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小舍得》编剧口述:再努力孩子也可能不如你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4-28 08:37:32
15632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1
2018年下半年,我第一次和柠萌的总制片人和剧本中心总监见面,大家就达成共识,要带着真诚的态度做《小舍得》,不要贩卖焦虑,不要悬浮,尽量温暖,尽量简洁。
动笔前大概三个月,我们做了大量的采访调研。比如一对一采访公立学校的老师、校长、教导主任。我们召开过多次座谈会,十来个家长,不同年龄层,大部分来自城市,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焦虑。这些家长虽然是在分享感受和情绪,但他们更想找一个答案,找一条出路。
有一位家长是跨国公司的法务,自己也是名校毕业。她姿态特别谦逊,用一种抱团取暖的心态来求教。她问孩子年纪更大一点的家长们,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能不能作为前辈给她一点指点。
还有一位爸爸从边远地区来。他正在努力攒积分,把孩子带到上海来上学。他原本操心的是孩子入学门槛,但做了很多功课后,他意识到,来了之后孩子还会面临更多困境。比如在他们老家,家长天不亮就把孩子送到学校,天黑了才接回家。在上海,下午四点就放学的孩子怎么办?如果不超纲,全按照素质教育大纲来教学,孩子成绩能不能在考试中有优势?这位父亲已经提前预估到了这些问题。
在《小舍得》项目进行过程中,我们发现,当现实本身让人足够焦虑的时候,我们没有必要去回避,或者特意去粉饰。于是我们达成共识,先把事实做足,把现实剖析开,然后再去寻找出路。
我们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原著的内容能用尽量用。因为原著作者鲁引弓老师已经做过大量调查,提供了丰富的事实基础。
这部剧的人物画像、人物小传我们做得很扎实。每个家庭的年收入、月收入是多少,房子多大,支出房贷是多少,家离学校的距离有多远,离南建龙家有多远,欢欢是怎么上学的,子悠是怎么上学的……都做得特别详细。
最先设定的是田雨岚一家。鸡血妈妈+丧偶式育儿的爸爸在现实中很常见。我跟身边的妈妈聊到这个事情,大家都会吐槽家里的猪队友。
不过,对孩子的教育,包括对家庭的照顾,我身边还是能见到不少参与度比较高的爸爸们。我们孩子的班级里,好几个小朋友每次开家长会都是爸爸在,平时也都是爸爸管学习。所以我们也设置了南俪和夏君山这一家。爸爸和妈妈合作得很好,爸爸在孩子的教育中也起到很好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客观存在的现状,另一方面也提供了一种理想的家庭示范,让女观众向往,让男观众对照思考。
我在改编的时候,最大的动作是把人物关系做了调整。两个女主的关系,从本来的同事、朋友改成了继姐妹,这样就在教育之外又增加了一条家庭线。田雨岚和南俪作为继姐妹,利益相关,情感相连,能提供更大的戏剧空间展开故事。
有观众担心这么改会不会偏离主题,成为家庭伦理剧。我观察下来,南建龙和两个女儿的关系是能打动人的。南俪和父亲之间既有割不断的血缘,又有怨怼和心结,田雨岚对继父有感恩和依赖,也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再加上张国立老师精彩的演绎,都是很能让观众共情的。剧情“两条腿”都在走,所有跟教育相关的情节,板子还是会打到家庭上,家庭原因又影响人物各自的教育主张——这两条线最终还是交织在一起。
2
我是两个孩子的家长,两个孩子也差不多分别在小升初和幼升小阶段。作为家长,我写《小舍得》有先天的优势,剧中人的感受、素材,我能轻易地获得,并且格外感同身受。
我最大的感觉是,整个教育跑道都在提前。
我家大孩子的同学很少有不上补习班的。像《小舍得》一样,如果去班级调查一下,请上课外补习班的同学站起来,很有可能全班都站起来了。至于我家小的,现在才上幼儿园中班,但我明显发现,这个年纪孩子家长的焦虑,比我大孩子当年上幼儿园时候更严重。老大在幼儿园大班暑假才开始接触英语,身边的小朋友也都差不多,但是我们老二同龄的小伙伴们,在“托升幼”就开始学英语和逻辑思维,课外辅导班就上起来了。
以前说中产买房,要看附近有没有咖啡厅和商业广场,现在要看附近有没有生鲜商超和课外补习机构。课外培训机构里有所谓的平行班、提高班、勤思班、金牌班、创新班等,各家的叫法不一样,但真的就会像《小舍得》里一样,最高阶的班不是你想进就能进的。
就像欢欢上竞赛班,现实中这种等级的班是花钱就能进的。机构先让孩子做一个试卷,评估能力。它有一套自己的标准,不是机械地上奥数班就考奥数题。所以,大家质疑说米桃从来没有学过奥数,却能考上择数金牌班,其实是因为机构招生分班并不是让孩子做奥数题,而是从思维的各方面进行考察。一般的小孩子,如果机构去得早,先上最低段位的班,每过一段时间会有一次考试,考过就升到高阶班,过一段时间再考,过了就升更高阶的班。
一旦进了高阶班,就能写在小升初的简历里——这是一个可量化的、能证明你实力的标准。如果听说哪个孩子是有名的大机构最高阶班的,那选拔生源的学校,至少会给你面谈机会。不是说培训机构和学校之间一定有利益输送,只能说它的标准在学校选拔学生时,一定程度上是被认可的。
有一段时间,因为孩子进某个培训班,我也被拉进“某区鸡妈群”,或者“小升初冲刺群”,学会了一套所谓的“黑话”。大家加群的目的是为了资源和信息共享,不加就生怕错过点什么。但是群里会有一些真真假假的消息,有人出于私心,会说一些错误的信息误导别人。比如培训机构集训什么条件可以进,有家长会故意说低了麻痹别人,或者故意说高了,让竞争对手打消这个念头。
《小舍得》没有写太多鸡娃群的内容,只是提到田雨岚建群。现实中,群里面的腥风血雨、勾心斗角,又能写40集出来。
创作源于人性。如果孩子的人生有明确的目标导向,身为父母,会把自己所有力量、能想的办法全想上。父母为了孩子,没有低不下的头,没有开不了的口,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3
这些天,我收到无数的朋友发来的关于《小舍得》剧情的讨论。一方面,可能没有小孩的人觉得这个现状太夸张了,但是有小孩——尤其是差不多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家长,都觉得很真实。
观众也分两派。一派觉得太焦虑了,我日常生活已经累得要死,还要看这种生活再演一遍。另一派觉得,要接受现实,这就是生活本身,他们很愿意追着去看下面的剧情怎么走,能不能得到一些反思或者提供一些答案。
很多妈妈跟我说,田雨岚吼子悠学习的样子就是“鬼上身”,觉得自己“被田雨岚附体”。她们并不知道“自己原来那么的面目可憎”。还有人其实想要从南俪家寻找一个答案——如果逆着潮流走,他们想看看南俪能顶到什么时候?顶不住了怎么办?最终她会怎么样?
实际上,生活在一线城市的家庭,不存在因为家庭条件就能“顶住”的可能。
之前有帖子讨论,在北上广,你要有多少积蓄才能实现真正的财务自由?我觉得可能没有一个金额存在,或者这个金额会比我们想象的高很多。很多人对生活的想象就是日常刚需,但其实我们需要抵抗的还有日常之外的风险,以及时代的变化——很多我们之前以为是铁饭碗的行业,现在都消失不见了。
个人处在时代洪流中,想靠30多岁的一笔积蓄保一辈子衣食无忧,实在是太乐观了。
作为都市剧,《小舍得》里的城市家庭父母是比较常见的人群。可能观众的理解和我当初的设置有一点差异。其实南俪没有像观众说的年薪200万,她和夏君山加起来就100万出头吧。田雨岚的公婆很有钱,但他们做的加工作坊,其实是夕阳产业,一旦资金链断掉,纸上富贵可能就没有了。所以田雨岚会有忧患意识:让丈夫颜鹏啃个二代可以,让子悠再啃一代有点困难。
最初设置两个原生家庭的差异,并非有意对比谁更焦虑、谁更佛系。描写原生家庭,只是想让我们的人物有来处,让他们的动机更立得住。只有把人物水面以下的冰山设置清楚了,观众才能理解他们的处境和选择。比如,田雨岚为什么自卑,活得这么紧绷?如果我们去追究她的原生家庭、她的婆家,观众是能理解的。
说到现实中到底谁更容易鸡血呢?我个人觉得,城市家庭确实是更容易焦虑一些。以上海来说,很多能在上海安身立命的“新上海人”,大都是985、211毕业的,再不济也是一本毕业——其实这也是幸存者偏差。
如果爸妈是复旦或者交大毕业,他们的孩子想要考上复旦交大,可能高中就得是市重点;如果高中是市重点,初中你就得在一梯队初中名列前茅;再往前推,你在小学就要排前列。每一步都不能往后掉,最后才能指向这个结果。
所以,小孩将来达不到爸爸妈妈的高度,是大概率的事情。这就是冷酷现实。
而这部分人的孩子,将来去上职业高中,恐怕很多人很难接受。虽然我非常认可职业高中一样出人才,但如果家长是复旦、同济毕业,孩子连普通一本都考不上,很少有哪个家长能接受。我们这一代80后,都享受过知识改变命运的福利。但如果我的孩子考不上我的母校,甚至他们将来过不上我现在的生活,这种下滑是最大的焦虑所在。
反倒是米桃这样的家庭,反而心态会更好一些。他们从老家来到大城市,埋头奋斗,坚信只要再努力一些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我们写这个剧的目的,肯定不是让观众看完之后更加焦虑。我们展示这种癫狂,也是为了让大家看清事实之后寻找一个出口。即使我们给不了答案,也会让观众有一些反思和思考。这才是我们的初衷。
在写《小舍得》中途,我大孩子的学业也正处在往前冲的阶段。我一度抽离不出来,和剧中人过于共情。我那时候会尝试说服自己,换位思考南俪、田雨岚,我能不能放手?坦率地说,这个过程很艰难。
故事里,南俪和田雨岚必然要学会放手,必然要反省自己,放过孩子。一切的动机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你是为孩子好,还是为自己的面子?把家长心里的缺憾,你人生没有实现的东西寄托到孩子身上,我觉得这些妄念,是要放弃的。所谓“小舍得”,就是家长要舍掉执念。
文 | 庄珈人
编辑 | 露冷
出品 | 贵圈·腾讯新闻立春工作室
#舍得
#编剧
#口述
#再努力
#努力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亨阅文化强势收稿/招编剧
0
1977
亨阅主编妖风
2023-12-11
媒体约稿
经致文学招聘短剧编剧
0
2092
万利公司
2023-12-22
交易招聘
亨阅文化高薪诚聘坐班编剧/收稿
0
3764
gaohxshen
2024-01-15
文化新闻
从业者揭秘爆款短剧编剧月入10万:能火的不到1%、普通剧本一部给2万
0
3082
写手发布
2024-03-15
交易招聘
亨阅文化高薪诚聘坐班编剧
0
3314
2072
2024-03-20
媒体约稿
招聘文案,编剧,写手
0
1353
波妞儿
2024-04-18
交易招聘
坐标杭州,招坐班编剧
0
2834
gzh0762
2024-05-30
交易招聘
有灵感,有脑洞的编剧大手子看过来
0
2993
钟轶
2024-05-30
交易招聘
长沙瞳日文学编剧部强力招聘!
0
2965
一等良民和绅
2024-06-13
文化新闻
《情深不知所起》热播 编剧梵鸢:为爱勇敢,为爱蜕变
0
2511
写手发布
2024-07-0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关于“写手之家”的任何收费项目》
InWonYik创作的新小短文《小姐脾气,丫鬟命!》
月更10万字才能勉强糊口?90%网文作者月入不过万,头部却靠“反
4
轻侯《草原牧医》:一曲治愈系的现实主义牧歌
5
奖金池39W!书旗中文网男频「同人征文」来袭
6
第5季·海狸故事——短篇小说征文大赛,全国征稿!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