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潮流事物电子书未来何去何从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4-11 12:05:22
8900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是时候告别电子书了吗?这个十多年前被寄予厚望的潮流事物,如今正面临一些新的挑战——
初春,被誉为“
出版
业风向标”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吹出新的风向:电子书展台不见了,展厅的正中是一个个直播间;
今年6月30日,亚马逊将停止中国Kindle电子书的运营业务;
近期,一篇题为《别了,电子书》的文章引发关注,文章称“过去的两三年,国内电子书业务过得很难”“电子书十多年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他们根本无法颠覆出版业”。
多位专家及业内人士认为,当前电子书发展进入了瓶颈期。短短十几年间,数字化大潮的浪花一浪接着一浪,今年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技术的横空出世引发了广泛关注。从批量文字电子化到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知识传播、内容生产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近日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文化”。把脉透视电子书这一“早期”文化数字化现象,将为今后的数字文化、数字出版建设带来启示。
搭上快车:电子书的“春天”很短暂
“高中时我们班人手一部Kindle(电子书阅读器),大家都捧着Kindle读书,但现在好久没见到人用了。”武汉某大学大三学生章川说,自己挂在二手交易网站上的Kindle还没有成功售出。
以亚马逊Kindle为代表的电子书平台在国内裁减业务、退出市场,引发了电子书产业的极大震动。《别了,电子书》一文指出,几大电子书平台“日子也不好过”,纷纷在2022年进行了相关业务和人员的裁减。
电子书曾被视为“纸质书替代品”,也曾有过发展的黄金期。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2009年被称为“电子书元年”。彼时,电子阅读器与移动阅读方兴未艾,汉王科技、方正集团等企业投身电子阅读器产业,市场日益火爆;以中国移动为首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开始布局移动阅读基地,开启移动阅读时代。在大众的期待或担忧之下,电子书朝着“代替纸质书”的目标一路高歌猛进。
到了2012年左右,智能手机逐渐成为上网第一终端,电子书快速发展的“春天”正式开启——业务爆发、营收飙升。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手机阅读基地业务收入达25亿元,客户数突破了1亿人次、日均网页访问量达5.8亿次;移动阅读成为部分传统出版单位数字出版收益的主要来源,《2014—2015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从2012年开始,电子书收入年平均增长幅度达20.5%,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然而,电子书的“春天”却很短暂。
2014年后,电子书发展呈现疲软之势,产业收入增幅放缓。不久前发布的《2021—2022年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达12762.64亿元,其中,网络游戏为2965亿元,电子书仅占66亿元,后者只是前者的零头。
记者从中信出版集团了解到,中信自2013年开始数字化转型,电子书只是其数字阅读业务的一小部分,目前中信布局的数字化产品涉及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态,包括有声书、播客、网课等。
留给电子书的时间真的不多了吗?
收获果实:电子书这块“数字田地”究竟有多大
“我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在工作之余会打开电子书阅读,闲暇时拿出手机打开就能阅读,减少了一些纸质书携带不便的焦虑”。
“不管用什么方式阅读,读的体验和作用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记者在光明日报客户端中摘取的两条读者留言。毋庸置疑,经过十余年技术、媒介、产业的发展,电子书阅读已经深入更多人的生活中。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王飚认为,从阅读层面来看,我国电子书逐渐步入深入阅读阶段。截至2021年底,我国数字阅读上架作品约为3446.86万部,其中电子书约为180.54万部。此外,2021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达到了12本。
记者从“微信读书”了解到,“微信读书”于2015年8月上线,目前拥有国内最大的出版电子书库,截至2022年12月,已和国内超600家出版机构开展合作,在架出版电子书共25万本,历史总注册用户数也突破3亿,月度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
“当前我国电子书产业链发展逐渐成熟。”王飚说,传统出版单位多作为电子书的版权提供方,将电子书版权授予第三方制作,并在第三方阅读平台发行。也有部分出版单位自建电子书平台。另外,掌阅、咪咕等企业在内容、平台、终端等环节全面发力,进行电子书的全链条布局。
数据总有多种解释方法。上文提到的2021年电子书产业规模仅有66亿元,虽然是网络游戏产业的零头,但在2012年,电子书产业收入仅为31亿元。放在发展的脉络上看,近十年间,电子书产业规模一直处于持续增长中,只是增速远远落后于网络游戏、动漫、数字音乐等产业。
在电子书这块“数字田地”上,已然耕作出了许多果实。问题的关键在于,这块“田地”究竟有多大,机会还有多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赵玉山分析,电子书发展出现瓶颈是多方面原因导致的。首先,电子书只不过是“纸质书的电子版”,常常滞后于纸质版上市,并且电子书盗版侵权等版权保护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其次,尽管电子书具备携带方便、存储海量、查阅便捷等优点,但不足以颠覆纸质书,随着传播技术的成熟,其本身的优势会逐步被其他阅读方式取代。此外,互联网时代,社会大众已经习惯享受随手可得的免费信息,引导读者花钱去买“电子版”,确实可能是件费神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传统观念认为,读书人坐拥书城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一屏在手仅仅是快餐文化的代表”,赵玉山表示,想改变这种固有的文化认知不是短期能实现的。
对创作者缺乏吸引力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位作者表示,“电子书给作者的收益微乎其微,一本纸质书版税也许能拿到几十万元,而几个平台电子书的收益加起来只有几千元”。
跳出困惑:回归内容本质 拥抱技术创新
电子书、有声书、播客、短视频、直播……短短十几年间,媒介形式、内容传播方式愈发多样,但人们的时间却是有限的。
“现在身边的人基本都在刷短视频,看电子书的就相对少很多了。”章川感慨道。权威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短视频的用户规模增长最为明显,达9.62亿。
“这是知识传播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趋势。”赵玉山认为,技术变革和社交媒体的发展,令知识消费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过去人们主要依靠阅读书报刊来学习知识和了解信息,现在可以通过短视频、在线课程、音频节目、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和方式来获取信息,极大地分流了阅读图书(包括电子书)的时间和精力。
电子书何去何从?事实上,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一些当下的困惑终将成为“不成问题的问题”。
2023年伊始,一款人工智能机器人引发了热议,它不仅可以实现人机对话,还可以辅助人们做题、写文章、写代码,AIGC技术也成为国内外互联网企业争相涉足的“风口”。
“内容行业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创意创新方面。”王飚认为,未来,AIGC技术可能会逐渐取代内容领域中一些偏重于程序性、重复性、资料性以及简单归纳性的工作,可以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等。与此同时,内容行业应提升对智能生成内容的辨别能力,研判规避意识形态、版权等方面的风险。
回到最初的问题,如今,我们还需要纠结电子书(甚至还有长短视频、有声书等)的未来吗?或许,答案早已写在人类不变的阅读与求知的需求里,答案也会写在一次次的技术创新里。
来源:光明日报 | 陈雪
#曾经
#寄予
#厚望
#潮流
#事物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写作交流
曾经的语文差生,苦熬网文五年终有所成
0
8416
写手发布
2020-11-16
文化新闻
曾经起点的“5位顶级网文大神”,如今离开两位,他们过得如何?
0
15120
ddsqeeee
2020-12-04
原创文学
我也曾经有梦想
0
6858
_hUBMF
2021-03-21
写作交流
我想帮作者们绕开我曾经走过的弯路
0
11102
写手发布
2021-08-18
文化新闻
曾经爆红的网络小说简史,不是20年以上的书迷,恐怕都不知道
16
73446
想找高尚找不着
2021-09-22
原创文学
17.《曾经的爱》(Old love)
0
4783
张艾陌
2022-01-23
文化新闻
2022,哪些选题将引领新阅读潮流?
0
14140
写手发布
2022-02-21
文化新闻
曾经退稿金庸的故事会,为啥现在被读者集体退订了?
10
46798
1083543010
2023-01-02
文化新闻
折颈的苍天白鹤,曾经的白金作家辗转多家平台,如今消失
0
6279
写手发布
2023-07-16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对话新时代青年先锋获奖者疯丢子:重拾正能量题材创作
800元/篇 | 「零杂志」杂志5月主题征稿
机器人瓦力:成为作家只有一条路——写!
4
给短剧设计爽点的人,已经入账百万!
5
七猫短剧诚邀优质合作方共创精品短剧
6
乐感文化基因与网络小说“爽”之发生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