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梁晓声:回到写作最纯粹的价值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9-12 08:48:28
1734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长篇小说《人世间》
出版
并获茅盾文学奖后,梁晓声的手机响得更频繁了。电话那头的声音有男有女,有远有近,但大多有着同样的词汇,比如“讲座”“发布”“分享”,等等。他觉得这个现象“很古怪”,因为他曾答应过这种邀请,但最终面对的多是并非真正爱读书的人。
梁晓声不愿再谈《人世间》,“出了一本书,你老谈它,自己也很烦”。他甚至对着电话“求饶”——“这种事对我很痛苦,你要理解我。”
获奖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毕竟是一种勉励,即使是一位已经70岁的写作者。”梁晓声打了一个比喻:就像一位开面点铺的老师傅,回头客说,“师傅你辛苦,食材很安全,做的东西我们也很爱吃”,这对老师傅来说也是一种勉励,他也会高兴。
“人都需要这种勉励,但不能陷入自我陶醉。过去了,就不要谈了。”这位写了一辈子文字的“老师傅”说。
70岁的梁晓声,他已不想向别人证明什么。“想证明自己是一个绝顶聪明的老头儿?”他皱眉,随之以很快的语速回应了四个字——“回过头来”,回到写作本身,“回到写作最纯粹的价值”。这种纯粹里或许也有沉浸于写作的陶醉成分,但远远不够。“那样的话,你会始终是想让别人认识自己,限制在一个自我的状态里。”
“要摆脱这一点,眼睛得望向更多他者。”他很诚恳。
那就让我们也“回过头来”,回首那个刚成为“写作者”不久的梁晓声。
20世纪80年代,北大荒知青梁晓声开始跻身文坛,写的多是时人时事,如八十年代的城市青年和农村生活等,与知青文学没有任何关系。一次,哈尔滨文学刊物《北方文学》准备组一期“北大荒知青”小说专号,向梁晓声
约稿
。于是,梁晓声写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反响不错,还获了奖。这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开始。
不过,梁晓声如今再看,写《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时的他,“仅仅是为了写一篇小说而已”,写出北大荒的特点,写出兵团知青的特点。而且,还有一些“炫”的成分。为了形容一位女指导员的美,拿很多国外油画作比喻,被人批评“风雅何其多”。显然,那时的梁晓声,多少有些自我证明的想法。
真正的开始,是翌年创作《今夜有暴风雪》,因为梁晓声“有了代言的意识”。他认识很多知青,返回城市后找工作很不顺利,城市对他们缺乏了解和信任。“我想到代言,通过文学作品告诉城市:这一代青年在‘上山下乡’的日子里成熟了很多,变化了好多,大多数成长为好青年。”梁晓声以为这会是一厢情愿,但没想到真的起了作用。他将此视为莫大的光荣,比得奖、比任何称赞要好得多。此后,《年轮》《雪城》等知青文学作品,都是在这种“代言”的意识下创作出来的,梁晓声以知青文学蜚声文坛。
事实上,这种“代言”,早已从知青扩展到更多的群体,为底层小人物代言,为平民代言,为时代代言——“写更多的他者,给更多的人看。尤其要关注那些容易被社会忽视的人,此时的作家应代替更多人的眼,如同社会本身的眼。”
小区保安、送水小哥、家政女工、楼道清洁工……梁晓声遇到任何人,都愿意聊几句,以了解他们的生活和目标,“要对自己的国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当然,更大的责任是为他们写点什么,他觉得这是自己欠下的“债”。正如被誉为“五十年中国百姓生活史”的《人世间》,创作初衷就是“欠下社会很多文学的债”,“要把这众多的人写出来”。
有时候,我们能从梁晓声的笔下感受到一种急切,甚至“听”到一种声音,近乎呐喊的嘶哑声。他倾心于那些有情有义的底层人物,为他们被生活所迫、被人性所折磨的现实感到无奈和愤怒。就如他在一篇文章里疾呼—— “我祈祷中国的人间,善待他这一个野草根阶层的精神贵族。凡欺辱他者,我咒他们八辈祖宗!”
有人说,文学是文化温度的延伸。梁晓声认为,这种延伸并非仅仅是向内的只温暖自己,而应该是向外的。“我写文章写书,更多是放在大文化的平台上,即中国需要什么样的大文化,这个大文化平台下哪些元素是缺失的,这种缺失如果时间久了,对于整个社会是一种遗憾。我恐怕要这样考虑,来决定我写什么、怎样去写。”
当他给孩子写绘本、写故事时,也是从大文化的背景出发,希望给孩子的心灵带去营养。“事实上也很简单,比如爱、友善、帮助他人而带来的愉快。”他将这些创作,称作“拾遗补阙”。
这位勤勤恳恳地做着“拾遗补阙”之事的老人,早已不关心市场和稿费,甚至“忘掉才华”,直面文学与文化,直击心灵与精神。“70岁了你还不抱着一种纯粹的态度去写作,从文化角度来看待自己的写作,那太没出息了。”来源: 光明日报
#梁晓声
#回到
#写作
#纯粹的
#价值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俞慕:写作是我一辈子坚持要做的事
0
3195
写手发布
2024-05-25
交易招聘
招聘各类写作人员,硕博经验者优先,会实证分析者优先
0
2532
超级大学霸
2024-05-29
交易招聘
诚聘兼职写作老师,全职写手,硕士,博士,优先!长期有效!
0
2476
akhr
2024-05-31
写作交流
近期拆书心得,以及一些写作技巧总结
0
1796
nana831025
2024-06-12
写作交流
写作干货:终于有人把言情小说的爽点说清楚了
0
2239
heneica
2024-06-23
写作交流
写作素材:暗恋的10种表现,言情小说必备
0
1690
玲儿1234
2024-06-26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59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99
林皇
2024-07-01
休闲分享
想要快速通过写作变现的看过来
1
1848
弄墨
2024-07-06
写作交流
适合新人的小说大纲写作思路
0
1770
iiMessi
2024-07-07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4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5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6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