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写小说就是一步一步推向故事的起点,推向写作能力的极限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19-10-22 11:14:37
19808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关于“写作是否可教”,国内一直有不少争议,尽管早在1897年美国爱荷华大学就开设了创意写作专业课,至今全世界已有几百所大学设立创意写作项目,而且确实培养出了一批“科班出身”的作家,比如当今英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小说家麦克尤恩,以及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哈金等。在复旦大学设有写作课程的作家王安忆说:“凡创造性的劳动似都依仗天意神功,不是事先规划设计所能达到的。”但她也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可教”的,比如故事、情节和文字,这些都在“人力可为的范围”。
王安忆的“小说写作实践”是复旦大学MFA学员的必修课,这门课的任务是写一个虚构的故事——王安忆常常批评西方小说越来越轻视故事。开课前的假期,王安忆会先指定一个地方,要求选课学生实地探访。这些地方大都很有来历:由厂房改造的“田子坊”、曾为“远东第一屠宰场”的“1933老场坊”、上海第十七棉纺织总厂改建的“上海国际时尚中心”、福州路旧书店、鲁迅纪念馆……她要求学生以当地为背景,虚构一个故事。先写出开头,拿到课上讨论,回去修改和续写,下次课再讨论。如此周而复始,尽可能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讨论环节通常以王安忆的“质疑”开始:这个开头有没有继续“生长”的可能性?如果有,你要怎样选择和利用这些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增加哪些资源?用王安忆的话说,这叫“无中生有”“无端生是非”,就“像万花筒,略一转动,百花盛开;再一转动,千树万树;再再转动,繁花生锦,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很多初学者,往往在写作前先有了一个想要表达的“理念”,这个理念通常还很大,比如生命的意义,比如工业文明对人的压迫。但抽象的理念必须有一个合适的“壳”——也就是故事——来包裹它。但这些写作者往往特别急于表达,迫不及待要和读者分享他们头脑中的睿智,于是故事每每被当作表达思想的工具。王安忆的做法是让这类学员先把自己的想法放一放,她会要求他们在课堂上描述自己的家乡、回忆成长的经历,通过一问一答,帮他们从切身的经验里找素材。学员们很快发现身边其实有很多可供利用的资源。他们利用假期回到老家调研,采访当事人,编写年谱,查阅地方志,绘制地图……在王安忆的引导下,学员们学到的第一招就是从自己的经验里钩沉写作的材料。
故事的开展则需要依托人物。学生作业里每出现一个人物,王安忆都会巨细靡遗地询问细节:年龄、性别、长相、职业、婚姻、性格、成长环境……就好像这个人是真实存在着的,学生常常被问到哑口无言。在王安忆看来,作者应该对人物的底细了然于胸故事方能自如开展,而且人物的每个细节都可能左右故事的走向。但她很少主动告诉学生,应该赋予人物怎样的特征才能“生长”出故事,她只是不断地提问,很多学生挡不了三回合就败下阵来,课堂里因此会有那么几分“硝烟味”。但正是在和专业作家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中,学员们笔下的人物才从一个个粗胚变得眉目清晰,就像一张张人像底片,在反复的漂洗中逐渐显影。所以选课学生的另一门功课,是为自己笔下的人物写“前史”,有了合理的“前史”,人物才会有故事。正是通过这种方式,王安忆一步一步把学生“推”向故事的起点,也“推”向写作能力的极限。
王安忆布置的题目看似宽松:只限定地点,情节任你调遣。于是学员们笔下的“田子坊”“老场坊”便上演了各种光怪陆离的爱恨离别。但这些事件为什么“必须”发生在“田子坊”“老场坊”呢?当王安忆指出这一点时,学员们才意识到:原来,这道命题作文暗含了一个限制——故事情节应当和场景有所关联。“田子坊”是由六家弄堂工厂的厂房改造成的,空间逼仄,道路狭窄,于是有学员设计了一场火灾;“老场坊”原先是大型宰牛场,内里遍布“牛道”,迂回曲折,宛如迷宫,于是有学员让他的人物在那里玩起了捉迷藏……情节一旦与场景耦合,他们就会发现,场景的设定既是一种限制,也为情节的开展提供了条件。
王安忆说:“小说的想象力来自于现实生活的普遍规律,要合理合法。所以,这想象力又可称作是对现实逻辑的推理。”在我的观察里,学员们关于这“小说的想象力”常常走向两个极端:一是摆脱他们可及的日常经验,写暴力,写凶杀;甚至完全脱离现实,写穿越,写玄幻。他们以为超越现实就可以随心所欲地编造情节。对于这种倾向,王安忆会举一个例子:古代神魔小说里,神仙可以上天入地,但必定乘风驾云,连无所不能的孙悟空都要踩着筋斗云——而小说要写的,就是这朵云。现实世界有现成的逻辑,基于这现成的逻辑,情节的推展往往水到渠成;而在超现实世界里,写作者要人为赋予一套严密的世界观,其中的逻辑必得无懈可击才能服人,那简直需要上帝般的创世能力!可是,当学员们回归日常经验,选择熟悉的人物或事件作为小说原型时,又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每当王安忆质疑某个情节不合理,学员的回应往往是“现实里就是这样的”。他们分不清小说、现实和逻辑的关系。现实包含了逻辑,却也常常溢出逻辑的范围,正所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而小说,恰恰是要从杂芜的现实里提取出那“普遍规律”。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小说要比现实更符合逻辑。
从十年来的实践看,小说写作课的效果是相当理想的,这首先归功于王安忆非凡的讲授能力。我在复旦的十几年里,听过不少国内外作家的演讲,没有谁能像王安忆那样,将围在文学创作周围的神秘主义藩篱拔除得这样干净,把小说的“物理规律”归纳得这样清晰。她常常把自己的写作比作“笨拙的手艺活”。作为一个“头戴光环”的作家,这种自我解剖式的祛魅,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她从自己丰富的写作实践中提炼出关于小说的理论质素,用最平实的语言教给学生。比起创作,我想这种能力才是教不来也学不会的。
复旦大学另一位老师王宏图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我深以为然: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快退休的知识分子说,自己这些年积累了多少素材,准备以后写本小说。可我们从来没听说谁准备退休后写几支曲子、画几幅油画——“这简直是对文学的侮辱!”来源:文汇报 | 陶磊(作者系复旦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专业讲师)
#写小说
#就是
#一步一步
#一步
#推向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新人作者写小说,必看的扫榜攻略
0
2321
通痛、
2024-03-30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写书的一个相对全面的总结
0
5175
被玩坏的狗胖
2024-04-11
写作交流
推荐一个在番茄写小说容易爆量的题材
0
4865
fjy房俊宇
2024-05-14
写作交流
去番茄写小说必看的攻略
0
3714
过界自己
2024-05-15
休闲分享
写小说
0
1882
Wo~
2024-05-17
休闲分享
写小说
0
1990
Wo~
2024-05-17
写作交流
Lithe:套路就是读者最喜欢最买账的写法
0
1566
313061067
2024-05-29
写作交流
在番茄这样写小说,成绩会更好!
0
3263
写手发布
2024-06-22
写作交流
在番茄写小说一个多月,就踩了这么多坑......
0
3053
敏敏而
2024-06-30
写作交流
首篇即爆文,新人写小说想写哭读者只需一句话
0
2368
饿了哦7哦
2024-07-0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诚求小红书种草文案
行业IP衍生 网络小说折射新阅读习惯
诚聘 各科硕博
4
总奖池超百万!第五届七猫现实题材征文大赛颁奖在即
5
探索文化出海新范式,阅文在日本举办小说征文大赛
6
《绍宋》原作者:宋穿历史小说为何有一个“强宋梦”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