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
资讯
论坛
账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手机短信,快捷登录
登录
注册
首页
Portal
专题
BBS
认证
手机
功能
记录
Doing
发文
发帖
约稿认证
个人认证
APP下载
公众号关注
签到
写作助手
排版
好友
收藏
记录
留言板
广播
门户
导读
设置
我的收藏
签到
|
退出
全部
搜索
首页
首页
›
业界
›
文化新闻
0
0
淘帖
0
返回列表
网络作家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 复制链接 ]
写手发布
管理员
好友
0
回帖
银子
管理员
积分
0
主页
发表于:2024-7-12 17:55:18
2689
我要上头条-写手之家全站广告位任意挑选
马上注册,查阅更多信息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x
网络文学蓬勃、鲜活地在这个时代生长着,以它的无限想象,以它的烂漫可爱,以它的现实沉思,给予这个国家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的能量与元气,创造新的奇迹与可能。
网络文学旺盛生发,始于写作初心,成于时代机遇,更离不开所有写作者一点一滴的耕耘。无论是知天命的阅历还是Z时代的新浪潮,他们眼睛里闪烁着同样的光芒,他们对于写作的每一点思考,都经历了无数个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国作家网通过推出“网络文学名家谈写作”专题,与众多读者一起重温网络文学名家们的写作初心,分享他们的文学理念与创作细节。我们相信,多元与精彩,都将会在这里呈现。
(栏目主持:虞婧)
/
梨花颜,1991年生,网络作家,编剧,海外短剧平台ShortMax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委员,海南省网络作家协会秘书长、东方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05年开始创作,曾获海南文学双年奖新人奖、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七个一”优秀剧本奖,第四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优秀文学IP奖等。代表作《匠心独你》《嗨,古建修复师先生》入选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微短剧作品《海上有春风》入选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
梨花颜:微短剧剧本创作如何构思与落地
2023年一部《哎呀,皇后娘娘来打工》火爆全网,后续出现《无双》《闪婚后,傅先生马甲藏不住了》等破圈作品,网络微短剧进入爆发期,成为了制作成本低、内容轻量化、传播分众化特征明显的新兴网络文艺样态。
从题材上讲,微短剧流行闪婚、甜宠、马甲、逆袭、寻亲等题材,目前市面上爆火的微短剧几乎大半出自网络文学IP,当真正接触微短剧行业,更熟悉它的内容开发和运作流程以后,我时常庆幸我是网络文学作者出身,这让我更懂得如何设置卡点与爆点、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去保持文学价值等,并在后续的创作中,把多年积累下来的一些经验迁移运用于微短剧剧本创作。
微短剧剧本创作的特点与难点
过去的十五年,我大多数时间都在创作网络文学长篇小说,2017年在机缘巧合下开始进行剧本创作,这些年也陆续写了一百多集电视剧剧本、五六个微电影剧本等。曾经网络小说影改不是容易的事情,随着微短剧的兴起,大家的文字作品实现可视化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是一种机遇,也涌现了新的困难与挑战。以字数论,长剧45分钟一集,一般15000字左右一集,10-15分钟的短剧3500字左右一集,微短剧则是1-2分钟,500字左右为一集。故事体量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故事的密度和写法。微短剧要求作品短小精悍,人物要集中,戏要有张力,主线清晰的同时矛盾冲突要强,需要创作者集中精力去把主线做明,同时要深度挖掘主角身上可能出现的“戏”,在有限的时长里,用最容易落地的场景讲最好看的故事。
网络文学篇幅较长,所以从故事构架出发,创作者会下意识写长,尽可能多地设置能够支撑百万字的人物与剧情,而微短剧不需要“放”,需要“收”,尽可能收紧事件之间的长度,浓缩故事,基本上60-90秒左右就需要有一个爆点或亮点。
先定位,后细化
今年4月,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办的“中国网络文学IP微短剧创作扶持项目”公布,我的《海上有春风》有幸入选重点选题作品。创作契机来源于我本身是海南人,对自己的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随着个人阅历的增长,也越来越关注深度的题材。这其实是一部现实题材作品,以小人物为切入点,以海南在发展自贸港过程中吸引百万人才为时代背景,讲述一栋公寓里六位身份不同的租客的个人选择和命运变迁。接下来就以它为例,讲一讲微短剧剧本的构思和写作心得。
首先是定位。《海上有春风》写一栋公寓六个租客在海南自贸港奋斗的故事,那就是群像戏,需要想好做竖屏短剧还是横屏短剧,这会影响到剧本创作时对画面呈现的思考。比如,群像戏里一个画面镜头能容纳多少人,是否要刻意避免掉复杂的场面等。像这种多主角的剧,就要在大纲、分集构思的阶段,尽可能避免大群戏(主角同时出现)。人一多分不清主次,容易乱,很难把故事说清。如果是竖屏微短剧,六位主角全部出现在一个画面里,一是会很拥挤,影响视觉效果,二是如果每人都有一句台词,挨个特写一遍很占时长,观众不容易弄清楚这一集想表达什么。
所以我把原本想做成四十集的短剧改成了三十集,每集500-700字的篇幅,大概五集一个主要人物,这样在板块呈现上会更加平衡,故事也能够更加集中、更加精彩。
接下来是设计人物。无论是长剧还是短剧,人物都是故事基础。如何做好人物前史和人物小传已是老生常谈,但写活生生的人,围绕人写活生生的事,仍是重心,这样故事才会有烟火感和生活感。关于故事的主线和小支线、主要的矛盾冲突,我也都会从“人”身上延伸,依据人物性格设置。比如《海上有春风》里的六个人,萧漳和父亲的矛盾其实是新老一辈人关于择业观念上的冲突,Allen身上的矛盾冲突是外国人在中国、甚至是在海南,中西方思维、语言问题、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赖雅和徐教授夫妻则是夫妻间沟通和相处模式的冲突,也是赖雅为了支持丈夫工作,换了新环境以后找不到个人价值进而引发的家庭矛盾;陈心是因为学历低而产生的冲突等等。
不一样的角色凑在一起,产生了不一样的戏剧效果。人物和人物间有差异,才能碰撞出故事。所以人物要做出特质,可以参考的一个方法是“反差感”。比如说一位高知退休老太太,爱好唱京剧,生活里的她优雅爱美,可唱京剧时不唱青衣,偏偏爱戴假胡子,捋着胡须唱老生。简单几个细节,通过对人物做反差点设置,这个人物不一样的地方就立体起来了,变得更加生活化与有记忆点。再比如,一个众人眼中不学无术的叛逆少女,她其实每晚都在看自己珍藏的去世妈妈留下的错题本,这也是一些让人物不脸谱化、有记忆点、每一个都有特色且不重叠的小技巧。
最后就是剧本的落地创作。短剧的剧本格式和长剧差不多,同样都要在每场戏的最前面标明是哪一集哪一场,日戏还是夜戏,场景是在哪里,室内还是室外,不同只在于它的叙事节奏不同,体量也偏小。目前具体格式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一般看编剧个人的创作习惯,重点是把场次信息、日夜戏、分镜、远近景、特写镜头标注清楚就足够了,便于剧组筹备和落地拍摄。在剧本内容层面,做到分镜清晰,台词简短有力,剧情有起承转合、有矛盾冲突,同时还能打动观众,就是一个合格的剧本了。
现在很多新人编剧都是依靠读一些已经比较成熟的编剧作品入门的,慢慢摸索用空镜转场、用特写放大人物情绪、用字幕补充“xx年后”等信息,在实践中走出自己的路子。在剧本写作里,并没有规定环境描写和台词比重是多少,有时候还得看作品,比如悬疑作品在剧本呈现上为了营造氛围,可能会给到较多的环境特写,如果是言情向作品就会把较多笔墨放在主人公的互动上,着重描写对手戏。不同的作品因其需要而异。
新兴网络文艺形态,也要有独特风格和文学价值
就《海上有春风》而言,作为一个创作伊始就决定加入文旅元素的微短剧作品,怎么融入具有时代性的元素,表现地域特色也是构思初期就要考虑的。这能帮助剧本在一开始就有一个鲜明独特的风格。不过元素也需要用得深度融合而不流于表面,作者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或者实际考察过的内容。因为只有真正生活过、经历过,才能对这些元素信手拈来。
我本身就是一个吃货,海南也有很多特色美食,比如清补凉、椰子包、糟粕醋火锅、酱油蘸荔枝、辣椒蘸芒果等,都是海南人眼中特别好吃又“奇奇怪怪”的东西,比如旱稻酿成的山兰酒,一般人接受不了的又腥又臭又咸的鱼茶,这些都是特色。故事背景立足于我熟悉的地方,加上几十年的生活经历,非常有益于在创作中运用。并且,当我们写一个作品,连自己都不认为它是完全虚构的时候,它才足够真实。
《海上有春风》里写到的骑楼古街、海边赶海、黎族船型屋、椰子树、海岸线等,都是真实存在的。写的时候,起初是考虑到取景方便,贴近现实能够降低拍摄成本;另一个是考虑到文旅因素,私心觉得如果一个讲海南的作品可以拍摄出来,传播到更远的地方,那或许能吸引更多人来海南。就像剧本最后一场戏Allen说的那句话一样:向全球传播海南的声音,向世界讲述海南的故事。这应该也是我作为一位海南籍创作者的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剧本更直接对接市场、注重实际操作,但也可以有自己的独特文风。《海上有春风》完成以后,我给一位朋友看,她觉得这个剧还挺幽默的,比如写“人的理想不在远方而在眼前”这个小主题时,下一秒可能就发生了很搞笑的事。在一个“大格局”的剧本里能做到时不时搞笑一下,可能和我本人的幽默性格有点关系,也把自己“大事严谨、小事不拘”的生活理念悄然夹带了些进去,所以部分用轻松笔调写的情节,就难免透出一点点“喜感”来。用剧本语言来说,这或许又是一种“戏”。
好的剧本里不能缺少“戏”,但比看点更重要的是它的主题。戏剧性决定它好不好看,而主题决定了它生命的高度和宽度。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作品中直接输出观念,想清楚自己想写什么,在呈现什么,针对这个题材最原始的“表达欲”在哪里。当清楚了自己的创作初心在哪里,那么在写作中便也就能牢牢握住这个核心了。
于我而言,很多时候我们在写时代,更是在写人,写人的同时无意中呈现了时代的一角。正如《海上有春风》中,无数不同身份背景的“我们”,才是自贸港成功的关键。这或许就是我想探索的现实题材剧本写作的意义。
来源:中国作家网
#网络
#网络作家
#梨花
#短剧
#剧本创作
收藏
送赞
分享
相关推荐
文化新闻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5.5亿,一半的网民都在“追文”
0
2640
写手发布
2024-07-16
文化新闻
81部网络小说入藏国家版本馆,网络文学上大分!
0
2474
微笑的鱼1
2024-07-17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就一定要日更万字么?也可以越写越短
0
2270
写手发布
2024-07-17
交易招聘
短剧推广
0
2407
悟青春创未来
2024-07-18
休闲分享
短剧
1
1774
悟青春创未来
2024-07-22
文化新闻
网络文学的“流量玩法”与“免费逻辑”
0
3932
写手发布
2024-07-29
媒体约稿
短剧
0
2425
悟青春创未来
2024-07-30
媒体约稿
短剧推广
1
2525
悟青春创未来
2024-07-30
媒体约稿
短剧推广
2
2893
悟青春创未来
2024-08-01
文化新闻
「番茄·网络文学爱心基金」更新公示,放宽帮扶标准
0
2720
写手发布
2024-08-01
回复
这家伙很懒,没有签名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登录
后才能评论
提交
本版积分规则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作者推荐
关于重复、不按版块发帖的处理通知
连续9年保持中国悬疑小说最高畅销纪录,他是怎么做到的
《锦绣未央》的姊妹篇《锦绣南歌》上线后,连秦昊都翻车
小说拍成电视剧毁原著?此类“翻拍”因何遭吐槽
《人民的名义》再起抄袭风波
科幻文学市场能不能依靠一人独撑
马未都: 年轻时候,错以为文学是我一生的事
阎连科:文学可以存在于现实生活和想象之外
本届得主有多冷门?官网测试:95%的网友未读过他的作品
这五位获第十届茅奖的作家,都有着怎样的创作经历?
话题
网络文学从草莽成长为“数字文明奇观”
500元起/篇 | 「传记文学」杂志长期征稿
他们所提供的稿酬颇低!
4
金七猫奖得主:以非遗为舟,在现实题材中疗愈与成长
5
网文大神“杀虫队队员”现场签名排长队:一场打破常规的网络文学
6
七猫征文大赛颁出112万奖金,非遗题材作品斩获金奖
返回版块
快来评论吧
0
0
0
搜索
帖子
本版
帖子
用户