之作则犹如闹剧,制作团队刻意求奇,试图迎合年轻人的观剧口味,却把原作的灵魂给丢了,一部《天龙八部》没有拍出众生皆苦的味道,一部《大唐双龙传》连寇仲和徐子陵的气质都没找准。而于正版的《笑傲江湖》索性把东方不败直接设定成女儿身,打着创新的旗号,把《笑傲江湖》翻拍成完完全全的言情戏,原著对政治的反思则抛在一边。在新《神雕侠侣》上,于正也延续了自己主打青春、言情的调性,这种侧重遭到了张纪中的批评,张纪中曾在综艺节目《大驾光临》中直言:“你(于正)完全背离了小说。”可是,张纪中自己也在近十年水准下滑,他翻拍的《倚天屠龙记》之所以被公众遗忘,正在于一个“雷”字。仅以台词为例:“他们派”、“山上的”、“僧人派”的称呼,以及“长得真够灭绝的”、“你所说的恩公,便是我的家父”、“你一定要守好我们峨嵋派的家”这样的台词,已经和尊重原著没有关联了。
2 格局变小:侠之大者到大国小民
在荧幕上,新武侠不再聚焦超级英雄式的侠之大者,而是探讨一个有限的人如何在乱世中维持道义。武侠的主题从保家卫国转向个人尊严。《刺客聂隐娘》《一代宗师》《绣春刀》《师父》等电影都没有半人半神式的武侠,侠客们虽然武艺精湛,但已没有了左右天下的能力,和郭靖、萧峰这样顶天立地的设定截然不同。
这其中有三种不同流向,一种是以凤歌的《昆仑》《沧海》为代表,延续宏大设定,但解构儒家传统规范,凤歌小说中武侠的叛国行为,在金庸小说中是不可想象的;另一种以徐浩峰的小说、路阳的电影为代表,注重对武术的写实,书写乱世中武术家的飘零命运。说的是武林中的小事,暗里讲规矩和面子。和大开大合的金庸武侠相比,徐浩峰的武侠精巧含蓄,是文人武侠的另一种写法;还有一种,则是王家卫的“意念”武侠,从《东侠西毒》延续到《一代宗师》,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超越了武侠的类型叙事,在境界上别具一格。
武侠作品的问题,是后金庸、古龙时代如何突围的问题,金庸把侠之大者写尽了,古龙也淋漓尽致地抒写了富有个性的武侠,那后代的武侠作者该写什么、拍什么呢?早在网络小说开端的时候,中国就出现了所谓的新武侠小说,如孙晓的《英雄志》、徐浩峰的《师父》、凤歌的“山海经”系列,还有时未寒、小椴、步非烟、沧月、燕垒生等小说家,他们致力于突破传统武侠的边界,在解构传统武侠时再造新的价值体系,但总体来说并没有达到金庸的影响力。金庸武侠难得的地方,是他托起了一个想象奇绝、格局广阔的武侠世界,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每个人都能从中见自己,每种观念都承续传统,虚实之间,令人慨叹。相比之下,新武侠可能在技巧上有所创新,在格局和理念上却落了下风。
过去,武侠片和武侠剧作为武侠小说的影像化,继承了任侠精神“重然诺,轻生死”,仗义行侠,不畏强权的一面,作者们热爱那个庙堂之外的江湖,相信武侠可以改变秩序,他们不是权力的体认者,而通过武侠捍卫心底的正义。在传统武侠世界里,朝廷往往以黑暗的面貌出现,当权者是鱼肉百姓的元凶,而江湖中的武侠,乃是公道的护卫,他们舍生取义,拯救苍生,焕发着古典英雄的悲剧之美。但在后金庸时代的武侠叙事中,对权力的体认增加了,对武侠魅力的塑造则削弱了,武侠被还原成力不从心的渺小个体,在秩序与强权间侥幸生存。武侠在写实化、艺术化的路上越走越远,却也离大众希望的英雄面目渐渐疏远,那种具有超越性的力量,民间正义的捍卫者,大众只能从古典武侠中寻觅,于是二三十年过去,最火的武侠仍是郭靖、萧峰,新派武侠则高不成低不就。
3
消费塑型:从雄浑武侠到脂粉气武侠
武侠剧是影视工业的产物,它背后折射的是一代人的消费趣味,而在电视剧市场上,考虑到受众多是二三线城市居民,且整体以女性为主,所以走市场化路线的剧要考虑到他们的审美趣味、消费需求,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时下武侠剧的主力观众就是女性,它更多是做一个兼顾的考虑,就是既照顾到原著书迷(以青年男性为主),又在审美上向热爱观看电视剧的那一拨女性群体靠拢,包括言情党、CP党等,随着这部分消费群体的审美变化,武侠剧在翻拍的过程中,也相应作出调整。
在港版武侠盛行的年代,由于观剧渠道比较单一、电视剧的消费群体也多是书粉、港剧粉,所以那时候的武侠片都很有香港市民气,无论是台词、角色选择还是服装、配乐、灯光甚至是一些抖机灵的梗,都是典型的港式风味。从张智霖版《射雕英雄传》到黄日华版《天龙八部》,还有古天乐版《神雕侠侣》、吴启华版《倚天屠龙记》,以及改编自黄易小说的《寻秦记》《大唐双龙传》等,它们都将文人武侠与香港市民气质相结合,在聚焦传统武侠关注的国仇家恨、行侠仗义等话题的同时,也侧重于呈现“身份认同”、“个人与集体关系”这些与香港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天龙八部》中萧峰对自己所属的追问、《寻秦记》里项少龙在现代与古代间徘徊的迷思,还有《倚天屠龙记》张无忌拒绝当皇帝的选择等,无不流露出港式武侠剧的问题意识。
当然,武侠片、武侠剧的气质也与导演、制片人的气质紧密相关,尤其是在九十年代电影工业尚未高度发达,武侠作品高度依赖作者个人的背景下,原著作者和剧集导演的气质,决定了武侠剧的风格。像王家卫版的《东邪西毒》、徐克版的《黄飞鸿之壮志凌云》、《笑傲江湖Ⅱ:东方不败》、《新龙门客栈》、张纪中版金庸剧等,无不具有深刻的作者烙印。因为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作者,以及市场审美的多元化,武侠片和武侠剧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观众能看到令人捧腹的港式滑稽剧《东成西就》,也能看到武打全面升级的《新龙门客栈》;既有追问哲学问题、流露着王家卫式浪漫的《东邪西毒》,也有大开大合、雄浑有力的张纪中版《天龙八部》,当流水线工业还未高度统合创作圈,作者个人仍有较大话语权时,武侠作品的气质也是多样的。
但在近几年,武侠剧的制作在高度工业化的同时,也牺牲了鲜明的作者属性,集体创作的氛围,以及凡事都用统计数据衡量的风气,让武侠剧在迎合消费群体口味的路上越走越远,从人物的面孔到作品的气质,注入更多资金的武侠剧,却在美学风格上愈发单一,女性面孔多是迎合主流男性审美的锥子脸、艳粉身,作品聚焦点也从形而上的思考退居到男女情爱,叙事节奏是爽剧的一套,武侠气质也从雄浑、朴野转变为柔软甚至脂粉气。
今天很难再看到欧阳锋在山的高处追问人与人的错过,也很难看到萧峰在少室山一战大无畏的气质,台词仍是那一套台词,念的人精气神却不比从前,从作者到演员,他们的文化修养、职业素养都不如过去拍武侠的那一拨人,对武侠的理解也日趋中产化、秩序化,武侠剧技术是上来了,但美学风格和塑造形象都乏善可陈。
当作者们把武侠精致化、中产阶级审美化,或者将它作为瓦解旧日价值的工具时,新武侠的叙事随之出现了危机。毕竟,武侠虽然是士人的形象,却固有它粗犷的一面,武侠之所以成为武侠,并不在于它的精致、虚无与明哲保身,而恰恰是因为他超越生死的利他一面,武侠不愿意做自居高雅实则与秩序合谋的利己主义者,武侠能够为了江湖儿女的情义粉身碎骨,对正义的守护、对师友的情义,还有对个体尊严的执着,共同凝聚这武侠的崇高价值,到如今,真实的武侠虽然泯灭,虚化的武侠精神仍然感染着一代又一代人,而这也是人们看武侠剧的原因。当观众不满于今日之武侠,他们内心向往的,实是任侠精神的回归。
(本文初稿首发于“光明
网文
艺评论”,二稿在初稿的基础上扩充修改。作者:周郎顾曲)
#新版
#倚天
#说起
#为什么
#武侠剧
收藏
送赞
・
1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藤萍小说改编武侠剧《莲花楼》今日开播
0
6386
kiwe7247
2023-07-24
休闲分享
为什么你的执行力如此薄弱,原因何在?
0
3802
认知老师
2023-07-25
写作交流
宋朝为什么积弱?没有比这更准确、透彻的解释了!
11
8366
乄iǎoシㄨī
2023-08-09
写作交流
为什么有些人随便怎么写都行,有些人却分文不挣?
0
2635
qq814509843
2023-12-11
媒体约稿
「ONE一个」APP新版块征稿启事
0
2144
安奈纯寻
2024-01-24
写作交流
重生文的套路差不多,为什么读者就是喜欢?
0
2737
过界自己
2024-03-07
写作交流
你为什么一直扑街?可能是这两点没有做好
0
2120
野爹
2024-04-28
文化新闻
网文影视化为什么都偏爱古装题材?
0
3231
写手发布
2024-05-08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4777
写手发布
2024-07-25
写作交流
为什么很多人坚持不下去?网友:写了一百万,才挣了三万多
0
2795
写手发布
2024-07-2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招聘有经验写手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4
大家都是怎样开始小说创作的
5
韩红出诗文集邓紫棋写科幻 文学与流行文化双向赋能
6
郭艳:女性写作及其文本策略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1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