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匪我思存:有多温柔,就有多坚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2-26 12:24:02
558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今天是武汉“封城”的第17天,这可能也是我有生以来,感觉最漫长的17天。
倒不是因为闭门不出,对于一个网络作者而言,没人能跟我们比宅。忙于码字的时候,十天半月不出家门是常有的事。只是对身处武汉这座城市的人来说,这半个月发生太多太多事情了。我身边所有身处武汉的朋友,几乎都不记得今天是星期几,也想不起来到底哪天是正月初几。
武汉是在腊月二十九、元月23号那天封城的。得知封城消息的那一瞬间,说不慌乱是假的,但马上就镇定下来,跟外地朋友调侃说自己正在见证历史时刻。现在回想,当时我有点盲目乐观,我当时觉得从专家意见看,医学观察都是隔离两周。如果全城的人都医学观察隔离两周,这事不就解决了吗。
当时我作为一个外行,一个普通市民,真的就是这么想的。
真正觉得形势严峻,是在武汉发出指令,除了禁止市内公共交通,更要禁止私家车通行的当天。我想如果已经需要用这种方式来全力阻止人员流动,说明形势真的十分严峻了。前线正在奋力杀敌,我们这些不用上前线的人,就安安静静宅在后方,少占用社会资源,不添乱。
从武汉封城那天开始,四面八方的亲友几乎每天都要问候我一遍,你还好吗?家人还好吗?
一切都好,各自珍重,这是我每次回复的一句话。
其实从现在回望这17天,也是感慨万千。疫情的发展超出所有人的意料,几乎每个武汉人都因此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我们小区曾经是很热闹的,尤其节假日,总能看到孩子们在广场上嬉戏,自从疫情发生以来,小区每天都安静得像无人居住。我的书桌临窗,窗外一整天只看到戴着口罩的保安,静静地独自巡逻。只有到了晚上,万家灯火亮起,我才知道原来大家都在,只是安安静静,闭门不出。
这座城市现在努力停止一切非必要的人员流动,街道上空无一人,每个人都宅在家里。如果必须要出门,每个人都戴着口罩、帽子、手套,甚至护目镜。而且速战速决,绝不在外面多停留,也绝对努力与任何人保持两米左右的距离。
现在武汉中心城区,大部分小区采取更严格的出入管理,基本都是规定每两天家里才能出去一个人,但更多人自律得一周都不出去一次。
我的一位朋友A,是正宗老武汉人,家里是个大家族,世世代代居住在武汉。武汉封城之后,我看到她写出一篇又一篇的文章,讲她家族里一些长辈的故事,讲她小时候怎么搭轮渡去给爷爷奶奶拜年,讲起她煮的那碗腊肉豆丝,以及豆丝里的磁粑是什么来历。字里行间都是家长里短的家常话,都是武汉所谓的“街坊情”,都是一个个过着寻常日子的武汉人。
更重要的是,A在民生保障部门工作,不管疫情如何发展,她和她的同事们都必须坚守一线。整个武汉绝大部分人都囤足食物闭门不出的时候,我看到她发朋友圈正在超市采购,原来是去替单位值班的同事买菜。有人值班,就有人要保障后勤,保障大家有饭吃。一环一环,最普通的岗位,在这个特殊的时候也都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A的同事们也参与了火神山的施工,奇迹般提前完成了相关工作部分,每次看到A的朋友圈,我都会被鼓舞,这个城市有千千万万的人,他们做着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在疫情来袭,整个城市绝大部分人闭门不出的时候,他们还勇敢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保障供水、供电、天然气、环卫,还有市民必需的米粮蔬菜等等。
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但又是伟大的。
朋友B,我们两家是通家之好。B本来是北方人,20年前来到武汉,凭着勤劳和智慧在这座城市扎下根,买房落户。后来B的女儿考上了武汉的医学类大学,也顺理成章留在武汉某大医院工作。
本来每年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相互走动拜年,B在医院工作的女儿,眼睛大大睫毛长长,温柔善良,是个特别招人喜欢的姑娘。春节前疫情已经非常严峻,我问起来,B说,姑娘一直坚持在一线上班,作为她的妈妈,她只能尽可能地照顾女儿的生活起居,给她支持。
谁不知道危险呢?
谁不是家人的掌上明珠,父母怜惜的小儿女。只是危险面前,正是无数医护人员前赴后继,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争分夺秒地救治病人。
每隔两三天,我都能看到乐观的B拍照发一发新做的菜,或者家中一角的花花草草,虽然女儿正战斗在目前最危险的地方,虽然她每天都要开车接送女儿上下班,将自己也暴露在风险中,但是她依然保持乐观、积极、光明、向上,不抱怨,不悲观,从容镇定。
有勇敢的女儿,就有勇敢的妈妈。
都是普通人,谁不怕呢,但是怕也要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我的同事C,她是因为工作需要,2019年11月底才从北京调到武汉来和我一起工作的。由于要较长时间在武汉工作、生活,当时她把整个家都搬了过来。
因为春运机票紧张,所以C提前半个月就买了元月22号的机票,也按时在那天离开武汉回老家过春节。其实她回老家的那天,我们都还没意识到形势有多么严峻,但她走后第二天武汉就封城了。
那时候她还在开玩笑,说自己下飞机的时候感觉太隆重了,因为是从武汉出发的航班,所以抵达的时候,全副武装的防疫人员上飞机逐一检测体温,飞机下还有人摄像。
她到家后就主动自觉地开始自我隔离。
我们说起来都觉得万幸,她在武汉的那一个月,正好是项目最忙的时候,每天关门开会,哪儿也不去。也没有外出用餐一次,买菜都是生鲜外卖送到楼下,自己拎上去做。在可能大家都不知情但最危险的时期,因为忙,因缘巧合误打误撞,同事C避开了一切危险场合,餐厅、超市、商场这种人流密集的地方,一次都没去过。
同事C目前状态一切安好,也过了14天的隔离期,但她是从武汉回家的,所以她家乡的各级相关部门都很关心她,每天都打电话确认她的情况。她自己也非常自觉,虽然已经超过隔离期,但目前仍旧还是居家隔离状态,不出家门。
在武汉恢复正常后,同事C还是会回到武汉继续工作,因为武汉是她的新家。
朋友D出生在武汉,在这座城市一直从小学念到中学,就直接出国留学,然后回国在北京工作数年,近几年为照顾家人又回到武汉。由于这样的人生经历,所以她既像所有武汉人那样热情周到,又有白领的能干精明,做决断很快。
这次疫情对她来说也是难忘的记忆,因为她的父亲刚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所以元月份她经常在医院出入陪护。但她是个花粉过敏的姑娘,所以几乎常年戴着口罩,尤其在医院,她出于谨慎一直戴着N95口罩。
在疫情暴发前D的父亲已经平安出院,现在她们全家自我隔离了近一个月,也平安无事。
D是个把自己生活经营得很好的人,每次我比较焦虑的时候跟她聊天,就会觉得好很多。比如现在武汉人民为了安全起见,很少出去买菜。每次都是出去买一堆,囤在家里慢慢吃,这样导致不易保存的绿叶蔬菜比较少。
D教我把西兰花焯水之后,放进冰箱冻起来,可以保存很久。其他绿叶蔬菜焯水之后,挤干水分,也可以这样冷冻保存。比如卷心菜比较好存放,但是天天吃容易吃腻,D又教我一招,可以把卷心菜切丝用盐略渍,再切一点香肠,拌上面糊,做成卷心菜糊塌子,换个花样,就好吃得多。
D还教会了我怎么在自己家里炸油条,谁都知道热干面配蛋酒是武汉人民的至爱,而油条配糊汤粉,其实是武汉人民至爱的另一套餐。现在糊汤粉是做不了了,但油条却能自制,而且根本不需要小苏打,揉面的时候加入一点温牛奶就可以炸出又香又蓬松的油条。
我跟D时时语音聊天,每天D都是乐观积极向上的。虽然非常时期,每家都是看着冰箱里的存货来安排一日三餐。但D总有各种小点子,让我们可以学着换换花样,吃得更好。
E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朋友,因为她是某三甲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很早就上了一线。今年除夕的时候,E还在医院值班。大年初一下午我问候她的时候,她刚刚下班回家,非常疲倦。E所在的医院也在定点医院名单上,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她发朋友圈,估计非常非常忙。在疫情暴发之后,她寥寥可数的几条朋友圈都是呼吁转发求援。
口罩不够,防护衣不够,护目镜不够,病人爆满,医护人手不够……
非常难过,有好几天时间,一线医护人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的,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
我知道E喜欢毛茸茸的小动物,平时不忙的时候也会像所有女孩一样发照片,发表情包,晒一晒今天吃了什么。她就是一个内心柔软甚至有点腼腆的女孩子。
但她冲上前线的时候,曾经有多柔软,现在就有多坚强。
A、B、C、D、E都是生活在武汉这座城市,最最普通的人,也是1000多万武汉常住人口的缩影。她们有世代居住在这里的老武汉人,也有刚刚来暂居不久的新武汉人,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也有宅在后方,努力照顾自己和家人,不给前线添乱的普通人。
在疫情发生后,她们每一位都坚强乐观得令我刮目相看。我想这些朋友所处行业不一样,年龄不一样,社会角色也不一样,但他们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尽力地做好自己。留在武汉的人努力照顾自己和家人,不在武汉暂时回家乡的人,也非常自律地隔离,不给任何人添麻烦。
虽然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改变,但就是这些普通人,每个人都像这座城市一样,曾经有多柔软,现在就有多坚强。
加油!武汉!加油,所有人!
#匪我思存
#思存
#温柔
#坚强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分析“匪我思存”小说,了解民国通俗小说的借鉴手法
0
6310
写手发布
2019-09-27
文化新闻
《少年的你》深陷抄袭,匪我思存发声
0
16025
写手发布
2019-10-29
文化新闻
湖北省网络作家协会成立 匪我思存当选首任会长
0
16623
写手发布
2019-11-23
文化新闻
匪我思存眼中的网文影视化浪潮
0
15626
写手发布
2020-01-16
文化新闻
金子多多:以温柔细腻的情感打动读者
0
15593
写手发布
2020-02-05
文化新闻
匪我思存:生活在武汉
0
18360
萧盛
2020-04-09
休闲分享
坚强伴我,因
0
8570
Xinren
2020-06-03
文化新闻
匪我思存:写书16年,384万微博粉丝,却如履薄冰
0
14963
写手发布
2020-09-09
文化新闻
“后妈”变“亲妈”,网文大神变身热门网剧出品人?匪我思存:人生就是不断打怪升级
0
16520
我的代表。。
2020-09-23
文化新闻
匪我思存:网络写作如何具有影视IP潜质?
0
12051
静静的守护life
2022-11-0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网文大神“杀虫队队员”现场签名排长队:一场打破常规的网络文学
七猫征文大赛颁出112万奖金,非遗题材作品斩获金奖
112万元奖金投向现实题材,1.5亿元投入微短剧,上海头部网文平台
4
15年了,为何中国科幻,没有诞生下一个“刘慈欣”
5
管三建议作者别全职,现在还有哪个网站对底层作者好?
6
网络文学:加速迈进主流化精品化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