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刷抖音逛知乎看B站的你,还记得《故事会》吗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1-12-28 10:39:43
13365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对目标读者有新鲜感”“1970年,目标读者的父母可能都还没出生,年代感太强了”……微信群里,多人语音通话从早上8点持续到午后将近1点。四个多小时里,6位编辑轮流发言,评点了40多篇故事。“目标读者”是钻进旁听的记者耳朵里,频率最高的一个词。
这是12月下旬《故事会》蓝版(校园版)的一场讨论会。对这本创刊将近60年的“国民
杂志
”而言,三审通过的稿件通过集体审读研讨的方式决定是否刊用,如何进一步加工,这样的“慢编辑”流程也是坚持多年的传统。
从《隐秘的角落》原著作者紫金陈提到《故事会》对其悬疑小说创作的影响,到五条人乐队主唱仁科以一张同名专辑纪念小时候看《故事会》的时光,这些年,《故事会》时不时重回互联网用户的视野。关于这本老牌杂志的另一则新闻是,与上海市儿童医院联手打造的“儿童健康书屋”,本月在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门诊三楼大厅“开张”迎客,为小患者和家长提供包括《故事会》在内的读物。
互联网时代的《故事会》还是“不变的配方”吗?年近花甲的《故事会》如何走近新的读者群体?“我们不希望在读者心目中,《故事会》只是一本用来怀旧的‘过刊’。每一期都是新的‘创刊号’。”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故事会》主编夏一鸣这样回答。
随市场而变,故事“核”不变
走进《故事会》位于闵行区号景路世纪
出版
园的新办公室,副主编高健向记者介绍,几列纵向的办公桌分别是红版、绿版、蓝版的编辑区域。版本这样区分——《故事会》封面上,书法家周慧珺题写的刊名下方有不同的色块:红版、绿版是《故事会》以半月刊形式发行的本刊,蓝版是2014年创刊的文摘版,今年7月起改为校园版。
1968年出生的高健2015年入职《故事会》,目前是蓝版负责人。“我自己之前也写诗歌、小说,说实话,一开始对故事有些轻视。”令高健至今印象深刻的是,进社起初半年,他提交的故事几乎没有一条过审。
到底什么是故事?在一次次“被毙稿”后,答案逐渐清晰。“作为口头表达的叙事文学,用一棵树来形容的话,故事不像小说有很多分枝,故事就是那根树干本身。”高健如此描述。
比高健年长几岁的夏一鸣是“土生土长”的“故事会人”,1991年从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进《故事会》开始,经历过《故事会》纸刊发行的高峰期,邮寄来的
投稿
以麻袋装,“每天安排两个人员专门拆信”。在夏一鸣看来,与其他文学杂志的编辑不一样,《故事会》的编辑更像导演;每一期担任责编的编辑,就像导演一出戏,要把这一期杂志编“活”。
《故事会》的“慢编辑”流程,经过三审的稿件还要继续开讨论会商议 施晨露 摄
在高健眼中,《故事会》的编辑特色是精挑细选、与时俱进。即便是文摘版,已经刊发过的故事经过《故事会》编辑的雕琢,让很多作者感慨,“改掉了之前没看出的缺陷”。
蔡美凤是“80后”,在《故事会》工作6年,“《故事会》一直是走市场的,努力跟着市场变化而变,比如蓝版,一开始的定位是青年读者,改版为校园版后,目标读者的画像更清晰。”
“《故事会》从诞生起就是需求导向的。”夏一鸣提到,1963年7月创刊时,《故事会》以“专门刊载基本上可以直接供给故事员口头讲述的故事脚本”为宗旨,第一本就印了20多万册。改革开放后,《故事会》进入高速发展期,1985年2月号发行量达到760万册。20世纪90年代中期,《故事会》逐渐树立起品牌意识,东汉出土的“说书俑”成为社徽,至今保存在每期封面一角,正是标志之一。
如今,《故事会》的编辑平均年龄30岁出头,最年轻的1997年出生——大家对故事的评判标准会有代际差异吗?“代际肯定有,语言系统都不一样了,但故事的核不会变。”夏一鸣说,看故事要看“核”,描写和情节是次要的。每个故事的“核”是独特的,做编辑,要能看出这个“核”是不是够新、够奇、够巧,最好还要有情趣。
“希望有专业背景的新人加入,甚至是理科生。”夏一鸣说,如果说新时代的故事与过去有什么差异,可能是涉及的面更广,“比如说校园版里通过故事传递知识、做科普,更需要在专业上严格把关。”
进军互联网,让故事“上云”
很长一段时间里,《故事会》是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期刊。2010年之后,纸质期刊发行量普遍下滑是不争事实。但从横向来看,《故事会》始终保持在中国期刊“第一方阵”,在故事类杂志中,更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那么,《故事会》的对手是谁?夏一鸣不讳言,短视频“抢”走了《故事会》的读者。“有人说,抖音就是以前的‘故事会’;知乎的很多栏目和‘故事会’很像,有个问答——《故事会》给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什么?阅读数达到1.3亿。”
《故事会》也开了抖音号,去年5月发出第一条视频——为何刚出土的文物让大家大吃一惊?内容就是介绍社徽“说书俑”的。目前,《故事会》抖音号有38万粉丝,但夏一鸣也坦陈:“二次创作内容比较少,很多粉丝就是冲着‘故事会’这三个字关注的。”
年末,《故事会》微信公众号发出一篇头条文章,介绍杂志在“互联网时代的生存之道”。标题中的“单期700万发行量”记录了《故事会》高峰期的发行盛况。
创建于2013年的《故事会》微信公众号目前订阅数超过90万,2017年上线、2018年改版的《故事会》APP下载量超过150万,“故事会APP多元内容立体化分销云平台”入选2020年度全国新闻出版深度融合发展创新案例,《故事会》APP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测评的传统期刊类移动产品英雄榜TOP10第二名。
再往前追溯,《故事会》在2006年就设立了新媒体部,2007年上线“故事中国”网站。可以说,《故事会》进军互联网阵地的意识颇早。
“《故事会》正在努力变得‘越来越像一个互联网媒体’。”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凯介绍,今年下半年开始,《故事会》微信公众号推出“头条故事”“魔都故事眼”两个新栏目。“头条故事”取材于近期社会事件,以故事的形式呈现;“魔都故事眼”精心挑选当天的热点资讯,方便读者以很小的时间成本掌握全天重要资讯,这两个体现《故事会》编辑能力的原创栏目受到读者欢迎。
“梦幻联动”,是《故事会》微信公众号推文里最容易引起网友兴趣的字眼。与《故事会》“梦幻联动”的有B站——2021年B站百大UP主的故事登上今年第2期《故事会》杂志;与阿基米德合作的故事音频栏目“故事云”今年11月底上线,将高拟人声AI智能音频技术融入虚拟主播“阿俑”,正是“说书俑”在听书时代的全新亮相。
与B站“梦幻联动”的《故事会》 资料图片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阅读,早已不是欣赏作品的唯一选择。当代读者尤其是年轻群体,更习惯可听、听看、可互动的新媒体表达方式,而故事本就拥有多种表现形态,作为口头文学,与音频等形式更是有着天然的结合点,可以与所有与故事有关的平台展开合作。”在张凯看来,《故事会》拥有优势的自有版权内容,通过建立有规模的电子书刊、开发制作听书产品、筹建网络课程、创立自主销售平台等形式对接用户,以线上流量反哺纸刊并非遥不可及,也唯有这样,《故事会》的品牌才能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不断延续。
改版校园版,发挥“故事力”
被夏一鸣和“故事会人”寄予厚望的,还有改版后的《故事会》校园版。
今年初,《故事会》蓝版酝酿改版,经过将近半年的准备,7月号校园版出刊。很快,“双减”政策落地。如何用轻松愉快的故事,为学生们提供合适的青春读本、知识读本、趣味读本、情感读本,包括高健在内的“故事会人”感到,新的机遇来了。
翻开《故事会》校园版,“趣事”“主题故事”“身边事”“议事”“心事”“奇异事”“从前事”“名家叙事”“知事”“天下事”等围绕着“事”展开的栏目,来自编辑们的精心策划,2022年1月号还将新推“学习方法故事”“十万个冷知识”。夏一鸣最看好“故事大课堂”这个栏目,其中的子栏目“时事报告”“不一样的写作课”“我的第一个笔记本”等,都紧贴学生需求而设。“如今三四十岁的读者会说,自己是看《故事会》长大的;对今天的孩子来说,《故事会》就是一本新刊。我们希望让他们感到,这是一本为他们专门打造的刊物——用故事的思维学习,用故事的思维生活,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不同阶段的压力,故事的力量也能提供纾解与疗愈。”
“如果说以前的《故事会》给人的印象更多的是传奇色彩,蓝版初创时就定下一个原则——真实感。改为校园版之后,我们提出‘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注;有趣、有料、有观点,篇篇好看’的口号,提供更契合校园目标读者需求的内容。”高健说。
“希望把‘故事会’塑造成一种文化力、一种分享的形式。”夏一鸣说,这些年,读书会在城市盛行,“故事会”可以成为读书会的形式之一,“包括在儿童医院开办‘儿童健康书屋’,也是因为故事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小故事大趣味、小故事大智慧、小故事大道理,‘故事会’里,也有这座城市的人文温度。”
多年来,《故事会》一直维持着32开的小身材,每期96页。沿着骑马钉翻开,是经典栏目“3分钟典藏故事”。对不少《故事会》的老读者而言,拿到手中,甚至不用翻看页码就能熟门熟路摸到喜欢的内容。
也有人与它“失联”多年,在手机里“重逢”——“报刊亭越来越少,以为《故事会》已经是过去式,居然在微信读书中看到了它的身影,很意外、也很惊喜。”读者小钱写道,尽管媒介变了,但手机里的《故事会》还是那本面向大众、具有浓郁民间文学色彩,又充盈时代气息的通俗文学刊物。
《故事会》又不只是一本小刊物。从畅销一时的历史文化丛书《话说中国》,到为56个民族打造文化“名片”的《中华民族文化大系》,多年来,《故事会》团队还编写过不少“大书”。它们与《故事会》有着一致的特点,通俗易懂,“眼睛向下,情趣向上”。
“看《故事会》的人不会坏”,夏一鸣提到网友调侃的这句“民间谚语”,“不光是奇特的,《故事会》的故事有很多不同面向,横跨古今中外,传递为人处世的道理和解决问题的智慧。老读者对《故事会》延续多年的好感,可能正源于此。”
“故事与人类的语言共存”,民俗学家钟敬文多年前所说的这句话,一直鼓励着“故事会人”。故事是一种力量,在新媒体赛道上寻求合作空间、努力奔跑,走进校园深耕、为新一代读者描摹生活的滋味与色彩,红、绿、蓝三色的《故事会》如何书写新的故事,这可能就是故事本身。来源:上观新闻
#抖音
#知乎
#记得
#故事
#故事会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海狸故事约稿 | 生的经验:好故事,见人生百景
0
2219
天空一片
2024-06-25
原创文学
新故事《藏宝图》
0
1728
Wo~
2024-06-25
写作交流
张炜:作家是怎样讲故事的
0
1619
写手发布
2024-06-28
媒体约稿
200-300元/千字 | 「上海故事」约稿函
0
1679
a3261921
2024-06-30
媒体约稿
收原创剧本杀故事,采用后酬金高
0
1222
walen
2024-07-05
媒体约稿
500元/篇 |「脑洞故事板」微信公众号2024征稿计划书
0
1824
嗳☆SaSa☆
2024-07-06
文化新闻
《智者不入爱河》:言情故事的新讲法
0
2210
写手发布
2024-07-16
交易招聘
招扩写历史类儿童故事写手老师
0
2290
chao3292392
2024-07-19
文化新闻
《智者不入爱河》:言情故事的新讲法
0
2022
写手发布
2024-07-21
媒体约稿
《上海故事》2024年最新约稿函
0
2222
暴怒AngerSins
2024-07-25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写作交流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喜马拉雅】第2届悬疑征文大赛,火热征稿中!
《2024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发布 网文作者规模首次突破300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4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5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6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