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快来看看古人七夕在干嘛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8-8 21:07:28
写作交流
596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七夕是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自西汉、唐宋以来就有文献记载,尤其宋代七夕已演绎成全民狂欢节,但其后逐渐收窄,成了非常专一的的“情人节”。大家都熟悉牛郎织女的故事,也大多听说过“乞巧”,但是,这个节日独有的思想精髓和文化存续,却已不再那么清楚。
七夕节属于女性,尤其属于年轻女性特别是未婚少女。按照传统,这一天,稍有财力的人家都会在庭院中搭建一座彩楼或者彩棚,把亲朋好友邻居的少妇女孩们邀请来,聚在一起,举办“乞巧会”或称“巧节会”,当夜就安排她们留宿,第二天还要赠送些小礼物、食品,护送女客一一回家。所以,七夕也称为“女儿节”、“女孩儿节”(《析津志》)。相应的,节日这一天的活动内容亦特色独具,以“乞巧”为主题,大张旗鼓地强调与鼓励女红技艺的精良。
据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可知,早在南北朝时代,七夕节的风俗就已形成:搭建彩楼;女性们在彩楼里摆设瓜果,焚香祭祀牛女双星,向织女“乞巧”;组织月下穿七孔针的比赛;一旦有蜘蛛在作为祭品的瓜果上结网,则认为是“得巧”的瑞兆。此后的年代大致沿袭了这些古老的仪式,只是在细节上时有改易。
节日来临前夕,首先要搭建“乞巧楼”,也叫“织女台”。富贵人家会在自家庭院中用竹竿、木杆、草席、丝绸等搭建一座二层的“乞巧楼”。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宫中的乞巧楼全部用彩锦围覆,高达百尺,楼上可以同时容纳几十位宫女。另一种广泛流行的做法乃是将楼阁或者露台用灯笼、彩带、鲜花等加以装饰,使之在节日当夜化身成乞巧楼。一般人家没有如此铺张的财力,便在庭院内搭设一座大棚,张灯结彩,摆设香案,供设织女、牛郎的小神像或者挂画,再摆上各种祭品,作为女子们举办“巧节会”的场所。
主人家要设下丰盛的宴席,热情款待请来的一众娇客。然后大家移师到乞巧楼中祭拜牛女双星,祈求织女分赠一点巧慧给自己。接下来,便要开展节日最重要的活动,也是我们现代人会觉得不可能完成的高难度游戏——月下穿针。据《西京杂记》所言,早在汉代,到了七月七日这一天,宫中的妃嫔宫女们便会齐聚“开襟楼”上“穿七孔针”。此后,纵贯南北朝,一直到唐代,女性都要比拼在月光下把五彩线穿入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的本事。
七孔针、九孔针、双孔针都是专为七夕特制的针具,往往以金银为材,针身上排列多个针眼。比赛时,参赛的女伴们按照约定的规则,把色彩不同的丝线一一穿入针孔之内,以最快速度完成者即为优胜。
实际上,七夕节的活动非常丰富,而且根据时代与地域的不同而参差变化。像在宋代,七夕节被添加了“宜子”、“宜生”的寓意,兴起一种叫“磨喝乐”的娃娃塑像,这是一种泥塑彩绘的小土偶,其中的精品还会配上木雕彩绘的栏座、红绿纱罩,供奉在彩楼里的香案上,与牛郎织女一道接受香花美果的敬奉。
也是从宋时起,七夕时的节令食品固定为“巧果”,用兑有糖或蜜的面团捏成各种花样,在油锅内炸脆。这等于是在饮食方面来考验主妇、少女们的技巧水平了。
七夕演变成“中国情人节”,应该说是拜文人骚客想象所赐。《诗经·小雅·大东》谓:“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葙”,这最早纪录“牛郎织女”爱情传说的文字,为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埋下伏笔。特别是梁朝萧统咏出“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即兴篇后,咏叹“七夕情人节”的诗人词人便风起云涌。唐代诗人白居易、杜甫、曹松、杜牧、李贺、罗隐、刘禹锡、李商隐等都以七夕为题材,留下了赞美自由恋爱和寄托相思之情的诗篇。
与唐诗对相比,宋代词人则更多地表达着对自由恋爱的向往。无论是秦观的“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还是范成大的“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抑或李清照的“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等,除了寄托相思之苦外,也隐含对破坏自由恋爱制度的强烈反抗。随着这些诗词的广为流传,牛郎织女的“自由恋爱”便让人们感受到一种时空的启示和希望的光芒。
故而,七夕节“穿针引线,祈求乞巧”及诸多跟物质有关的习俗也就渐行渐远了,而渴望自由恋爱等精神层面上的东西继续得以传承。古人对美妙又浪漫爱情的营造,这种细腻的心思和动人的表情恰恰又使“七夕”有了思想精髓和文化存续,现代“快餐式爱情”却无法做到。
我们可以看到,传统七夕的节日内容几乎没有任何与情爱沾边的东西,相反,是年轻女性们聚在一起,比赛女红能力乃至烹饪能力,祈愿自己的巧慧节节拔高,因此这其实是个女性励志的节日。因此,七夕在近年来被宣传成情人节,也就难怪一直遭到明智者的批评。有人提议将这个节日定义为“女友节”、“闺友节”,倒是符合七夕节在传统上的意义。
旧日七夕节的习俗都有哪些呢(因地区而异)
01 穿针乞巧
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02 喜蛛应巧
捉蜘蛛放入盒子内,第二天看看,如果结的的圆网,说明得巧了多,反之则认为得巧少。
03 投针验巧
将针投到水中,看针在水底的影子,如果形成鞋、鸟兽之类的就乞巧成功,如果影子粗的像锤子、细的如发丝就失败了。
04 种生求子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
水上浮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05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其实为牛庆生体现了农耕时代人们对牛的感恩之心,在昔日,农家如果没有一头牛,日子该是何等的艰辛!
06 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07 七姐诞
广州七夕拜仙,已婚女子一般不能参加,但新婚后的新娘在过第一个七夕时,要举行一次“辞仙”仪式。即在初六晚上祀神时,除了牲醴、红蛋、酸姜等(取兆得子)以外,还要加上雪梨或沙梨,表示与姑娘节离别之意。
08 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
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
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
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
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09 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10 染指甲
染指甲系流传在我们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四川省诸多县志以及贵州、广东两地,也有此风。许多地区的年轻姑娘,喜欢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不仅可以年青美丽,而且对未婚的女子,可以尽快找到如意郎君。
用花草染指甲也是大多数女子与儿童们,在节日娱乐中的一种爱好,也与生育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大道堂艺术(声明: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古人
#七夕
#干嘛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休闲分享
《七夕在一起,谈了五天恋爱就分手》2
0
5069
小空海
2020-10-03
休闲分享
《七夕在一起,谈了五天恋爱就分手》4
0
5748
小空海
2020-10-05
写作交流
在搞宠物饲养这方面,古人胆子是真的大
0
6686
写手发布
2020-10-20
写作交流
长夜漫漫,古人度夜趣味多
0
6459
写手发布
2020-11-18
写作交流
古人深夜为什么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很严重,古人智慧令人叹服
12
32459
1断翼天使1
2021-07-27
写作交流
爵、觚、觥、卣、盉、斝……缤纷青铜器 古人怎么用?
0
8893
有梦就不怕痛1
2021-09-10
写作交流
古人看颜值第一标准,竟然是眉毛!
0
9211
瓷器娱乐
2021-09-13
写作交流
古人上班迟到会被扣工资吗?当然,而且很严格
0
8355
写手发布
2021-11-16
写作交流
古人修纂地方志有报酬吗
0
7031
1144058650
2021-12-25
原创文学
鹊桥仙 七夕送陈令举 苏轼
0
4004
十门
2022-03-18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原创文学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