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奥数老师看《小舍得》:孩子受苦,是成年人共同的责任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5-6 10:59:05
16986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近来,电视剧《小舍得》不断登上微博热搜,其中许多情节引发了网友热议。
比如,小学生颜子悠因为在数学奥赛课堂上忘记验算,被老师当众羞辱,骂作“木鱼脑袋”。在相关话题下的数万条讨论中,网友们各执一词。有人认为子悠自身天分就有问题,被骂几句也没什么,毕竟奥数老师也是普通人;也有人认为钟老师人品不好,无论如何不该对学生进行人身攻击。
几天前,颜子悠的一段发言“妈妈爱的不是我,而是考满分的我”又戳中了千万微博网友的心。是否应该让孩子接受课外教育,课外辅导时又该保持怎样的分寸,这些话题不仅是电视剧中的情节,也是现实中万千父母们心中的疑问。
李文达(化名)是一位工学博士,在长期从事科研工作后选择了离职成为一位奥数课外辅导老师;同时,李文达还接受过专业的心理咨询训练,在奥数辅导中会有意识地带入心理咨询的视角和方法。他称自己是一位给孩子“托底”和“搭桥”的奥数老师。
围绕《小舍得》里奥数老师、家长还有孩子们所表现出的焦虑,澎湃新闻专访了李文达,以下是他的讲述。
我博士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研究人员,后来辞职做专职数学老师,出于个人兴趣,我阅读了大量心理学书籍,并参加了一些心理咨询专业培训。从我的教学实践来看,在奥数辅导中运用一些心理咨询的理念和手法,成效显著。
在剧中的三个孩子,米桃是“最聪明的”,子悠虽然上了金牌班,但是他被评定为“不够聪明”,而夏欢欢则是一个在数学上有点跟不上的孩子。
从事数学培训以来,我接触过各种学生和家庭,有的数学方面天分较高,比如剧中米桃那样的学生。也有需要“提分”的学生、学奥数遇到困难的学生,可能有点像《小舍得》里的夏欢欢,基本上我不会拒收学生。
大部分孩子都有他们擅长的部分,老师要帮他把优势给开发出来。比如在数学教学中,有代数、几何、抽象逻辑、立体思维等若干部分,有的孩子单项比较突出,有的则水平比较均衡,要考虑他的智力发展水平,给予具体的支持。
对于学习奥数来说,天赋跟后天的培养都很重要。现在还没有有效的科学实验设计来证明哪个更重要。
因为我同时是一名咨询师,所以对孩子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会比较敏感。其实学过心理学就会知道,对孩子进行泛化的批评或表扬都是有问题的,无论剧中老师是夸米桃“聪明”,还是暗示子悠没有“天赋”,其实都对孩子很不好。
儿童的发展是不平衡和阶段性的。就比如,著名的数学家庞加莱小时候连几何的直线都画不直,如果遇到电视剧中那样的奥数老师钟益他很可能就要挨骂了,但是庞加莱最后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重要的科学全才。所以不能用一个阶段的情况去给孩子定性,如果固化了孩子的特点,就会影响他们的发展。
孩子们的比较心和连接感
关系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中首先是人跟客观对象的关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这些都是客观对象,它有内在的逻辑;其次则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而最终、最核心的则是人和自我的关系。
比如,我们可以给子悠和欢欢做思维训练,不是让他们做题,而是让他们多分享,多体验,多思考,多交流问题的逻辑本质,更重要的,还要明确和提出问题,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知。
在各种关系中,与自我的关系最有决定性。一个人如何看待自我非常重要。比如剧里,欢欢说,“我就要上竞赛班”,那是因为她需要同学们的认同,她成绩不好了,副班长头衔也丢了,被同学讽刺了,她接受不了。如果我们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帮孩子把自我认同的基础打好,那么可能在五六年级,他们不会这么容易受挫。
另外如果孩子的自我的认同度低了,能量值也会低。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可是他突然就会焦虑和抑郁,子悠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欢欢和子悠都是因为不被数学老师认可,对数学没兴趣了。虽然他们的父母可以帮他们寻找社会支持资源,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待孩子的态度,确实是会直接影响孩子成绩的。
父母在孩子之间做比较甚至会引发小学阶段孩子的应激反应,而家长难以意识到这点。夏欢欢无法接受母亲南俪对米桃的表扬,在学校里排挤和孤立米桃,这让南俪大吃一惊,她却意识不到自己在其中起的作用。
两个孩子的比较心也被老师和家长激发出来了,但其实应该多聊聊孩子的共同点,那些人和人平等的部分,让他们从内心生发出连接的感觉,“人们因为相同而连接,因为相异而成长”,让孩子们感受到彼此之间共同的部其实是特别重要的。
“有没有天赋都得搞奥数”
我教过一些比较天才的孩子,这种天才表现在他们的学习没有功利心,是天然的好奇心驱使,并且不要求回报。他们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也不会在乎自己会错还是会对,做错了他也很开心。学习是人类的天性,但如果我们非要对天性进行衡量,就容易使人丧失学习的兴趣。
什么叫普通孩子?我学生的家长很少问我自己孩子有没有天赋,一方面因为这种说法会导致对孩子的标签化,另一方面,他们都很清楚,有没有所谓的天赋都要搞奥数。
奥数热跟筛选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们的教育现状就是如此,筛选机制直接关系到教育资源的分配,如果不想失去机会,有没有天赋都要去学,因为名校资源太有限了。
接受一般学校的中学教育,孩子就难以在中考中脱颖而出,家长也会自责,因此,学习早已不是个人意愿的事情,它关涉到一整套筛选体系。现在出台了一些措施来抑制过度的选苗,我对这些政策非常支持。但如果行政指令操作性不够强的话,或者是不能从根本上引导家长的心理预期的话,效果就会打折扣。
只要筛选系统还在,那它天然就会被当作孩子们的评价标准,家长就会想,我无论如何也得去干这个事。全面奥数热今天比以前更严重,因为去年北京一个区考了接近300个清华北大,大家心气就上来了,更容易焦虑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以后规定书法最好的人全进北清,大家就全学书法去了,或者来个“奥舞”做标准,跳舞跳得最好的就北清了,大家也就全跳舞去了。那时候你不让人跳舞大家都受不了。
“我学数学是为了让妈妈高兴“
《小舍得》里,南俪也从一个佛系的妈妈逐渐“鸡血”化,她的转变就说明在这个系统里,大家可能是真的都没办法了。
孩子的可怜是因为孩子没有力量,家长把自己的压力像垃圾一样就倒到孩子那去,而我作为老师特别能看到孩子的痛苦,因为孩子不会隐藏。
妈妈对孩子的陪伴往往是最多的,她们在孩子的学习上寄予的期望往往也最大,像剧中田雨岚那样给孩子报四五个数学课程的家长不在少数。虽然孩子小时候不喜欢也不会反抗,但是等孩子大了会反感。有家长就一心把想把孩子送到北大清华,从小家里电视什么的都没有,孩子只能看书。
但要是因为上奥数压力太大,像电视剧里的子悠,反而出现了心理问题,出现了幻觉,那真的不如不上,这至少保护了孩子。
家长购买课程的思路往往是,我孩子这个地方薄弱,我就送到“名师”去补,自然而然就应该能补上来,这是一个购买产品的思路。但在我看来,最根本的不在于某个知识点会不会,对大部分孩子来说,重要的是一种思维习惯。
小学奥数的题,比如难度较高的杯赛大师赛,12道题短时间是不大可能都做对的,如果你全部做对的话,你是很少见的天才之一。但像田雨岚,就代表了那种追求完美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把题全做出来,如果有一道题做不对的话,就会感到很挫败。
作为奥数老师我也承载了很多,整个课堂的结构对我来说就像是一次咨询,包括了解、探究、觉察、分享、表达、确认等阶段,要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并在整体上对他进行支持。作为老师,我也发现让学生和家长都能表达愿望和要求非常重要,因为人与人的关系不止在做题上。对于那些成绩靠后的孩子,多关注他做对的事情,分析他哪些部分做得好鼓励他,这在我的实践中发现是非常有效的。
我遇到过一个孩子就说,“我来学习奥数就是为了妈妈高兴”,也就是说他自己已经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了,我能做的就是尽量试图让他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奥数老师能够做到的“托底”就在这一点。
孩子受苦,是成年人共同的责任
我反对把奥数做功能性功利性的对待,对我来说它就是整体数学学习的一部分,我不赞成奥数培训中的内卷——奥数培训已经有了一个固定的轨道,想要达到学习和培养目标的操作性或过程性内容。
如果说还有什么可改进的,我认为就是我们现在太快了,大家都想短时间内要成才。我个人认为还是有很多可以细化的东西,比如IB、AP的教材,它们每道例题把逻辑结构呈现展现给学生的时候,都只变一小部分,然后他练习让你做得特别充分,这样孩子就不会有那种跳跃感,不会产生很多疑惑。
孩子之所以迷茫,是因为最开始的疑惑得不到解答,然后又接着另一个疑惑,我们要关注这一点,让孩子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付出努力,同时也要能够得到回报,这叫孩子的最近发展区。
对于我正在教的孩子,有一些思维稍微慢一点的,我会尽量把知识切碎一点,就像过溪流,有的人一步就迈过去了,有的需要多给他垫几块板子,搭个桥,我相信慢慢地把这个桥搭得特别密了,他就过去了。
如果知识和能力中有一些空白给保留下来,就会永远是坑。老师的工作是把思维过程切得很碎很细,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去练习,而不是用那些繁难的点,把孩子们吓住。我相信现在大家也都是愿意这么做的,只不过教材没有更多地去呈现这一点。
我们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孩子在哪个阶段,他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我看到一些好的教材,编写者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到你。如果你会这么思考,我就把这个例子写出来让你做一遍,如果你那么想,我就给你个另外的例子让你做一遍。
为什么会有难题、偏题、怪题?因为教材中没有出现过。如果学生每天都看到一点点,就觉得没那么奇怪了。奥数老师应该是蹲下来去体会学生的困难到底是在哪儿,重点是要站在学生角度,把题目讲得细一些。
在看到孩子之前,我会让家长将日常考试的卷子拍照发给我,卷子能够呈现太多的东西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个性,他的困惑和优势,有时你可以明显地感受出那种痛苦和无助,那会非常强烈地触动我,我会去思考怎么帮助到这个孩子。
我们成年人不应该让孩子受苦,我常常感到自己做数学培训是在为社会填空隙,做弥补性工作。孩子如果在学习中受苦,那是我们成年人共同的责任,每个人都有,我做好自己那份就行了。我认为自己是在种一个种子,这个种子只要对孩子是好的,哪怕一时没有显示出巨大的成效,但是未来有一天会开花结果,这就够了。我相信这个东西是有力量的。
我进入这个行业的初衷,也不是一定要去教那些最牛的孩子。那些本身就爱自己钻研的学生成绩已经够好了,不需要我也行。最有成就感的就恰恰在于做改善的那部分。
对于剧中欢欢那样的孩子,老师必须要做的是不能去伤害她。我不允许自己伤害孩子。
但是我最担心的是老师好不容易在孩子心里建设起对正向的认知,一回去就被一部分家长用比较、要求、模式化、冷暴力或热暴力给拆掉了。就像剧中,张雪儿老师是一位“天使教育家”,她帮助孩子建立正向的认知,可是也架不住孩子回到家里受到来自家长的负面影响。
如果数学能力有性别差异,那也是社会期待造成的
数学能力跟性别没有关系,跟种族也没有关系,只要你愿意的话你就可以学好。在数学领域里有个伊朗的女数学家得到菲尔兹奖,就是数学里的诺贝尔奖,而且菲尔兹奖4年一发,可比诺贝尔难多了。
当有人问“为什么学好数学的女性比例会比较低”这个问题时,人们的初衷不同。有时是男性可能会点优越感,或者是女性可能会有一些不自信,但我还是认为,人一旦以个体化的视角和行为参与到其中,是可以做到任何事情的。
另外,性别的差异也跟社会期待有关,我们的社会或者家庭对不同的孩子的投入不一样,期待也不一样。去年全国数学联赛中,唯一一个满分的就是一个女孩,叫严斌玮,数学CMO联赛能考满分是很罕见的。她直接就被清华录取了,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女性想要做到肯定是没问题的,这不取决于你的性别,而是取决于你是不是真的喜欢。
家长要以支持者的心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家长必须在场,家长还要有意识有觉察,因为好多孩子做题是无意识的,他搜索画面把它写出来就完了,他没有意识,这样做对了没有意义,但有意识的练习即使做错都有意义。
奥数或者是数学本身,能给孩子很多积极的启发,是关乎人类本体性的东西,你看窗外的树枝,就是典型的分型结构,它不断地重复自己,这就是我们在数学里经常会用到的一种工具方法,它可以运用到统计中去。这说明数学是跟生活相联系的,这种数学之美是生活之美的折射,数学逻辑在生活中是以一种弥散性的美存在的。
可在现实中,数学这个学科它体现出太多功利性和矛盾性了。太多的教育焦虑也都在学奥数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了。家长苦,孩子也苦。但是大家不应该忘了人是一个整体,学习是人能产生意义的过程。我想我们全社会的数学教育需要一种激发兴趣的文化,而不是单纯依靠竞赛和筛选的社会文化去支撑。
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王芊霓(实习生 冯嘉鑫 陈丽婷 高诗棋对本文亦有贡献)
#老师
#舍得
#孩子
#受苦
#是成年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交易招聘
诚求优秀写作老师,骗子勿扰!
0
3360
笨鸟先飞
2024-03-20
交易招聘
高薪诚聘LW老师,稿量充足,结款无忧
0
3876
水无常形
2024-03-26
交易招聘
千字70左右招募公文类老师
0
5291
小柒文章撰写
2024-05-13
交易招聘
诚寻高质量写作老师,用人工智能写作复制的勿扰
0
5312
笨鸟先飞
2024-05-14
交易招聘
来一个写散文杂文小小说的老师~
0
2401
小胖老虎
2024-05-17
交易招聘
诚聘兼职写作老师,全职写手,硕士,博士,优先!长期有效!
0
2461
akhr
2024-05-3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50
林皇
2024-07-01
交易招聘
不限专业,本、硕写作老师,可长期合作+q397377934
0
2296
林皇
2024-07-01
媒体约稿
寻找影视文案写手老师
4
2998
小佳悦
2024-07-13
休闲分享
“春日守护者—飞絮无踪”实践团向徐恒戬老师请教杨柳絮治理方法
0
1619
惊风
2024-07-24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4
乐感文化基因与网络小说“爽”之发生
5
吕铮和他的《三叉戟》:一位警察作家的二十年积淀
6
古代有没有近视眼?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