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文学真的边缘化了吗
[ 复制链接 ]
萧盛
管理员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72
好友
5241
回帖
3万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39829
主页
发表于:2019-5-27 20:10:42
15153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所谓文学边缘化,实质是文学传播媒介的转移。互联网和影视、游戏的发展,让大众看到更快速、可欲的消遣渠道。比起纸书,视频对快感的激发更加便捷,人们看一本书或许要花上一天,但看一个视频,几十秒或一个半小时就足矣,过去寻常百姓看书找故事,现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就能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盘游戏,它的炫目和刺激,也绝非纸书可比拟,所以纸质书的消遣功能不可避免被分散了,这不是大众不再关心文学,而是文学参与到人们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承载它的媒介正快速分化和变革。”
前不久和一位
杂志
社的编辑老师电话聊天,从小说的修改谈到“文学在今天”。起因是笔者投了一篇文学评论,论述“当下的文学为何难以成为公共记忆”,其中的部分表述,沿用了自世纪初以来“文学边缘化”的传统论调,但编辑老师质疑这种论调,他提出的问题是:文学真的边缘化了吗?
主张文学边缘化的人,喜欢把八十年代和当下作对比,援引杂志销量、文学作品传播度、作家在社会各个阶层的接受程度、知识分子和学者的表述等数据或言论,得出文学自八十年代到现在步步边缘化的结论。编辑老师也提到:八十年代他所供职的杂志社,一本杂志能卖到七八十万册,现在只有一两千册,巨大的差异,让他的一些同行发出“今不如昔”的感慨。纸媒销量的下滑,在今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不只是文学杂志,报纸、大众刊物等,或是“死于昨日”,或是走上新媒体转型之路,比如《收获》《人民文学》《上海文学》等文学杂志,都创建了自己的公众号甚至APP。
另一个与此相似的,就是严肃小说、诗歌销量的下滑。《财经时报》的《一本杂志和一个时代的记忆》中说到:八十年代“《诗刊》从发行12万到14万,直到高峰时的55万,这对于诗歌刊物来说,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那时候诗人、小说家就是大众偶像,年轻人幻想通过文学改变命运,比如余华,本来是个牙医,后来写小说成了,就专职写作,凭借《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成为畅销作家。
从这些数据、言论中,既有的成见被佐证,也就是文学边缘化。但如果把时间线延长呢?如果起点不是八十年代,而是新中国成立、民国成立甚至更早以前呢?或许象征文学作品传播度的那条迅速下滑的线条,就会变成波浪线、上升曲线或者其他什么线条。
民国时期的文学,在知识分子的经典表述中同样是一个辉煌的年代,因为鲁迅、沈从文、张爱玲、周作人、钱锺书、林语堂等一个个光辉的名字,还有“新文化运动”中关于白话文学普及的表述,历史被披上粉红色的光晕,建构出文学的高峰,但仔细一想,知识分子的回忆和真正的历史现场是否吻合呢?在一个成年人识字率不到40%(学界说法不一,5%到30%的说法都有,因为那时候的人口统计很困难,但共识是不超过40%,作为对比,清末民初,成年人识字率约为10%左右,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成年人识字率68%,参考《南京政府初期的“青年问题”:从国民识字率角度的一个分析》)的年代,鼓吹文学精英的成就、渲染作家、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力,当中是否存在群体对自我的美化?
毕竟,即便是在历史建构中名声大噪的《新青年》,1919年的最高印数也才“一万五六千份”,在被蔡元培扶持前甚至不到2000册。当时销量最好的作品也绝不是严肃文学,而是张恨水等作家创作的通俗小说,据说每当有张恨水的新书上市,鲁迅的母亲就回去读,以至于鲁迅写信道:“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三日前曾买《金粉世家》一部十二本,又《美人恩》一部三本,皆张恨水作......”
严肃文学遇冷,通俗小说流行,这和今天的情况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作家和知识分子的话语权被稀释了,文学的传播媒介也从纸张分流到网络社区、影视、短视频、游戏等媒介。像《芳华》这样改编自文学作品的电影,它和民国时人们看的《金粉世家》,功用是一致的,那就是大众的文学消遣。一些知识分子期望文学能承载思想、启蒙国民,但对大众来说,文学主要是释放情感的窗口,或者找乐子的途径(比如看黄书、听故事)。
所以,向往崇高的读者要失望的是:严肃文学不流行才是历史的常态,而不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堕落的表征。八十年代的文学热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特例,那个年代大众对文学的着迷与其说是因为文学本身,不如说是一种如饥似渴心态的推动。就像被关了很久的孩子突然重获光明,他会迫不及待浏览窗外的世界。在那个互联网尚未发达、影视和游戏也没有传入千万家的十年,纸书是大众最主要的精神消遣,他们在里面看到西方小资的爱情故事,也看到大观园里的痴痴儿女,对过去的找补、对未来的向往,启蒙、猎奇、娱乐等多种功能都被文学所承载,但那注定是短暂的。
所谓文学边缘化,实质是文学传播媒介的转移。互联网和影视、游戏的发展,让大众看到更快速、可欲的消遣渠道。比起纸书,视频对快感的激发更加便捷,人们看一本书或许要花上一天,但看一个视频,几十秒或一个半小时就足矣,过去寻常百姓看书找故事,现在一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就能呈现出跌宕起伏的故事,一盘游戏,它的炫目和刺激,也绝非纸书可比拟,所以纸质书的消遣功能不可避免被分散了,这不是大众不再关心文学,而是文学参与到人们生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承载它的媒介正快速分化和变革。
到最后,纸质书承载的文学影响会越来越小,但文学本身仍在,它通过电影、游戏、电子媒体等新媒介传递给大众。而在现行的文化工业生产中,文学的生产也早已和技术升级紧密结合,一部文艺电影需要富有文学性的剧本支撑,游戏的世界里,也可以承载深刻的命题,当文字与其他媒介混合,文字本身充当着那个创造源头,新媒介则帮助它传播。
所以,与其说这是一个文学衰亡的年代,不如说我们这代人处在一个媒介革命的时期,文学如何找到适合它的传播语言,再次成为问题。从影响力上来看,严肃文学在如今看起来失宠了,我们能轻易得出结论,指责读者的肤浅,批评他们躲避深刻,但转换从读者的角度讲,如果你提供的东西并不能击中我,你的精神消遣作用甚至不如电影、游戏,我为什么要给你买单呢?
在读者注意力被爆炸化的媒介分散的今天,严肃文学的受众的确被稀释,但它失宠的更深入的原因,是它无法呼应读者内心的精神困惑,它的叙述和它对这个时代的文学性解读,还不足以打动读者,更多时候作者只是在用专业的技巧讲一个隔靴挠痒的故事,或者用陈旧的语言重复着对前人的模仿,今天的写作这有比前辈做得更出色,现实主义拼不过巴尔扎克,现代主义置身于乔伊斯的阴影下,谈宗教、家族也总是充当着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曹雪芹的学徒,偶然看到个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玩弄新潮的叙述语言,但如若讲述的内容不具备深厚的精神力量,叙述再新也只是变戏法,耐不住时间检验。来源:凤凰
网文
化
#文学
#真的
#边缘化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公众号【黄滩酱油】长期征集文学作品
0
1543
骗子xz徐
2024-06-24
媒体约稿
《传记文学》杂志,全国征稿
0
1482
niggalife
2024-06-27
媒体约稿
「十月少年文学」杂志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1625
2072
2024-06-30
媒体约稿
500元起/篇 | 「传记文学」杂志主题征稿
0
1537
野爹
2024-07-01
文化新闻
我国网络文学行业广告收入首次超过订阅收入
0
2565
写手发布
2024-07-13
媒体约稿
「传记文学」杂志主题征稿
0
1395
胡小高`
2024-07-14
媒体约稿
《中国校园文学》专刊征稿
0
1820
qq814509843
2024-07-15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2619
写手发布
2024-07-16
媒体约稿
50-80元/千字 | 「瞳日文学网」最新约稿
0
1672
李大康
2024-07-24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3905
写手发布
2024-07-29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清朝官员称呼对照表及官员品级说明
九周年你出运费我送书抢楼活动帖
祝凤凰和七七婚姻幸福,早生贵子
写手之家重建:有你们在家就不会散
写手之家2017年最新约稿函推荐
写手之家9周年庆【写作那些事儿】主题征稿
2016年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半年榜揭晓
天下霸唱:受金庸小说影响大 不想过多涉足电影行业
粉丝经济掘金网络小说 小说成为中国娱乐界“香饽饽”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个故事始于孤独终于温暖
话题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4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5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6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