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每日签到
好友
收藏
道具
勋章
任务
淘帖
动态
日志
相册
分享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群组
门户
导读
排行榜
设置
我的收藏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吴半仙:从IP小说转型现实题材,民俗文化从未离场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3-8-1 12:20:05
623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吴半仙,1981年生。中国作协会员,黑龙江省作协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番茄小说签约作者。代表作《月满长街》《守鹤人》《丰碑》《锦绣鱼图》《东北出马笔记》等。现实题材作品《月满长街》《守鹤人》《丰碑》分别入选2020年、2021年、2022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
2002年的时候,我第一次接触网络文学,就一发不可收。在当了几年的读者之后,忽然觉得书荒,便萌发了自己写一本书的念头,在2012年,我把从小听来的一些民间故事、传说,加上虚构再创造,构架了一个全新的故事,便有了第一部作品《我当阴曹官的那几年》。
接下来几年,我写的都是关于民间传说、民俗文化的悬疑灵异类故事,大概在2015年,国内网络文学改编热潮逐渐兴起,我创作了几本IP类的网络小说,其中改编的有声小说最高播放量5亿,所有有声小说在番茄畅听及喜马拉雅等平台总播放量超20亿。
2018年,面对网络文学现实题材创作热潮,我也开始转型,先后创作了几部现实题材小说。《一掌定乾坤》讲述九一八事变前夕发生在哈尔滨的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2019年创作的《月满长街》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讲述老城区改造中保护老街风貌,守护老街情怀,传承城市记忆的故事。2020年创作的《锦绣鱼图》聚焦黑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鱼皮画的传承和新变。2021年创作的《守鹤人》关注到扎龙自然保护区三代人守护丹顶鹤的故事,同样入选了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目前我正在写新的现实题材小说《东北出马笔记》。
兜兜转转数年,我从IP类小说创作到现实题材转型。从黑土地上的民俗故事,到天马行空的架构世界,最终又回到黑土地上的人和事,“民俗文化”从未离场。
如何处理民俗文化元素
我出生成长在历史悠久的东北,这里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造就了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不同的服饰、风俗、生活习惯,形成了东北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鲜明性。我从小耳濡目染,“民俗文化”深深地刻在我的骨子里。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萨满文化,以及远古神灵崇拜。而正好这类文化中的神秘元素非常符合网络文学中故事要“好看”、“有趣”的特点。
萨满文化是一种原始的自然文化,有着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神灵崇拜的特点,曾长期盛行在中国北方各民族,作为中国民俗文化大家庭中的一员,由此衍生的民间故事更是流传甚广。萨满文化认为万物有灵,崇尚自然,热爱生命,信奉善恶有报,认为自然界存在神灵,掌控着自然现象,从而产生崇拜和信仰。但在目前一些流传的说法中,对于这些民俗文化却有着一种“妖魔化”的印象。所以我在创作时,就很想在故事里面把这些文化真实的一面表达出来,于是就有了《东北出马笔记》。
萨满文化的素材收集,其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也只能学习蒲松龄,四处去寻找收集这些民间故事,包括亲身实地去观摩萨满文化,从中汲取各种能够运用在创作中的元素。比如萨满鼓、萨满神调,其实这是一种很古老的文化传承,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萨满神调中,人们通过音乐和舞蹈祈求神灵保佑,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同时也在唱词中融入了神话故事、历史发展、风土人情,包括一些警世恒言。
力图在小说中展现真实优秀民俗文化的同时,我也在光怪陆离的故事中真实描写社会现象,揭露打着民俗文化旗号的骗局,所以这本书也被一些读者戏称为《东北出马防骗指南》。我想要做的,就是把真实的民俗文化传播出去、传承下去。
此外,我在小说中还描写了很多传统的道家文化,表达“道”和“德”作为其思想核心,很多读者纷纷表示:越来越爱我们的传统文化了!我认为,对于传统民俗文化,只有足够了解,才能破除迷信,也才能大大方方地评判。生活在当今社会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如何去伪存真,把迷信的东西摒弃掉,把一些正向的、有价值的东西挖掘出来。
民俗文化和现实题材
在我看来,民俗文化贴切民众身心和生活,在增强民族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过程中发挥作用。民俗文化和现实题材的适配性其实是比较好的。
以《锦绣鱼图》为例,小说以脱贫致富为主题,介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的生产加工细节,讲述了当代赫哲族青年通过互联网,让古老的鱼皮画走上世界舞台的故事。
鱼皮制作技艺在我国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赫哲族人民能够根据鱼皮的特性和鱼的不同种类,制作不同的物件,鱼皮画只是其中之一。在过去,一件成品鱼皮服饰需要经过阴干、去鳞、制线、拼缝等十余项程序手工制作而成,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鱼皮服饰的制作技法却在渐渐失传。
这部作品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下所面临的传承困境切入,主人公是一个“不务正业”的赫哲族青年刘三顺,他整天都在琢磨着如何学习鱼皮画的制作技艺,对外说是想要传承和发扬鱼皮制品的手艺,其实是相中了村里唯一一个会鱼皮制作技法的女孩付小青。
但刘三顺在村民的印象里是个“二流子”,他想方设法接近付小青,挖空心思学习鱼皮画,在令人啼笑皆非的过程中,他逐渐喜欢上了鱼皮画,同时也找到了一个致富的好主意:他要把赫哲族的鱼皮制品技艺,通过互联网创业,一来带领村民致富,二来传承民俗文化,三来趁机追求付小青。
为了实现目标,刘三顺开始每天早起劳作,直播捕捞开江鱼,同时想尽办法寻找懂得鱼皮技术的老师傅,在寻访过程中,他发现许多珍贵的技法已经濒临失传。他一边学习鱼皮技艺,一边利用“直播带货”这一全新传播形式和销售渠道,慢慢打开市场。同时还积极开拓鱼皮制品,研发出了从饮食到服饰一系列产品,经历波折终于获得各方认可,不但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还成功带着自己的鱼皮画制品参加民俗文化展,打入海外市场,实现了赫哲族“鱼皮画”走上国际舞台的梦想,同时他的爱情也开花结果。
通过这部作品,我也想表达,民俗文化和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所独有的传统文化,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历史,也可以融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带动民俗文化产业,是我们应该长期重视并且坚持传承下去的。
我得到比较多的反馈是,我的民俗类作品很“真实”。因为很多故事都是真实取材,引起很多人的共鸣。我在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所表达的精神、所传扬的人间正道,能够得到很多读者的认可,甚至能够因此帮助到一些人,让他们走出人生的迷局,这是我创作的意外之喜。回过头看,我想这既缘于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现实题材的独特意义,更是我创作这些作品的初衷和最大动力。
来源: 中国作家网 | 吴半仙
#半仙
#小说
#转型
#现实
#题材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媒体约稿
掌心雷双男主收稿
0
554
hy0762133
2025-04-02
原创文学
小说《诉讼》(摘要)
0
2034
Wo~
2024-07-27
文化新闻
霸总小说火了10年,为什么还在闷声发财?
0
4610
写手发布
2024-07-25
文化新闻
这本小说回答了“什么是网感”——评大山头《低俗!订阅了》
0
4180
写手发布
2024-07-24
媒体约稿
首奖30万元 | 第5届「七猫小说网」现实题材征文大赛
0
2678
写手发布
2024-07-23
媒体约稿
10万元/部 | 首届「爱奇艺小说网」文学锦标赛
0
2045
写手发布
2024-07-23
文化新闻
网文20年十大都市小说排行榜 网络文学已经走过了20个...
0
2873
据善于思考
2024-07-21
交易招聘
番茄小说招聘国际化网文编辑
0
2429
rong199607
2024-07-19
回复
TA的其他文章
对话华楠:为什么要像制作工业品一样做书?
修真仙侠类网络小说如何叙述传统文化
“网抑云”成流行词,能否唤起人们对抑郁症的正视
听热剧制片人聊聊,创作、IP、流量明星……
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你还读书吗?
网文作者必知的100点,做到越多,你越容易成神
南派三叔《世界》:在接受精神治疗时构思小说
《秦明·生死语者》宣布因技术原因撤档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媒体约稿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100-300元/千字 | 「中国青年作家报」征稿函
300元/千字 | 「博爱」杂志约稿函
七猫女频创新征文2025第2期「古言新作」
4
写手之家站内推广位最新报价(下调后的报价)
5
给我们的公众号写国示新闻评论文章
6
网络作家红刺北:如何让读者难忘故事情节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搜索
本版
帖子
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