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交流
›
写作交流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盛慧谈写作:好的语言应该入口即化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0-4-25 11:38:37
民俗
657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一
我的文学道路其实可以从一本书开始说起。这本书是我的大姑妈送给我的,她有点理想主义,在老家开了一家书店,书店的名字很有诗意,叫“故乡书房”。那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她的经营理念十分超前,借书的人,不需要身份证,也不需要押金,全靠读者自觉,看完书主动把书还回来。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残酷,不到三个月,她的书店就开不下去了,因为绝大部分书都有借无还,不知所踪。书店关门时,只剩下一本书——路遥的《人生》,她把这本书送给了我,在一个暴雨的黄昏,我似懂非懂读完了,那时,我上小学三年级。
五年级的时候,我读到了第一本诗集——《雪莱诗选》。那时,我母亲在镇里的服装厂上班,厂里大多是年轻的女孩,有一些女孩有文艺情结,闲暇时喜欢读书。母亲便给我借了一本《雪莱诗选》,她不知道雪莱是谁,我当然也不知道。这本书,我看了很久,一直压在枕头下面,每天看上一会儿。读的时间久了,我也开始写起了诗。
我之所以能走上文学的道路,除了家庭的影响,还跟我的一个小学老师有关。他叫徐朝晖,是我五年级的语文老师。徐老师很喜欢写诗,得知我在写诗,送了我整整一箱子
杂志
,这里面有1988年、1989年、1990年三年的《诗刊》《星星诗刊》和《诗歌报月刊》,另外还有一本周国平主编的《诗人哲学家》,这一箱杂志对我影响特别大,尤其是《诗歌报月刊》,里面很多迷人的诗句,我至今记忆犹新。
初中的时候,我通过同学认识了隔壁村的一个农民作家,他叫吴永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上过《人民文学》的文学培训班。我那时候痴迷写诗,产量奇大,几乎每天都能写三五首,写完之后,我总是特别兴奋,希望得到他的肯定,可是每次他都会劈头盖脸地把我的诗批评一顿,所以回家的时候,我总是垂头丧气。
镇里的文化站是我常去的地方,那里有一个图书馆,很小,里面的书我基本上都看完了。有一次,我看到了一份新创办的报纸,这是一份内部的报纸,上面有一版专门发表学生的习作,于是,我便给编辑臧正民先生写信,希望得到他的指点。在他的鼓励下,我的作品开始发表了。
后来,我的写作慢慢从诗歌转向了散文和小说,《外婆家》中有四篇散文(《水像一个手势》《风像一件往事》《十二月》《灶屋》)的发表,颇有点传奇色彩,这四篇散文属于年少之作,最早的一篇成稿于十七岁,最初发表在《宜兴文化报》上,发表之后,我自己感觉挺不错,就想投给《无锡日报》让更多的人看到,但一直没有收到录用的消息。后来,我投给了《新华日报》,也石沉大海。我是个越挫越勇的人,又把这几篇作品投给江苏省作协主办的《雨花》杂志,一个多月后,果然收到了《雨花》杂志的回信,我激动万分,打开信封却发现里面装的不是录用通知,而是一封铅印的退稿信。
但我还是没有放弃,我给这四篇文章取了一个大标题——《屋溪河以北》,然后寄给《人民文学》的主编韩作荣先生,刚把信投进邮筒,我就开始后悔了,觉得自己不知天地高厚。让我没想到的是,作品竟然很快就发表了,不仅发表了,还获得了“新世纪散文奖”,获奖的作家中有陈忠实、谢冕、李存葆等文学前辈,后来,还入选了很多年度散文选本,陈子善先生在编选“中国现代经典美文书系”时,又选了这几篇作品,再后来,还被翻译成了俄文、匈牙利文。也就是从那以后,我的创作热情十分高涨,在《十月》《花城》《山花》等重要刊物发表了大量的作品。
有一年,我在广州遇到了韩作荣先生,跟他当面道谢。他笑着说:“我是在一大堆自由来稿里发现了你的作品,文采斐然,印象很深。”这份知遇之恩,我永生难忘。2013年,先生去世时,我难过了很久。
二
每个写作者,对文学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气”是最重要的。都说文无定法,但在“法”之外,还有一样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气”。我特别认同两句话,一句是“文者气之所形”,另一句是“气盛则神出”。那么,“气”来自何处?“气”如何才能盛呢?我觉得归根到底还是情感,情感浓烈到一定程度,气自然就会旺盛,写作的过程,就如同火传于薪,轻易而自然,一发而不可收拾。
近年来,我的散文写作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以往追求的是浓烈的效果,如国画中的积墨法,沉郁斑驳,而如今,我追求的是分寸感,类似于空灵的水墨画,但不管怎样转变,诗性的语言和丰饶的细节始终是我不变的追求。
我觉得对于一个作家来说,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就像嗓音对歌手一样重要,好的语言应该入口即化,同时又回味无穷。我喜欢的作家,比如像契诃夫、福楼拜、老舍、汪曾祺、萧红……他们都特别讲究语言。所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会像揉面一样不停地、反复地揉语言,揉出语言的劲道来。
语言首先当然要准确,正如围棋大师吴清源所说:“棋下得最好的时候,每一个棋子要落在它应该落的地方。”这个世界上,没有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语言也是如此。作家要对语言之间的细微差异了如指掌。
方言是最有生命力的语言,我喜欢在方言中寻找灵感,不过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很鲜活,另一方面又容易形成阅读障碍,所以怎么用、用到什么程度,是非常考验人的事情。比如我们老家形容美食有两句话特别有意思,一句叫“鲜得眉毛都掉了”,另一句叫“打嘴巴都不肯放”,这个大家都能明白。但有些方言比较生僻,比如我们老家把“竹椅”叫“蟹巴椅”,我有一个小说翻译成英文时,美国耶鲁大学的学者就专门写邮件问我什么叫“蟹巴椅”,我当时就意识到这里产生阅读障碍了。
语言是作家手中的武器,作家应该成为语言的守护者。我记得,卡尔维诺曾说,我们的语言正经受着瘟疫的侵袭,他认为:“文学,也许只有文学,才能帮助人们产生防止语言瘟疫传播的抗体。”语言的苍白、语言的平庸确实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最突出的问题,一个有追求的作家,要尽力反抗这样的语言。我希望能不断地突破自己,写出准确、新颖而富有活力的句子,使我们的母语绽放出的光亮。
除了语言,我还特别注重细节。有人说,文章的大意思是由无数的小意思凝聚而成的,我很认同这一点,我觉得细节就是文章中自由呼吸的气孔。在散文《灶屋》里面,我曾写过一个细节。看一个家庭主妇是不是贤慧,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看她用过的抹布干不干净。干净的抹布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它放在锅盖上烘干后,就好像苏打饼干一样。我的一个朋友以前每次洗完碗,总是将抹布随手一扔,自从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每次都会洗得干干净净。
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越来越觉得,文学是慢的艺术,好作品是修改出来的。在别人看来,这或许是一个漫长而又枯燥的过程,但我却乐在其中,我觉得句子碰撞发出的清脆的声响,非常的迷人。修改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从“意思”到“味道”的过程。当我们写完初稿的时候,只能说我们的意思到了,里面有火气,还有杂质,只有通过反复的修改,才能像熬汤一样,熬出醇厚的味道来。
在交稿之前我还有特别的一个仪式——反复地朗读。我觉得好的作品必须要经得起朗读,所有的艺术问题说到底都是节奏问题,一切都要服从于节奏,要让情感的节奏和语言的节奏统一起来,节奏对了,气息也就通畅了,读起来就会很舒服。
文学是用来柔软、抚慰、滋润心灵的,一个作家的起点就是真诚,我们必须对这个世界怀着巨大的善意,去珍视生命中的微光。当我们用最大的真诚写下这些美好的句子,读者就会喜欢你的作品。我始终相信一个作家的真诚,读者是完全能够感受到的。
来源:“人民文学
出版
社”微信公众号
本文整理自3月15日盛慧直播速记稿
#写作
#语言
#应该
#入口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交易招聘
招聘各类写作人员,硕博经验者优先,会实证分析者优先
0
2529
超级大学霸
2024-05-29
交易招聘
诚聘兼职写作老师,全职写手,硕士,博士,优先!长期有效!
0
2464
akhr
2024-05-31
写作交流
近期拆书心得,以及一些写作技巧总结
0
1689
nana831025
2024-06-12
写作交流
写作干货:终于有人把言情小说的爽点说清楚了
0
2230
heneica
2024-06-23
写作交流
写作素材:暗恋的10种表现,言情小说必备
0
1690
玲儿1234
2024-06-26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50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99
林皇
2024-07-01
休闲分享
想要快速通过写作变现的看过来
1
1848
弄墨
2024-07-06
写作交流
适合新人的小说大纲写作思路
0
1761
iiMessi
2024-07-07
写作交流
用通俗的语言说一下,我理解的网络小说爽点怎么写
0
1929
嘀咕。
2024-07-10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4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5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6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