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返回列表
“三皇五帝”的详细资料集阅读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27
主页
发表于:2016-9-27 20:46:43
风俗
17347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炎帝、黄帝、少?、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了。
太?,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少?, 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族是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
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曰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
王立(本站顾问)
现在写出这个题目,在学术界还嫌早一些。夏商周断代工程告一段落之后,中国文明探源的研究就摆上了曰程。本文对预研究提出几点浅见。
三皇五帝尚未被人们接受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人物,仍被普遍地看作是神话传说。但是,三皇五帝时代作为中国文明早期阶段的称呼,符合我国历来的认识,又大体符合考古发现的上古文化面貌,应当成为夏代以中国社会发展阶段的标志性名称。
三皇五帝时代不只是3+5=8,其帝王人数应有几十位,其年代应从公元前6000年左右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对于文明的标准,不能一刀切。商代生产工具据考古发现主要是石器。以至曾有“商代为原始社会”的结论。相反,距今七、八千年前精美的有特别意义的玉器、陶器、骨器完全有充当祭祀和王权重器的可能。印加帝国采用结绳记事,没有通行的文字,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国家的性质。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各部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时间不同步,有5000年前确已建立国家的例子,也有50年前仍处在原始社会的例子。仰韶文化早期已出现父系社会萌芽,中、晚期为父系社会,与神农氏世系为父系传承一致,炎帝末期的轩辕仍处在母系社会末期,及迁到美洲保留母权制遗风,足证不同部族发展的不同步性。
文明的发展是渐进的过程。距今8000年左右太昊、伏羲时代应该是较低级的文明。据贾湖文化、老官台文化、兴隆洼文化、裴李岗文化、后李文化、彭头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考古文化显示,各地文化面貌不一。兴隆洼文化有了世界最早的服饰,最早的玉器,最早的村落。兴隆重洼早期聚落约2.4万平方米,集中在近似圆形、周长约570米的环壕内。共8排房子,每排10座左右,一般房屋面积50-80平方米,中部两座房子各约140平方米。大房子是公共活动场所,这已体现出母系社会繁荣的情形。贾湖文化,有的仍称为裴李岗文化的一期,则更具体地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貌,包括宗教活动的详细场景。这里已有了父系社会的萌芽。
距今6000年左右,各地考古文化出现了城址、铜器等符合国外文明标准的现象。大溪文化城头山遗址(在湖南澧县),有我国已知最早的城址,城内分区布局很明显,地面铺江陶土块,有水井,有专门的制陶作坊区。马家窑文化有铜渣和青铜刀,义井文化有铜渣,不论青铜的发现是否偶然,发现则是事实,应被称为原始八卦历的八角星图案在这一时期出现于华东一带,它们代表了中国的“河图”、“洛书”,是历法的表现形式,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扩展到非常广泛的区域,应是神农氏王天下的体现。房屋朝向中心广场的现象代表了人们对于部落(早期中国?)的向心力。
距今5000年左右,各地城址增多,许多地区进入国家阶段。大地湾的宫殿式建筑,尉迟寺的“豪华”房子,凌家滩、红山文化冶炼青铜的遗迹及青铜器,表明中国在5000年前确实出现了国家。但这种大范围的文化上的光辉,却不如仰韶文化的“大一统”来得广泛。《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未尝宁居”,征战不止,看来没有神农氏那样的统一文化的结果,这应归因于各地方文化大发展,个性更多地保存下来。
少昊未居帝位,《史记》、《竹书纪年》相同,但少昊把文化传到美洲,时间应按玛雅历起点公元前3114年。这个时间反过来可以说明黄帝生活在5000多年前,已有距今5000和5500年的观点。后者更可信。红山文化“女神庙”,供奉对象应是真人,并非虚构的神。母系社会实行图腾崇拜,即使崇拜妇祖先,也应是后来的事。王大有先生指出,红山文化玉器的造型均与黄帝族的图腾有关。这些图案、造型绝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是宗教的产物。据纬书及《史记.封禅书》所引,黄帝应有十世,几百年。退居华北北部以后黄帝族衰落了。华北一带颛顼、帝喾、尧、舜相继为王。从考古学文化来看,这一时期,龙山文化有过繁盛的局面。当为尧舜禹的时代。文献记载关于这一时期相对丰富一些,但考古工作还不够充分。龙山文化有文字,可是没有当时留下的史事记录原件。作为年代框架,要做的事并不比夏代容易。要想分清各王的年代,如没有新的发现,就无法精确到年。
夏代的上限还悬而未决——我说的是考古工作。由于禹继舜为共主,双传子启“家天下”,没经过“革命”,考古文化不会有本质的剧变。龙山文化的年代被确定在公元前2600——2000年,尧舜禹三人合计在位时间不会超过200年,但一般把公元前2600——2200年看成尧舜时代,400年不可能只属于二三个王的纪年。二里头文化与龙山文化的过渡类型引发的争论不影响“先入为主”的研究结果,因为这一时期已有文献记载的资料供参考。尧舜之上,颛顼、帝喾活动中心在河南及周边地区,是否如纬书所称各为数世应予以关注。古人早已指出,《左传.文公十八年》说的“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高辛氏有才子八人......此十六族者,世济其美联社,不陨其名,以至于尧”。表示高辛至尧非一二世,若“八世”与尧同为帝喾之子,谈不上“族”,“世济其美,不陨其名”。夏、商、周始祖同处一个时代的事实体现了“国家联盟”下的格局。
一般认为黄帝元年为公元前2697年或2698年。这是据文献推算出来的。实际上晚了近一千年。正是这一结果,导致学术界把黄帝、尧、舜、禹都列入4000年前的传说之中。
三皇五帝时代断代研究,早期是文明肇始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异”,即最先表现较高的文化的东西。后期是文明高度发展的阶段,考古发现应注重“同”,即共性。目光不应只放在中原一带。辽西、四川等地的文明进程可以称作中国上古的特殊代表。文献表明上古时代各地的联系比人们想像的要密切。盘古王表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山海经》古史重点在三皇五帝时代,因其记述的范围很广大,未进行深入研究者很难相信。实际上《山海经》关于中国先民活动范围的记载是可信的。北亚、美洲、太平洋诸岛是中国先==要活动区域,考古、语言、民俗及对古今居民体质(现在可以加上基因)的研究,是增加我们对于上古史的认识的重要手段。带着先入为主的目的去研究古代美洲文明,方法对头,是全面研究中国上古史的必要组成部分。
图腾是有历史学价值的重要信息。《史记》中的“神话”大都是图腾崇拜的真实反映。《史记.秦本纪》:“大廉玄孙孟戏、中衍,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商代初期还有鸟身的人为帝御?说不可信,但是其后代就是这么认识的。《山海经》的“怪”大都是图腾像的描述。这些成体系的记载可以称作中国上古史的图腾版本。尤其是炎帝、黄帝世系的记载,与其它文献不同。夸父猴图腾的分布,远达北亚和美洲,又有灵宝仰韶文化特大型聚落的考古学证据,说明夸父确有相当大的实力。黄帝一个支系叫韩流,猪图腾,《史记》等书无载,惟《竹纪年》有“乾荒”与之相应。考良渚文化、红山文化非同寻常的猪图腾,说明韩流是存在的,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尧时的“封冂”也是猪图腾。如果说文字证据可能找不到,那么图腾证据则保存下来了。这是中国上古史的一件幸事。盼望更多的专家像王大有先生一样把图腾形容融入古史寻证中,不可辜负了《山海经》啊!
对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文化,考古未必能再现原貌。学者据贾湖遗址占卜实物考证伏羲作八卦是可信的。据《史记.天官书》和易洛魁人、玛雅人的实际,表明黄帝考定星历、羲和占曰、常羲占月、蚩尤明天道是史实。二十八宿产生很早,黄帝时已在应用是千真万确的。文献可以通过考古以外的途径验证,拘泥于出土物有时反而会低估上古文化的水平。
我们有责任弄清中国文明起源与发展的来龙去脉。中国上古史再也不能“一头雾水”,模糊下去了。那种怀疑中国文明早期阶段——三皇五帝时代的观点,必须被多学科、多角度的实证来说服,我有这个信心!
所谓三皇,即燧人氏时代(5万—1.5万—7724年BC),伏羲氏时代(7724—5008年BC),炎帝神农?尤时代(5000—4513年BC)。而五帝时代,即黄帝时代(4513—4050年BC),颛顼时代(4050—3380年BC),尧舜禹时代(3380—2073年BC)。这个三皇五帝,作者作出了各种年表,为三皇五帝的编年史提供了可靠的依据,为研究中国古代史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
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炎帝时代,炎帝氏族已经进入农耕社会,而黄帝氏族尚是一个游牧民族,农耕民族英武不足,而游牧民族好勇善斗,因此黄帝战败了炎帝,入主中原,成为中华民族万世一系的源头。作者认为把黄帝当作正统,是一种封建史学观。今天我们称为“炎黄子孙”,实际是炎帝与黄帝的联合,也是中华民族团结的象征。作者要求清算《古史辩》之类的伪学派和西洋文化模式的民族教条主义,恢复我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真相。
经过上述努力,自1978—1997年,我逐步理清了三皇五帝时代的历史序列大系:
(一)燧人氏时代(1.5万年~7724年B·C)。中国文明发祥于昆仑丘,燧人氏在昆仑山(今甘肃合黎山、龙首山,《山海经》载昆仑山在此)立天表,作为天齐,确立天北极,由?兹氏雷泽氏(时居龙首山、山丹河),创制结绳纪历的《河图》、《洛书》,为北斗九星悬朗时代,依章动岁差计算创制于1.48~1.47万年间。
(二)伏羲氏时代(7724~5008年B·C)。据《易》帝出乎震,建寅作孟春,28宿始于大角、角,依章动岁差计算7750~7675年B·C称帝,校正为7724年B·C。又据苗族古歌,伏羲称帝号“罗奉”,公元前7724年为罗奉元年,初都榆中,迁榜罗,再迁陈仓、华山牛鸠原、王屋山,崩鸡公山。汉湖南长沙楚帛书乙篇载伏羲氏族谱系。河南舞阳贾湖遗址为太昊遗址,自公元前7000~5800年,共1200年,发现文字25字,七声音阶骨笛25支,以及牙璋、白龟等,南传于淮河青莲岗文化龙虬庄,发展为大汶口文化。伏羲上元太初历年代为公元前104+4617=4721年,已进入神农氏时代。
(三)炎帝·神农·蚩尤时代(5000~4513年B·C)。大地湾—老官台文化—仰韶北首岭半坡文化是炎帝·神农氏文化;磁山·斐李岗·龙虬庄·北辛文化是蚩尤氏文化。贵州安顺关岭红崖丹书是炎帝族自六盘山南下四川—贵州—云南的共工支所留族谱,《山海经》载有炎帝九世的族谱,第九世为夸父,时居潼关至灵宝三百里桃林塞夸父八大社(营);神农氏第八代名榆罔(参庐),都河南卢氏县祁村湾、陈留、曲阜;蚩尤氏与共工氏据晋、冀、鲁。蚩尤死葬濮阳西水坡M45,时公元前4515~4510年。
(四)黄帝时代(4513~4050年B·C)。《黄帝四经》出土,记黄帝与蚩釉击战事及颛顼与共工(时称涅)征战事。河北涿鹿有黄帝城、蚩尤城、蚩釉化、阪泉之野张公泉(共工氏汉姓张)、釜山会盟石仰韶文化遗址。红山文化是黄帝族文化。
(五)少昊颛顼时代(4050~3380年B·C)。山东大汶口文化和江苏连云港云台山将军岩刻文字、天文历法历是少昊文化。河南仰韶文化大河村类型是颛顼·鹳兜族文化,始自4000年B·C,第三期3685±125年B·C。此期的文化特征在北美洲加利福尼亚圣塔·巴巴拉海湾地区原封不动地移植,时在3641~3113年B·C,为玛雅历起算年,即山东少昊颛顼裔民迁入美洲的年代。其后鹳兜氏迁入郑州西山古城。仰韶文化早期庙底沟文化是其文化。共工氏时居浊漳河上游涅水(今仍此名)。
(六)帝喾帝挚帝尧舜禹时代(3380~2073年B·C)。仰韶文化庙底沟二期文化和早期龙山文化是帝喾文化(3380~2799年B·C),典型龙山文化是帝挚尧舜禹文化。帝尧2357B·C即帝位,帝舜2136~2100年B·C(含摄政)即帝位,帝禹2103~2073年B·C,(含摄政)即帝位。夏启守孝三年,于2070年即帝位,为夏朝(代)开始。故公元前2070年为夏元年。
公元前2070年是如何推算出的呢?
1.秦灭西周于公元前256年,灭东周于公元前249年,以此为推算原点。
2.周积年867年,商积年496年(《竹书纪年》)、夏积年471年(《竹书纪年》),则三代相加为249+867+496+471=2083年(B·C)。
3.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商积年629年,夏积年432年(西汉刘歆《三统历》),三代相加则为249+867+629+432=2177年(B·C)。
4.取公元前2083年为三皇五帝时代的下限。 为什么不取2177年为下限呢?这涉及到五帝纪年与尧舜禹治水的洪水灾难的年代定位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是靠考古学文化的年代确定。 将考古学年代C14测定与树轮校正年代的谱系,从距今约一万年到距今四千年前后(公元前2000年前后)各相关的考古学年代数据,按时间先后、区域类型排出一个自然发展的连续谱系。我特别注意了同一个文化类型,例如龙山文化,不同地域不同遗址的年代数据,这些数据分期越细、数据越多、年代误差越小。当我把这些数据排成一个纵坐标时,发现同一个文化类型的起始和终止的年代几乎在同一个年代点上。又发现同一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类型的起止年代,有同样的规律。这样就取在年代点上最近的一个年代,为绝对年代。这个绝对年代,去掉±值,作为历史年代的关键点。
于是:
1.据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终止点,确定为尧遭洪水的始点,然后根据文献记载确定尧舜禹治水(含共工、鲧等治水)的大事记年代点。 2.龙山文化、良渚文化时代的洪水年代约在公元前2200~2208年之间,这同时参照水文考古数据可定。据此舍去刘歆、皇甫谧的2177年的帝禹下限。
3.据《尧典》四仲星的考古天文学的复原,推算其观测年代为公元前2357年,定尧登帝位的年代。
4.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等典籍中尧舜禹等五帝的寿数皆有百年,在位几十年到近百年不等,显然是把氏族在位与个人执政混而为一,因此我们尽量把氏族与个人相分离,给出其相对年代和大事记。但难以分得很细。所以禹、舜、尧、挚既作氏族又作氏族首领对待,沿袭了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说法,又做了与考古文化相对应的协调或调合。但从严格的史学意义上说,这可能是不彻底的,目前似乎只能做到这一步。这或许是一个“尾巴”,留待以后慢慢去割。 四、参加夏商周断代工程高研班取经 1998年2月,我为了全力以赴完成三皇五帝断代工程的写作,提前退休。7~8月参加了夏商周断代工程与中国古代文明的探索高级研讨班,想了解夏商周断代的方法,特别是考古学、天文学、文献学如何结合?历史关键年代如何定位?特别是夏的始点在何年?我的这个愿望没有实现。按照我的工作方法,我已完成了《三皇五帝时代》,我想进一步检核自己的成果是否与专家们的成果一致。我和许多学员发现三代断代工程名为“联合攻关”,实仍“各自为战”,缺少通才,没有美术考古专家参与,而恰恰在没有文字明确记载的情况下,美术考古可以确定族属。三代工程把二里头文化作为夏文化的坐标(但这可能是共工氏蚩尤氏在夏代的遗址,肥遗龙是其“虺”族徽),夏墟又没有挖掘出,夏代各王的考古学依据还没有找到,则夏依然只能按文献记载定出上限;殷墟甲骨文研究很充分,殷纪年年表可以解决,共和元年前的西周王位纪年也可解决。当时C14的系列标本还没有测出,而天文学家的知识陈旧,当时一位天文专家竟称28宿是春秋战国时的产物,濮阳西水坡M45蚌塑是冯时先生“摆”的。我还是学到了三条经验:1、制框架表;2、制王位承传年代表;3、考古文化C14系列数据表,把同一类型的标本按时序分出类,再测定其年代,反证考古学文化的实际历史年代,复原古史。 五、三皇五帝年代学研究 考古学文化系列C14数据分析,使我发现在相同的年代跨度里,在古中华大地上并列存在着不同的考古学区域类型,具有历时性的阶段性同一特征;而在上下各是不同的文化,这种文化的转变正与三皇五帝时代相始终。 考古年代表上所明显显示的龙山文化—良渚文化、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磁山文化—斐李岗文化等阶段性,均与古代同期的洪水天灾相终始。因此可以肯定不同文化类型的更替,是由于上古洪水和海洋进退引起,并同时引发三皇五帝时代的更替,也就是天灾导致了王族更迭,和居民迁出迁入的变换。这使我们理解为什么上古民族迁徙,时东时西、时南时北的往复进行,文化遗址俱在丘、墟、堆、墩、?阶地上。找到了一个合于生存环境生存时空的合理的历史的解释的前提。那么三皇五帝的诞生,就是面对天灾人祸挺身而出的驭世英雄;三皇五帝时代也就是战胜自然灾害后,又创造了更辉煌的人类文化与文明智慧的延续。所以我根据古气候学古海洋学古地质水文学所给出的年代数据,认知了考古学文化年代自然分期的实质,也就同时对文献上三皇五帝的时代跨度,给予定位。 我给出三皇五帝代系逐一承传的参考性年表,还列有各氏族文献学谱系、氏族世系年谱(参考)、综合年表、年表资料来源表、三皇五帝时代纪年简表、大事记年表、历史年代框架表、考古学文化年代表、三皇五帝时代考古学文化年代与海洋水文曲线及历史年代大事记综合年表…… 研究中我认为自己发现了一个史学规律:中国考古学文化类型的转换与上古氏族文化的创生与地理迁徙同步发生、转换,与古星象、古气候、海洋水文曲线、洪水周期性相终始,根源于章动岁差25800年(26000)的周期性和宇宙大四季变化的周期性。这个规律的发现,为上古史研究解决了年代学与族属如何与文献典籍记载、考古学文化类型对接,还原上古史的难题。根据考古学文化的类型学、层位学、C14数据提供的年代坐标,图腾徽铭、图符、文字、星象名称、地名提供的确定的族属坐标,将历史文献、古气候、古海洋水位、洪水周期等作“殊途同归”、“同位一体”的综合研究,即可还原古史。 夏商周断代工程结束以后,五帝断代势在必然。那么中华三皇五帝上古史,不论由谁来写,都是势在必行的。我先走一步,权作是一个试验,一个尝试。我的写作在运用、整理历代学人集体劳动成果中的得与失,对于比我更优秀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探索性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大家共同完成这一历史使命。
三皇五帝
《史记·始皇本纪》载有李斯奏议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这泰皇之所以最贵,是因为它所指系人皇。这个天、地、人三皇是个笼统的概念,给它具体化后,则出现了几种意见。 一种意见称三皇帝为伏羲、女娲、神农;另一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燧人;第三种意见称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还有一种意见认为三皇是伏羲、神农、共工。 这几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大家所公认,其余几位则看法不一。女娲因其补天,拯救了人类,其功不可没;燧人钻木取火,让人饱尝熟食美味,可谓恩重泰山;祝融“绝地通天”,能分人神之界,其功盖千秋;而共工一怒之下,撞断天柱,使天地曰月骤变,实在是神通广大。此四位都算得上造世的英雄,其功夫难分高下,谁能占据三皇之一的位置,很难定论。 再说五帝,也有不同看法。其一称五帝为炎帝、黄帝、颛顼、太¥、少¥;其二称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这其中的炎、黄二帝已被大家公认,其余几位有待考证。颛顼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帝喾是黄帝和长子玄嚣的孙子,而帝尧则是黄帝孙子的孙子。他们都是黄帝派生出来的,似乎应该只占据五帝之一。舜是因尧禅让继位,与黄帝无血亲,应占一席之地。
#三皇五帝
#详细资料
#阅读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徐则臣:阅读让我成为作家
0
8385
写手发布
2023-06-27
写作交流
作品发布11小时没阅读量,我是这样判断和处理,结果救活了!
15
16313
oulei
2023-08-04
文化新闻
代表作出海阅读量过亿 公子衍:言情是全世界的主题
0
3778
写手发布
2023-12-16
媒体约稿
公众号「咪咕阅读」征稿
0
2367
蔴沧叶
2024-02-06
文化新闻
月收入700万 ‘多看阅读’负责人杜某被判三年
0
3710
小山子88
2024-02-07
写作交流
谁要了解豆瓣阅读?想听实话的过来
0
4706
猪pp
2024-02-25
媒体约稿
快点阅读重启,2000字极速审稿
0
3402
里边界
2024-02-28
媒体约稿
2024造神计划开始,书路阅读男/女频长/短篇全类型收稿
0
1288
谭广存
2024-04-08
媒体约稿
QQ阅读女频幻想言情中篇征文
0
1933
笑似心酸jyb
2024-04-28
文化新闻
业界丨免费阅读的买量战争
0
2723
写手发布
2024-07-02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评论列表
(1)
贺冬益
22
2019-1-3 14:42:5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浏览过的版块
文化新闻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4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5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6
乐感文化基因与网络小说“爽”之发生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